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看待5月14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西歐國家卻集體沒有出席?

史殼郎先生


美國給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西歐國家出於種種考慮,選擇了迴避!

有多少國家會出席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典禮,其實從去年聯合國大會的投票就已經能看明白了。

去年12月聯大的投票結果:128票贊同、9票反對、35票棄權通過決議,號召美國撤回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

只有部分東歐國家和太平洋島國和拉丁美洲國家跟隨了美國的步伐,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帕勞、多哥等。

可以看出,這些國家沒有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無足輕重。

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其他4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都反對美國的決定。

埃及、沙特等和以色列關係重要的中東國家支持了美國。

5月14日,以色列建國70週年之際,美國新使館選在這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日子,正式開館。

在這天之前,86個國家駐以色列的大使館目前全在特拉維夫,只有少數國家在耶路撒冷設了領事館。美國在耶路撒冷有3個領事館,其中最大的一個被選定為大使館。

英、法、德、意大利和瑞典5國發表聯合聲明,不認同美國的決定,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的決定對於本地區和平前景並無幫助。

聲明認為,耶路撒冷的地位必須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談判達成最後協議。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飛到歐洲,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不同意內塔尼亞胡的遊說。

莫蓋里尼說,歐盟認為,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衝突的現實方案,要基於兩國並存的基礎,耶路撒冷應該是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的首都。

西歐為啥大多數不買特朗普的賬?

耶路撒冷是宗教聖城,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

西歐國家主要是泛基督教,如果承認猶太教徒獨霸耶路撒冷,有沒有考慮過基督教徒的感受?

法國等國家裡也有為數不少的伊斯蘭教徒,政府在耶路撒冷歸屬問題上選邊站的話,就不可能兩邊討好。所以,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自己去談,歐盟作為巴以和平的一個重要調停方,這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

當然,也可以解讀為西歐對於特朗普單邊主義的決定和行為的抵制。

這些解讀的背後,一個非常重要的看點是,特朗普也意識到了傳統的歐洲盟友並非唯他馬首是瞻,在解決中東難題上,也將倚重的力量轉到以色列本身,以及沙特等這些對巴勒斯坦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

西歐國家沒出席開館店裡,不奇怪,特朗普看在眼裡,盤算在心裡。

歐洲盟友靠不住,就換一批給力的。

這是一種全新的思路,也是對特朗普的中東和平調停可以寄希望的地方。(完)


蔣曉峰Terry


首先,我們看看美國白宮代表團陣容,其中包括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凡卡 (Ivanka Trump,已皈依猶太教)、女婿庫什納 (Jared Kushner,猶太人)以及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 Mnuchin 猶太人)和以色列政府總統和總理一同參與了耶路撒冷美國大使館揭幕儀式,揭幕者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弗裡德曼也是猶太人。

可以說,特朗普周邊親近的人,也就是美國決策層中親以色列勢力異常強大。女兒女婿,財政部長都有猶太背景,這些人還都願意冒風險來參加這個揭幕儀式,要知道,參加這個儀式必然會得罪阿拉伯裔和所有穆斯林,他們還是來了,可見對以色列的態度

為什麼選擇5月14日搬遷大使館至耶路撒冷?因為1948年5月15日是以色列獨立日,今年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兩國建交70年有向以色列表達美國友誼的意思在裡面。要知道,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法定首都,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教聖地。美國要做出搬遷決定,不僅違反了聯合國相關決定,還是直接和世界上所有伊斯蘭國家的意願相違背,可見美國對美以關係的看重。

5月14日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抗議行動

對於西歐國家而言,美國將大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必然導致中東不穩定,當天就有52名巴勒斯坦人參加反以示威和暴動而死,數百人受傷。中東變亂對歐洲沒有任何好處,因為地理太過接近,何況歐洲各國還有眾多的穆斯林公民,所以採取慎重態度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個東歐國家,捷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出席了搬遷典禮。這幾個國家要麼在歐洲屬於窮國(羅馬尼亞),要麼是堅決不收中東難民的國家(捷克,匈牙利),他們需要美國的支持和援助,在美國孤立的場合支持美國就是應有之義了。

