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用戶66034096


安嶽石窟佛像鎮樓


韓信在井陘之戰中,背水一戰打敗趙軍,成為兵家史上的千古傳奇。

《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位大將想要模仿韓信背水一戰,結果差點把自己陷入敵營,還導致己方一員大將投靠對手,這位就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

漢水之戰,徐晃與王平領軍過來,徐晃就下令前軍背水列陣,想要學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王平勸諫,韓信背水一戰是因為“料敵無謀”今日之戰,無法揣測黃忠趙雲情況,可惜徐晃不但不聽,還讓王平領補兵拒敵,自己要帶馬兵破敵。

徐晃自己籌劃的很好,利用兵書上的經典案例。可惜他忘了兵書上說的最重要的一點,知己知彼。徐晃這個時候是知己不知彼。

黃忠跟趙雲看徐晃渡河列陣,士氣正盛。兩人就商量先把徐晃晾一陣,兩人帶兵守住兵寨不交戰。

徐晃帶領軍隊挑戰,從辰時一直到申時,也就是從早上7點多到下午5點多,八九個小時過去,趙雲與黃忠就是按兵不動,而徐晃軍隊的士氣早就洩了。

待不下去的徐晃準備撤軍,下令讓弓弩手前壓,往趙雲與黃忠的營寨中射箭。黃忠一下就看出徐晃這是準備要撤退,與趙雲左右出擊,兩邊夾擊曹軍大敗而回。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黃忠謂趙雲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軍必將退也:可乘時擊之。”言未已,忽報曹兵後隊果然退動。於是蜀營鼓聲大震:黃忠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兩下夾攻,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晃死戰得脫,

徐晃差點戰死不說,後來王平更是投降到劉備陣營。


照搬就能大勝,那不叫兵法叫網文


妖鬼雜談錄


諾曼底戰役期間,關於“沙漠之狐”隆美爾發生了一系列弄巧成拙的事件。

1944年7月,盟軍和德軍正在法國沿海地區激戰,此時的隆美爾正在指揮德軍部隊進行抗登陸作戰。隆美爾可能不知道的是,英軍也截獲了隆美爾頻頻到前線德軍部隊視察的消息,於是立即組織了一支特種部隊——估計英軍還是對1941年11月刺殺隆美爾的失敗行動耿耿於懷,而且,誰讓這位元帥如此喜歡跑到前線呢?如果能用特種兵擊斃或者俘虜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勢必是對德軍士氣的沉重打擊。

隆美爾在諾曼底前線視察德軍裝甲部隊


7月17日,隆美爾元帥去視察了黨衛軍第1裝甲軍軍部,之後隆美爾準備返回。軍長澤普·迪特里希建議隆美爾避開主要道路,注意隱蔽,從小路回去。但是隆美爾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截獲這一消息的英軍特種部隊準備出動。

不過,沒有聽從部下建議的隆美爾引起了英聯邦航空兵的注意,兩架“噴火”(也有說法是“颱風”)發現了這輛軍官指揮車,飛機呼嘯著俯衝而下,對指揮車進行了攻擊。隆美爾在空襲中重傷,被送到軍醫院去,離開了前線。

也許這兩架盟軍飛機是恪盡職守的表現,不過實在是弄巧成拙——沒有擊斃隆美爾,迫使德軍把隆美爾送到後方去醫治,使得英軍特種兵失去了刺殺隆美爾的一次大好機會。

3天后,也就是7月20日,德軍內部反對希特勒的密謀組織終於出手了,他們製造了“720事件”,安放炸彈試圖扎死希特勒(結果是炸傷),調動軍隊逮捕效忠納粹的軍政官員。

諾曼底前線德軍被空襲後的慘狀(劇照)


因為希特勒沒死,密謀組織的兵變沒有成功。密謀分子被抓捕,在希特勒授意的審訊之中,密謀分子之一德國空軍中校凱撒·馮·霍法克指認隆美爾是他們的同謀,另外一個密謀分子卡爾·格德勒供認說,隆美爾是同謀,而且是計劃中的德國臨時總統候選人之一。

現代史學家一般認為密謀分子確實試探過隆美爾是否原意參加反希特勒的行動,隆美爾不置可否,也沒有上報。

而且,密謀分子供出隆美爾是想讓希特勒投鼠忌器——隆美爾當時任B集團軍群司令官,負責抗擊盟軍的登陸,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也許希特勒會大事化小?

