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現在怎麼樣了?

颱風之後985


美國航母和第六艦隊已經恢溜溜地開走了,原因是伊朗已經成功試射了1.3萬~1.5萬公里的彈道導彈。當然,美國昂貴的轟炸機和F35已經開走了不少,原因是伊朗用先進的防空導彈(HQ或S300)來個“射大雕”把美國最先進的“海神號”無人機打了下來。伊朗並沒有像歐美媒體吹的那樣快不行了,伊朗石油出口還是維護在200萬桶左右,只是伊朗化整為零,既不向歐佩克報告又把油輪的定位系統關了,造成了日出口不到70萬桶的假象。



伊朗石油出口有很多渠道,第一渠道就是東方大國。東方大國從來就不理睬美國的什麼“限油令”,照常進口伊朗石油,東方大國進口伊朗石油是為自己長遠的能源利益。東方大國並不支持伊朗擁核,伊朗擁不擁核對東方大國沒有實質性的影響,相反,如果伊朗能把美國從中東趕出去,美國的石油美元霸權時代就會結束。

伊朗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第三的國家,東方大國日進口石油1000萬桶以上,在伊朗蒙難之時支持伊朗的策略是對的,支持伊朗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口伊朗石油,讓伊朗有充足的力量抗擊美國的霸權主義。目前,據外媒報道分析,伊朗就是有可以擊沉美國航母的“神秘武器”而讓特朗普把腦袋縮回去的,知道是誰送的嗎?


美國不批准其他國家向伊朗購買石油,但並不敢用武力阻攔伊朗的油輪,也就是說,伊朗的石油出口路子並沒有被堵死,伊朗石油只要有人買,美國就沒撤。所以伊朗的石油出口可化整為零向一些需要石油的國家悄悄出口。

伊朗另一出口石油的通道就是敘利亞。敘利亞因戰爭需要大量的石油。前段時間,英國扣押了一艘裝載200萬桶石油的伊朗油,從這個數據來看,敘利亞每天需要進口的伊朗石油至少在100萬桶左右。敘利亞並不害怕美國製裁,因為美國對敘利亞制裁的手段已經用完了。敘利亞目前在打仗,需要很多的石油。沒有石油,戰車、坦克、飛機就開不動。

美國武力圍困伊朗期間,伊朗還取得不小的成就。

一,伊朗成功試射了遠程彈道導彈,該導彈直接可以威脅到美國的本土。美國不允伊朗擁核,實際上伊朗還藉機把濃縮鈾的丰度提高到20%,濃縮鈾丰度提高到20%以上距離核彈頭只差一步之遙。這對親手撕毀《伊核協議》和武力圍困伊朗的特朗普來說是個天大的諷刺。這也是對美國霸權的極大諷刺。美國不是很強嗎?不是要阻止伊朗擁核嗎?那為什麼又不敢動伊朗,這不是紙老虎又是什麼!



二,成功分化了歐盟和美國的“親戚”關係。歐盟大國利用美國撕毀《伊核協議》的錯誤反擊美國對歐盟的敲詐。所以歐盟有了理由拒絕美國要求歐盟支持美國政府對伊朗動武的無理要求。不為虎作倀,尊重他國主權,恢復《伊核協議》成了歐盟大國的共識。伊朗當然也對歐盟對美國霸權不滿的上利用得淋漓盡致,伊朗還給歐盟限期說服美國放棄圍伊政策的大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被歐盟趕出了歐盟會議現場。特朗普天下通吃的霸權嘴臉被世界噁心,也被歐盟噁心。的確,美國的“限油令”讓歐盟顏面盡失,損失慘重,歐盟對美國政府也徹底失了信心和耐心。歐盟與美國離心離德,讓世界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俄羅斯等一些大國也參加進來,而且俄羅斯還給美國畫了紅線,讓美國霸權處處踫壁,丟盡了臉。這是報應嗎?壞事做多了,美國也會自吃惡果。

三,美國武力困伊而不敢動手的失敗策略表明美國霸權正在衰落。

許多人不相信美國正在衰落。如果美國不衰落,右翼總統特朗普也上不了臺,美國民粹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也不會如此猖獗。如果美國不在哀落中,特朗普也用不著通吃天下,圍剿他國高科技,強化美元地位,得罪全世界,利用伊核問題企圖控制世界能源摧毀他國經濟。世界已經不再按美國的意思在發展,這就是美國霸權的衰落。