另外,如果跳出耶路撒冷搬遷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在中東越來越拋開歐洲盟友,轉而依靠以色列和沙特來控制中東了,這是從奧巴馬時代以來的一個重大轉變,其中典型的事例就是特朗普不顧英法德的反對退出伊朗核協議。

綜上所述 無論出於中東穩定,還是對美國中東政策轉變的不滿,被美國拋開的西歐諸國肯定不會出席支持美國的使館搬遷行動。


昭楊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伊萬卡

1.西歐各國集體打臉美國和以色列。5月14日,已經搬遷到了耶路撒冷的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舉行了開館典禮,而這次開館典禮可謂是史上最沒有人氣的開館典禮。在5月13日晚,以色列外交部舉行的招待晚會中,86個受到邀請的國家中,只有33個國家出席,其餘53個國家均未出席,西歐的英國、法國、德國等世界性大國,更是一家也沒有到場。在德英法強烈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西歐各國再次“羞辱”了特朗普。

伊萬卡夫婦與部分國家領導人合影

2.西歐各國打臉美國和以色列的原因。首先,從法理上講,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耶路撒冷既不屬於以色列,也不屬於巴勒斯坦,應該是國際共管的城市。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佔領了西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此後,更是強硬的表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以色列這些行為,都未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西歐國家的態度也一直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其次,從現實利益上講,5月8日特朗普剛剛退出伊核協議,5月10日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挑起中東戰火,都打了英國、德國、法國為代表歐盟的臉面,此次西歐各國也是回敬美國和以色列。

美國駐以色列新大使館

3.特朗普肆意妄為不得人心。此次不但西歐沒有給美國面子,其他國家也同樣如此。受到邀請的86個國家,竟然有53個沒有出席,可見特朗普作出美國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的決定是多麼不得人心。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大使館搬遷進一步激化了巴以緊張局勢。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呼籲巴勒斯坦人14日在美國新使館舉行抗議。截至目前,已有40名巴勒斯坦抗議者在與以色列軍隊的衝突中死亡。

如果特朗普再繼續肆意妄為,恐怕早晚要與歐盟分道揚鑣!


美國觀察室


西歐諸強越來越不滿意美國以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美國在國際上推行單邊主義正在埋葬自己的領導地位。

如果要知道西歐諸國為什麼缺席美國遷館,首先要搞清為什麼特朗普會遷館。特朗普遷館其實是“合法”行為,是在依法執行美國國內法的規定。但是卻完全違反了聯合國國際法的規定。

根據1947年聯合國批准以色列建國的181號決議,耶路撒冷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暫時歸聯合國監管。1949年,以色列佔領了西耶路撒冷,並強行遷都耶路撒冷;聯合國立刻發出303號決議,強調耶路撒冷是永久性國際監管地區。從那時候開始直到今天,所有外國政府一致否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管轄權。1967年6日戰爭中,以色列進一步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立法宣佈“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以色列的首都”。聯合國隨後通過478號決議,宣佈以色列的立法作廢,並命令所有會員國不得於耶路撒冷建立駐以色列大使館。因此,根據聯合國通過的國際法,任何國家不可以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館。

1995年,在美國猶太團體的遊說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內法律,要求美國政府在耶路撒冷建立駐以色列大使館。因此,美國國內法違背了聯合國的法律規定,但是同時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館又是美國政府必須執行的一項國內法律。為了不執行這項違背國際法的國內法案,美國曆任總統每6個月要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暫時“豁免”這項法律的執行(相類似於前幾任美國總統豁免執行對伊朗制裁的國內法,以符合《伊朗核協議》國際法的要求)。因此,特朗普遷館不算異想天開,只要他不在“豁免令”上簽字,美國國內法就要求“遷館”立刻執行。