然而這同樣是弄巧成拙了,希特勒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人。

隆美爾這樣善於進行坦克戰的軍官,正是希特勒上臺後一手提拔起來的,恐怕希特勒潛意識認為他們的一切就是自己給予的。而且諾曼底登陸之後,希特勒和隆美爾進行了爭論,隆美爾認為既然無法把盟軍趕下海,恐怕德國的戰敗只是時間問題,勸希特勒不能打到底了。希特勒則斥責隆美爾不要胡亂議論軍事之外的問題。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希特勒起了殺心。

所以,密謀分子欲哭無淚地發現,咬出隆美爾非但不能幫他們減輕罪罰,還讓更多的人倒黴,首先是倒黴的是西線德軍總司令馮·克魯格元帥,被召回受審,途中自殺。而被逮捕的密謀分子被希特勒毫不留情地殘酷處死。

英軍特種部隊


至於隆美爾元帥,被希特勒逼迫自殺,英軍也永遠失去了刺殺隆美爾的機會。

所以,恐怕弄巧成拙的開端就是英國空軍第602飛行中隊的兩位飛行員,這兩位沒有“過於敏銳”地搜索地面目標,也許就不會去空襲隆美爾的座車(他們當時應該不知道車上居然是隆美爾)——二戰時期作戰飛機精確打擊的能力極差。那麼英軍特種兵也許就能成功殺死或者俘虜隆美爾元帥,那麼就會讓英軍獲得擊斃或者俘虜“沙漠之狐”的榮耀,而且還會讓隆美爾落下莽撞和粗心的名聲。

最後,一系列的弄巧成拙使得隆美爾不但在戰時德國的宣傳加上戰後的宣傳成了神出鬼沒的名將,而且因為死於希特勒下達的自裁命令,成了富有騎士精神的反納粹將領,在公眾的眼中的地位非常高大。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作為交戰雙方的中日兩國,都有一系列弄巧成拙的事情。

先說中方。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確定了開闢華東戰場將日軍拖入中國腹地、以空間換時間、爭取國際援助、持久抗戰的國家戰略。

於是,京滬防禦區軍事長官張治中上將向最高統帥部建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在上海發動進攻,以突然行動的方式殲滅日本在上海的駐軍。最高統帥蔣介石批准了這一要求。

前面說到,中國的國家戰略中有一條是要爭取國際援助。在蔣介石看來,所謂的國際援助不僅僅是物資援助,還有列強在政治、經濟上干涉、制裁日本。上海是西方列強在亞洲最大的利益聚集地,戰火在這裡燃起,必然會觸及列強的利益,特別是國際聯盟成員國英國、法國等國。

對此,蔣介石將當時中國軍隊最精銳的德械師——第87、88、36師先後調到上海參戰,新成立的空軍部隊也大部分集中在上海附近。

按照張治中的計劃,準備在8月13日陸軍部隊在空軍掩護下對上海的日軍發動突然襲擊,以一次掃蕩的態勢迅速將其消滅。就在發動進攻的前一天晚上,蔣介石向張治中發來密電,要求張治中暫停明天的行動。原因是西方列強已經出面調停中日矛盾了,他們組成了一個“上海外交團”,建議把上海搞成一個不設防的城市。蔣介石對此有了猶豫,於是向張治中緊急叫停軍事行動!

