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0年代的大學有多難考?

遺落的舊時光


八十年代考大學難不難? 難,那是真的難啊!

當時農村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基本就兩條路,一個是上大學,一個是當兵。可那時候當兵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要滿足很多條件的,比如家庭出身要貧下中農子女才有資格、身體素質要過硬、另外名額也非常有限。就算當上了兵,如果提不了乾的話,幾年時間還得回到山裡。

由此,唯一的選擇就只有考學了。那會兒大學又少,就算加上專科,錄取率也非常之低,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那時候農村人口多,基本每個公社都有一所高中,另外還有初中學校辦高中班參加高考的。可就算是這麼多人,一個公社一年也考不了幾個大專生,要是能來個本科生,那可真是躍龍門了,相當於現在村裡除了個清北了吧。

另外,那時候教育資源極其有限,也沒有實施義務教育,所以就連小升初、初升高都是淘汰制的。小學上初中升學率大概也就10%,初升高也大概就10%,也就是說,能拿到高考資格的就已經是百裡挑一了。而高考錄取率呢,更低!80年代的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和大專)入學率也就2.22%--3.7%之間,招生人數最高時也才67萬人不到!相比如今每年畢業生都是700多萬的,真是鯉魚躍龍門了。



而對比現在呢,小升初,都不用考,九年義務教育有保障。初升高只要成績不太差,基本普通高中還是隨便可以上的。至於高考錄取率,各省的專本錄取率基本都在80%以上了,17年浙江專本錄取率甚至都已達到了93.79%。



基本上,80年代考上一個專科生比現在考211還難,考上一個本科生,比現在的985還要困難!真是不得不佩服那時候的大學生啊!



看完了記得點個贊哦,覺得好歡迎轉發( ๑ŏ ﹏ ŏ๑ )


經世致用我夫之


這學期每週二輪到我在學校看晚自習,那天課後跟學生分享我當年初三的時候上晚自習回家的情形。

我們村子裡跟我一起上小學的大概有六七個人,小學畢業就淘汰了一半,跟我一起上到初中的連我在內就三個人,而其中的另外兩個人,讀到初二的時候就初中畢業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正趕上初中由兩年制往三年制並軌,既有初二畢業也有初三畢業的)。所以,當初三的時候學校要求晚自習,村子裡就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讀書了。

鄉村的夜晚不像都市,沒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伸手不見五指。學校離家倒也不算太遠,大概五六百米的樣子,但是中間要穿過另外一個村莊(江南的村莊特別密),中間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冷不丁的串出一隻小貓或者老鼠之類的,還有聽到腳步聲時的狗吠,這都會嚇得我心呯呯跳。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跟我同伴。

也許你會說我走題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很多人在讀書的路上,從小學就開始被淘汰,到了高中時期,就不剩下幾個人了。即使這樣,讀到高中畢業還有一個叫做“預考”的東西在等著,預考要砍掉好多人,當時國家可能是本著節約的原則,畢竟那麼多人參加考試也是一件聲勢浩大的事。有一小半人讀到高中畢業連考大學的資格都沒有就被攔住了。

最後的高考升學率,已經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走到這裡的人已不多。即使是這樣,前兩天有位讀者在我後面評論,說他是89年高考的,他們學校一個本科也沒有錄上。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我至今懷念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一個人走在黑漆漆的夜,大概從小的膽量就是那樣練出來的。


蘇小妮


"三味"也是80年代的大學生,要說有多難考,其難就難在大學招生人數很少。記得當時我縣唯一一所高中縣中,一屆就5個班級,每班近60人,分二個文科班和三個理科班,其中重點班文理各一個班。而每年能考上大學(包括本科和專科、預科)的也不過三、四十人,已經很牛了。剩下考上中專的也不過五、六十人,同樣也挺牛!

你說這升學率,考個大學難不難?

不過,以上可不是"三味"最想說的。其實,"三味"最想說的是:

80年代考個大學,比現在容易得多啦!

理由:

80年代的學生玩得很痛快!

