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自閉症會不會導致兒童能力退化?

《帶著自閉症女兒再嫁,她猶豫要不要再生個孩子,丈夫卻……》一文中的主角張林夕,告訴了我們一個心痛的故事。

她女兒所在干預機構中,原本識字很多,語言最好的孩子,突然退化,半年時間裡,變得什麼也不會,只會發脾氣打人了。

不少自閉症家長也反應 ,聽說過相似事件。

因此,即使孩子在干預過程中進步不斷,依舊提心吊膽。

害怕孩子有一天,突然能力退化,讓多年干預心血,一朝迅速歸零。

世上是否存在自閉症退化?自閉症退化嚴重嗎?背後有什麼原因?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約32.1%的自閉症患者

受到能力退化的困擾



1953年,曾被認為最早提出自閉症概念的Kanner博士,首次提出了自閉症孩子能力退化的問題。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他在一篇報告提到,很多兒童在生命最初的18到20個月中,發育正常,然後能力嚴重退化,語言能力喪失,社交興趣消失,社交技巧學習停滯不前。

自Kanner博士發現能力退化的自閉症患兒後,很長一段時間,醫學界普遍認為自閉症分為退化和非退化兩種。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研究教授Sally Ozonoff,在1980年代甚至直接將此觀點,寫進了教科書中。

進入21世紀後,自閉症患者退化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學者關注,退化與非退化之間清晰的界限開始消失。

2013年,美國佐治亞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兒童發育障礙專家brian barger和美國自閉症研究組織科學理事會成員Campbell博士,分析了1980年到2013年的85項相關研究後,總結了以下發現。

發現一

大約32.1%的自閉症患者都會受到能力退化的困擾,退化現象大多出現在兒童出生後的12個月到81個月不等,平均退化年齡為1.78歲。

發現二

大多數研究將自閉症退化現象分為以下4類:

1、語言能力退化

患者僅言語能力出現退化,表現明顯且常見。

2、語言+社交能力退化

語言能力與社交能力同時退化。患者的社交能力出現退化,包括但不限於情感表達,共同關注,眼神交流,遊戲技能以及孩子對自己名字的反應。

3.混合型能力退化

包括語言、社交、生活自理、適應性功能、運動功能多領域的能力同時退化。

4.不確定的退化

brian barger和Campbell翻閱了眾多研究報告後,也對以上分類方法提出了質疑,因為醫學界對於退化的定義千差萬別。比如,自閉症兒童遺忘多少單詞後,可以被歸為語言退化的類型,不同醫生的診斷標準略有不同。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自閉症孩子能力退化

原來是因為——

隨後,歐美、以色列等國的神經學家,開始從生物學角度研究自閉症患者能力退化後問題,並試圖在能力退化的自閉症患者身上,尋找到不同於普通自閉症的生物學差異。

但至今,還無關鍵性進展。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包括教授Sally Ozonoff也認為,把自閉症涇渭分明地,分為退化型和非退化型是十分錯誤的。不少人開始支持,雖然自閉症是先天性精神發育障礙,但也許存在,不同的發作時間,而非能力會出現退化。

教授Sally Ozonoff目前認為,迴歸可能是自閉症兒童的常態,就如普通兒童,在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能力退化。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神經過度修剪”假說

2001年,一項研究也提出,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在出生的前24個月內生長速度大幅快於普通兒童,並且神經修建的速度也更為快速。

我們知道,人類生命早期的大腦中,神經細胞和突觸數量迅速增長。大腦皮層區域在胎兒期就已建立,並在生命的頭兩年重塑參考文獻1。但大腦皮層中的單個神經細胞,不足以執行特定功能。而不同的神經細胞通過突觸建立聯繫構成的神經迴路,才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

在環境的刺激下,隨著兒童學習和掌握新技能,眾多神經細胞不斷組合,形成新的神經迴路,而沒用的神經細胞和突觸,在此過程中,就會被修剪淘汰 (Kostovic等人,2014年提出,詳見參考文獻1)。這就導致了一些兒童在成長中,會遺忘一些技能,比如,我們無法記起3歲前的事情。

這種現象可能對自閉症兒童影響更大,並且他們更難重新習得喪失的功能。

2015年,神經科學家Annette Karmiloff-Smith在此基礎上,並結合其他發現得出如下觀點:自閉症症狀的出現是由於“神經過度修剪”:大腦中神經細胞和突觸增長過多,且削減過多。

Karmiloff-Smith認為,退化現象並非是突然發生,而是在嬰幼兒階段大腦發育的長期過程中,神經迴路異常發育的結果積累所致。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2017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精神病學教授Joseph Piven,在一項包含15名自閉症孩子小型調查中發現,一些自閉症患者,即使在18個月大,才表現出自閉症的症狀,但6—12月時,大腦已經出現了過度生長的現象。

還有,在一些前瞻性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觀看自閉症家庭中兒童成長錄像帶發現,大部分自閉症患者在18月大之前,都會出現能力退化,有些家長可能不易察覺,或察覺較晚,例如眼神注視頻率的減少,對面孔關注度降低。