接到蔣介石命令的張治中大為光火,一個絕好的戰機就因為最高統帥的稍微猶豫而斷送了......但張治中沒想到的是,這僅僅只是個開頭。

8月13日,日軍向八字橋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現在好了,原本是中國軍隊發動突襲,現在成了防禦了。

8月14日,雙方在空中、陸地廝殺一整天,由於日軍已經有了充分準備,中國軍隊傷亡上千人,仍然沒能達到消滅日軍的目的。

當天晚上,蔣介石再次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

沒有什麼歷史資料可以說明蔣介石下達這個命令的原因是什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14日一天的激烈戰鬥讓蔣介石更加感到了中日雙方的差距,他還是寄希望於所謂的國際調停。

15日,中國軍隊沒有再繼續進攻,而日本人卻沒閒著。14日,日本內閣召開緊急會議,動員3個師團向上海增援。

16日,中國軍隊第36師抵達淞滬戰場,軍事行動繼續。

當中國軍隊的進攻開始不久,蔣介石的停戰命令又來了。因為蔣介石得到一個小道消息,那就是美、英、法三國已經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將上海作為中立區,中日軍隊同時撤出。

蔣介石於是想在列強面前賣個好,表達一下誠意,因此先下令停戰。

實際上,已經連續作戰的上海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等不到援兵甚至有了剖腹的念頭。但是中國軍隊在這個時候突然停止進攻無疑是給了日軍以寶貴的喘息之機。

19日,一個令蔣介石絕望而痛苦的消息傳來了:日本政府拒絕了美英法三國將上海作為中立區的建議,日本國內派出的兩個師團的援軍已經在向上海開進途中。

就這樣,蔣介石原本寄希望可以得到西方列強的援助制裁日本,因此一再幹涉前方戰事。結果沒想到西方列強只是不疼不癢和稀泥似的表了表態,導致中國軍隊一再延誤戰機。原本花大力氣組建起來的精銳部隊——德械師,就是在淞滬會戰前夕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現在說說日本。

一向極端蔑視中國的日本軍部在戰前曾提出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日本人這一計劃看似狂妄,實際上也是有很大的算計。那就是集中兵力打擊中國經濟重心所在地——以滬寧杭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打垮中國的經濟基礎。

國民政府從1928年統一全國後,國家建設的產業佈局都還是延續清朝末期,國家建設成果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又以上海為重。當時全國登記註冊的工廠企業有2435家,東部沿海地區有2241家,其中上海就有1168家。

所以,日本人也滿以為只要拿下上海、南京,就可以實現打垮中國經濟的目的,繼而就可以迫使中國投降退出戰爭。

但是自淞滬會戰開始後第九天,即1937年8月日,中國隨即開始了大規模的舉國大搬遷行動。數以十萬計的中國軍人在前線與日軍血戰的同時,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企業家、資本家、政府官員、技術人員、工人、農民、船工和社會各界人士拆卸機器打包向華中、西南地區轉移。

最後,中國軍隊浴血奮戰3個多月,以近30萬軍隊傷亡為代價成功掩護了中華民族最後一點精血的轉移。而日軍雖然一舉攻克了上海,卻沒有實現打垮中國經濟的目的,反而一步步陷入了中國持久戰的陷阱之中。

因此,綜上所述,中國方面在戰術上弄巧成拙,日本則是在戰略上弄巧成拙。這樣的模式今後漫長的戰爭歲月中一直存在。


大將軍威武K


劉邦的原配妻子呂雉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的兇狠毒辣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讓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把劉邦最愛的戚夫人砍成人彘的事情。不過陰差陽錯的,這件事情卻把她的親兒子給嚇死了。

劉邦與呂雉的兒子叫劉盈,也就是漢朝的第二個皇帝漢惠帝。他能繼承皇位也挺不容易的,當年劉邦曾經動過心思,想廢了劉盈的太子位置的。

劉邦晚年非常寵愛另一個妃子戚夫人,愛屋及烏的也很疼愛戚夫人生的兒子,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劉如意,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劉邦對這個兒子的喜愛程度。到了後來劉邦還想廢掉太子劉盈,傳位給劉如意。

