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吃虧是福”這句話害了多少人?

Timey_Lee


吃虧是福,人家罵你不還口,人家打你你就跑,忍為貴,和為高,小不忍,則亂大,前笑後笑,捋屁股就到。這些話都是來自兒時媽媽的嘴裡,不知是出自佛家還是宗教的處世哲理。

有些人天生就不想佔別人便宜,別人欠他錢從來不去要,他欠別人錢立馬就得還,有句俗話說,人欠你的上天會還,沒看到一個事事都算計的滴水不漏的人能發家。

現實中,秦皇島有個賣西瓜的小夥,遇到一對不講理的老夫妻,因為一個西瓜,釀成三命的悲劇,劇中主角都是因為不想吃一點虧的沒有函養的人,這樣的例子我想網友們可以舉出千萬個。這個世上沒吃過虧的人不存在,關鍵是每個人對吃虧的認知和理解不同。

因工作忙,不時有顧客光臨,片斷時間只能短平快,不能言盡,再見!


幸福的人吧


吃虧就是吃虧哪來的什麼福,是吃虧人的一種自我安慰,平息吃虧帶來的憤怒,自我解嘲罷了。

我記得在我上班的時候,廠裡每次無論是漲工資還是分房,把那些敢殺人放火的安排好好的。對那些平時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職工,能不給漲就不給漲,分房也是頂天立地,不就是一樓或者頂層。買柿子挑軟的捏,知道你也興不起多大個風,吹不起多大個浪,對於那些匪痞職工,從不敢招惹,廠領導也知道只有一個腦袋砍掉了就沒了,這就是所謂的吃虧是福。

老實人永遠是老實人。老實人就要吃虧。吃虧倒是看著了,享福不享福誰也不知道。


崔成林9


從我一生走過來的這幾十年,從我個人所經歷的和周圍所發生過的事情,我認為吃虧是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無原則的去一次次的退讓和吃虧,那樣就真的危及到基本的生存條件了。

別的例子不舉了,單舉關於房子的事情。在福利分房的年代裡,房子的大小高低都應該是按職工分數的高低來分的。然而領導可不這麼做,他們是按職位的高低來操作的。這當然屬於暗箱操作,職工如果老實可欺認了也就算了。但是這種原則問題,可以說沒有幾個願意吃虧的。因為居者必須有其屋,這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你可以少給我漲幾次工資,少發點獎金(這些對我來說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不能在房子的問題上為難我。

當我理所當然的認為,以我的分數我是可以分到一套不錯的房子的時候,但是房子張榜的時候卻打了我的臉。因為分數排在我後面的,能搶會爭的人分的房子都比我好。應該分給我的那套三居室,被別人爭走了,而我卻被分到一個頂層的二居室。看到結果,我當仁不讓的找到領導據理力爭,在廠長的辦公室坐了兩天,直到他把問題給我解決為止。和我的情況驚人相似的是,我的親家也遭遇過這種事情。以他的級別,人家會爭會搶的工資早就漲到七八千了,他卻還是那三四千。為啥?人老實唄?總覺得吃虧是福唄?好嘛,人善被人欺,到了分房子的時候,以他的級別和分數應該分到一套一百多平方的房子。甚至於哪一套都定下來了,就因為親家沒有及時去領導那兒打個招呼,就把房子悄悄的給了一個三十來歲,有背景的年輕人。

結果我兒媳婦和親家母不樂意了,拉著親家去找領導。領導理虧心知肚明,連忙把那套原本分給親家的房子還給了親家。過後那個鳩佔鵲巢的年輕人,曾經上親家門上罵了好幾次,最後竟然被氣成癌症,活活的給氣死了。😄

所以說,民間常說的吃虧者常在是沒有錯的。但是在關乎到生存上的大問題時,還是要堅持原則的。


2689春天的花兒


吃虧是福這句話沒有害人。我有個親屬家的小妹跟他老公離婚了。那個年代夫妻倆的房子離婚一家一半,我小妹沒有得到房產一分錢。因為那個年代房子是單位的,得憑工齡買斷,屬於自己的房產。兩夫妻工齡少,得交2萬元,我小妹的公公婆婆工齡多交7仟元,這樣的話房子改到她公公的名。沒等到房證下來,她老公出軌了。後來我小妹買了經濟適用房,政府給拿5萬5仟元。現在的房子還是學區房加地鐵房。所以說吃虧是福!


劉笑笑174


看每個人對“吃虧是福”的理解!舉本人例子:前八年在企業工作,車間主任對我排斥,因為我有學歷,他是工人出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廠裡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他消極對待,做事佈置得多,獎勵全無,我只能在完成任務後到各車間走走,看到了意大利技工敬業精神,又看到QC小組鑽研精神!再瞧見企業走下坡路,想到退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現在,我在金融工作,在學財經方面路不順,遇到網點領導素質差,咋辦?只有吃虧在前,把各種崗位的事先做會,如今,我有了機械專業的某些本領與金融系統各方面處理事務經驗!雖年齡快達退休,但以文會友、以球會友、以棋會友、以誠待人的理念未變!面對君子,吃虧是福,面對小人,以直報怨!


胡瑞嵐298


首先說說“吃虧是福”這句話。如果單純地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如果有人認為吃虧是福,這些人真的是不痴也呆,因為單從字面上看,吃虧就是吃虧,吃虧就是被別人佔便宜了,被別人佔便宜了怎麼可能是什麼“福”?

