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麥子什麼時候種最好?有哪些注意事項?

良春喊我才才


說到種小麥,在我們膠東農村這邊,曾經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合適″的說法。但隨著全球天氣變暖,如果還是按照這個農諺的說法,秋分種小麥的話,在冬天上凍前會出現小麥旺長情況,不利於小麥越冬,於是人們基本上是寒露前後種小麥。

這不,還有兩天就是寒露了。昨天晚上,我們這邊下了一場小雨,有些人便趁著這小雨,今天將小麥播種上了。不管咋樣,先趁著墒情耬上小麥,看這天氣這乾旱勁,也不敢指望以後能下雨。

當然,種植小麥時也要根據地色、氣溫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像種植時間稍早的年份,人們會減少麥種的播種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苗小一點,不然等到來年春天麥苗返青時,會出現因分孽太多而苗大容易死棵。


同樣,如果種植過晚,就得加大麥種的播種量,以保證來年小麥的產量。因為種植晚的話,小麥分孽就少,要靠多下種才能保證苗多苗旺。


記得有一年秋後天氣乾旱,而且池塘內也沒水潑地,只能靠天吃飯。不過那年冬天也不是很冷,後來在臘月的時侯才下了一場小雨。父親趁著這場雨種上了小麥,但用的麥種比平常多了一倍。第二年的時侯,雖說麥子很矮便結了穗,總比沒種上的人家強啊。

所以,這小麥種植並沒有個固定時間,只要是沒上凍前能種上就行。不過,種植越晚,麥種用的就越多。


建行漸遠


麥子什麼時候種最好,有哪些注意事項?

麥子,作為一種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它是人類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磨成麵粉以後可以加工成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各種麵食,發酵以後可以製成白酒,啤酒,麥子的作用很多,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麥子的生長環境。小麥是長日照作物,之前每天需要八小時,如果光照時間不足,麥子抽穗不結實。土層深厚,結構好的土壤可以幫助根系發育,黏土不容易形成高產,冬小麥生長需要平均溫度是十六到十八度,春小麥是十二到十四度,海拔和緯度越高,播種時間要早一些。

麥子的播種時間。北方一般種植的都是冬小麥,播種時間在九月中旬到十月上旬,生長時間比較長,北方為二百七十天,南方為一百二十天,海拔高的地區需要三百多天,多數都在來年五月到六月中旬開始收穫,如果提前種植,收穫時間相對可以提前。

麥子種植的注意事項。麥子在播種前,種子的處理是很關鍵的,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後期出現發黃,乾枯和死苗的現象,如何避免呢?這時就要做好拌種了,可以在播種前七到十天晾曬種子,然後用合適的藥拌種,這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蟲害,避免發黃,死苗等。

播種時間不早過早。有的地區因為海拔高,當地的氣溫過低,它們就會提前播種,但是需要主要不要提前太多時間,否則如果氣溫太低了,麥子不發芽,就會白白浪費種子,也會提高小麥的種植成本,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我們如果瞭解準確的麥子種植時間,我們就按照當地的時間種植,想要提前收穫的話,可以適當提前時間種植,但是不要太多,同時記得拌種,預防土壤裡的害蟲。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


小李說農事


你好,我是燕子,種植小麥多年。

玉米採收後,我們就要準備整體播種冬小麥了。雖然很多農民朋友跟我一樣,種植小麥多年,但是每逢種植小麥的時候,我們仍然疑惑這樣的問題:那天才是最適宜播種小麥的時間?播種小麥需要考慮溫度,天氣等因素,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適宜播種小麥的最佳時間是如何計算的。

一、積溫法

積溫法是以積溫作為指標,來確定最佳的播種時間。積溫法認為活動積溫達到500-600攝氏度時為小麥最好的播種時間,前後5天為適合播種小麥的時間,那麼活動積溫如何計算呢?