也正是因為這樣,呂后才特別痛恨戚夫人和劉如意,劉邦死後戚夫人母子沒了靠山,呂后就立刻動手,想殺了他們母子。

而劉盈雖然是呂后的親兒子,秉性卻和他母親完全不一樣,劉盈非常善良,對劉如意這個弟弟也非常寵愛,對戚夫人也非常尊敬。劉盈知道呂后一直想殺死劉如意,所以一直把劉如意帶在自己身邊保護。

後來有次劉盈出去打獵,劉如意睡懶覺沒一起跟去,這就讓呂后有了可乘之機,等劉盈回來的時候,只看到了劉如意的屍體。

呂后殺了劉如意只是開始,第二步就是戚夫人了。她讓人砍掉戚夫人的四肢,挖掉她的眼睛和耳朵,還把戚夫人稱為“人彘”。戚夫人被折磨成這樣並沒有死,被扔到了茅坑裡。

呂后知道兒子的性格軟弱,為人很善良,她認為兒子這樣的性格無法成大事,為了教育兒子,讓他變成跟自己一樣強硬起來,就讓劉盈去參觀自己的傑作。

劉盈就這樣被人通知就看人彘,他還很好奇人彘是什麼,怎麼沒聽過。一個太監就這麼把他領到了茅坑邊,說人彘就在裡面。

劉盈往裡面看了一眼直接就驚呆了,臉都嚇白了。然後追問小太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知道這就是戚夫人後坐地上大哭起來,回去就大病一場,不久後就死了。

呂后本來是想教育兒子,沒想到兒子的膽子太小,最後竟然就這麼被嚇死了,真可謂是弄巧成拙了。


漂浮菌


弄巧成拙的事太多了,可以說說不勝數,這裡我挑幾個立馬想起的故事來說一說。

一、晉景公及其近臣

春秋事情,晉國晉景公生病了找人占卜。占卜師說晉景公吃不上當年的新糧食了。

新糧上市,晉景公令人用新糧做了一頓飯,專門召來占卜師:“你說我吃不上新糧食,現在新糧就擺在我面前,我就當著你面吃一碗新糧食,你這占卜不準,推出去殺了。”

殺了占卜師,晉景公還沒動筷子,突然肚子脹怕,去廁所,掉下去淹死了。

晉景公本想羞辱占卜師,結果弄巧成拙,自己掉茅廁了。

這還不算啥,當時晉景公在廁所的時候,他身邊一個近臣正在和別人吹牛:“昨晚我夢見我揹著主公登天成仙了,看來我要發達了。”結果後來發現晉景公死了,於是主事人命令這近臣將晉景公背出來,並令其殉葬了。

本來想在別人面前抬高自己,結果弄巧成拙將自己搞死了。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二、燕太子丹和荊軻

荊軻刺秦,這件事前前後後就是燕太子丹和荊軻的裝逼之旅,最後弄巧成拙,身死國滅。

燕太子丹找了荊軻準備刺秦,可是卻沉不住氣。剛剛準備幾天太子丹就催促荊軻上路,以致荊軻沒有等到他的助手,只能臨時湊了一個少年殺人犯秦舞陽。

荊軻來到秦國,過程大家清楚,刺秦失敗。荊軻臨死前對秦始皇說:“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要生擒你,讓你寫下不得侵犯燕國的承諾以報太子丹之恩。”


荊軻這事就搞的可笑了,在虎狼之秦,你一擊斃命尚且有成功的可能,不過也僅僅是可能而已,你還想著生擒秦始皇?即使成功了,秦始皇簽下合約,能管多長時間?不如刺殺秦始皇,換一個秦國國君,這樣十年之內秦國不可能再發動對外戰爭了。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三、劉邦愛姬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當皇帝后最寵愛的妃子。劉邦在已經確立儲君的情況下甚至有更換戚夫人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不過戚夫人再厲害也不是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呂雉的對手。劉邦死後,呂雉專權。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被外放趙國為王,戚夫人自己也被打入冷宮,穿著囚衣幹起了宮女的活。