美國遷館是美國又一次以國內法踐踏國際法的代表作。西歐諸國一致缺席美國的遷館酒會,不但是嚴格遵守聯合國決議,更是對美國強力推行單邊主義,拋開聯合國入侵伊拉克、軍事打擊敘利亞、退出《伊核協議》的反抗。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無法無天行徑越來越不得人心。美國正因此失去其在國際上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梅絲露


不僅是西歐國家沒有出席,而且是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的很多國家都拒絕出席。這反映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裂痕在退出伊朗核協議後進一步擴大,歐洲用行動而不是語言在說“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納順上週透露,有86個國家的外交官受邀出席新使館的開幕典禮,不過只有30個國家的外交官接受了邀請,有12個國家則因時間問題或事件敏感、存在衝突等原因明確表達了拒絕,大部分國家甚至都沒有回覆。

美國對全世界說“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128個國家也早對美國說“不”

耶路撒冷地位問題一直是巴以關係,乃至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核心問題。在以色列1948年建國之前,1947年的第二屆聯大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第181號決議,規定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由聯合國管轄,歸屬待定,後來以色列通過數次中東戰爭佔領了東西耶路撒冷,而1967年和1973年聯合國安理會分別通過的242號和338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所佔領土,但以色列置若罔聞。1980年以色列國會制定《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確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國際社會未予承認;聯合國安理會478號決議宣佈這項法律無效,並要求其成員國必須從該市撤出外交代表,大部分國家都按照決議將大使館遷往特拉維夫。而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建國也定都耶路撒冷,得到了近100個國家的承認。去年12月,特朗普宣佈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隨即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包括除美國以外其他4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內的128個國家投了贊成票。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角度,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問題上的主張是遭到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強烈反對的,這也是西歐國家的一貫立場。


西歐國家說“不”,因為受夠了特朗普“美國優先”卻要他國買單的自私做法

歷史上,西歐國家以農耕為主,對於遷徙到此的以經商為主的猶太人並不是很待見,這也是後來反猶思想的民間基礎。而在以色列建國後,引發的多次戰爭已經對歐洲產生了“負外部性”,如果說最初以色列是為生存而戰的話,現在則是為霸權而戰。尤其是近年來美國製造的中東亂局中,以色列一直充當執行者的角色,或幕後支持,或赤膊上陣。特朗普為了獲得國內猶太集團的支持,以美國的利益出發做出了歷任美國總統都不敢做出的決定,其外溢的負面影響卻要由歐洲國家買單:一是石油價格的上漲和大幅波動,直接影響了歐洲的經濟發展;二是中東亂局引發的難民潮已經給歐洲國家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和安全威脅,此次遷館已經造成了上千人的傷亡,又有更多安全上的不確定性。三是一意孤行退出伊朗核協議,使得歐洲國家又有可能生活在伊朗核計劃和遠程導彈的陰影下。此外在關稅問題上、防務合作問題上雙方摩擦不斷,如果說埃爾多安這個村霸的吃相難看還可以理解的話,特朗普的難看吃相已經讓歐洲的紳士們越來越難以容忍。


雖然西歐國家用行動集體說“不”,但特朗普毫不在乎,因為沒有打疼他。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的新一輪博弈才剛剛開始,那才是考驗西歐國家政治智慧和國家意志的時刻。


雲霄飛翼


在美國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時,就遭到了安理會14個理事國的反對,各國紛紛對美國的決定感到遺憾並認為美國此舉無益於中東的和平進程。

這並不是口頭上的反對,在今日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美國新大使館的開館儀式上,做為美國傳統盟友的西歐國家集體缺席,以色列邀請的86個國家中,也只有越南、危地馬拉等效果出席並跟隨美國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

這並不是西歐國家第一次對美國的外交政策表示不滿,在前幾日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時西歐國家同樣也表示了遺憾。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國的西歐國家,為何不再跟隨美國的外交步伐呢?

