03.07 PC如此發達的今天,PlayStation, Xbox等遊戲主機還有什麼優勢?

宋曉培


雖然現在的PC遊戲已經非常發達了,比如單機遊戲平臺Steam來說,幾乎除開一些主機平臺獨佔的大作之外,幾乎所有的3A遊戲都能在Steam上買到,當然了,價格自然就比主機平臺的要低很多,尤其是Steam上有低價區,中國區俄羅斯區都是低價區,可以購買通用的一些全球Key。

未來的主機遊戲或許只會成為發燒友喜歡的,遊戲主機會日漸式微,慢慢的雲遊戲也會慢慢的開始蠶食一部分主機遊戲的市場份額,還包括現在非常非常火的PC都會蠶食遊戲主機。

就光體驗來說,一個手柄+Steam+PC體驗一點都不比遊戲主機差。


遊戲多面體


PC雖然比較發達,但單就遊戲方面來說,家用專業遊戲機的優勢還是很大的,這個優勢大概表現在以下幾點,我稍微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第一點:價格優勢

雖然現在有些大作都是多平臺互通的,PS,XBOX,PC多平臺發佈,但這些大作對於PC來說可是要求配置很高的,想要帶的動或者說特效全開,這必須高端PC才能做的到,如果配置不達標,要麼卡頓,要麼就是犧牲一些特效來保證流暢運行了,然而即使這樣,個別時候電腦也會卡那麼一下下,在遊戲機上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可以保證完美流暢的運行,而ps,XBOX的價位現在也就不到2000,價格要比高端PC便宜多的多,體驗還可能更好。

第二點:獨佔遊戲

哪個遊戲機平臺都會有幾款它們的看家大作的,這種大作一般都是機種獨佔,別說電腦了,就連其他遊戲機上面都玩不到,這也是遊戲廠商對於遊戲機平臺的一種保護吧,如果真的什麼遊戲機遊戲都可以用電腦玩的到,這對於遊戲機行業才真的算是噩夢,一臺高配電腦可以享受所有平臺的遊戲,誰還會去買一臺只能玩遊戲的遊戲機呢?

第三點:專業優勢

各個遊戲機都有自己專用的手柄,原裝手柄操作手感特別好,震動效果也特別棒,有的更是有各種好玩的體感功能,電腦上面雖說也有這一類遊戲,但體驗和遊戲機還是比不了,而且遊戲機在家都是接大屏幕電視玩的,電腦雖然也可以接電視,但有幾個玩家是這麼玩的?就遊戲方面的體驗來說,遊戲機還是最好的。


8090遊戲迷


從我們國內來說,除了手機以外的遊戲領域還是PC遊戲更發達,而PS和XBOX等專用遊戲機非常受冷落,這主要是與國內父母的意識有關,如果買純粹的遊戲機屬於玩物喪志,但是買電腦還是可以用來學習和工作的,所以PC對於國內家庭的接受度較高,也就有了更好的普及環境。

其實就玩遊戲來說,PS和XBOX這些專用遊戲機是有很大優勢的:

1、玩遊戲不用操心,只要下載下來或者放進光盤就可以直接玩,而PC還往往需要涉及硬件配置,顯卡驅動和一系列運行庫等等。

2、PC的顯卡等硬件往往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而遊戲機不需要升級配置,壽命可以長達近10年,而且機器本身的價格也更為合理。

3、遊戲機手柄操作感比鍵盤+鼠標更好,尤其適合客廳大電視的遊戲環境,當然,在一些需要微操作的競技遊戲中,遊戲機手柄趕不上PC,但是畢竟是少數。

4、用遊戲機可以玩到一些PC上永遠玩不到的獨佔大作,比如索尼的《戰神》和《最後的生還者》等等。

儘管用遊戲機玩遊戲有著這麼多優勢,國內玩家的意識也上來了,但是遊戲機的正版遊戲價格仍然偏貴,全能型仍然不及PC,再加上PC端已經有了steam、epic等價格實惠的遊戲銷售平臺,微軟也把旗下的一些獨佔遊戲放到了PC上,應該說PC作為遊戲平臺正在縮小與專用遊戲機的差距。


