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晚期癌症父親,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辭職陪伴?

哦呀嘛


中晚期癌症父親,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辭職陪伴?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家庭情況而定!有的家庭,子女守在家裡,一家人沒有經濟來源,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滿足不了,還談何孝心呢?孝心並不是一家人都不需要上班,不吃不喝就守著老人就是孝心!一般情況的話,經常回家看看老人就可以了。畢竟每個人都有家庭,都得生活,都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有的人可能會說,要是孩子生病就都守著了,其實我覺得老人和孩子一樣,不可能都不上班完全守著他們,因為沒有年輕人去掙錢,不光是醫藥費,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會沒有!

可以留一個人守著,另外幾個人去努力掙錢,維持生活!因為生活面前,太多太多無奈,不是不孝順,實在是沒辦法!一家老小,都要生活!社會太殘酷!必須有一個人挑起家裡的大梁!

因為,金手鐲,玉手鐲,都不如醫院的紙手鐲!😭


檸檬萌又酸


我父親曾經胃癌,從檢查出來,我就毅然決然的辭職,全程陪著父親抗癌。當時孩子才一歲多,也多虧了我公婆無怨無悔的給看孩子,父母生我們養我呢,癌症真的很痛苦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親走了,有太多遺憾因為抗癌路上太著急亂投醫,也有一絲感恩因為父親的心願都替她滿足,人生的路就是這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這樣的不公平,希望所有的人愛惜自己身體。掛念自己的父母每年帶他們體檢一次,常回家看看。


果凍媽咪0802


中晚期癌症父親,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辭職陪伴?這個問題既有醫學的問題,但更多的家庭社會倫理問題。從醫學的角度,中晚期癌症,很多是可以治療的(不是一定治癒),作為子女參與診治過程,這是必要的,但並不等於要辭職陪伴。當然,這個關鍵是看你家裡的條件,比如,你母親是否還在世,家裡是否還有其他長輩,是否能經濟條件請人幫著照顧等等。


當然,如果你有條件全程脫產照顧,這是最好不過的,但畢竟年輕人有工作有事業,辭職陪伴也並不是一定要這樣。如果家裡經濟一般,更不主張這樣,你得更加緊賺錢,不能需要錢的時候拿不出來,治療無法跟上,這個更糟糕。只要家裡有人幫忙,比如母親還有,或者其他老人,比如叔叔伯伯,或姑姑之類的,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年輕人整天陪著,癌症治療不是三兩天,可能是個長期過程,用不著人力的浪費,當然,你有這個條件是最好不過的。但不管怎樣,關鍵的決策時,還是得參與進來,比如,交待病情時,制定治療方案時。比如,化療,在化療前的檢查階段,有家人陪伴著就行,而檢查結束,需要交待病情,決定治療方案時,要請假過來;化療的那一兩天或幾天(要看具體的方案),你可以陪一下,實在忙,不在關係也不大,但一定得有家屬。而一個療程化療結束後,是在家休息,你也用著整天陪著……當然還是那句話,你能夠做得到陪著,比如辭職陪伴不愁經濟問題,那就陪著吧。我這裡是從醫學角度分析並不是一定需要。


腫瘤專科醫生


作為晚期肺癌患者的家屬,面對得了癌症的父母、親戚,一定要認識到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肺騰平臺曾經採訪過心理諮詢師,這是他給大家的建議:


在癌症的診斷和治療中,大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錯綜複雜的情緒困擾,嚴重影響治療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甚至會破壞療效!

心理輔導不僅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及延長生存期,還能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通過語言引導、情感支持、暗示或啟發等手段,可以穩定情緒、改變認知、激發生存慾望,有利自體免疫力的提升,從而增加信心。

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1. 擔憂和負罪感

普遍存在於剛確診還未進入穩定治療期的患者。

患者會擔憂經濟狀況,擔憂癌症折磨形容枯槁,擔憂病痛無法承受,擔憂病情惡化,精神上無所歸屬。

2.孤獨感

有的患者病程長,與外界無法接觸會有被社會遺棄的心理;有的患者長期處於病中心境,覺得無人理解而倍感孤獨,長期積累變得更封閉內心。

3.憤怒感

有的患者因治療費用和治療效果不成正比而憤憤不平,感嘆命運不公,悲憤交加;有的患者因長期情緒得不到處理,人格發生改變,仇視周圍人的健康,甚至出現大喊大叫等過激行為。