眾所周知,耶路撒冷作為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一直是各方爭奪的焦點所在,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奪取東耶路撒冷之後,就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而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所以耶路撒冷問題,一直是阻礙以色列和阿拉伯以及伊斯蘭世界走向和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所在。

而美國此次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不僅違反了國際法和聯合國有關規定,也不利於中東的和平進程,將會加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很可能會引發戰爭。

中東地區爆發戰爭,將會製造大量難民,而作為與中東直接接壤的歐洲地區將首當其衝的收到難民潮帶來的影響,敘利亞難民和利比亞難民就是最好的例子。大量難民的湧入將會對歐洲國家的國內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影響,而且伴隨著難民來的還有恐怖主義的蔓延。雖然簍子是美國捅的,但美國躲在遙遠的北美洲,很難受到難民帶來的影響,所以歐洲國家反對美國是有原因的。

而且中東作為主要的石油生產地,一旦爆發戰爭,將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這也是歐洲國家不再跟隨美國的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即使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使館遷到耶路撒冷,美國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只會加劇中東國家對美國的仇視。


青年視紀


紅帽胖達認為,西歐國家集體不出席當然是因為反對特朗普政府這種行為了。理由有三個。

第一,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實際上是一種“選邊站”的行為。對於美國而言,儘管在1995年國會已經通過了搬遷使館的法案,但是歷屆政府都選擇不予執行,這種行為實際上確保了美國政府仍然能夠扮演中間斡旋人的角色。而這次特朗普選擇搬遷使館徹底打碎了這一身份,如果西歐國家也參與其中,這些國家也將失去中間立場,不具備協調巴以問題的道義立場。

第二,美國政府此舉很可能引發中東的混亂。西歐國家很清楚,特朗普一意孤行的結果必將刺激巴勒斯坦人做出更為激烈的反應。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代表出席搬遷儀式的當天,巴以邊境已經爆發了抗議,以色列的警察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已經導致大量傷亡。巴以的混亂很可能產生溢出效應,危及歐洲的“大周邊”。

第三,抗議美國我行我素、只顧自身利益的行為。特朗普政府在遷館和伊朗核協議上的態度都已經證明,當前的美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和核心盟友的利益,而不顧及大局和長遠。歐洲國家並不想捲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更不願意在這個對自己無利的事情上為美國站臺,不出席也是對美國外交決策的明確抗議。


以上是紅帽胖達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轉發、關注!


臨冬大俠客


歐洲國家都要恨死特朗普了,怎麼可能會出席呢?美國捅了馬蜂窩,自己撤了,結果呢,歐洲人被蜇得鼻青臉腫。上一次,也就是2003年,不顧歐洲國家的反對,小布什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中東秩序從那個時候開始一步一步裂變,到現在為止的中東亂局,美國脫不了干係,幾百萬難民湧到歐洲,讓默克爾差點兒翻船。伊拉克秩序的崩盤讓IS興起,美國本土沒有遭遇恐怖襲擊,但是歐洲卻遭遇了一連串的恐怖襲擊,雖然帶有本土色彩,但是極端主義思想還是從中東傳過去的。
歐美是盟友,但是在中東問題上,美國明顯是給歐洲挖坑。巴以問題也是如此。相比之下,歐洲人要比美國人更理解中東,畢竟在這個地方殖民已久,現代中東秩序也是建立在歐洲殖民帝國退出之後。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在地緣政治上就是火藥桶,1967年戰爭之後,耶路撒冷已經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巴以問題的複雜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要不要承認耶路撒冷地位的問題,但是美國的做法,無疑會引爆新一輪巴以衝突。歐洲國家沒有必要蹚渾水,而且,特朗普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歐洲國家不出席,美國也沒有辦法,況且,特朗普和彭斯不是也沒有出席嘛。土耳其和南非已經宣佈要召回以色列大使了,歐洲國家要不要加入其中呢?
因為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歐洲國家頗為惱火,即便是歐洲國家願意支持美國的舉動,這次也不能表態。未來歐洲還是要靠自己了,美歐之間本身就有嫌隙,加上不靠譜的特朗普,更是如此。英國媒體都呼籲英國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這塊地方曾經是英國的託管地!