80年代學生學作業、考試很少!

80年代的學生從來不用補什麼課和參加什麼校外培訓!

80年代的學生很少給家裡添負擔,每個星期7斤米,一罐酸蘿蔔,吃得比現在的營養餐更有滋有味!

80年代的學生,根本不懂什麼叫"大學",也不懂得"大學"也算理想,往往是憑藉一點小聰明一不小心稀裡糊塗地進了大學之門!

你說80年代的我們,考個大學容易不容易?


三味聊教育


八十年代的大學是非常的難考。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就非常的低,我八零中考,我們全大隊(現在叫村公所了)考上高中的就三個人,另兩個同學考的是一般高中。八三年高考的時候,很多學校連一般的本科都沒有。要想上重點大學,還得是省重點中學。當時大家都是拼命的學,到高考的時候,我們這一屆也是非常的輝煌,考上重點大學的比較多,我們一起到北京的就有九人,我們的老師大部分都提拔了!工作三十一年了,還是非常懷念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


文文258670821


有多難考?我也沒有感覺到多麼難。雖說上的學校不怎麼好,可也是在不耽誤農活的基礎上輕鬆上線了。



倒是中學的考試讓我倍受煎熬,先是縣裡的重點初中沒考上,後是重點高中又沒有考上,只好在鄉中讀高一,沒成想高一改成了初三,本想著讀完了高中就去學木匠手藝的,看來又要學習了。

沒有辦法,死命學是不可能的,還要幫襯家裡的農活。我們的語文老師幾乎天天督促我學習,還說一定要考上縣中。最後還真的上了縣中,兩年的那一種。沒有了家務羈絆,又是那些“臭老九”教我們,成績還是可以的。



要說緊張也是有的,就是畢業前的高考選拔考試,一個60多人的班最後只剩下了十幾人,我是其中之一。要說那時有多麼高的追求,純粹是瞎扯,每年就那麼幾個指標,能上箇中專(已是國家幹部了)就不錯了。

因為壓力不大,老師有方法,最後除去英語外各科基本就沒有難題了(沒有那麼多的資料,只有老師的講義)。7月流火,因為沒有家長的陪伴(距離家太遠了),也就沒有了太大的壓力,考場上也就象平時考試一樣的心態,順利度過了兩天“高考”。



一個月後,在親戚們的安慰和鼓勵明年復讀的日子裡,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可是,就是那一百多元的學費可讓一家人犯了難。哎!真的難考啊!考不上難(已經被要求復讀了),考上了難,沒有錢啊(學校不收學費)。


賈老師讀數學


首先,好學生分流去各種中專了,其次,那個年代的教育資源壟斷有今天這麼嚴重?

我真的不是一點半點煩隨便從網上拿點數據就開始做文章的。

別說70年代的入學率是10%以下,就算是1%我也不奇怪。

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今日和80年代已經徹底失去了任何可比性。

文革結束,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人可以在78年累積起像今日一樣巨大的文化資本優勢。

因為“文化資本”都在這十年裡被均貧卡了。

------------------

我就說一個現象。

我的同樣兩個14歲外甥,一個在老家(縣城),一個在北京某中學。

老家的那位初二了還沒開始學二次方程。

北京的那位已經開始接觸導數了。

以後這兩個人的命運之輪基本就很清楚了。

對於北京的那位,985概率幾乎是100%,清華概率是50%甚至更高。

對於縣城的那位,本科的概率幾乎就是0%。

80年代的大學有多難考?至少不會比現在三四線城市考985要難考。

但是你說80年代的大學有多難考?至少比北京人考“首字四校”要難考一萬倍吧?

從今天開始,所有人共用一套教材,全國統一出題,你看看入學比例會怎麼樣?