但是,因為“吃虧是福”這句話通常是被當成一個哲理的句子來看待,所以就產生了許多人為“吃虧是福”這句話而強詞奪理百般狡辯。我舉個例子,我倒想看看認同“吃虧是福”的人、怎樣才能把其中的“虧”和“福”給說圓了。比如某人老婆被單位老闆佔便宜了,就因為老婆被單位老闆佔便宜了,以至老婆在單位得到許多特別照顧和優待,某人自已也得到了老婆單位和老闆的許多好處。這個“得到了好處”、那當然是福,“老婆被老闆佔便宜了”、徹頭徹尾是虧了。大家評評看、這樣的“吃虧”還是“福”嗎?

不說吃虧到㡳是福不是福了,回到主題,【吃虧是福這句話害了多少人】?

實話實說,“吃虧是福”這句話沒害人、也不可能害人。“吃虧是福”這句話是類是心靈雞湯一樣的哲理句子,對於這類句子,一般人最多隻是覺的“很有道理”,或者感覺“很經典”……等等。事實上一般人看完這類句子、沒人把它當成座右銘來指導自己的人生。所以、儘管雞湯有毒也喝不死人,如果認為雞湯沒毒、灌它幾壺也無所謂。所以,【吃虧是福】這句話不會害人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任何人都沒人把它當回事



跟進2020


我在兒子十歲左右時問他:如果小朋友是自私自利,喜歡佔便宜的人,你樂意跟他(她)交朋友嗎?

兒子搖頭。

我說:所以你如果是這種人,別人就不喜歡跟你交朋友,對不對?

兒子點頭。

明白這個道理,兒子的人緣快速增長、提升,成了班裡發言權最大的幾個人之一。

學校的籃體育生嫌兒子太矮,不讓他玩籃球,我告訴他:有人先發育有人緩,沒關係,也急不來,爸爸給你買大家都喜歡的籃球,你有球他們就喜歡陪你打籃球,球是你的你就有話語權嘛,對不對?

現在老是玩籃球,不亦樂乎!

我女兒就天性樂於奉獻,人緣很好。

孩子有好人緣,我就放心,最少不會被人孤立,誰敢去欺負人緣好的人?人緣好、安全就是福!



升哥與傳統文化


“吃虧是福”是典型的“中庸”意識。關鍵看人怎麼理解了。

吃虧是因,可果並不是福。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樣是人,我憑什麼要吃虧?只有懦夫才讓人欺負。俗話說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是做人的底線,沒什麼可理論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矛盾,有偶然,有必然的。有小小不然,也有原則性的等等。生活在現實中,得學會辯證的看問題,得懂得變通。否則,會使矛盾不斷升級,而不是化解。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吃虧是福”之前,得權衡利弊。古代有個“三尺巷”的故事。說農村有一家的兒子在城裡當了大官,於是,把家裡的老宅翻舊一新。鄰居的財主爭強好勝,也重建老宅,而且,把院牆向外拓寬了一尺。

當官的爹不幹了,就給兒子寫了一封家書,讓他回來處理此事。當官的兒子看到此信,當即給父親覆信道:道路寬窄為過人,讓他三尺又何妨?!

這是典型的吃虧,為什麼做官的兒子不為老爹出頭呢?很簡單,他的“官聲”比家裡的過道重要。所以,“吃虧是福”得看是什麼事。而不能機械的使用在現實生活中。



皛川


吃虧是福我也聽說過,有的時候吃點小虧確實有好處。但是大部分的時候吃虧都沒有好處和福報,忍一時可能讓敵人得寸進尺,退一步可能讓敵人變本加厲。願意吃虧的也是少數,吃虧要麼是白白受罪要麼是讓別人佔便宜。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很可能會搞的自己不好受。被欺負 被傷害 侵犯 侮辱 壓迫這些虧吃了有福報嗎?中國歷史被外國侵略慘重,吃虧是福嗎?有的人經常被欺負,有的人做好事付出了沒有回報,被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等等故事,吃虧不是福,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大部分的吃虧都不是福,有的時候吃虧是福其實是智慧的選擇。






QNF2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祖先肯定是不會害自己子孫的,這是老俗話了,俗話就是實話,經歷過的會認同吃虧是福這句話。凡事有兩面,總的看是平衡。

就好比自己先對別人好,當然是自願的,就等於是先吃虧。能感化到別人對自己感恩的並不在少數。當然這個付出時的心態是以此為已任,抱著只管付出不求回報的心態。

等自己不怎麼順意,他確有能力之時,相信對方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會伸出援手拉自己一把,那也就沒什麼事了。

吃虧等於是給自己修路,修好路才有路可行。

還有一種情況,別人無辜欺壓自己,難到不是因果嗎?但行好事,證明自己的人品,一旦自己的人品被證實合格,也可看做是經過考驗。

別人會信任自已,也會放心真心以待,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真心以待,這樣互相信任,互相關愛,共謀前程,人生路上有信任的夥伴,做事心安踏實難道這不是福嗎。

老人說吃虧是福是有一定道理的。若沒道理,也不可能流傳這麼久還有人認同。不知道現在的家長騙不騙自己孩子。

以前的家長大部分都是講良心,講道德,講善惡有報,寬宏大量,目光長遠。大部分絕對都是為自己後代子孫好的。以前人離婚率極低,有的家風正統良好的家庭,一大家子人子孫滿堂了,都還能生活到一個大院子裡。



再看看現在有的人自己親生的都受不了。為人之道、這差距是前進了還是後退了呢?如果方向反了走的越快離道就越遠。《南轅北轍》的故事都知道吧。老人都講究先苦後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