孫興傑


在以色列還沒建國以前,聯合國就已經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第181號決議,根據決議內容,耶路撒冷是一個聯合國託管的國際城市,尚未決定歸屬權。但是以色列建國之後第一次中東戰爭立即爆發,耶路撒冷開始被以色列佔領。聯合國安理會一直要求以色列撤出耶路撒冷,以色列卻立法規定耶路撒冷是其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國成立之後,以巴雙方圍繞耶路撒冷的爭執就從沒有中斷。

所以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激起了全世界的反對,特朗普早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這種基於“美國優先”策略而作出的舉動,違反了聯合國決議。所以即使是美國在西歐的盟友國家,也集體反對美國這樣的決定。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於5月14日開館,以色列向全世界86個國家發出邀請,然而來參加儀式的國家實際上寥寥無幾。

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至耶路撒冷的做法,已經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的抗議遭到以色列鎮壓,造成數千人傷亡的後果。此時此刻就連美國“第一盟友”法國也公開站出來譴責以色列的行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聲明反對美國遷移使館的舉動,並且法國正與以色列方面溝通此事。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公開譴責以色列是“恐怖國家”,埃爾多安還曾經警告美國,如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則土耳其可能會最終和以色列斷交。

為了袒護一個以色列,美國不僅得罪了自己的盟友,也將自己置於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而且值得關注的是,西歐國家和美國在很多問題上的分歧都在擴大。耶路撒冷只是其中一個問題而已,現在嚴峻的伊核協議問題和歐洲關稅問題,都正在瓦解美國和盟友之間的信任關係。特朗普的橫行獨斷,或許最終導致亞歐盟友另起山頭,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被美國自己所終結。


白虎堂


因為不合法


耶路撒冷並不是以色列的領土,以色列沒有任何藉口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首都,從國際法上來說,以色列根本就是侵略。

以色列人長期主張猶太人在幾千年前曾經在耶路撒冷地區有過王國,因此以色列有資格,如果按照這個算法,世界會打成一團,意大利人可以主張的地方更多。


如果按照以色列人的算法,那麼起碼今天猶太人欠了伊朗的大人情,在當年猶太人還在耶路撒冷的時候,是巴比倫人攻陷了猶大國,造成了著名的“巴比倫之囚”,並且造成第一次大流散,而此時正是波斯王居魯士打敗了巴比倫,解放了猶太人,並且讓猶太人重造聖殿,古代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


在歷史上,阿拉伯人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比歐洲人對待猶太人的態度強百倍,歷史上一系列排猶事件,基本上都是歐洲人。舉個例子,沙遜家族,這是猶太人有名的家族,號稱東方的羅斯柴爾德,這個家族是因為西班牙排猶,所以逃到了巴格達,沙遜·本·塞利還當過巴格達的首席財政官,這個家族後來乾的事情,中國人非常清楚,舉個例子,鴉片戰爭中,英國人要保護的對象:鴉片,就是這個猶太人集團大衛·沙遜之手,當年這個家族大肆往中國販賣鴉片,迄今為止,上海還有這個家族的遺址:沙遜大廈


以色列從建國時期並沒有去徵求中東所在人民的意志,這也難怪阿拉伯人有意見,問題是當年這塊土地是英國殖民地,殖民主義是不正義的,按照聯合國當年建立的規則,是應當在巴勒斯坦地區進行全民公決的,然而沒有,大國就直接代替了巴勒斯坦人的意志,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戰爭,就是這麼來的。


以色列建國不是猶太人自身多麼厲害,完全是國際社會看在猶太人被屠殺後非常可憐,在大國的支持下建立的以色列國,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今天的以色列已經成為一個大肆擴張的侵略性國家,在21世紀,一國軍隊對於另外一國的群眾進行開槍射擊,死了好幾十人,傷數千人,恍惚間似乎回到了清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