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許宗合、劉孟博、張懷義/文

王學賓/攝影

侯灣泰山廟又稱“東嶽廟”、“東嶽行宮”、“泰山行宮”等,位於汝州市區東三十里許,焦村鎮侯灣村魏河之畔,青龍崗之上。青龍崗自安溝來龍,止於廟前魏河,形如巨龍汲水,而泰山廟正巧選址在龍首之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可謂“一奇”。因此清人稱此地,“左壑而右瀾澗,層圍拱繞,一方清淑之氣鹹聚於是,且南拱汝水之浩瀚,西接風穴之秀麗,誠聖地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侯灣泰山廟歷史悠久,其創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廟中現存最早的文字資料,宋慶曆五年(1045年)秘書省校書郎孔旼所撰的《泰山行宮記》一文提到,“其棟樑之興,歷五代衰季之俗”,以此看來,侯灣泰山廟或創建於唐代中後期。翻閱歷史資料可知,最早的泰山廟為始建於漢的泰山岱廟,被尊為泰山信仰的祖庭,隨著泰山崇拜的不斷擴大,各地信眾開始效仿帝王“行在”制度,為泰山神建立行宮或行祠,雖有方誌稱其地泰山廟建於漢、於三國、於兩晉……,但均無確鑿史據。有史可信者,多建與隋唐時期,尤其是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首封泰山神為“天齊王”之後,因此結合《泰山行宮記》,稱侯灣泰山廟肇建與唐中後期,應有較高的可信度。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侯灣泰山廟自唐代始建以來,歷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朝代,距今已逾一千多年,為河南地區創建較早的泰山廟之一。泰山廟現有三進院落,房屋六十多間,僅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就佔了大半,因此在2012年9月13日被平頂山市政府列為“平頂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泰山廟舊時闢有四門,分別為五鳳樓、東西便門和後車門,東西便門為騎牆門,面寬一間,分佈於五鳳樓東西兩側。因五鳳樓及東西便門雄踞高臺,進廟需拾階而上,故廟後另有車門一處,面闊一間,進深一間,以供車輛進出。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五鳳樓為泰山廟之正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為典型的山門戲樓,上層演出,下層供人們通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此樓設有外廊,內塑門神兩尊,以祈守護廟宇。五鳳樓始創自何時不得而知,僅知康熙十七年,里民王者盛曾捐資建造,此後乾隆十二年,王者盛孫王猷年重修,道光十年,王者盛元孫王家安再次對五鳳樓進行重修。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拜殿即俗說的“捲棚”,明代亦稱“露亭”,位於正殿之前,為泰山廟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之一。拜殿的創建,主要為了方便信眾在殿內擺設祭品祀神,因此拜殿內有明代嘉靖四年的石制供案一張,殿外的月臺上,另有焚帛爐一座。此拜殿建於明代嘉靖後期,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四梁八柱,捲棚頂式。值得稱道的是,拜殿的八根立柱均為石質,下墊覆蓮柱礎,其中後簷最東邊的一根立柱,有題記一處,記載這根石柱為明隆慶元年丁繼宗率三子捐贈。而前簷正中的兩根立柱雕刻精美,所飾升龍,形體粗壯肥大,威武兇猛,周圍襯托以海濤、纏枝花、火焰、雲朵等,堪稱明雕佳品。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泰山廟大殿,為泰山廟主體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梁十六柱,懸山頂結構。泰山廟大殿初建於泰山廟創建之時,此後修葺不斷,北宋慶曆五年孔旼《泰山行宮記》一文,為泰山廟大殿最早的修繕記錄。“有惠民裡農許允恭者,謀於鄉,率己之力,因其舊而新之。於是,門闕、軒牖、堂陛、廟廡之數,舉增其度。凝旒、負扆、鑾車、兩衛之儀,率亦如禮。”元代至治二年陳霄撰寫的《東嶽行宮碑》,記載的則是泰山廟大殿的又一次大修,“碑述修廟之事,雲始構之由,漫不可考,獨有慶曆五祀,孔旼所作重修碑刻在焉。”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進入明代後,泰山廟大殿的維護修繕更加頻繁,通過廟中現存的重修碑記,可知古人對斯殿之重視。汝州解放後,宗教活動逐漸停止,在廟內設立泰山廟合作社。1957年春,大殿內塑像遭到破壞,塑像腹內裝藏經書被王樓人□某拿去,木製骨架,則被運到李樓村燒掉。此後大殿一直被合作社及學校使用,直到恢復宗教政策後,才重塑神像供人瞻拜,期間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古建築專家楊煥成曾到泰山廟考察,並在其發表的《試論河南明清建築斗拱的地方特徵》一文中,對泰山廟大殿的斗拱進行仔細研究。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古樸厚重的泰山廟大殿,現今被專家學者所珍視的,除了其自身的文化底蘊外,首推分佈於殿內東、西兩壁的《東嶽大帝啟蹕迴鑾圖》。《東嶽大帝啟蹕迴鑾圖》由《啟蹕圖》和《迴鑾圖》兩部分組成,描繪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泰山主神,東嶽大帝的出宮巡遊情景。這堂珍貴的古代壁畫,雖飽經歲月的洗禮殘破不全,但是其恢宏的氣勢、壯觀的場景,充分展現了泰山神的威嚴之姿,在汝州市乃至與整個河南省都是鮮見之物,稱其為汝州之重寶,毫不為過。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寢殿即“後樓”,位於大殿之後的二進院,按照“前朝後寢”古制,正殿中奉祀東嶽大帝及兩班神儀,此為前朝,而正殿後的寢殿,則並祀東嶽大帝與淑明皇后,此為寢宮。寢殿為二層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硬山五脊頂,殿前有這寬闊的月臺,需拾階而上。寢殿的外牆為青磚結構,內牆為土坯所砌,牆體厚度約一米左右,在扒牆石的作用下,堅固穩定。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寢殿自肇建以來,一直作為東嶽大帝及淑明皇后的居所進行佈局,著名的“睡爺坐奶”即在此殿。1957年春,殿內塑像遭到人為破壞,此後在廟內設立合作社,寢殿則長期作為紙坊公社的鹽庫使用。1972年,廟內改設中學,寢殿為學生宿舍,二樓的滿堂清代壁畫即毀壞於此時,現今除位置較高的《高士雲遊圖》、《踏雪尋梅圖》完好無損外,其餘壁畫均遭到剝落和塗鴉難以辨識。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寢殿為泰山廟內及周邊的最高建築,因此為了防範雷電的損壞,在建造之初工匠們就對屋頂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首先正脊兩側的吞脊獸,背部設有鐵製拒鵲子,其次脊剎寶瓶中裝有一根金屬棒,瓶口垂下的四條鐵絲,固定在房頂的四個方向,不但加強了脊剎的穩固性,同時與拒鵲子一起,有這避雷的實際功效。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汝州訪古    汝州市新晉“國寶”侯灣泰山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