--------

其實所有社會科學裡概率這個東西的真相是這樣的-------

不管某個崗位的競爭人數是多少,你能考得上,對你來說概率就是100%,對那些考不上的人來講,概率就是0%。

看整體概率毫無意義,要看80年代的時候你家你什麼出身。

再看看如今你什麼出身。

至於有些生在北京長在北京還要強擺某些數據考學校難考的人,只是不想讓別人把自己的成功都歸結為運氣,所以擺出一副“我也很努力啊”的樣子給別人看而已。

既然某些既得利益者認為自己考上清北完全是依靠自己努力不管在哪都可以考上,那你找個小縣城寒窗苦讀去吧?

省下來買學區房的錢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在家搞量化,自己還能努力上清北,你還在北京買什麼學區房?

這就和玩狼人殺一樣,發言怎麼樣根本不用看,用腳投票就都看出來了。

---------

多數人的存在只是為了充滿樣本空間用的。


佚妹說


本人89年參加高考,勉強算80年代考生,親自體會到高考的難度,一個字,難。

一、首先是獲得高考資格很難。在70代初,每年出生人口2800萬左右,孩子很難讀到高中。那時從小學升初中開始就進行淘汰,農村大約30%能上初中。初中升高中又經一輪淘汰,大約20%能上高中。還有部分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當然城市學生升學率遠高於農村。上完高中要參加高考還有一輪高考預選,最終獲得高考資格的不到同齡人口的10%。


二、高考錄取很難。當年參加高考學生在二百多萬,錄取包括本科、專科和中考一起六十來萬,錄取率在25%到30%左右。表面看錄取率不低,實則非常低,錄取60萬僅相當於同齡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幾,是不是感覺比現在的211大學還難考。由於城鄉差異,地區差異,農村高中經常一個班剃光頭,一個學校僅考幾個學生的。反正我當年考495分還差中專錄取線兩分,全校四個班僅考上兩人。

當時大學數量少,規模小,屬精英教育,考上大學的被稱為天之驕子,哪怕是中專畢業也是人才。隨著時代進步,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參加高考人數超過同齡人半數以上,部分省市高考錄取率更是高達90%,現在高考容易多了。當然如果要錄取985/211大學,付出的比當年高中生更多。

經歷過的人才更有切身體會,當年的你覺得高考難嗎?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977-1980年間因為有預選制,大概只有40%的學生有資格參加高考報考本科院校,考生外語成績按30%計入總分。考試成績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張貼公佈。同時取消了考生查閱試卷的規定。

這一時期由於眾所眾知的原因,中學教育基本廢止,很多考生對連26個英文字母都記不全,所以雖然錄取率偏低,但其實相對而言競爭壓力並不是非常大,因為絕大多數考生本身就是“炮灰”。

1981-1982年間錄取率也較低,是因為高中學制延長同齡考生分為2次錄取,以及還有延續下來的小部分復讀生,實際錄取率應該算是27.9%,其中1982的復讀生可能更多。

1983-1984年間錄取率也較低,是因為初中學制延長同齡考生分為2次錄取,實際錄取率應該算是52.7%。

1987-1988年間,因為小學六年級學制改革的原因,兩年都是主要錄取同一年齡段的考生,相當於擴招了一倍,實際錄取率應該算是51.8%。

1989年:266萬人報考。原計劃招生64萬,實際招生約40萬,錄取率約15%。但出現了許多計劃外的自費生。

1999年全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按當年統計,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60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高達48%。

以下為逐年高考參加人數及錄取率:

197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570 (萬人),錄取人數27 (萬人),錄取率4.8(%)。

1978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610 (萬人),錄取人數40.2(萬人),錄取率7(%)。

1979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468 (萬人),錄取人數28 (萬人),錄取率6.1(%)。

1980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333 (萬人),錄取人數28 (萬人),錄取率8(%)。

1981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59 (萬人),錄取人數28 (萬人),錄取率11(%)。

1982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87 (萬人),錄取人數32 (萬人),錄取率17(%)。

1983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67 (萬人),錄取人數39 (萬人),錄取率23(%)。

1984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64 (萬人),錄取人數48 (萬人),錄取率29(%)。

1985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76 (萬人),錄取人數62 (萬人),錄取率35(%)。

1986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91 (萬人),錄取人數57 (萬人),錄取率30(%)。