這一發現,被認為有力地支撐了過度修剪假說,而自閉症兒童出現的能力退化,是在嬰兒早期甚至出生前就開始的,大腦異常發育決定。

不過,醫學界對自閉症、自閉症能力退化問題、以及大腦的發育等方面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神經過度修剪”理論目前也是一種假說,並未得到完全驗證。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目前並不存在治癒退化型自閉症的良藥,家長只能通過長期、科學的干預幫助自閉症兒童學習更多技能。

另外大部分自閉症患者在兩歲前後,會出現能力退化現象,這些能力退化很可能是兒童發育的自然過程,並不一定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不過,如果孩子能力在兩歲之後,能力突然急劇退化,就很有可能患上了其他疾病,以下情況需警惕。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和自閉症相似的3類退化病症

1.雷特綜合徵(RETT綜合徵)

雷特綜合徵也叫做頭小綜合徵,是一種兒童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多為女性,發病率在1/10000~15000,屬於罕見病。患者生長髮育遲緩,有明確的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徵(頭圍增長減慢,4歲左右停止生長)。

雷特孩子會在一歲到一歲半發病,初期會有明顯的,多方位的功能退步階段,比如手功能逐步喪失,語言逐步喪失等,然後整體機能開始穩定,然後再開始發展,只是發展會有很多障礙。

不少雷特綜合徵的孩子,容易被誤診為自閉症,但雷特綜合徵主要(還有少數別的基因)由MECP2基因上的突變或缺失引起,所以可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篩查鑑別。

截止目前,尚無治癒的藥物或者是明確的醫療方案。

自閉症孩子為了取得良好預後,需要在幼年接受早期密集式干預。雷特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應該更重視餵養和看護,讓孩子處於一個相對較好的生理舒適狀態,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逐步開展康復干預活動。

2.獲得性癲癇失語症

獲得性癲癇失語症(LKS)也屬於是一種兒童神經系統疾病。1957年,William M. Landau博士和Frank R. Kleffner博士首先發現了該綜合徵。

LKS患者都會出現異常腦電波,並逐漸喪失或突然喪失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失語的出現年齡為3~12歲(平均5歲)。

其中,80%的LKS患者會伴隨癲癇的發作,不過,在青春期前後,他們的癲癇症狀會自行消失,但他們的失語狀況,有可能自發減輕,也可能會持續加重。

還有70%的LKS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抑鬱、暴躁、智力減退、易激動和有破壞性行為。

因此,部分患者會表現為自閉症或發育遲緩的症狀。

LKS患者同樣需要語言干預,但與自閉症不同的是,一些藥物會對LKS的語言功能有治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LKS患者發病時間越早,語言恢復就越差。如失語持續一年時間以上無明顯改善,則可能導致終生語言障礙。

3.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CDD)

兒童瓦解性障礙(CDD)也被成嬰兒痴呆,1930首次被報道,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與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徵,不典型自閉症統一被歸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每100萬名 兒童中大約有1名CDD患者,男孩患者是女孩的4倍。

鄒小兵教授在《與你同行》中介紹說,CDD患者一般兩歲之前發育正常,3~4歲起病,主要表現為已獲得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化功能和語言功能迅速退化,甚至喪失,並且難以重新習得,遺留嚴重的精神發育遲滯。

這與自閉症症狀有相似之處,但耶魯兒童研究中心的Kevin Pelphrey教授認為CDD與出現退化的自閉症,或者說晚期發作的自閉症有很大不同。

其中,70%的CDD患者能力退化前的一段時間,會持續出現緊張、恐懼、躁動、胡言亂語,出現類似於精神分裂症的怪異行為。比如,CDD患者更容易喪失生活自理方面,如刷牙、上廁所的能力,並且行為問題更為嚴重,伴隨著急性焦慮,攻擊性,多動症。

據目前瞭解,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的複雜和嚴重程度遠高於自閉症,預後也較差。


自閉症孩子能力突然退化,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圖注:CDD患者退化迅速,常會伴隨癲癇發作和腦電圖異常



參考文獻

1. Kostovic I,Jovanov-Milosevic N,Rados M,Sedmak G,Benjak V,Kostovic-Srzentic M,Judas M.組織學和MRI方法揭示了人腦壁亞板和相關細胞區室的圍產期和產後早期重組。腦結構功能。2014; 219(1):231–253。doi:10.1007 / s00429-012-0496-0。

2.Rethinking regression in autism

https://www.spectrumnews.org/features/deep-dive/rethinking-regression-autism/


3.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和迴歸發作:一項綜合分析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855372


4.Loss of Skills and Onset Pattern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Understanding 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25269/#R48


5.Parent-reported patterns of loss and gain in communication in 1- to 2-year-old children are not unique to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178996


6.In defense of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https://www.spectrumnews.org/opinion/viewpoint/in-defense-of-childhood-disintegrative-disorder/


7.What is the outcome of Landau-Kleffner syndrome?

https://www.medicinenet.com/landau-kleffner_syndrome/article.html


圖片|暱圖網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