四,伊朗政府反而更強了。美國政府弄巧成拙,反而讓伊朗更多強了。美國圍堵伊朗的目沒有達到,所以特朗普政府是危害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罪人。

美國在伊朗,在敘利亞,在委內瑞拉的失敗,表明美國已江河日下。美國不是什麼“救世主”,美國輸出的價值觀也不是免費午餐及普世良藥,美國政府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的霸權主義。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效果出奇的好。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使得伊朗的石油出口減少了80%以上,當然至於特朗普所說的歸零,還是有一些距離的。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網絡上總是有著這樣的言論,說什麼這個國家不給美國面子,美國顏面掃地之類的話語。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難道這80%的石油出口減少量是假的?可見美國的影響力。

當然伊朗方面還是比較強勢的,他們甚至還喊話蓬佩奧,說他們會向所有買家賣石油。雖然說是擲地有聲,但是他們的被釋放的油輪再一次的被列入了黑名單的事實還是難以改寫。還有一個尷尬就是他雖然願意賣,但是買家或許就比較難找了。



當然,伊朗方面也是在努力,他們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嚴重的依賴於石油出口,所以美國這一次也是抓住了他們的七寸,伊朗在與歐盟的關於《伊核協議》的談判中就有關於石油的利益交換,但是很明顯,這還是需要美國的同意。


不過美國的目的其實也是很明確,他們顯然不想喝伊朗徹底的撕破臉,從他們現在的作為其實還是想要將伊朗逼到談判桌上,而特朗普也是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不過伊朗嚴重的依賴著石油出口,而美國其實也是受著來自伊朗的核威懾,雙方各有伯仲,就看他們如何交鋒了。


是阿維啊


伊朗石油出口雖然受到了影響,但降為零隻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而伊朗對外出口的石油化工產品與天然氣反而出現了增長現象,這說明伊朗正在通過轉變出口能源產品結構來緩解美國禁令的影響。


儘管伊朗對外不再公佈原油出口數據,並且關閉部分船隻的船舶定位系統,但是根據世界能源分析機構的統計,目前伊朗仍然保持日均40-50萬桶的出口量。而伊朗政府在2019財年的石油出口量預算統計當中,將出口量縮小為日均30萬桶。雖然同比下降不少,但是距離美國降為零還差之甚遠。


而伊朗在減少原油出口規避制裁的情況下,也加大了加工後的燃料油與天然氣等其他石化能源的對外出口。2019財年對外原油出口預算雖然降低了60億美元,但是石化部門的對外出口卻顯著增加,達到了180億美元。其中燃料油對外出口在8月份達到了日均23萬桶,主要出口國是阿聯酋。而天然氣對外出口在7月份達到了51.4萬噸,當月95%的天然氣都出口給了東方大國。目前伊朗的煉油能力超過了250萬桶,完全能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繼續出口。



儘管石化產品也在美國的制裁範圍之內,但是相較於原油出口,石化產品的出口更為便捷。原油出口的主要目標方向是煉油企業,由於煉油企業目標大,數量有限,所以容易被美國發現遭到制裁。但是石化產品作為加工產品,對口的方向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個人,數量與金額小,範圍卻很大,不會輕易被發現,影響小,便於規避。目前伊朗的主要能源銷售方向也逐漸從原油向石化產品轉移。


特朗普將伊朗能源出口降為零的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貿易全球化以及貿易手段多樣化的當今社會,即便是世界採取美元作為主要貿易貨幣,但美國無法再輕易做到完全覆蓋整個世界的貿易影響。在美國恢復對伊制裁16個月後的今天,伊朗仍然能夠保持至少日均40萬桶原油出口就是很好的例子。



目前伊朗規避美國製裁的應對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從運輸角度來看,伊朗油船通常採用關閉船舶定位系統的方式,來規避美國的偵測。而且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中小型油船向阿聯酋、伊拉克、印度等短途鄰國零存整取的方式運輸,間接對外銷售石油。比如在近期被釋放的伊朗油船“達利亞1號”通過這一方式轉運船上石油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交易方式角度來看,伊朗主要是通過打造能源交易所、實現本幣兌換和建立規避美元貨幣支付系統三方面來規避。