根據播種區域近幾年的氣溫信息,獲取日平均氣溫下降到3攝氏度的時間,從這一天開始往前累積加算日均溫,活動積溫達到500-600攝氏度為最佳時間。

日均溫下降到3攝氏度的具體時間是指:連續五天內,平均氣溫下降到3攝氏度以下的第一天。

二、氣溫法

氣溫法是根據適宜小麥種子發芽和出苗的條件來進行的。適宜發芽出苗的溫度為20攝氏度左右,最低0攝氏度,最高40攝氏度。

不同的品種在溫度上會有差異,例如冬小麥適宜的溫度在14-18攝氏度。其中適宜冬性品種播種氣溫在16-18攝氏度,半冬性品種在13-15攝氏度,春性品種在12-14攝氏度。

從時間來看,全國各地的播種時間有的在9月中旬、下旬;有的在10月上中旬。

三、除播種時間外,播種質量也會影響到小麥的出苗

播種深度不合適

播種太淺的種子,很容易落幹,容易發生缺苗或者是分櫱、根系發育不良的情況;播種過深的種子,會出現出苗較晚、苗弱的情況的,同樣會導致分櫱發生晚和根系發育不良的情況。長期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麥種的播種深度以3-4釐米最佳。

播後鎮壓

遇到播種後天氣乾旱,土壤乾燥的情況,可以進行適當的鎮壓,促使種子和土壤緊密結合,能夠提高種子萌發和出苗的效果,但是土壤過溼的情況下,採取鎮壓效果就不好。

補救措施

小麥出苗後,發現局部區域出現缺苗的情況,可以將麥苗比較密集的區域的幼苗,移栽到稀疏和缺失區域,移栽後要及時進行罐水。缺苗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及時進行補種,為了提高出苗的速度,可以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

關於小麥什麼時候播種好的問題,我們可以總結為,在氣溫比較合適的情況下是最合適,具體的時間我們採用氣溫法和積溫法來進行確定。遇到播種過早或者是播種過晚的情況,可以在冬前和春節通過觀察麥苗的長是情況,運用肥水管理手段進行補救。

我是燕子,歡迎關注。很好奇的問下,讀者你們家小麥的播種時間?


漫話三農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像是種植小麥的時候,其實大多數是在種植之前,農田裡面的土壤相對溼潤的情況下,這樣對於種植小麥的時間我覺得還是相對合適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像是在北方地區的農村,一般也是在秋分的時候進行種植,所以在農民朋友他們收穫完這些玉米的時候,也是趁著土壤比較溼潤的情況下進行種植小麥的。

其二,但是如果是到了種植小麥的時候,也是沒有下雨,農民朋友也是需要進行澆地的,這樣是能夠確保農民朋友種植的小麥能夠很好的存活,所以在這樣一個合適的時間是可以進行種植小麥的。

最後,除此之外,農民朋友也還是因為在不同的氣溫之下,因為如果是種植的很晚的情況下,也就需要多播撒一些種子,這樣能夠使得這些小麥苗能夠很好的存活,並且在種植小麥的時候,也是需要農民朋友施撒一些化肥的,這樣能夠使得小麥成長的過程當中能夠吸收到充足的營養,所以在收完玉米之後,還是應該在溼潤的時候進行播種的。同時,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農民朋友精心管理的,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農民朋友也是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天氣進行播種的。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姑蘇城南


雖說莊稼播種要看季節,但是在老家麥子的種植時節跟農活的緊慢聯繫也是最大的。這時候馬上就是寒露時節了,昨兒剛問了父母,除了最北坡沒交上水的那三分地,其它地塊兒的麥子基本都種上了。

麥子不怕晚,“麥子年前不分股,不如土裡捂”

“種早了!”母親一邊嘆息,卻也有些無奈。老家屬於魯北一帶,過去人們基本上寒露到霜降節氣期間種麥子,一般早些的寒露種,農活幹不完,地空不出來的,拖到霜降也是有的。

麥子倒也不怕晚,原則是種上之後,年前能有一多半的有效分櫱就好,但是年前不要拔節,拔節後的小麥冬日裡的不抗凍的。種得太早,溫度高,出苗早,早早拔節了,反而不是好事兒。

