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萬科要活下去、恆大7.5折、建發10萬買房,樓市寒冬來了嗎?

901524556


萬科活下去,其實活的很好,那石家莊來說幾個樓盤的價格感覺都是萬科和融創在扛著,其實現在房價已經超出了人們的購買能力,現在房企都在談抓高端客戶,試問真正高端客戶還缺房嗎?如果和16-17年前的價格相比已經翻了不止一倍,但這種明顯虛高,苦逼的是捆綁老百姓消費需求



龍捲風L7696


大家好,我是勇談。此次疫情後包括恆大、萬科等房企在內多數都做出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舉動向公眾宣告“打折促銷”(過去一直是秘密打折促銷)。無論是恆大的7.5折還是萬科的8折定房,包括建發這樣的本土房企也打出了10萬買房的廣告。房企的這些集中舉動無疑讓大家有了一種熟悉的感覺“樓市寒冬來了”,真的是這樣嗎?從勇談的觀察來看,樓市2020年肯定要比2019年更嚴峻,但是隻是房地產改革的必然階段而已,寒冬遠遠談不上。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歷史上我國房地產行業經歷過一次寒冬,那就是上世紀90年代的海南房產,這才是寒冬

第一、如何理解“寒冬”很重要,起碼如今的房地產行業還有不少幫手。看過我的專欄或者熟悉我國商品房發展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上世紀90年代因為海南單獨設省的政策利好,吸引了大量的資本好人口湧入。房地產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投資行業,海南最高的時候房地產公司就高達2萬多家(今天全國才不過10萬家左右);因為炒作和投資的影響,海南房價也飆到5000元左右(這可是1992年哦),最後在房產調控下海南房產迎來了當頭一棒,甚至引發了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海南房產泡沫破裂最後席捲全國,導致我國房地產行業迎來了長達幾年的寒冬,最後在各種政策扶持下才走向正規。所以,大家如何理解“寒冬”很關鍵。起碼目前來看,今天的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境比起當年來說算是好的了,面對資金鍊問題還由央行、地方銀行、地方ZF進行力保。


第二、從2016年提出的“房住不炒”到2019年進行的融資端調控,頂多算是“撥亂反正”。長期依賴土地財政的發展方式已經出現了問題,已經有權威機構作出過統計,如今對於房地產的投資實際拉動的經濟增長已經跟投入不成比例,甚至在房地產依賴度過高的地區房地產已經出現了抑制經濟發展的情況。這也是為何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高層一再強調要進行房地產改革,甚至在去年高層會議上提出了“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的原因。而如今的房地產面臨的情況頂多算是對過去20多年資源過度傾斜的一次“撥亂反正”。

對於房地產過度的資源傾斜,如今我們所做的僅僅是讓房地產迴歸到住的本質而已

經過20多年對於房地產的過於扶持,資源過於傾斜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機構都對於房地產行業有很多的支持者,每當房地產行業遇到丁點壓力的時候,就會有類似於房產協會這樣的所謂“民間機構”來哭窮,最後地方多數情況下也要從維穩的角度出發出臺措施。不知道大家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各行各業都有協會,但是歷次除去房產協會外其他協會基本就是“隱形”的存在。要知道此次疫情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應該是零售、餐飲,但是從目前來看各地的餐飲協會卻沒有出來哭窮,為何?大家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給予的太多就容易造成“貪念”,這其實都是“慣出來”的毛病。這就跟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好不容易生養了一個男孩一個道理,這個“男孩”就是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從出生到長大都在被家庭嬌生慣養慣了,當然也有很多“叔叔伯伯”的疼愛有加,所以哪怕已經“活到了20多歲”依然還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還是得需要各位“銀行媽媽”隨時資助。這多像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今天在做的不過就是“合理的資源再分配”而已。

全國接近10萬家的房企,真的太多了,寒冬的標誌之一就是房企數量恢復正常

從我知道全國有接近10萬家房企那天起,我就感覺我國的房企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有數據表示大約80%的房產業務都集中在全國500強房企手中,那麼剩餘的9萬多家房企到底有多少是“半死不活”的狀態?沒有項目,沒有帶來稅收,沒有再創造絲毫價值。存在的意義在哪?為什麼這些房企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說房地產的寒冬來了,勇談覺得起碼讓不適合的房企退出市場是前提吧。

綜上,任何行業任何企業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具備起碼的“自我造血”能力是前提。如果說多數房企只是一杆子買賣,只能說明這個行業出現問題了,這也應該是房地產行業改革的目的,這跟中國的足球有點類似。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萬科要活下去,恆大7.5折,建發十萬元買房,樓市寒冬來了嗎?