  • 打造能源交易所,使得伊朗便於直接對外進行原油交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比如7月份伊朗通過德黑蘭能源交易所就向阿富汗出售了1萬噸的汽油。

  • 本幣兌換,可以有效規避美國對美元交易體系的監視,從而進行單方面貿易。比如伊朗同俄羅斯和印度,就分別採取盧布和盧比的貨幣交易,俄印用本國貨幣買伊朗的油,伊朗又用貨幣來買俄印的日用百貨。

  • 而規避美元貨幣支付系統,主要指的是與歐洲構建的INSTEX系統,可以在歐元這一世界性貨幣的框架下,進行侷限性的對外貿易。不過由於主導權在於歐洲,所以該系統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雖然現在伊朗使出渾身解數增加能源出口,但是仍未能達到“伊核協議”期間年均150億美元的石油收益標準線,仍然對伊朗國內產生一定影響。從目前來看,隨著特朗普大選臨近民意驅使,美國勢必將依舊保持制裁態勢,導致伊朗仍將會以強硬麵對。不過由於制裁主動權在美方,所以伊朗未來仍將面臨制裁壓力。


馬克觀察


總體來說,伊朗還活得下去,不至於一滴油也賣不出去,目前原油日出口量估計在50萬桶上下,相對於最高潮2017年中時的近300萬桶,也已經少了很多了。

伊朗不是古巴,美國即使光靠海上封鎖也是堵不住的,更何況還有廣闊的陸地和內海,美國哪裡攔得住。

只不過,需要進口石油的大多屬於美國的朋友圈,大多數國家顧及美國的態度,不得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但很多渠道美國是堵不住的。

這裡最主要的國家之一是我種花家,據消息人士透露,僅僅今年7月,就有約1100萬桶伊朗石油進入種花家的港口,平均每天達到了36萬桶,種花家是光明正大地進口,彼此結算也一律採用人民幣結算,避開了美元的管控渠道,當然,目前伊朗對外貿易有相當份額已經使用人民幣結算,美元完全放棄,歐元逐漸減少。畢竟,歐洲人真心靠不住。

據數據顯示,從今年3月21日到8月22日,伊朗對外貿易高達350億美元,出口約佔178億美元,平均每月30多億美元。

根據情報公司Kpler表示,伊朗7月份出口了51.4萬噸液化天然氣,日產量近20萬桶,價值超過1.8億美元。再加上其他石化產品,伊朗每月收入約有5億美元,目前雖然每天石油出口只有五六十萬桶,但一個月下來好歹也能賺入八九億美元的外匯。

這樣林林總總,石油等能源相關的產業出口一個月大概也有個15億美元左右。

除了幾個大國依然公開進口伊朗的石油,在海上運輸伊朗的石油,伊朗的石油對外輸出渠道,其他還有很多。

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上,無數的伊朗人騎著摩托車向邊境運輸石油,賺取一些人工錢,這些零散的石油,經過龐大的人工運輸,雖然成本變高,伊朗掙不了多少錢,但多少也能掙點,還能養活很多伊朗人。

在阿富汗方向,伊朗有一些秘密通道,讓阿富汗人把伊朗的石油通過陸地運出去,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土耳其方向,土耳其公開通過陸地運輸伊朗的石油,源源不斷地進口,對此,美國沒什麼好辦法。

通過裡海方向,能操作的空間就大了去了,可以通過俄羅斯的渠道運出去,俄羅斯不管幫著賣還是掙過路費掙差價,都有得賺。

之前俄羅斯官員還建議伊朗人,說要不你們的石油直接通過裡海—伏爾加河運河,把伊朗的石油從裡海轉移到黑海,然後再通過克里米亞的港口運出去,這樣美國也沒有理由管。

當然,種花家那麼賣力地進口伊朗石油,也充當了分銷商的角色,只要有錢賺,大家總會想辦法的。

其實,今年美國整出來這麼多大動作,雖然給當事國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對自己的美元霸權也形成了很大的負面傷害,這促使更多的國家開始考慮“去美元化”,反正伊朗和俄羅斯基本上開始大規模地採用人民幣結算了。