按說已經這樣了,委曲求全就好,最起碼引不起呂后注意還能保命。可是戚夫人一邊幹活一邊唱《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汝)。

呂太后聽說後大怒,說:“你還想靠著你的兒子嗎?”然後毒殺了趙王劉如意,接著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剜掉眼珠,燻聾耳朵,喝下啞藥,把她扔在窟室裡做成了“人彘”。


這下好了,不作死就不會死。

——《史記·呂太后本紀》


別酒流年


說一個德國潛艇弄巧成拙的故事

二戰期間,德國的潛艇對盟軍的艦船是一個噩夢的存在,在1943年以前,盟軍艦船被德國潛艇擊沉總數高達1600多艘,到了1943年以後,盟軍破解了德海軍通信密碼,同時研發出能有效剋制德國遠洋潛艇的雷達,才使情況得以改觀。

眾所周知潛艇的空間很小,當潛艇出航後那些士兵就得呆在狹小空間內,直到任務完成返航後才可以重見天日,而在這種空間裡,人有三急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德國早期的潛艇廁所,只有在位於海面或海面附近的時候才可以使用,為了節省空間,並沒有水箱之類可以存放排洩物的裝置,所以潛艇下潛之後,潛艇裡的人想要上廁所,最好是要憋到潛艇上浮到海面時,實在憋不住就只能找些瓶瓶罐罐用一下,當這些排洩物多了之後,在該死的潛艇密閉空間裡散發的惡臭味,令人作嘔!



於是一個當時最先進的深海高壓廁所誕生了。1945年,一艘名為U–1206的潛艇安裝了這種廁所,當這艘潛艇出航後,艇員為新裝的這個廁所還是挺滿意,因為終於不用再憋屎憋尿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廁所操作太麻煩了!工程師在U-1206內安裝了一套高壓裝置,將排洩物排出艇外的操作過程類似發射魚雷。因為設計者沒有簡化廁所操作程序,使得這個廁所使用起來非常複雜,在潛艇安裝之後沒多久,潛艇就要出發,短時間也沒辦法教會所有的士兵使用,包括艇長。眼看快要出發,設計師只能培訓了個“廁所專家”,並在廁所裡放了本使用手冊!士兵們上完廁所後,就喊“廁所專家”幫忙善後。



這一天,艇長卡爾·阿道夫·施裡特上完廁所,他沒喊“廁所專家”,而是拿起了使用手冊來看,按照上面一步步操作起來,只可惜,艇長還是按錯了某個步驟,一陣水花突然飛濺出來,嚇了一跳的艇長趕緊呼喊“廁所專家”前來幫忙,專家來了之後發現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將外閥門打開把水排出去就好了,然而,這位專家打開外閥門的時候居然忘記關內閥門,這下子海水倒灌了進來,等到關好閥門後,廁所裡都已被海水淹沒了,好死不死的是,潛艇設計師將馬達推進所用的電池安排在廁所的下方,海水流進電池後,與電池裡面的酸液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的氯氣,緊急情況下,艇長只能命令潛艇馬上上浮,當潛艇浮上水面後,卻發現在盟軍的地盤上,對於送上門來的禮物盟軍怎麼可能不要,炮火連天下,U-1206潛艇艇長只能帶著手下投降了,在被俘前,艇長為了不讓潛艇落入盟軍手裡,命令手下鑿沉了潛艇!



本來德國想在潛艇裡安裝廁所,是為了讓潛艇能夠更長時間的潛伏在海底,隱藏的更隱蔽,不料因為安裝廁所卻讓U-1206潛艇以如此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使命,真可謂弄巧成拙啊!


