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哪些關於綠茶的小知識分享?

用戶102939639577


很多人糾結喝綠茶要不要洗,小懂來分享一下。

一直以來,很多茶友認為綠茶不需要洗。名優綠茶採摘細嫩,有效成分浸出速度較快,如果將其倒掉,茶葉中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洗茶可以除去加工工序過程中的浮灰,而且對口感滋味影響不大。

那麼洗茶對綠茶品質究竟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帶著這個問題,愛鑽研的小懂為大家找到了科學的解釋。

安徽農業大學的王淑娟、何悅等人以鐵觀音為對照,分別用蓋碗沖泡了六安瓜片、朵型毛峰條形毛峰進行實驗。

他們分別從洗茶對綠茶品質的發揮、茶葉有效成分浸出的角度,來考察洗茶對綠茶的影響。

洗茶是什麼

先給大家科普下“洗茶”是什麼。“洗茶”是指將沸水淋洗杯碗中的茶葉,輕輕搖動杯碗幾次,立即倒去茶水即可。

這個詞始於北宋,它也叫“醒茶”,原屬於茶葉採製的過程用語,後延伸到飲用過程中,具有除塵、醒茶、潤茶的功效。

“洗茶”在烏龍茶沖泡中廣泛應用,一是為飲茶衛生,洗去茶葉中的雜質、塵垢,二是在洗茶後滋潤茶葉,對香氣和滋味得到發揚。

對綠茶感官品質的影響

國標法分別審評不洗茶、淋洗3秒、淋洗5秒後的茶樣,對其每一泡茶湯的品質進行評定,其結果如下圖所示。

▲洗茶對茶葉感官品質及沖泡次數的影響(點擊可查看大圖)

從上圖可知,鐵觀音茶葉淋洗與否,對香氣無影響,色澤和滋味均得到了發揚。 然而,

淋洗對綠茶品質的影響效果不一

從香氣上看

洗茶與否對香氣類型的影響不是很大,呈現出香型較為一致的香型,均為不洗茶樣的香型;

但是對香氣的濃度及持久度有一定的影響,表現為:淋洗的茶樣香氣濃度下降,且下降幅度與淋洗的時間成正比關係。

從湯色上看

綠茶淋洗後,湯色的變化表現為色澤的飽滿度上升,亮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單純從湯色上看,淋洗綠茶對茶葉品質也有發揚作用。

從滋味上看

淋洗3秒的,茶湯的濃醇度有所上升;但淋洗時間長的,茶湯濃醇度反而有些下降;從耐泡次數來看,可以短時間的淋洗。

綜上茶葉品質與耐泡次數來看,推薦短時間的淋洗綠茶

對茶葉有效攝入成分的影響

▲洗茶對茶葉有效浸出化學成分的影響(點擊可查看大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洗茶有助於鐵觀音茶葉品質的提升

對高嫩度綠茶的有效浸出物影響

嫩度高的朵形毛峰,氨基酸、可溶性糖呈下降趨勢;而茶多酚的浸出有上升趨勢,從而造成該茶葉滋味品質的下降。

由此,對於高嫩度的綠茶,洗茶後會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比例,從而導致可攝入茶湯的風味物質的失衡。

從該角度出發,不建議淋洗高嫩度的綠茶

對低嫩度綠茶的有效浸出物影響

嫩度較低的條形毛峰和六安瓜片在淋洗3秒後,茶多酚、遊離氨基酸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淋洗5秒的則呈下降趨勢,茶多酚含量下降,遊離氨基酸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因此,對於該嫩度的綠茶,可以考慮短時間淋洗

綜上所述,

對於嫩度比較高的綠茶不建議淋洗;對於嫩度比較低的綠茶建議短時間淋洗。

對茶葉灰分的影響

茶葉灰分

茶葉灰分含量能反映茶葉原料的老嫩度

一般認為,水溶性灰分是指茶葉中 K、 Na、Ca、Mg 等營養元素的氧化物及可溶性鹽類;