雲中史記


2019年5月,特朗普呼籲世界各國不要進口伊朗石油,否則美國將對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發起經濟制裁,一時間美國的小盟友都紛紛遵從了伊朗石油的禁令,然而依然有少許國家在進口伊朗的石油,而且歐盟正在試圖建立對伊朗石油貿易的新結算體系,該結算體系將不再以美元為貨幣結算石油,試圖利用歐元、人民幣等結算石油,繞過美國的監控,印度也有類似的打算,就連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曾喊話美國,說伊朗有13條美國發現不了的石油運輸通道,足夠支撐伊朗的國家經濟。


特朗普呼籲各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

目前,伊朗的石油仍有銷量,只不過比之前的出口量要降低很多,大概只有原出口量的20%。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下降多半是因為石油出口渠道遭到了限制,有很多想買伊朗石油的國家都不再敢直接讓伊朗的石油送貨上門,它們都害怕被美國查到,一般都禁止對伊朗的油輪開放港口,但是它們又不想徹底放棄廉價的伊朗石油?怎麼辦?走私。雖然伊朗政府禁止私人走私石油,但是伊朗政府走私可就沒人管的著了。

那些想要伊朗石油且害怕美國製裁的國家或者私人企業會利用小型貨船,通過分運的形式把伊朗油輪的油悄悄運回國內,交易地點一般較為隱蔽多變,交易的形式多為現金結算,如此形式幾乎可以完全避開美國的監控,當然能這樣做的國家和私人還是少數,畢竟敢在美國眼皮子底下頂風作案的國家或者個人企業還沒多少個。

格雷斯1號油輪

那些想要伊朗石油且不畏懼美國製裁的國家一般仍然是直接告知伊朗,讓伊朗的油輪直接送到指定地點,前不久,才被英國海軍放出的格雷斯1號,滿載萬噸石油,其目的地就是敘利亞。敘利亞一直處在美國的制裁下,它買伊朗的石油才不管美國會不會制裁,畢竟再怎麼制裁也就那樣了,美國製裁敘利亞的力度幾乎已經達到了最高點。然而,敘利亞不在意,美國就鼓動英國扣押了伊朗的油輪,之後也就變成了英伊雙方互相扣押油輪的局面,那段時間霍爾木茲海峽局勢相當緊張,伊朗的石油銷量降到了冰點。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還在持續,歐盟新石油結算體系正在試推行,只不過效果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歐盟幫扶伊朗的活動總會因顧及美國而顯得躡手躡腳,所以想要靠歐盟拯救伊朗的石油貿易,是非常不靠譜的。

伊朗面對極限施壓,一方面儘可能的躲避美國的監控,偷偷出售石油,另一方面伊朗也在反向施壓,不斷提升鈾濃縮的程度,使之逼近可製造核武的程度,隨時準備反擊。

美國VS伊朗


總之,伊朗被美國封鎖石油出口後,經濟受創有些嚴重,當然,美國想讓伊朗的經濟崩潰也不是簡單的事,有很多與伊朗存在同盟或者利益關係的國家將會伸出或者已經伸出了援助之手。伊朗與美國的衝突最終還是要歸結在伊核問題上,想要伊朗的石油貿易恢復正常,要麼伊朗妥協,要麼伊朗逼退美國,伊朗目前正在努力逼退美國,然而想要真正做到逼退美國,伊朗還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黑先生1998


伊朗的石油禁運出現了一點彈性,但幅度不會太大,主要是中印的面子美國還是要給的。


伊朗的石油大客戶主要是中、印、日、歐盟和韓國,其中東方大國佔1/3,印度1/4左右。

美國自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對伊朗重新啟動了經濟制裁,主要就是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

美國的目的就是伊朗踢出國際貿易和國際石油交易體系,沒錢了伊朗也沒法再折騰。

但如果伊朗真的退出了石油市場,勢必造成國際石油的供應,從而導致油價飛速上漲。

有些人認為美國現在是石油出口國,油價上漲對美國非常有利,但其實並不正確。


美國是完全市場化國家,油價對標的國際油價,油價上漲雖然石油企業大發橫財,但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美國是民主國家,普通國民掌握了選票,國民不滿意意味著特朗普尋求連任將成泡影,所以特朗普誰都敢得罪,但萬萬不敢得罪選民。