種得太晚的,過去甚至趕在立春前種上的,也是可以出苗的,記得剛乾農資時,有位農化老師給我們講過的俗語“麥子年前不分股,不如土裡捂”,說得就是麥子種晚了,不如索性種得更晚些。

秋分種麥有些早,寒露人們等不及

如今氣候整體比過去暖些,種麥子更應該晚些才對,但現實是另一番樣子。

現在老家玉米基本都是收割機收穫,耕地也多是旋耕裡,小麥播種也是機器。玉米收割入倉到耕地,時間比過去縮短了好多,很多人早早在秋分時節就弄完了。急性子的人們趕著就把麥子播上了。

也沒辦法,年輕人都在過秋這幾天回來,忙活一陣兒,種上麥子趕緊再返城打工,耽誤一天工也是不少錢的,大多等不到寒露就種麥子了。

麥子播種時間,一來季節不要相差太多,二來不要耽擱太多時間,最後整體收成不會差太多就好。

已經不是為了爭取高產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時代了,現實耕種也是要權衡利弊再行動的。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分享給大家一個好消息,就是咱們北方的大部分地區這幾天都在下雨,本來很多農民朋友秋收之後正愁地旱無法種植小麥呢,現在這場及時雨可是讓農民省心了不少,那麼現在雨水有了,種植小麥最佳的時間應該在什麼時候呢,以及種植小麥前都會有哪些準備工作呢,今天我就結合我們村往年種植小麥的實踐經驗來進行講解。

“首先了解種植小麥前的準備工作”

我們要準備的就是“肥料”“種子”這兩種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肥料是在準備深耕土壤之前撒到地裡的,我們家買的肥料是145元一袋一般三袋肥料可以撒四畝地左右,然後撒好之後就可以用現代化大型機械進行深耕翻作,最後就是平整土地上的一些比較大的土塊,緊接著就可以種植小麥了。

在種植小麥的時候一般選擇種子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留種子另一種是買來的種子,其實要想省錢自己預留種子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的就是一般預留的小麥種子只能種植一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麥的產量以及抗病蟲害的能力。



“那麼小麥到底什麼時候種植最佳呢”

就在今天我們家鄰居還在講種植小麥呢,他們說現在這個時候是土地休整階段,再加上現在的雨水因此種植小麥最佳時間就是在十月中旬左右種植,切記千萬不可到十一月份種植小麥,因為十一月份的時候變冷會造成小麥出芽率低從而導致減產。


那麼在種植小麥的時候也不能過於緊密,這個現在都是機器播種的,也就是說到時種植的時候只要給播種的人要求,他們一般都會把機器調試的,還有就是如果後期發現有些地方小麥出芽率低,那麼記住一定要及時再次人工播種以此來挽回一些損失。

綜上所述:

總而言之種植小麥最佳時間就是不能過10月份,在種植的時候多加註意剛才咱們講到的一些準備工作,注意後期補苗等。


紀錄鄉土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小麥在我國不但種植的區域比較廣泛,而且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各地的農民在長期的種植實踐中,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總結出了小麥最佳播種時間。衛農想結合我們這裡農民,在播種小麥上的做法,來回答以下這個問題。

其實只要你留心就會發現,農村有關小麥播種的俗語是很多的,而且這些俗語也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變化,以及氣候環境的變暖,不斷的變化著的,對指導農作物的種植,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七月白露八月種,八月白露不敢停”。在以前農村生產力還比較落後的時期,農民播種小麥全靠人力和畜力,進度緩慢,加之那個時候天氣冷的早,所以農曆八月過了白露,就要開始播種小麥,如果動手遲了,可能會影響小麥按時播種的。

