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如今很多的家長都覺得對孩子過分地鼓勵教育會讓孩子很容易就得到滿足,從而讓孩子變得很容易就驕傲,一旦膨脹起來,孩子就會因此變得驕傲自大。

從而也就導致了很多人對孩子開始進行了挫折教育,認為只有通過挫折,才能讓孩子在一步步的跌倒中成功。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本身出生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而母親把自己唯一的希望託福給了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孩子的身上。

喬英子本身就是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但是面對著家長的嚴格要求,哪怕是考到了全年級的第一名,她的母親還是會對她說哪裡做得不好,應該怎麼做,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這就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也就為後面英子跳海,做了一個很大的鋪墊。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的學校,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看到的,但是,過分的鼓勵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膨脹或者頹靡。

導致孩子最後不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究其原因是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我的朋友從小就是班級的學生代表,各科學習成績都非常的優秀,最後考上了省裡的一本院校,本來以為因為成績優異。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找到好的工作,但是每次在面試的時候,雖然她的筆試成績總是遙遙領先,但都很快被刷下來。

我問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她告訴我她的心理素質特別不好,從小媽媽就對自己特別的嚴格,每次哪怕考得接近滿分,媽媽都會批評自己,覺得自己考得不夠好。

從而,也就導致了她的心理壓力特別大,在面試的時候,不敢去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因為緊張,有時候直接說不出話來。

不論是電視劇還是生活中的例子,都能夠充分的表現出過度的挫折教育所帶來的影響。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一、為什麼這麼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正因為日常生活,對於孩子來說當其遭到挫折的時候,便更加容易激發孩子的潛能。在家庭中孩子沒有遭到挫折的洗禮,就像是溫室中的“花朵”,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正是因為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孩子的不同成長,窮人家的孩子生活所迫,被迫的要學會成長,而富人家的孩子,可以有很多的娛樂生活和選擇,自然就對成功沒有那麼大的努力。

這也就導致了為什麼這麼多的家長會對孩子使用挫折教育,哪怕是很優秀的孩子,家長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批評,能夠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二、由“習得性無助實驗”看“挫折教育”的弊端

“習得性無助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西里格曼做的一項經典的實驗:

開始的時候把狗關進籠子裡,只要蜂鳴器一響,就給予電擊,狗在籠子中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只要蜂鳴器響了,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臥倒在地開始嗚咽和顫抖——本來可以逃避電擊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和習得性無助實驗有相同的點,雖然挫折教育並不是對孩子進行電擊的教育,但是也有著相同的點,就是通過挫折,使得孩子的心理充滿了壓力,久而久之,也就導致了習得性無助實驗中的無助感。

而當人一旦產生了無助感,就會變得很可怕,會陷入一種深深地折磨中,電視劇《小歡喜》喬英子正是如此,長期循環的壓力讓孩子就和長期訓練的狗一樣,日久下來,就導致了孩子對生活的無助感。

三、家長對“挫折教育”的誤區有哪些?

很多對挫折教育不瞭解的家長,就會錯誤地覺得只要不斷給孩子壓力,不斷的給孩子挫折,就是挫折教育。

導致了很多孩子因為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最後的心理都出現了問題。

① 給孩子過多的挫折

很多家長都覺得,給孩子不斷的挫折,能夠激勵孩子,讓孩子能夠不斷地前進,越戰越勇。

有的家長認為在孩子做錯事時,狠狠批評就是挫折教育;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一切請求都否決,認為不能嬌慣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多批評少表揚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承受能力。殊不知只會導致孩子習得性無助的形成。

② 沒有對孩子情緒上的關注

有些孩子哪怕是考了非常好的成績,依然會受到家長的批評,很多家長都沒有對孩子過多的情緒上的關注,只想看到孩子成績上的進步,從而,孩子的喜悅和失落,都會被家長給忽視。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四、家長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通過給孩子適量的挫折,給孩子造成適度的壓力,這能夠更好的幫助到孩子的成長,而過度的挫折,卻會適得其反。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① 多關注孩子的情緒

在教育孩子中,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辦法,家長要注重孩子的教育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孩子情緒上的變化,如果教育讓孩子情緒變化過大,那麼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去調整教育孩子的方式,及時去看待孩子的情緒。

② 給孩子適度的壓力

給孩子一些壓力是好事,沒有一個人是能夠一帆風順的走向成功,所以作為家長,適當地給到孩子的壓力,會讓孩子在未來中,遇到挫折也不會很快就選擇退縮,而是選擇去勇敢的面對它,從小就讓孩子產生一些壓力,更加地有利於孩子的競爭力,學會為了成功而主動地去努力。

③ 多和孩子互動

多陪伴孩子,才能夠真正在孩子最放鬆的狀態下,瞭解到自己的孩子,才能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能夠通過和家長的互動遊戲中,感受到家長也是有可愛的一面,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從而讓孩子更加的願意和家長互動,說心裡最真實的話,把家長當作是朋友。

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成功與否都和家長的日常教育息息相關,對孩子適度地挫折教育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而過度的挫折,會讓孩子內心崩潰。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家長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