嘟嘟聊數碼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遊戲機的使命就是用來玩遊戲,當然有著PC所不具備的優勢。下面就來聊聊主機相對於PC的優勢


獨佔遊戲

主機上面推出的獨佔遊戲是玩家們購買主機的一大原因,例如想玩《戰神》那麼就必須購買索尼的PlayStation,如果想玩《馬里奧》那就必須購買任天堂的遊戲機。主機遊戲上面有著大量的高質量獨佔遊戲,這些遊戲都是在PC上面無法體驗到的。

省心

主機遊戲並不像電腦一樣那麼複雜,玩家只要購買一臺主機,一個遊戲,就可以直接啟動進行遊玩。什麼環境?什麼插件?什麼適配?統統不用管。即便是出現了任何Bug都只需要等待官方補丁解決就可以了,玩家連補丁都不用管,一旦有了補丁機器會自動下載更新。而PC玩遊戲往往要考慮配置問題,下載一些插件,遇到問題還要自己打補丁,非常麻煩。

性價比高

主機是為了遊戲而開發出來的,在硬件層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優化,2000-3000元左右的成本就能夠運行市面上絕大部分3A大作,而PC想要達到同樣效果則需要更高價格的配件。

體驗好

個人喜歡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拿著手柄玩著主機遊戲,感覺坐在電腦面前對著電腦屏幕時間長了會非常累。對於任天堂NS這種掌機來說,想必於PC還有便攜這一優勢。

玩遊戲選擇主機,辦公就選擇電腦


AGamer


2020年3月4日對於全世界的主機玩家來說,無疑都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就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索尼推出了一代神機PlayStation 2,而這款產品至今依然憑藉著高達1億5500萬臺的銷量和長達12年的生命週期,保持著遊戲主機之王的桂冠。

很顯然,面對這樣的一個特殊時刻,PlayStation官方自然也有所表示。他們在官方社交賬號上發佈了一條簡短但堪稱煽情的推文:“20年前的3月4日,PS2誕生。那熟悉的啟動音效是否還在你的腦海中迴盪?PS2平臺中最令你痴迷的遊戲又是什麼?”

不得不說,從這短短的數十字裡,我們便能看到一名PS2死忠玩家的心境。但與此同時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除了這條頗有水準的慶生推文之外,無論是索尼還是PlayStation方面都再無進一步的表示。比如說,此前曾有傳聞的PlayStation 2 Classic復刻版,直到目前也並未真正被官方證實。

PS2無法“復刻”的奧秘:它的硬件真的太特別

為何索尼不趁著PS2二十週年的大好日子,推出它的復刻版產品?一方面來說,這固然與索尼在PS3和PS4上都有推出PS2復刻版遊戲服務有關。但更重要的是,PS2的硬件架構真的是太奇特太超前了,以至於它不僅難以用現有的低成本(注意這個限定詞)方案復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PS2的設計思路以及它所處的特殊時代條件,也註定了它的輝煌幾乎不可能再被超越。

PS2使用了怎樣的硬件架構?簡單來說,它使用了索尼自主研發的兩顆主控芯片“EE(Emotion Engine)”與“GS(Graphics Synthesizer)”。但這兩顆芯片的作用,卻不同於我們現在熟知電腦中的CPU和GPU,因為索尼搞出了一個非常特別、但也非常複雜的多核異構設計。

具體來說,EE芯片包含了一顆基於MIPS IV架構、主頻300MHz的CPU,但這顆MIPS IV CPU又經過了索尼自家半導體部門的魔改,為其增加了兩個64bit位寬的寄存器,可以合併處理128bit的自研MMI多媒體浮點指令集。這還不算完,索尼還在EE芯片的內部設置了兩個獨立的向量處理器VU0和VU1,其中VU0作為CPU的協處理器使用,並具備兩種工作模式,既可以作為CPU的浮點協處理器,直接被CPU調用充當額外的FPU,強化多媒體計算能力,也能與CPU並行工作,而此時PS2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大小核”的雙核CPU配置,能用於處理遊戲中的多線程操作。