水不溶性灰分是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摻雜的泥沙的物質或者茶葉中含有的鐵、鋁等金屬氧化物和鹼土金屬的鹼式磷酸鹽。

▲洗茶對茶葉灰分的影響(點擊可查看大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淋洗茶葉均利於減少茶葉中的灰分物質

所有茶,淋洗3秒的水溶性灰分均大於不淋洗和淋洗5秒,而水不溶性灰分均小於不淋洗和淋洗5秒;

可以看出短時間的淋洗,有利於茶葉品質的發揚。因此,從灰分角度來看,推薦短時間的淋洗綠茶。

結論

從感官上看,推薦短時間的淋洗綠茶;從灰分上看,推薦短時間的淋洗綠茶;

從有效成分的攝入來看,對於高嫩度的綠茶不建議淋洗;對於低嫩度的綠茶建議短時間淋洗。

因此,綠茶也可以淋洗,淋洗時間建議為3秒;高嫩度的綠茶不建議淋洗;低嫩度的綠茶建議短時淋洗。


懂茶帝



這一期為大家介紹茶葉的故事🍃🍃🍃 今後這些知識可以成為您的談資🌸


因為生在信陽毛尖茶鄉-信陽市溮河港鄉黑龍潭村,從小就接觸到茶葉了,慢慢的茶葉也變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茶,它是飲料卻高於飲料,裡面有自然的味道,有茶人的影子,有天地間的氣息…… 中國有六大茶類: 綠茶: 是我國消費量最高的茶類 ~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的味道能讓更多人喜愛吧😄


綠茶:正常的滋味,入口有微苦澀感,很快轉為濃烈、醇爽、醇和、平和等滋味,有收斂性、回味爽快回甘。【回甘是說喝完茶嗓子眼會有甜甜的感覺,茶至口中帶有純甜滑爽,似乎一入口即化, 茶到後期依然清甜爽口,沒有其他雜味。


【信陽毛尖】特級信陽毛尖純芽頭,湯色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香回甘持久,是茶中極品。


【龍井】 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龍井是地名,是村名,是茶名,是泉名)

【碧螺春】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希望自己的一點小知識對大家有所作業謝謝!


信陽毛尖茶農小曾


大家好,我是小伍,不喜歡囉嗦的茶藝師。

說道綠茶,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兩個茶了:龍井和碧螺春。

下面小伍就給大家說說他們與皇阿瑪之間的故事。


1.龍井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

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太后好重口,哈哈哈)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乾隆爺

被乾隆屁股坐扁的龍井,哈哈哈


2.碧螺春

作為乾隆的爺爺,康熙老爺子就比較文雅了。

碧螺春本來叫“嚇殺人香”茶,意思是這種茶香到了極點。

康熙十四年仲春時節,康熙南巡駕臨太湖,來到洞庭東山。巡撫宋犖命令手下購買“嚇殺人香”茶進獻皇上。康熙喝了之後,挺喜歡,就問茶的名字。當他知道茶名是“嚇殺人香”後,說:“茶倒是精品,但茶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朕以為,此茶既然出自碧螺峰上,茶葉又捲曲似螺,就改名為‘碧螺春’吧!”

從此以後碧螺春名揚四海。

康熙爺

碧螺春


小伍就跟大家說這麼多啦,在中國,還有很多關於綠茶的故事。歡迎大家補充,

給個關注喲,去看看我們做的關於茶葉知識的小視頻,我們“老伍”的小視頻很有有意思喲。


老伍把茶說


我的家鄉在安徽六安,是六安瓜片、舒城小蘭花、霍山黃牙的原產地。從小就喜歡喝茶,並且這個習慣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基本不喝白開水。我對茶葉也比較感興趣,所以也閱讀過一些關於茶葉的文章和視頻。分享幾個關於茶葉的冷知識:

1、最早的茶葉是被當做中藥的,是煮著喝的。《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2、中國雖然是茶葉消費總量排第一的國家,但是人均消費茶葉最多的國家是土耳其,其次是愛爾蘭,然後是英國。

3、抹茶起源於中國隋唐,被日本發揚光大。

4、在明代朱元璋以前,人們喝的茶葉都是以茶團茶餅為主,就像現在的普洱。後來他頒佈了一道聖旨:“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即停止製作茶團,直接進獻芽茶,才有了現在的散型茶,就像今天的綠茶。





鄉村陶子


至於夏季茶,不適合製成綠茶,苦澀之感過重。所以夏季採摘製作的綠茶多用於製作茶飲料、茶食品等。

綠茶追求新鮮,我國古代漢朝之前,茶杯當做草藥,當時還沒有出現製茶的工藝,所以那時的都是直接烹煮鮮茶葉,這才是真的新鮮。

古時只有每年的秋季才採摘製茶,春茶的出現是在南北朝時期,南朝齊武帝信佛,不得殺生,每年祭祀不能用肉類做貢品,改用茶酒代替。但春季的清明大祭要用大量茶也,所以茶農便趕在清明前採摘製作完成,加急送往朝廷,明清茶就這樣誕生了。祭祀完畢後這些茶會賞賜給大臣們,品飲後覺得明前茶甚佳,便流傳了下去,每年春季才開始產茶。

綠茶的製作工藝:

我國六大茶類,根據製作工藝而劃分,綠化做為未發酵茶類,自然有著獨特的製作工藝,從鮮葉採摘到製作成茶共經歷三步,分別是殺青、揉捻與乾燥。殺青可以直接遏制茶葉繼續發酵,保留茶葉的鮮爽滋味。

這綠茶的分類跟殺青所用的不同方式有關,可以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均是字面意思。蒸青即是用蒸籠將茶葉蒸熟,這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殺青方式,隨著發展被淘汰了,現為日本茶道所用。蒸青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茶葉內的物質,所以蒸青綠茶的顏色最深,苦澀之味很重。炒青綠茶,即將茶葉倒入大鍋翻炒,這種茶青方式製成的茶香氣最高。烘青,則是用高溫烘烤。曬青是將茶葉放於室外晾曬,天氣很重要。

殺青完畢開始揉捻,綠茶形狀大多就是三種,扁平形、緊直條形、捲曲形。當然也有六安瓜片這種特殊形狀的綠茶,片形。

綠茶有三種乾燥模式,炒幹、烘乾、曬乾。烘乾與曬乾沒什麼好說的。用炒制方式乾燥的綠茶最為出名的便是西湖龍井,殺青、揉捻、乾燥三步均在一口鍋中一條龍完成。

茶種:

綠茶的茶種繁多,佔了我國茶種總數的60%,十大名茶排行榜六席都是綠茶。

各地較為有名氣綠茶,江南茶區的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太平猴魁、安吉白茶等。華南茶區的茉莉花綠茶,沒錯茉莉花茶雖說是二次加工的花茶,但本質上其實是茉莉花綠茶。西南茶區蒙頂茶。江北茶區的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和嶗山茶等。每個產茶的省份都有綠茶,列舉的這些名氣大一些而已。

沖泡:

有茶友認為綠茶不可用沸水沖泡,太高的水溫會破壞綠茶的外表和滋味,沸水注入,茶葉迅速被燙熟,葉底會變黃,茶也物質浸出過快,茶湯的滋味會易苦澀無回甘,而且有種淡淡的不清爽的悶熟感。

要用沸水沖泡綠茶,需要注意三點:

1、減少投茶量;

2、注水時壺口壓低,最好沿著杯壁緩慢注水,避免懸壺高衝。

3、沖泡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日常嫌茶湯分離太麻煩,那還是待水溫第一些在沖泡,最為合適。

綠茶的保存:

綠茶的保質期是最短的,需要低溫、乾燥、避光儲存,建議放冰箱。保存不妥當陳化後的綠茶香氣消散,滋味寡淡無味。雖說放冰箱可以延長保質期,但綠茶不宜囤積過多,而且要密封嚴實,避開有異味的東西。

綠茶的顏色:

綠茶的顏色較為重要,好的綠茶,一定是黃綠色,而不是翠綠、碧綠色。綠茶過綠單純是為了追求顏色的美觀性,改動製作工藝,降低溫度與時間,顏色過綠的綠茶一般含水量較大,滋味苦澀無回甘。

綠茶沒有經過發酵,含有的葉綠素被最大程度保留,而製作工藝中的高溫會破壞一部分葉綠素,所以製作工藝無瑕疵的綠茶應該是黃綠色。至於紅茶、黑茶這些發酵茶,綠葉素會隨著發酵被分解,分解為茶黃素與茶紅素,茶黃素與茶紅素又會結合成茶褐素,所以發酵茶的顏色才特別深。

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真誠的希望大家關注我:“承藝茶葉官方賬號”,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我的主頁中觀看: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關注公眾號:承藝文化(ID:chengyimc)


承藝茗茶官方賬號


綠茶顧名思義是綠葉綠湯,這一點就可以讓你基本上可以搞清楚綠茶的基本概念。


綠茶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品種,到現在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都佔據茶葉半壁江山以上。

綠茶是目前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主要是按照製作工藝流程來劃分茶葉的品種的,既然只談綠茶,我就簡單說一下綠茶的工藝流程:

首先,採摘鮮葉,綠茶一般都是春季一季茶為主,尤其是明前茶為最好,所含氨基酸和茶多酚最為豐富,而且沒有農藥殘留的擔憂。

其次是萎凋和殺青,綠茶最主要的工藝環節是殺青,也就是高溫阻止茶葉中的活性酶繼續發酵,這樣可以保持茶葉的色香味變化。

第三,揉捻,這是綠茶形狀不一的重要環節,比如龍井的偏,碧螺春螺螄狀等等。



儘管普洱茶也有殺青和揉捻的環節,但是由於綠茶殺青溫度比較好,一般在70度-80度鍋溫,可以迅速鈍化活性酶,而普洱茶的殺青溫度一般是60度,可以保持一部分活性酶繼續轉化,這就是綠茶不能長期保存的原因。

沖泡綠茶一般用85度礦泉水最為理想,用紫砂壺可以保持茶葉的茶味持久,用玻璃杯沖泡不僅可以品嚐到茶葉鮮爽甘甜的茶味,還可以欣賞到綠茶的翩翩起舞的身姿。

綠茶性寒,體寒微弱的人少喝。綠茶減肥效果不錯,而且可以防輻射,預防癌症,有效預防現代病“三高”尤其上火的朋友可以適當飲用綠茶。


煮茶聞書香


什麼是綠茶?

綠是不發酵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也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綠茶真正誕生,到12世紀出現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適宜

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者、醉酒者。

禁忌

1.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

2.因為綠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降低人體血糖.所以低血糖患者慎用.

3.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服藥前後1小時內不要飲茶。

4.人參、西洋參不宜和茶一起食用。

5.忌飲濃茶解酒;飯前不宜飲茶;飯後忌立即喝茶;

6.少女忌喝濃茶。女性經期不宜喝綠茶,會造成體內鐵流失增大。

綠茶產地        

我國綠茶的產區分佈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山東、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江蘇、四川、湖南、湖北、廣西、福建、貴州、陝西都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綠茶產量位居六大初製茶之首,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

綠茶採製

綠茶製法製法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主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製成茶葉。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炒青綠茶是中國大陸主要產製之茶葉,而蒸青綠茶主要是日本特產。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3)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曬乾三種形式。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綠茶品質