套路年年有,今年怎麼玩。看多了此類有關房企的信息真的有點麻木了,從2018底萬科提出的“活下去”口號後,著實為萬科的生存而擔心,然而後來的萬科卻沒有一絲悲壯的現象和行動,該拿地拿地,該擴張擴張,各項數據指標都顯示萬科的小日子還是有滋有味的。

和萬科的活下去相比,恆大的75折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粗一看這麼大的折扣頗顯真誠,感動之餘仔細一想這招有點眼熟,去年好像是88折,只是比去年多了份大當家簽發打折文件的真實照片,秘密級別的文件比正常渠道更快地流到了網上,讓人覺得來自這個企業的消息太詭異了。那麼執行的如何呢,南京宣佈該區域沒有參加75折,杭州發佈信息也說沒有75折,無錫等也明確表示該地不參加75折活動。

唉!怎麼說你呢,我要的你沒有,你打75折的地方我也沒法要啊。算了,還在疫情防治之中,冬天已經過去,春天也已經開始,央行該降的利息,為企業該降的利率都也開始降低了。雖然有兩個多月啟動了暫停鍵模式,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卻依然卻還是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了,價格依然堅挺,促銷活動依然,該約談的還要談,該降息的降息,樓市的寒冬在哪兒呢,是來了還是走了。



蔚藍的風01


就咱們國家的具體情況來看,房子依然是人們生活的剛需和令人狂熱的投資品

安居樂業的思想已經延續了千百年,房子更是一個家庭的終極目標

所以房地產市場直至今日依然火爆,買房更是永不會過時的話題

簡單講,房子是一定要買的,樓市是不會寒冬的


至於各個開發商打出的各種促銷活動,其實並沒多少優惠

很多已經買好房業主都發現,所謂的75折和自己當時入手的價格並沒有多少差別,有些還更貴了,所謂的折扣不過是提價之後再打折,跟雙十一的套路如出一轍


那開發商為什麼這麼做?

很簡單,在疫情期間人流量大大減少,很多售樓處都門可羅雀,一般情況下就算短期沒人買房房地產商也不怕,因為越往後他們就能提高價格,還能再賺一筆,但是疫情的影響把這個週期拉長,並且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這樣一來導致房地產商賬期加長,資金無法收回,現金流壓力驟升,因此才房地產商才要用一些些所謂的“跳樓大促銷”優惠活動來刺激了潛在購房者的購房需求,增加樓盤的銷量,達到快速回籠資金的目的


既又打了一波廣告,給人一種良心房企的印象,收割了一大波好感,有助於企業形象的提高,又把房子賣了出去,甚至買房的人更多,更加火爆,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當然,也不能否認有一些樓盤確實優惠了不少,這一點對於手握首付準備買房的人感覺會強烈一些,而商家做活動促銷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具體能便宜多少大家心照不宣


疫情對樓市有影響,但絕不會出現房價暴跌的情況,樓市寒冬大概率是一個偽命題

說完了,我要去搬磚了


匹代


寒冬有沒有來,至少今年地產日子不會好過,融資渠道被堵死,高槓杆企業的現金流吃緊,家大業大的企業還好點,小企業都有倒閉的危險,只有斷臂求生,打折賣房



樓市細評


哈哈哈,不要被這些騙了,即使有這些優惠對普通老百姓還是覺得買房很難,中國人口眾多,再加上學區房的影響,更是難上加難。買房需要兩代人勒緊褲腰帶買的了,即使這些也不能解決現實問題。


爆笑十點


跟老百姓關係密切的兩大亂行業:一是房地產,二是茶葉。房地產涉及面之廣,內幕之深,套路之多,堪稱厚黑之極。一個行業是否健康,首先要看它的透明度,其次是公平競爭的平臺。這兩個條件在房地產業都不具備,其亂象可知。之所以亂局至今,主要的是利益聯盟,也就是既得利益者。

其實房地產的泡沫早該破滅了,這樣才利於經濟發展。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直是社會公平的尺度,也是人們安居樂業的根本。但從業者能量巨大,一直想綁架社會,獲取高利潤。至於今後的走向,國家早有明確方針,那就是房住不炒!這才叫回歸常態。

近期輿論的躁動,其實就是地產商對失去高利潤的恐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靠房地產強國,而且過度房地產的隱憂已經顯現。引導房地產迴歸常態,堅持房住不炒,並不是這個行業的寒冬,卻是理念上的轉變,也是這個行業新的轉向標。


九龍玉春


開發商宣傳促銷的手段,羊毛出在羊身上。雖然打折了促銷了,但折前價格提上去了,實際成交價並沒有優惠多少。房價可能短期會有波動,但離寒冬還遠著呢。因為中國房價漲跌牽扯太多行業,在中國現有的調控體制下,不會像國外出現那種暴漲暴跌的情況。但個人覺得不排除會出現短期的一種回落,就像股市一樣。


慕堯媽媽美食記


這只是暫時的。恆大隻有江蘇啟東的兩個樓盤2月75折,3月78折,根據付款方式可以享受折上折。4月就沒有折扣了。疫情好轉樓市就會恢復正常。


吳瓊鳳


這個問題根據自然的發展規律來看待。

范蠡是商聖,財神爺,他認為一個商品無論貴或賤,到了一個頂點,必然會走向反面,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勞,實實在在的實踐出真知,成為了當時天下富有的人。

我們偉大的祖先講陰陽平衡,現在房價超出了其本身價值,自然規律來看,物極必反,不久的將來房價應該會迴歸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