198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28 (萬人),錄取人數62 (萬人),錄取率27(%)。

1988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72 (萬人),錄取人數67 (萬人),錄取率25(%)。

1989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66 (萬人),錄取人數60 (萬人),錄取率23(%)。

1990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83 (萬人),錄取人數61 (萬人),錄取率22(%)。

1991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96 (萬人),錄取人數62 (萬人),錄取率21(%)。

1992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303 (萬人),錄取人數75 (萬人),錄取率25(%)。

1993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86 (萬人),錄取人數98 (萬人),錄取率34(%)。

1994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51 (萬人),錄取人數90 (萬人),錄取率36(%)。

1995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53 (萬人),錄取人數93 (萬人),錄取率37(%)。

1996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41 (萬人),錄取人數97 (萬人),錄取率40(%)。

199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78 (萬人),錄取人數100 (萬人),錄取率36(%)。

1998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320 (萬人),錄取人數108 (萬人),錄取率34(%)。

1999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88 (萬人),錄取人數160 (萬人),錄取率56(%)。

2000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375 (萬人),錄取人數221 (萬人),錄取率59(%)。

2001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454 (萬人),錄取人數268 (萬人),錄取率59(%)。

2002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510 (萬人),錄取人數320 (萬人),錄取率63(%)。

2003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613 (萬人),錄取人數382 (萬人),錄取率62(%)。

2004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729 (萬人),錄取人數447 (萬人),錄取率61(%)。

2005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877 (萬人),錄取人數504 (萬人),錄取率57(%)。

2006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50 (萬人),錄取人數546 (萬人),錄取率57(%)。

200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010(萬人),錄取人數566 (萬人),錄取率56(%)。

2008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050(萬人),錄取人數599 (萬人),錄取率57(%)。

2009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020(萬人),錄取人數629 (萬人),錄取率62(%)。

2010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57(萬人),錄取人數657 (萬人),錄取率69(%)。

2011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33(萬人),錄取人數675 (萬人),錄取率72(%)。

2012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15(萬人),錄取人數685 (萬人),錄取率75(%)。


皮耶霍


80年代的大學有多難考?



親身經歷過的說一下。

現在大學生年錄取量近800萬,佔應試考生的80/%以上,餘下的中專、技校錄取,只要學習了高中課程,並且參加考試的,幾乎是達到了100/%的錄取率!

而上個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時,1977年,近600萬人報考,錄取不到30萬,錄取率5/%,夠狠的吧?可憐嗎,還用說什麼嗎!


1977年恢復高考,是中斷了十年大學恢復高考招生,其間,壓制積累了十年的考生總量,是很可觀的,而剛剛恢復高考,接收大學生的高等院校,接收量是很有限的!


應該說,那時考上大專,比現在考上碩士研究生還難,現在碩士研究生年招生量70萬,超過當時大學招生量的二倍還多,那時考上大學,相當於現在考上博士研究生。

不信嗎?這就是事實,這就是歷史事實!


z山海



1977年,在中國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幹部和高中畢業生,而且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當時有570多萬人參加考試,但是因為當時的辦學條件有限,只錄取了不到30w人,錄取率為5%,但是確讓成千上萬人重新拿起了課本,踏上了求學之路。



剛恢復高考不久,80年代初期,高考錄取率很低,僅有8%,後來逐漸上升,到80年代中期也才不到30%,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當時全國各省份都使用同樣的課本,課程設置也僅有高考考試科目,而且那個時候購買高中複習資料也十分罕見,課本,老師成為了學生高考複習最主要的資源。



記得有網友回憶說,80年代初全縣一共有1500人參加高考,最後考上本科12人,高中專科30多人,總共不到50人,可見高考錄取率有多低,那時候本科生可真是百裡挑一,你能想象嗎那個時候人們都是以考上專科為榮,而且考上後國家包分配,工作不愁找。而現在,以我曾經的學校為例,高考光一本錄取率為30%左右,加上二本專科幾乎99.9%,可見當時高考有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