一般綠茶皆含豐富的胺基酸和維生素C,胺基酸含量愈高,綠茶的品質愈佳,維生素C的含量可做為綠茶品質好壞的間接指針。綠茶的品質特點是講究新鮮自然、忠於原味,茶湯務必要甘甜鮮爽,同時帶清清淡淡的青草香或熟慄香,由於綠茶含豐富胺基酸,而且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未經氧化。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使綠茶呈現出“青湯綠葉、新鮮自然”的典型特徵。所以茶湯遠較其它茶類鮮爽甘甜。

  綠茶的審評方法主要用五項審評法,即評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

由於各地區選擇種植茶樹的品種不同,製成茶葉的品質也有所不同。如:

  小葉種地區製作的毛峰茶,外形細緊,茸毫披露,顯芽鋒,湯色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爽,葉底嫩綠明亮;大葉種地區製作的綠茶,外形較肥壯,顯露毫尖、茸毛,色澤較黃或暗綠,香味較厚實,葉底肥嫩露芽。

綠茶品類  

綠茶中,名品最多,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其中以龍井茶和碧螺春最富盛名。  

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1、炒青綠茶

  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1)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

  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

  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






紫砂壺良心說


悟空問答:有哪些關於綠茶的小知識分享?

本人在日常中密切接觸茶葉,接觸綠茶的機會尤其多。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綠茶保質期的文章,文章裡所包含的知識,是教科書上沒有的,也是網絡上搜索不到的,是隻有工作在綠茶行業一線的人才能知道的知識。

既然是好的知識,應該再拿出來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

關於綠茶保質期的秘密

綠茶,是被世衛組織認定的世界六大保健飲料之首。綠茶是六大茶類中唯一沒有發酵的茶類,同時也是保存生物鹼、茶多酚、維生素最多的茶類。我國前三類消費量最大的茶類為綠茶、烏龍茶和紅茶。



綠茶的加工和沖泡都相對簡單方便。綠茶就像一位賢妻良母,從不張揚,也沒有什麼故事,一直默默地陪伴著我們的生活。

談到綠茶的保質期問題,很多老茶客會哂然一笑。但是對於不少的茶葉初級愛好者,科普一下,讓他們少走彎路,還是有必要的。

綠茶保質期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有人說十八個月;還有人喊:兩個星期!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或不對的。

實際上,衡量綠茶的保質期,只有一種實際標準:“好喝”。這個好喝的意思是色香味俱佳。這個好喝是相對新茶本來的味道,而與茶葉本身品質級別高低無關。

中國南方生產的春綠茶,絕大多數會在五一節前夕入冷庫保存。冷藏溫度在0攝氏度左右。明前毛尖在入冷庫前,實際上已經在半密封狀態存放了一個月之久,但基本不會影響品質。夏、秋綠茶應該在做出後立即入冷庫保存。按照溫度來計,如果連續幾天氣溫升高達到28攝氏度以上,必須冷藏。



低溫才是綠茶保存的關鍵。密封只起放潮防串味的作用。避光,呵呵,沒有人把茶葉放強光下吧?

筆者曾經的經歷:一小袋完善密封包裝的新毛尖茶,被遺忘在茶葉冷櫃裡,第三年拿來試喝,還保持著新茶90%的風味。

如果冷藏的綠茶,在中途有在常溫下敞開過幾次,或者敞開時間超過好幾分鐘,那麼這才是十八個月保質期的超標準答案。

冷藏的綠茶在夏秋季節敞開,會迅速附著一層冷凝汽水,使接觸空氣的茶葉吸潮,茶葉顏色會慢慢發暗,產生陳味。

如果之前冷藏而且密封保存的春綠茶,拿出來依然密封不變,放在氣溫接近40攝氏度的室內,撐不過兩個星期!在前面的前提下,放到室外且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撐不了兩天!