“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海拔高度不同,土地所處的位置不同,氣溫就會不一樣。比如山坡上的土地,或者背陰的土地就比平原上的土地,或者陽面的土地溫度要低一些。因此,這些地方的小麥播種的就要相對來說早一點才行。



“秋分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晚”。小麥生育週期比較長,因此適播期的也比較長。還有一句俗語“隔月種,同月收”,也說的是小麥對適宜的播種期要求不太嚴。這一點對缺乏灌溉條件的旱作農業區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要靠天吃飯,所以只能借墒才能播種小麥,是不能隨心所欲的。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播種正當時”。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暖,以及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一是播種小麥的時間相應的推遲了;二是播種的速度加快了。對現在來說,播種小麥也是比較輕鬆容易的事了。



“十月路上牛喝水,不種遲麥發後悔”。收割了玉米等秋田作物後播種小麥,我們這裡叫回茬小麥。往往有時因為玉米收割的比較晚,或者缺墒等因素影響,導致回茬小麥播種的比較遲,有人擔心小麥長不好就不敢再播種了。這句俗語說的是,只要後期雨水比較充足,也照樣是可以播種小麥的。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近幾年由於受全球氣溫升高,寒露種麥也非常合適。

大集體時代,白露i就開耬播種種小麥,生產隊長按排專業種麥小分隊,一把耩子六個人:一人駝耬一人扶耬(必須是身強力壯的男勞力),另外四個拉偏套的(一般是婦女勞力),我那時還是十三四歲的學生,每年學生放秋假,幫助生產隊秋收秋種。負責小麥播種後將麥壠覆平,三個人為一組,跟在耩子後面,幹一天記五分工,也就是半勞力,整勞力幹一天掙十分工。

從秋分到寒露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全生產隊一百多畝麥田播種完畢。

現在種小麥機械化,幾天就完成了,而且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種小麥的時間也往後推移了。前幾年都是秋分前後種小麥。但是由於全球氣溫升高,秋分種小麥往往瘋長旺長,影響來年產量。因此我們這裡近幾年都是寒露前後種小麥。

其實種小麥的關鍵要看看當年的節氣、氣溫、墒情等各個環節,因時制宜,因地制誼,才能一舉奪得小麥大豐收。





落英鄉間


昨天的傍晚意外的下了場雨,今天早上天不亮,村裡的種莊稼老把式們,就在家裡呆不住了,囑咐老伴早些做飯,自己早早的扛著鐵鍁上了山,去地裡鍘幾鍁土察看一下墒情,決定是否今天就可以耬種小麥。



這幾天河床的那點水源,村民連夜排隊抽水澆灌,就近的窪地全部抗旱潑了一遍,一週左右墒情合適,拖拉機深耕耙地,成功耬種上小麥,現在己經是麥芽出土綠意茵茵了。耩頂的地塊,只能依靠老天降雨了。屋後的王大哥,今年準備種植小麥的地塊,就是在村南的耩頂上,他分別在地頭、地中、地尾,分別鍘了幾鍁土,翻上來的泥土是乾的,看來雨水的滋潤只達二指,剛剛溼透地皮。

同樣也來察看墒情的劉叔,兩家是相鄰的地塊,劉叔家的是收穫後的花生地,而王大哥家是春玉米收割後倒出來的地塊,秸稈還田後必須深耕翻入地下,才能轉化成有機質被農作物吸收,這分解的過程需要時間,因此在播種小麥時必須重施農家肥,再加上適量氮、磷、鉀等,這樣的地塊如果沒有合適的雨水滋潤,今年己經不適合播種冬小麥了,只能留作明年的春茬地了。

劉叔家的花生地,土壤中的花生固氮根瘤在生育末期拔除的過程中,由於根系折斷,根瘤破裂,根瘤菌又迴歸土壤中腐生生活,為土地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樣的地塊十分適合種冬小麥,所以劉叔決定冒險一試,藉著這場小雨耬上麥種。今天是週一,根據天氣預報,週四會有一場小雨,今天翻地耕種的時候,有些麥種會落在乾土裡,週四的小雨如果及時的話,正好派上用場。這種提前播種等待降雨的過程,也就是農村老人常說的“幹抱蛋”。



