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好消息!對付“癌中之王“胰腺癌,微創手術幫到你

文/羊城派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郝黎 靳婷

談到難發現、易復發的”癌中之王“胰腺癌,人們往往望而生畏。如今,在專家們的不斷努力下,癌王在多種新技術和手段的不斷攻克下,手術時間不斷縮短,術中出血越來越少,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12月6日-8日,第十三屆中國胰腺癌大會-2019胰腺癌診治進展研討會暨2019嶺南國際胰腺外科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陳汝福教授指出,對付胰腺癌,採用以微創手術為主,配合納米刀、術中放療等新技術的多學科、個體化治療模式,是延長胰腺癌生存期、改善預後的有效途徑。為攜手攻克胰腺癌,廣東省人民醫院牽手省內外50多家醫院,正式成立了華南胰腺微創聯盟,通過整合廣東、江西、廣西、海南七省的醫療資源,重點向各市縣醫院推廣胰腺微創技術,幫助基層醫生掌握胰腺癌診療規範,讓更多患者早診早治而獲益。

好消息!對付“癌中之王“胰腺癌,微創手術幫到你

華南胰腺微創聯盟正式在省人民醫院成立 圖//殷子

手術從“大切口、大創傷”實現微創手術常規化

據介紹,胰腺癌是一種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5年生存率低於1%,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風險高,難度大。

胰腺手術涉及到胃、胰、膽道、十二指腸等多個器官,附近血管密佈,周圍管道錯綜複雜,解剖層次多, 是公認的腹部最複雜的手術。胰腺微創手術無疑難上加難,針對胰頭癌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更是被稱為腔鏡手術中的“珠穆朗瑪峰”。

好消息!對付“癌中之王“胰腺癌,微創手術幫到你

8號上午,陳汝福教授團隊在省人民醫院為與會代表演示微創手術 圖/殷子

陳汝福教授表示,隨著腹腔鏡技術和胰腺外科的發展、達芬奇機器人在臨床的應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已取得與開放手術同樣的近期和遠期效果,並且在術中出血和術後康復方面有明顯優勢。對於複雜胰腺癌病例採用常規微創手術,改變以往八九個小時的“大切口、大創傷”手術,現在手術平均耗時4-5小時,甚至是控制在3小時以內、術中可實現零出血,患者2-3日便可下床活動,腹部也不再有明顯疤痕,可以實現快速康復。

針對胰腺癌,陳汝福教授團隊制定了一套規範化、流程化、個體化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流程,並率先在國際上提出早期胰頭癌的聯合神經清掃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其主刀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累計超過600臺,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陳汝福教授指出,胰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後不良,通常需要針對不同臨床分期的胰腺癌,採取規範化胰腺切除術聯合神經淋巴結清掃、門靜脈/SMV切除重建、新輔助化療、術中放療、術後輔助化療和納米刀消融等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案來共同對付。


目前,這種力爭胰腺腫瘤早期診斷、根治性手術治療為主的多學科治療體系,對於早期發現的胰腺癌,(腫瘤小於1釐米,沒有淋巴結轉移),行根治性切除,術後輔助化療,80%-90%的患者實現5年以上生存期。對於手術難以切乾淨的腫瘤,還可聯合術中放療,在術中對胰周血管區域可能殘留的腫瘤組織或細胞進行精準放療,可有效降低術後復發的風險。

但胰腺癌早期診斷很低,70%-80%的患者發現時已錯過手術機會,因此,對於局部晚期胰腺癌,推薦納米刀消融治療,以此延長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新聞知多D】胰腺癌”青睞“50歲以上糖尿病人

好消息!對付“癌中之王“胰腺癌,微創手術幫到你

陳汝福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圖/陳映平

有沒有辦法對胰腺癌早期診斷,從而改善胰腺癌預後?陳汝福教授表示,胰腺癌早期一般無特異症狀,因此難發現。當出現頑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間明顯,仰臥時加重,而蜷曲或前傾坐位可使疼痛減輕等症狀,高度提示胰腺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的研究認為胰腺癌發病與生活行為有關,如高脂、肥胖等,罹患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也是高危因素。

統計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新發糖尿病患者中,大約1%的患者在3年內被診斷為胰腺癌。反覆發作的慢性胰腺炎,可能會進一步惡變為胰腺癌。因此,積極控制糖尿病、治療慢性胰腺炎,可減少胰腺癌的風險。

來源 | 羊城派
題圖 | 殷子
責編 | 李力
實習生 | 梁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