歷史紅塵


二戰前的日本雖然在東亞地區是強國,但是和老牌列強們相比,還是比較弱的。尤其是太平地區的主要假想敵美國,工業實力非常強大,硬碰硬沒這麼容易。

所以,至少要有一套方案,能夠有一種廉價、殺傷力大、生產週期短的新式武器,作為戰爭中的可選項才行。於是,一個名叫石井四郎的人出現了。

石井四郎1920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成為了一名軍醫。之後他又回到學校深造,研究細菌學等內容,開始接觸細菌戰的理論。很快,石井四郎就成了日本細菌武器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在中國東北,石井四郎建立了細菌武器實驗基地,進行慘無人道的活體實驗,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鼠疫、傷寒、霍亂等致命病菌,日軍都可以大規模生產並用於實戰了。在1939年的諾門坎之戰中,日本人的細菌武器就投入了戰場。

開戰之初的日本人顯然低估了蘇軍的實力,他們認為經過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定非常脆弱,很容易就能擊潰,可實際上,蘇軍裝備先進,戰鬥力很強。第一階段的戰鬥日軍損失慘重,關東軍損兵折將。


看到這種情況,關東軍一方面往諾門坎前線增兵,另一方面讓石井部隊開始實施細菌戰。

(諾門坎之戰)

其實在戰爭一開始,關東軍已經讓石井部隊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可謂處心積慮。

1939年6月初,“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和第100細菌部隊接到命令,開赴諾門坎前線。早已做好準備的日軍細菌部隊,於7月13日組建了一支“玉碎部隊”,由細菌專家和骨幹人員22人組成,攜帶裝有細菌的容器,秘密潛入蘇軍防守的地區。他們在蘇軍營地上游的幾條河流中,施放了傷寒、霍亂、鼠疫等等致命細菌溶液,總量達到了22.5公斤。

自以為計劃周密的日軍,實際上早就被蘇軍情報部門盯上了。在這支“玉碎部隊”還未出發的時候,蘇軍司令部就已經向所有部隊下發了相關命令,進行了細菌戰防護演習。為了保證己方部隊的安全,蘇軍還專門從後方鋪設了幾條輸水管道,有效的保障了部隊的飲水安全。


所以,日軍雖然處心積慮的用細菌武器對付蘇軍,但實際沒有什麼效果。

但是,日軍自己反而倒了大黴。使用細菌武器是不道德的,會被國際社會譴責的。所以日軍也非常小心,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好到日軍的前線參戰部隊完全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

日本的細菌戰專家坐在帳篷裡天天等著蘇軍遭遇巨大損失的“喜報”,卻完全沒有消息。但是,不斷的有前線部隊報告,自己的部隊染上了怪病,似乎受到了“細菌武器”的襲擊。

完全不知情的日軍士兵,經常到當地河流取水喝。還有一些受感染的動物,被關東軍士兵捕捉吃掉,結果導致烈性傳染病迅速蔓延。日軍悔恨莫及,趕緊通知前線部隊不準飲用當地的河水。因感染而死亡的士兵,戰後關東軍軍醫部的統計有1300多人——他們中的有些人是被集中起來,由日軍憲兵部隊“秘密處理”掉了。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石井部隊自以為完美的細菌戰計劃,最終讓自己人成了犧牲品。


七追風


歷史上弄巧成拙的事簡直太多了。

多少重大歷史事件都是被“偶然”改變了呀!所以歷史才熱鬧,才好看的。

最有名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三家分晉”了。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當時,智家當家人智伯瑤(好諷刺的名字)威風凜凜,自以為很強大,在晉國他也確實最強大,強大到了可以“要挾”晉公。

然後智伯瑤他設計了一個“巧記”:

他對趙家、魏家韓家當家人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

注意了,晉出公對他言聽計從,土地和戶口說是獻給晉出公,其實最後要屬於智伯瑤管理的。

其他三家當然不高興了,但是也就趙家當家人趙襄子敢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到手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能再交出來。”

智伯瑤裝作模樣的回報了晉出公,“趙家不服從,我們三家都同意了的,”晉出公也就命令智家和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注意了,這個“巧記”之巧妙就在這裡,韓趙魏三家同意當然好了,不同意就打你個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合理合法。

還沒有結束,智伯瑤的“智慧”還要繼續發揮。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

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

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忽然看到了晉陽城外的晉水,不由又心生了一條“巧記”:“我大水灌城不就得了,這兩年的勁費的!”