簡而言之,就是PS2的CPU不僅擁有索尼自研的128bit SIMD多媒體計算能力,而且還可以在“重視單核”和“重視多核”的模式之間切換,以應付不同類型遊戲的需求。

那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要說了,這EE芯片裡還有個VU1單元呢,難道它不參與CPU的工作嗎?你猜對了,這就是索尼鬼才的又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設計。VU1雖然被集成在EE芯片內部,但它卻實際上是另一個芯片GS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來說,VU1的任務是計算3D圖形中的光源和座標轉換,通俗來說就是算出屏幕上每一個光源,以及每一個多邊形的頂點的位置,然後再由負責圖形繪製的GS芯片將這些點和麵實際“畫”出來。不僅如此,VU1還支持遊戲開發者自行編寫功能代碼,你能寫出啥圖形功能,它就能實現啥功能。比如當時在PC上根本還不存在的物理計算粒子特效、到了DX11時代才為人們所熟知的曲面細分,甚至還有現在才剛剛流行起來的遊戲畫面後處理。

PS2遊戲《真三國無雙6》

最後,就是PS2上看上去最“普通”的GS圖形合成器芯片了。乍看之下,這就是一個與當時NVIDIA TNT2和3dfx VOODOO類似,不支持硬件T&L(但是PS2上這部分功能在EE裡有,所以實際上運行遊戲的時候是支持的)的3D加速核心。只不過,相比於當時主流的TNT2像素管線和紋理單元分別各只有2個的設計,索尼不僅一口氣在GS中塞進了16條像素管線和8個紋理單元,而且還設計了至今看來都非常恐怖的上行1024bit、下行1024bit、雙向512bit的三條顯存位寬。這意味著PS2的顯存帶寬高達48GB/s,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現在最新輕薄本上用的NVIDIA GeForce MX250,顯存帶寬也才56.1GB/s,並沒有比二十年前的PS2快多少。

特殊的時代,造就了PS2們的集體輝煌

128位自研指令集的CPU、特殊的可變用途大小雙核設計,把“顯卡”拆成兩半集成一半到CPU裡的做法,再加上不知道領先PC業界多少年的可編程顯卡概念,以及超高的顯存帶寬,可以說PS2的整個硬件部分的確是“黑科技”滿滿,而這也直接帶給了PS2相對於同期的PC來說(購買)成本更低,但遊戲效果卻更好的一個直接優勢。

2000年的電腦報價單,一臺普通的家用電腦就要破萬元

要知道,當時的PC市場環境與現在還很不一樣。一方面,當時的“遊戲PC”可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和低價,用戶購置一款主流定位的臺式PC,少說也得萬元出頭,相比之下以PS2為代表的遊戲主機,卻僅要一千多就能入手,因此對於玩家來說,哪個的門檻更低不言而喻。更為重要的是,當時PC遊戲的盜版之猖狂,可能是現在消費者所難以想象的,要知道光是因為遭遇盜版而不得不慘淡倒閉的遊戲廠商,僅在當時的中國市場就不在少數,更不要說全世界範圍內了。可是對於彼時的遊戲主機來說,由於普通採用了一些特殊的遊戲載體,因此前期盜版遊戲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就拿PS2來說,雖然大家現在都知道PS2可以有各種“破解”的方法,但實際上由於存在特別的光碟刻錄機制,直接“複製”PS2的正版遊戲光盤在初期其實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所有的“破解”本質上,也只是想辦法繞過PS2的驗證機制,去運行刻錄必定存在問題的盜版碟而已。這和當時缺乏DRM保護的PC遊戲可以被各種任意盜版的狀況相比,顯然是好了太多,因此站在遊戲開發商的角度來說,設備門檻低、收入更有保障的主機平臺,和門檻高而且盜版橫行的PC平臺,在當時來說選哪一個簡直是不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且我們也必須要看到這有一個現實,那就是在2000年的時候,“PC遊戲”的概念提出其實還沒有幾年時間,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所購買的PC,其實並不能很好地運行當時的遊戲大作。但是遊戲主機行業此時已經發展了至少三十年以上,不管是任天堂、世嘉,還是“加入戰場不太久”的索尼,此時都已經有了不少第三方工作室為其開發遊戲。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大量的主機獨佔遊戲,自然也是吸引他們購買遊戲主機的一大重要動力。