嬌嫩的綠茶,保存是不能大意的。當然,飲用輕微失去色香味的綠茶,在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了。在二三十年之前,我們的綠茶都是在常溫下過一年嘛。沒有上潮黴變和嚴重串味的綠茶,不是不能喝,是不好喝了,是無法銷售了。以前還拿過了幾年的,灰褐色的,乾菜味的陳綠茶當藥用呢。

夏秋綠茶在抗高溫方面比早春綠茶堅強很多。有部分超市的綠茶,所標的生產日期不是產茶日期,而是打包的日期;如果茶本身來自冷庫,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貨架上的早春綠茶沒有低溫冷藏,色香味損失較快。但是如果是夏秋綠茶,色香味損失相對較慢,畢竟空調起了一些作用。



對於春綠茶,糾結於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沒有太多實際意義,那只是一個參照指標而已。喝綠茶多的人,建議您買一個賓館藏冷飲那樣的小冰箱放茶葉,批發市場只要幾百塊錢一臺。還可以一起存放鐵觀音茶。(千萬不要說是家裡放茶葉用,要說是新開的賓館,先買一臺樣機試一試。)



朋友們,您的點贊、評論、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


四月桃花


種綠茶,新茶和陳茶如何區分?

茶的品質差別較大,可根據外形和開湯後的香氣茶湯、葉底進行鑑別。新茶色澤鮮綠、有光澤,聞有濃郁茶香;泡出的茶湯色綠,有清香、蘭花香、豆香、熟板栗香等,滋味甘醇爽口,葉底鮮綠明亮。陳茶色黃暗晦、無光澤,香氣低沉,如對茶葉用口呼熱氣,溼潤的地方葉色黃且乾澀,聞有冷感;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味雖醇厚但不爽口,葉底陳黃欠明亮。

綠茶有哪些名優品種?

中國最有名的綠茶有以下幾種:

①西湖龍井。西湖龍井茶是我國第一名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區的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跑、靈隱等地。

②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東、西兩山,茶樹間種在枇杷、楊梅、板栗等果樹之中。

③信陽毛尖。信陽毛尖產於河南省大別山區的信陽縣,茶園主要分佈在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等群山的峽谷之間。

④太平猴魁。太平猴魁產於我國著名風景區安徽省黃山的北麓,太平縣新明鄉三合村猴坑、猴崗、顏村等地。

⑤黃山毛峰。黃山毛峰產於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的桃花峰、紫雲峰、雲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峰主產地。

⑥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產地主要:在安徽省六安地區的金寨、六安、霍山三縣,以金寨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的茶葉品質為最優。.

⑦南京雨花茶。雨花茶因產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而得名。雨花茶創制於1958年。

⑧廬山雲霧。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廬山,有300餘年歷史。

綠茶存放應注意什麼?

綠茶如存放得法,可以保證6個月內品質不會改變。存放中需注意:

①應將茶葉存放在乾燥、避光、通風好的陰涼處。

②存放茶葉的容器密封效果要好。

③原味茶與帶香味的茶分開存放。

④綠茶不能和有異味(化妝品、洗滌劑、樟腦精等)的物品一起存放,要遠離操作間、衛生間等有異味的場所。

⑤茶葉的乾燥度好,要輕拿輕放。⑥用專用冰箱存放最佳。一般存放綠茶需在零度以下。

沖泡綠茶水溫多少合適?

水溫高低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來說,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比茶葉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所以粗老、堅實、整葉茶沖泡水溫要稍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茶的品種有關。高檔綠茶,一般選擇75~ 80°C的水進行泡茶,大宗綠茶,可選擇90°C的水就可以了。

沖泡綠茶什麼器具最合適?

高檔綠茶宜用玻璃杯沖泡,可以看到清湯綠葉在杯中上下漂舞的美;大宗綠茶可以選用玻璃蓋碗、白瓷蓋碗、瓷壺、玻璃壺等沖泡。


茶道小壺仙


綠茶是中國最早的茶也是最基礎茶

從陸羽的【茶經】開始,距今大概有1200年的歷史,在這1200多年的時間,從唐朝到宋朝乃至明朝的前期,中期,喝的全是綠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