於是,挖河搞土建修水壩,等來了雨季,智伯瑤一聲令下“放水!”大水就直衝進了晉陽城,灌進了家家戶戶。

然而,趙家平時待百姓士兵還可以,沒有人願意服輸——淹死也不投降!

智伯瑤“巧記”功成,很是得意,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

在古代,任何一個城堡也要在河邊修建呀!韓康子和魏恆子的城堡邊也有大河,二人暗暗心驚,嘀嘀咕咕,話就傳了出去。

晉陽城內趙襄子也在著急,對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還可用,但,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呀!”

張孟談說:“依我看韓家和魏家現在追隨智伯瑤,也不是心甘情願,我去找找他們探探口風。”

當天晚上,張孟談出了城,尋找到了韓康子和魏恆子,三家一拍即合,“智伯瑤欺人太甚了,辦他!”

第二天夜裡,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床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裡全是水。他開始還以為大概是堤壩決口,大水灌到自己營裡來了,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但是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裡的不計其數。智伯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
韓、趙、魏為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餘口。

葭明通半瓶歷史


1916年末的德意志帝國外相齊默爾曼憂心忡忡,攤上威廉二世這種逗逼皇帝是個人就得發瘋,帝國即使再強大也經不起雙線作戰的消耗。可目前帝國確實陷入了雙線作戰的泥潭,在西線凡爾登和索姆河成為絞肉機,在東線發狂的沙皇已經完全不管國內死活,春天就集結了數百萬兵力不計代價的進攻。德意志帝國每天要消耗成千上萬的戰士才能維持戰線穩定,但士兵畢竟不是麥子,割倒了明年還會再長,合格的士兵需要近二十年才能成長起來,帝國已經等不了二十年。因為和英國在大西洋上的無限制潛艇戰,美洲的巨人也開始躍躍欲試了。

齊默爾曼覺得自己該給那個戰爭狂皇帝好好上一課了,很多問題不是靠刀劍來解決的,更需要智慧。他告訴皇帝我將出手拯救帝國。不需要刀槍,只需要一封電報和一個人,我就能讓帝國轉危為安。意氣風發的齊葛亮恨不得手裡拿把羽紗坐輪椅上跟皇帝論道,可惜逗逼皇帝並不給他捧場,只讓他有招快想,沒招快滾。

他在1917年初發給了墨西哥一封電報,告訴這幫把玉米棒子做出花來的哥們,我們儘量讓那群美國佬保持中立。但如果他們沒有中立,反而過來抽我。那麼兄弟,他家後院可就空了,我拿錢你出力,我們搶他丫挺的,好處對半分如何?如果你覺得咱們兩家搶不動,就和那群日本矮子商量,三家分也是可以的,盼復。

墨西哥回電,不怎麼樣,那幫美國佬太牲口,你離那麼遠幫不上忙,根本就是想讓我送死。齊葛亮再回,哥們你相信我們的實力,用不了三個月我們就能幹翻英國海軍,到時候大西洋任我橫晃,拉你一把還是很輕鬆的。

就在兩邊扯淡的過程中,他們的電文被英國給破譯了....後世國際攪屎棍的名號豈是白叫的?約翰牛果斷的把電報轉給了美國佬。就這樣,齊葛亮同志悲劇了,本來就愁沒借口出去摘果子的老美在1917年4月6日直接對德國宣戰。墨西哥則在4月14號給老齊回電,不好意思大哥,根據我們調研,確定打不過美國佬,不跟您混了哈。老齊看著電報良久,抬頭45度角向天,幽幽嘆息道:“你娃還敢再不要臉點嗎?老美都宣戰了你才回電?”