4.焦慮憂鬱感

家屬隱瞞病情時,患者敏感地從家屬的表情和言語中猜測,惶惶不安;有的患者偶然獲知真實病情對身心造成巨大沖擊,無法面對;還有部分患者懷疑診斷的可靠性、治療措施的正確性而感到焦慮。

5.恐懼絕望感

恐懼病情惡化、孤獨、疼痛、死亡與親人分離等。患者害怕被拋棄、被冷漠對待,心理退行像孩子一樣依賴家人,尋求保護陪伴。


家屬能為患者做些什麼

1.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

患者因長期患病,處於十分敏感、情緒波動較大的狀態,家屬是患者的精神和情感支柱,情緒變化可直接影響患者,加重患者的疼痛和情緒障礙。在患者面前裝沒事,內心實際上很焦慮,這對患者是具有很強殺傷力的。

2.合理表達,創造支持型家庭環境。

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不是某個家庭成員生病了,而是家庭遇到了需要攜手去面對的麻煩,讓患者感受到家人與他並肩作戰。

過度關心患者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強化患者“你是弱者“的觀念,患者可能因自我防禦出現牴觸甚至反抗的現象。

3.用科學的方法去幫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礙。

例如肌肉放鬆、深呼吸、催眠、冥想、引導式想象、音樂舒緩情緒等,指導患者給他們一種全新的自我掌控的感覺。

4.尊重並且肯定患者的努力。

通常患者容易自怨自艾,通過交流引導,讓患者意識到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和勇敢!幫助他們尋找強大的內心資源和應對逆境的有效方法。

5.學習肺癌的有關知識,並向患者傳授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瞭解到健康的生活態度及習慣對癌症康復的重要性。

6.正常的家庭生活能調節患者的精神狀態,幫助其克服癌症本身及治療所造成的精神創傷。

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可鼓勵適當活動,使他們從軀體自理感受方面增加自信心。


所以不一定要辭職陪伴父母,更多的是需要正確的心理輔導,讓他放下癌症的包袱,能夠積極的面對治療。


Haalthy肺騰助手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家有中晚期癌症父親,作為子女必先有辭職回家陪伴父親的心念!

父親是一個家的頂樑柱,在子女的心中的分量各人自知,就算有的父親對子女可能做出一些不太厚道的事,但父親如今病重了,就不能再談論父親與子女之間的對錯了,父親離開人世的日子已為期不遠,子女這是要做的也只能做的就是盡孝!

如家中兄弟姐妹多的,前提也是能談得來的,看待問題方面最起碼有些意同,各自都能相互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難處,每個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如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各自都為生活而奔波,在大家商量好之後,該安排哪一個子女在家照顧病重的父親,並且也相應付出一份工資,這樣,其他子女都可以繼續去工作,因有些工作不是說辭職就辭職那麼簡單,例如:國家公務員呀,老師和醫生呀……,這些工作不是進廠打工,今天不在這家做,可以到別家做,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如果兄弟姐妹三觀都沒一丁點一處,那就只能輪流來照顧父親了,這是必須的!

如果父親只有一個子女,不用說,在外工作的該停薪留職就停薪留職,其他工作的都應該辭職回家陪伴父親度過每一天,讓父親的心情好些,讓父親哭著來到世間,笑著離開人間!

我們作為子女,也有老去的時候,生老病死誰都逃不開也避不了,這種大道理就讓各位網友去評說了。





小不點追夢


這沒啥可諮詢提問的,咋想咋做。好像你問了就會聽一樣,我爸癌症,我辭職了,每家情況不同


babybye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7f9000bcfe4a135031e\

理沙在日抗癌生活


老爸發現癌症時已經是中晚期,從發現到去世總記40天,我全程陪伴,親眼見證老爸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我也是把工作辭了,不過我不後悔,沒有比陪老爸最後一程更重要的事情了。工作可以再找,人可不是啥時候想陪就能陪的!


_72941336


我經歷過,獨女,父親生病期間,毫不猶豫辭職,,回家照顧父親,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更重要,回去那天我跟我老公說,老爸只有一個,老公孩子可以有好多個,大不了我砸窩賣鐵,賣血,賣身,賣腎換錢,工作算個屁!


泡沫咖啡965


視情況而定,偏方送上,希望可以幫上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