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眾生藥業:中藥股也有夢想


周星馳說:做人如果沒有點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這句話向外延展到公司層面,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兩市四千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有夢想的公司還真不多。大部分有夢想的公司已經在資本市場上走出來,成為行業的龍頭。比如萬科之於房地產,海天之於醬油,格力之於空調……它們用自己的業績和股價,證明了自己對得住市場賦予的光環。

然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倘若守候在這些已經擁有護城河的頭部公司中,雖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很難獲得超額收益。誠如我們在上週發表《茅臺,不貴!》一文之後,朋友們在文後多是不認可的留言,某種程度上是這種情緒的表達。若想獲得超額收益,還需要在資本市場中持續挖掘,尋找有同樣氣質的潛力公司。

畢竟,失敗的公司各有各的原因,成功的企業擁有相似的精神氣質。

過去兩年,在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以及「帶量採購」政策的持續打擊之下,大部分醫藥股遠遠跑輸大盤,尤其在以5G為代表的科技股走出了火爆牛市行情的映襯之下,冰火兩重天的反差讓醫藥股更顯落寞。

我們不拿康美藥業這種財務造假的公司舉例,它配不上我們的關注。選取一個相對比較優質的公司——信立泰,作為一個樣板去觀察。

眾生藥業:中藥股也有夢想

和同一時間段深成指保持了基本的平盤相比,自2018年5月份見到階段性高點至今,信立泰的股價跌了50%。這種懸崖式的下跌,不禁讓人有種「哐當」「哐當」的既視感。

資金總是聰明的,市場也總是對的。雖然短期看,股市總會出現情緒化的炒作行情,創造出一個個漲幅驚人的「妖股」。但是放大時間週期,股價是公司價值的「稱重器」這一價值發現功能,在資本市場從來不曾缺席。

同樣的時間段,恆瑞醫藥的股價實現了60%的漲幅。

眾生藥業:中藥股也有夢想

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同樣的行業環境下,同樣聚焦於國內市場的兩個醫藥股,交出了不同的答案。

什麼原因?

青蛙遇到熱水會一躍而起,順即脫離險境。但是在由冷到熱這一緩慢加熱過程中,因處於舒適區而缺乏警惕心,以至於最終喪失了改變處境的能力——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溫水煮青蛙」。

這也是包括信立泰在內的一部分醫藥公司當前尷尬處境的根源所在。

在集中採購之前,醫藥行業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只要從上面拿到批文,往下面搞定終端,不管藥品質量有沒有達到和原研藥一樣的療效,都可以過著躺著數錢的日子。

即便每個人都知道,沒有技術壁壘的仿製藥只不過是一個廉價的化工品;即使大家都明白,國家不可能一直容忍大量的醫保費用通過灰色收入方式進入個人腰包。

但是,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醉生夢死之時,往往無限放大人性的貪婪與慵懶。

只有少數公司是保持清醒的。恆瑞醫藥是一個,眾生藥業,也可以算是一個。

2000年,恆瑞醫藥上市,融資4.8億元人民幣。孫飄揚隨即拿出其中的2億元建立了上海研究所,使之成為恆瑞研究創新藥的大本營——在當時,這是讓人非常不解的荒唐舉動。然而,正是因為這樣戰略性的提前佈局,恆瑞醫藥得以不斷超越曾經比肩而行的同行,成就了當前在國內醫藥行業無可置疑的霸主地位。

9年後的2009年,在廣東小有名氣的眾生藥業亦登陸資本市場,進入投資者的視野。然而,世易時移,和此時已然進入快車道的恆瑞相比,這家以中醫藥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處境多少有點尷尬。

在現代醫學享有話語權的今天,中醫藥已經逐漸式微並邊緣化。即便中藥領域的頭部企業,擁有國家絕密配方的雲南白藥和片仔癀,也需要在傳統中醫藥之外,通過佈局快消品領域尋求突破。

眾生藥業這樣一家資質普通的中醫藥公司,則走上了一條持續的收購之路。

2013年,通過增資,控股益康中藥;

2015年,收購先強藥業97.69%的股份;

2017年,收購奧理德視光學100%的股權;

同年10月,收購逸舒製藥80.53%的股份;

同年11月,收購宣城市眼科醫院80%的股權。

雜貨鋪一般的收購,可以明顯看出公司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明確的設計。如果完全按照這個路子一直走到今天,眾生藥業無疑是一個平常到平庸的公司,毫無亮點。

然而,上天總會眷顧不甘平庸者。

眾生醫藥登陸中小板後,開始積極佈局創新研發。經過多年積累,逐步建立了NASH、眼科、腫瘤、呼吸四個領域的研發管線。

謹慎的投資者肯定會懷疑,一家營收額20多億,淨利潤不到5億的公司,在諸多領域進行如此廣泛佈局,其效率與效果究竟如何?

當然,沒有人可以保證所有的在研產品都能夠成功。但是,只要其中的一款能夠成功,被打造成爆款,也足以讓公司在醫藥行業脫穎而出,實現逆襲。

類似於沃森生物通過一款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成功躍升到疫苗行業一線公司。

眾生藥業目前研發進度最快的抗流感新藥ZSP1273,就是這樣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在研產品。

按照公司的介紹,這款處於臨床2期入組階段的ZSP1273,是新一代甲型流感產品,具有活性更高、耐藥率更低、更長治療窗口的潛力等特徵,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取得關鍵性臨床數據。

在流感肆虐神州大地的2019年,這無疑是一款振奮投資者的產品。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流感上報病例即達到200萬例。下半年入冬以後,流感形勢愈為嚴峻,雖然沒有最新數據,但患病人數超過上半年應是板上釘釘。東陽光藥生產的抗流感神藥奧司他韋一盒難求,零售藥店頻頻加價,成為流感時期眾多家長的焦慮所在。

按照米內網的數據,2018年,僅中國公立機構的終端,奧司他韋就實現了25億元的銷售額。這是新型流感藥物的應用場景,也是它的潛在市場。

問題的關鍵是:它的療效是不是比奧司他韋更好?它能不能成功研製出來?它的市場推廣又將會怎麼樣?

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前,一切都是概率論。但是,因為有鍾南山院士做這款藥物的PI,我們有理由給予足夠的樂觀。

就操作層面而言,作為投資者,只需要明白一點:市場總是會炒預期的。不論藥物的研發最終是否成功,這個炒作的過程總是A股市場的標準流程。何況,即便只看提供現金流的業務,眾生藥業當前22倍的估值,亦不算高估。

這不僅僅是市場的情緒化衝動,更表達出市場對逐夢者的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