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建築師山田紗子今年6月在東京的富人區

給自己建了個分分鐘逼瘋強迫症的家。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在不規則的六邊形土地上造家,

簡直亂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腳手架搭出4層立體庭院,

居然還不算違建!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植物和房子完美融合,

哪裡是樹,哪裡是鐵管,

考驗人眼力勁兒嗎?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房子的正面沒有牆,

取而代之的是30扇隨機組合的窗和鐵門,

想知道颱風天是如何度過的?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室內三層樓每一層挑高都不同,

沒一個樓梯的傾斜度是一樣的,

霍格沃茲都不敢這樣搞!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樓梯兩側的扶手,

一邊木頭一邊鐵管,一邊高一邊低,

建個樓梯都能翻這麼多花兒!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室內結構的複雜程度也不輸給庭院,

求你了,再努力一點點,也許就能對齊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每一根腳手架都能用來晾衣服,

絕對的晾衣架自由!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這懸掛式停車場還是頭一回見,

真的不擔心自行車坐墊被掀起來嗎?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山田家和大家印象裡嚴謹的日本人完全不同,

家裡雖然看著混亂,

但一家五口住起來卻和諧無比。

反而因為複雜的建築結構,

衍生出了許多有趣的生活方式。

父親母親分房而睡,

夫妻倆則是帶著孩子住在閣樓。

三代同堂,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我叫山田紗子,2019年6月我們一家五口搬到了世田谷區,住進了這個由我設計的家。

三世同堂在日本挺少見的,不過我們家的4個大人都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職業,大家都既疼愛孩子,又想保證自己的工作時間,住在一起更方便我們輪流陪伴孩子成長。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像猩猩一樣造家

我母親是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她經常要去非洲拍攝猩猩。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盧旺達,見到了猩猩居住的森林。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還能有這種形式的居住空間,於是我決定效仿猩猩造一個雜亂卻有章的家。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野生猩猩是半樹棲動物,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決定要造一個很大的立體庭院,來模仿森林的環境。有了這個“森林”屏障後,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是住在城市裡。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猩猩的“家”自然沒有屋頂和牆面,但它們會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製造出不同的生活空間。拋開人類的思維定視,藤蔓不只是藤蔓,石頭也不只是石頭,一切都可以為他們所用。

所以我也學著它們,建築裡的支架結構、庭院的樹木盆栽、連生活雜物都是構成建築的一部分,全都以自然的方式排布,任素材暴露在外。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我也有“強迫症”朋友,他們看到我家裡的斜支架角度全都不同、樓梯也都不對稱的樣子都快瘋了,總向我投來擔憂又關心的目光。

還好我們一家都覺得,能像猩猩一樣住在森林般的家裡非常有趣。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腳手架搭出4層“熱帶雨林”

整個家有109平米,庭院佔了大半。誰都沒想到,我會設計一個4層樓的院子,用最便宜最簡單的材料“單管”,模仿熱帶雨林裡茂盛的枝杈和藤蔓。

單管就是造房子時用的腳手架,經濟實惠,又不需要額外養護。單管之間則是用夾鉗固定,就像是放大版的樂高一樣,組裝和拆解都很方便。

生活中缺了什麼空間我們就自己搭出來,像樓頂晾衣服的單管就是住進來後才加的。把自行車直接掛在單管上,就變成了一個停車場,可能在別家都看不到這麼“粗糙”的停放方式吧。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院子的一層種了很多植物,地上鋪滿了草,沒有留出行走的小徑,隨便往哪兒都能走,感覺很自由。1樓總是進進出出,所以草皮間藏著的塑膠凸起能很好地保護住草皮的根部,防止被踩壞。

我原先是做景觀設計的,所以花了很多心思在院子裡的植物上,春天的雲杉、夏天的紫薇、到了冬天檸檬樹便會結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從沿路的直梯往上走,來到院子的第二層。這裡走道的三側被植物包裹著,就像是熱帶雨林的廊橋一樣。

我兒子很喜歡在露臺上玩,對他而言單管支架和平臺就是樹和樹屋。當然在危險的地方我們都裝上了保護繩,不過孩子的身體素質其實比大家想的要好很多,不用過分擔心。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院子的第三層與室內的廚房相連,這裡種了一些香草、漿果之類的可食用植物,像原始人一樣缺了什麼就直接出門採摘。朋友來時也會在這裡露天BBQ,進進出出都很方便。