今天是10月7號,明天就是2019年的寒露節氣,寒露節氣前後的這幾天,正是膠東農村秋播冬小麥的最佳時機。

為什麼寒露節氣是最佳種植時間呢?是因為秋季種植冬小麥的最佳氣溫條件是16-20度左右。 如果溫度過高,小麥會在越冬前分櫱拔節起身,這時遇到寒流,勢必受到影響。而北方的氣候特點是第二年春季回暖快,小麥幼穗分化期短,如果頭年冬天形成凍害,難以長大穗,也沒有足夠的穗數來保證小麥高產,而選擇寒露前後這幾天的播種時機,氣候溫度條件正適宜,這是第二年小麥豐收的基礎。

所以麥子什麼時候種最好呢,根據當地多年的冬小麥種植經驗,寒露前後的這幾天正是膠東農村冬小麥播種的最佳時機,過早會引起麥苗徒長,過晚形成苗缺或苗弱,這兩種情況都會引起來年的小麥收穫期減產,所以適當的播種時機,正是冬小麥豐產的關鍵。


我是家在南鄉,願和您嘮嘮關於農村的點點滴滴,記得點關注,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家在南鄉


麥子什麼時候種最好?

在我們北方,一年兩大農作物種植:一是玉米,二是麥子,它倆作為農副產品的主力軍,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但玉米秋收後的小麥是什麼時候種植最好呢?作為在農村長大的農民,看慣了長輩們的種植經驗,深知我們老一輩人是如何判斷小麥的最佳種植時期。下面由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的實際種植經驗。

麥子種植最佳時期方法

一、風向與風力法

在我們家,通常在玉米收成之後10天后,我們會在屋簷上綁定一個竹竿,用三角錦旗放在竹竿的最上方,在響午時刻通過觀察竹竿上的三角錦旗,十分鐘內如果正向北連續轉五圈,那麼說明已經到了可以種植小麥的時期。

二、時節法

有部分農民通過時節來判斷何時種植小麥,通常在秋分時節之後7天開始為小麥最佳種植時期,而從種植開始10天內這期間為佳。因為北方在秋分之後的天氣開始逐漸轉涼,溫度太高只能讓小麥瘋狂生長並導致分櫱的現象,會嚴重影響到小麥的收成。而小麥過早生長,在寒冬來臨時小麥會遇到更大的阻礙,有些會因在生長過程因為寒冷導致細胞被破壞而影響來年的產量。如果過晚種植會影響到小麥出苗率,過早或過晚種植都是對小麥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氣溫法

種植小麥也可以溫度來判斷。因為小麥最佳生長溫度在15~18度左右,而如果連續三天的溫度都在這個期間,那麼說明可以種植小麥了。適宜的溫度有助於小麥的出苗率及生長。

影響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其他因素

除了在種植時間我們要掌握相關技巧,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小麥的生長與產量:

1、麥種的選擇

我們要從正規渠道選擇麥種,通常是飽滿粒重又大,這個是最好的麥種,而在老家,一般選擇品種優良的種子,如濟麥22號,存麥11等,這些都是豐產的基礎保證。

2、基肥與追肥

通常小麥基肥是選擇腐熟的人畜糞或者直接用尿素來用基肥,主要是補充氮元素,而在生長的過程中是選擇有機肥適量追肥即可。這些都是有助於保證小麥的生長與發育,為豐收做好準備。

當然除了麥種及肥料補充外,我們還要注意小麥的田間管理,如中耕除草,澆水及蟲害的防治等,這些都是悉悉相關。但小麥的種植時間在整個種植過程中成了首當其衝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選擇好種植時間。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期待您下方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