德皇威廉二世看了老齊半個小時才說話:“你就這樣拯救帝國的?你家祖上不會封地是在波爾多(法國境內)吧?“

老齊一頭瀑布汗,只能強行挽尊說:”起碼我送走那個人還是管用的啊。“

威廉二世:“也是,尼古拉表弟家裡算是徹底鬧翻了。那傢伙是個人才,除了名字長點,放走有點可惜了。對了,他叫啥來著?”

老齊:“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威廉二世:“俄國佬的名字起出來是浪費墨水的吧?”

老齊:“陛下,那邊現在叫那位先生列寧。”

威廉二世:“這個名字倒是好記,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有點不詳的預感.....”


歷史吐槽機


講一個漢文帝男寵鄧通和太子之前的故事。

漢朝皇帝自劉邦開始便有“龍陽之好”的傳統,劉邦有男寵籍孺,武帝最愛男寵韓嫣。而漢文帝劉恆也繼承了劉家人好男風的基因,不過和其他男寵憑美貌上位不同,劉恆男寵鄧通的上位充滿了神話色彩。

作為執掌天下的帝王,人世間的樂事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美人、美男召之即來。幾千年來,皇帝這個階層的人更熱衷於做夢,夢長生,夢成仙。

歷史上對漢文帝劉恆的評價極高,宋人邱𣿰曾有言“三代以下,稱帝王之賢者劉恆也。”但即便賢能如他也沒能逃脫古代帝王夢長生、篤信鬼神之說的通病。

漢代名士賈誼有安邦治國的大才,但劉恆卻並未重用他,只在夜半之時召賈誼於席前討論鬼神之事。唐人李商隱憤而寫下“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名句,嘲諷漢文帝不識人賢以致珠玉蒙塵。

有一天,劉恆又做起了成仙夢,在仙夢中,劉恆想要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但不管如何作為都登不上天去。這時一黃頭郎(宮中掌管行船的小官)在身後推了他一把。劉恆回頭卻只見一背影,穿一橫腰單短衫,衣帶繫結於其後。夢醒後,劉恆久久不能忘懷,私下在宮中尋找那個助他成仙的黃頭郎。

在未央宮西側的蒼池,劉恆見到一人服飾打扮與夢中那人一般無二,問其姓名,黃頭郎答曰:鄧通。服飾相同,名字也含“登通”之意,劉恆大喜,便將鄧痛留在了身邊,時常相伴左右。

劉恆對鄧通極盡寵愛,曾讓相士許負相面鄧通一生之富貴。許負告訴劉恆,鄧通將來會窮困潦倒以致餓死。劉恆雖不以為然,卻還是將鄧通家鄉蜀地南安的銅礦賜予他,並允許他自鑄錢幣。

鄧通一生富貴俱繫於漢文帝一人,因而其對皇帝劉恆是感激涕零。

劉恆患有癰疽病,發病時皮膚紅腫難受。鄧通見劉恆難受,時常用嘴為劉恆吸吮以減輕他的痛苦。吸吮結束後,劉恆曾詢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鄧通答道:天下沒有誰比太子更愛您了。

鄧通的本意是想賣太子劉啟一情分,以換得後半生富貴,卻不曾想弄巧成拙為自己招來禍事。

父皇重病,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前來探望。劉恆見太子後也讓他為自己吸癰,劉啟卻遲疑不肯。後聽說鄧通曾多次為父皇吸吮,並在父皇面前提到自己,因而心生憤恨。

等劉恆死後,太子劉啟順利登基,但登基後不久,劉啟便沒收了鄧通全部家財,又收回了劉恆賞賜給鄧通的銅礦。最後,鄧通的結局也如許負舊言:窮困潦倒、餓死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