“黑船來航”,PS2的成功註定成為豐碑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艦隊駛入閉關鎖國時期的日本引發朝野震動,並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黑船來航”,不過同樣的一個詞在遊戲主機歷史上,也可以被指代一臺特別的遊戲主機的發佈,這就是微軟的XBOX。

從硬件上來說,初代XBOX所使用的是定製版的奔騰3處理器、定製版NVIDIA GeForce 4顯卡(對外宣稱是GeForce 3,但從核心規模和技術參數看,實際上是彼時尚未發佈的GeForce 4 Ti4200的降頻版),以及定製版Windows系統所組成的“類PC方案”。從軟件上來說,初代XBOX也有著PS2所不具備的完善編程API和圖形接口。

因此儘管微軟一開始並沒能拉到足夠多的遊戲廠商支持,而使得初代XBOX在銷量上完全敗給了“神機”PS2,但這款又黑又大的主機所彰顯出的,卻正是未來遊戲主機的發展思路。

使用NEC自研CPU的PC-9801,曾經是那個時代日本絕對主流的電腦

沒錯,PS2有著強大而獨特的硬件架構,但這是建立在彼時的松下、東芝、NEC、索尼都還具備能跟上世界主流處理器研發和生產能力為前提。沒錯,PS2的可編程GPU功能非常炫酷,但這也是建立在索尼具備龐大的業界影響力,以及那些老牌遊戲製作人、老牌程序員能夠自己動手寫API和圖形接口,具備在缺乏工具輔助的情況下,“從零到有”編寫遊戲能力的基礎上。更不要說PS2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成功,是因為整個索尼、整個日本半導體業界,以及整個遊戲行業在當時都有足夠的錢來燒,有足夠的精力來“追夢”的前提下。更不要說那時候PC的價格還沒降下來,還不存在Steam這樣的分發渠道,更沒有手機遊戲和雲遊戲的威脅。

正因為如此,當任天堂在他們最燒硬件的一代主機NGC上折戟沉沙、當索尼的PS3差點因為預算超支造不出來,當世嘉放棄了遊戲主機業務,只能專心做遊戲……最為重要的是,當整個日本經濟失去了創造性的活力,所有人變得僅僅只是在為生計而奔波之後,遊戲主機這種“硬件不惜代價”、“技術追求獨立”、“強調遊戲獨佔”的時代,也就自然走到了末路。

微軟也在Steam平臺上賣起了光環合集

環顧現在的主機市場,我們看到的是不再自研,仰賴AMD提供定製x86 CPU和PC級顯卡,結果又一次大賣特賣的索尼,以及與索尼采用同一家硬件供應商,如今依然活得滋潤的微軟,還有換上了NVIDIA芯片,首次在遊戲中賣起了DLC的任天堂。除此之外,還有“轉變思維”做起了主機移植PC生意的萬代南夢宮、Aquaplus、Banpresto、光榮特庫摩、世嘉、卡普空、甚至是微軟。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現在的遊戲主機就不好玩了,也不是說PS2就能超過現代的9900K+2080Ti電腦,就能比現在的PC更加先進。只不過沒有了獨創性的硬件,沒有了曾經那個每款主機都各有特色的氛圍,對於現在的遊戲主機業界來說,往日激烈競爭和瘋狂研發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PlayStation 2的輝煌在如今越來越多樣化的娛樂時代中,大概率也將會成為業界一座永遠無法逾越的豐碑。


三易生活


我聽粉絲們說主機有很多獨佔遊戲呀。為了能申請專業認證小虎斑們能不能幫我頂一下啊?求求大家啦



香香小公舉Abby


pc是硬件適應遊戲,主機是遊戲適應硬件,十年一代主機,什麼遊戲都能玩,十年內pc不斷升級硬件才能玩新遊戲,哪個合適,哪個一勞永逸


北落師門184


方便,便宜,有逼格,電視屏幕大。


那個米


專屬遊戲,近似的顯示效果,相對低廉的主機成本,以及主機市場壽命


我叫大斌子


專業的事讓專業的機器去做,體驗感才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