院子的正中間栽著一棵紫薇樹,為了能繞著它向上走,我特地圍著它做了一個螺旋樓梯,樓梯分別連接著空中的3個平面。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最上面的懸空平臺與臥室相通,日照很好,除了平日用來晾曬衣物,我們也會躺在上面“扒太陽”。

在我們家,房子只是庭院的延伸,因此房子的正面我沒有設計成實心的水泥牆,而是用20幾扇窗戶和6扇大鐵門來劃出界限,即使呆在屋子裡也能感受到院子的光與影。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父母分房睡,子女窩閣樓

這個3層建築由地下一層和地上兩層構成。

地下一層是我的設計工作室、浴室和我父親的房間。一樓是客廳、孩子的學習空間、母親的書房和臥室。二樓是一體化的餐廚和我們的臥室。

我們家是三代同堂,我父母雖然都已經70幾歲了,但他們都還一心撲在工作上。設計初期,他們就反覆和我強調要給他們留出個人空間。結果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臥室和書房,而我和丈夫小孩只能共用一個閣樓。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地下一層

東京的房屋受“北側斜線”的規則限制,不得不限制高度,好讓北邊的房子也能有充足的日照。於是為了保證家人都能有自己的空間,我設計了這個半地下的空間,也恰好能隔開沿街的嘈雜和來往人群的視線。

建築事務所就在進門後下樓往裡走的地方。雖然是呆在家裡辦公,但我工作日和休息日分得很清楚,週末全都是陪孩子的時間,絕對不工作。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父親的收藏品

地下的另一半則是我父親的書房。他是做舞臺和電視相關工作的,需要很大的空間來收藏他的寶貝劇本和電影。

坐在這個半地下的空間裡,視線所及之處就是庭院裡的綠色,特別能靜下心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從庭院拍攝母親的書房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地上一層

1樓比路面高出半層,巧妙地與外界隔開一定距離。這一層有一半空間是我母親的書房和臥室。

我父母工作都很忙,母親去一次非洲就要呆一兩週的時間,父親也常常早出晚歸,總是見不到影兒。偶爾會覺得留給他們這麼多空間有點浪費呢。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1樓的另一半是客廳,這裡沒有大沙發沒有電視,取而代之的是橫穿兩層樓的書櫃。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這一層有很多“未完成”的鐵門,打開後外面既沒有路也沒有樓梯,但能把室內的空間與戶外的庭院相連,就像遊戲裡的陷阱一樣。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地上二層

廚房和餐廳放在了一起,都在2樓。雖然我們各自都很忙,但早晚餐一定要一起吃,因此廚房是家裡最大的地方。

餐桌邊上的門足足有4米高,開著門吃飯就好像坐在室外一樣。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再往上的閣樓則是我們夫妻二人和孩子的臥室。雖然父母從很早以前開始就是分床睡的,但我和丈夫還是覺得窩在一起比較溫馨。

閣樓的頂壓得特別低,就像住在帳篷裡一樣,孩子也很喜歡和我們一起睡在這裡。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家裡人人都有自己的空間,除了我丈夫。

可能是因為他一開始沒和我提什麼要求吧,就把他給忘了。還好他很擅長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樓梯上一坐或是客廳裡一癱,那裡就成了他的地盤。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用“線”組成的家

家總是會被劃成一塊一塊的空間,但我們不喜歡這樣被分隔開的生活,你看猩猩不也都是群居在一起的嗎。

特別是我們家裡有小孩,生活在一起才更利於他成長。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與之相對的,我們家是用“線”組合起來的。單管、支架、樓梯,交錯成各種空間,構成明亮的、私密的、通風的、暖和的各種空間,就像住在大自然裡一樣,讓人怎麼都呆不膩。

也正是這些看似毫無章法的線把家人都連了起來。我們以前住在公寓樓裡,只有一層的扁平的空間,為了說個什麼事兒甚至還會在家裡給彼此打電話。

而住在這個立體的家裡,只要在廚房喊一句“吃飯啦”,大家就會從自己的空間裡出來,側一側腦袋,就能看到大家各自在忙什麼。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一開始我們也有些不太習慣家裡有這麼多樓梯,我常常會偷懶,把晾乾的衣服直接從挑高空間上扔下去遞給爸媽。

我丈夫有時候不高興爬樓梯到頂層臥室,就會直接睡在客廳的懶人沙發上。

他買下富人區的房子,卻讓家人睡在室外:人不能住得太舒服了

但這就是生活嘛,住在普通的房子裡大家也會懶洋洋的。

我倒覺得大家能隨心所欲地找到自己的空間,才最符合人類自然生活的本性,我想這也是我向猩猩學怎麼做建築的初衷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