為了保持油價穩定,確保石油供應,美國曾找沙特啟動閒置產能。

沙特雖然是伊朗的死敵,但光擴產不漲價,明顯不符合本國利益,所以沙特面子要給,但並不完全配合美國製裁伊朗。

歐盟、韓國、日本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美國要優先保障他們的石油供應,以尋求他們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政策的支持。


而中、印是石油消費大國,又實行獨立外交政策,雖然都默認美國的霸權體系,但涉及到本國的核心利益,還是各行其是。

印度不僅依賴伊朗石油保障能源安全,而且與伊朗簽訂了恰巴哈港的運營權,這是壓制中巴經濟走廊的重大戰略。

因而無論從哪方面講,印度都必須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以表示對伊朗的支持。

對於東方大國來說,伊朗石油只佔到總進口量的7.2%,僅從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考慮,對我們影響不是太大。

但伊朗是中東地區制衡美國的橋頭堡,一番失守,那中東將完全是美國的天下,這不符合東方大國未來對中東的佈局。


而且東方大國也不希望伊朗完全倒向印度,目前對東方大國最有利的態勢是,促成巴鐵、伊朗戰略結盟。

然後趁歐洲企業逐步退出伊朗市場時,利用優勢資本和伊朗經濟做捆綁。

有了巴鐵、伊朗的支持,未來中東的大戰略,就基本能實現預定目標。

而對於美國而言,印度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支點,美國不能失去,而且美國也不一樣印度徹底倒向俄羅斯,所以只能有限範圍內,默許三哥從伊朗進口石油。


東方大國近年來實力急劇上升,被美國視為未來挑戰美國霸權的最大戰略競爭對手。

但由於現在雙方差距不是太大,美國也不敢與其全面對抗,這個道理對東方大國也一樣。所以雙方形成了“鬥而不破”的默契。

只要是不損害核心利益,東方大國是承認美國的霸權體系的。

美國心裡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伊朗石油禁運問題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基於上面這幾點因素,目前伊朗石油出口的現狀是:有東、印兩國支持,每天出口量保持在50萬桶左右,雖然只有原來的1/4,但也餓不死,不足的地方只能爭取其他貿易方式彌補。


但東、印也不能不給美國面子,在石油運輸方式上不能授人口實。

從巴基斯坦或卡塔爾地區陸路運輸,不屬於美國海上封鎖範圍,而30萬噸以下油輪美國又監測不到,默契就這樣形成了。

有不少網友呼籲東方大國加大對伊朗的石油進口,以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石油貿易並非只是派幾艘油輪就可以了事,還涉及到進口企業及國際結算問題。中(興)事件或許大家還有印象,一味蠻幹得不償失,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花木童說史



雖然特朗普在國際社會屢獲差評,口碑很壞,但美國霸權的威力還是很強大的,尤其是在欺凌中小國家方面。美國誓言要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很多人都認為美國在吹牛,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天方夜譚,但事實上,美國的這個目標很成功,已經接近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迫使伊朗改革國家財政預算收入的結構,徹底消除財政預算對石油出口收入的依賴,換言之就是失去了石油出口收入後,伊朗被迫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

伊朗跟沙特、俄羅斯一樣,都是依靠石油吃飯的經濟單一的國家,國家財政預算將石油出口收入排除在外,就已經說明伊朗的石油出口已經降至聊勝於無的窘境了。

根據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的說法,2018年5月,也就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那個月,伊朗的石油出口量為每天280萬桶,屬於世界石油出口大國,雖然跟俄羅斯、沙特等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按照伊朗的財政預算的需求,伊朗每天出口70萬桶石油勉強能維持最低限度的國家開支。

那個時期,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是國家財政開支的最低限度的4倍,依靠石油出口,伊朗的小日子不僅過得滋潤,口袋還有餘錢援助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大力進行地區勢力的擴張,打造SY派新月走廊。

伊朗石油出口的驟降從2018年11月美國出臺了伊朗石油出口禁令開始,但由於美國對8個經濟體,也是伊朗石油出口的最主要的8個買家,給予了為期180天的禁令豁免措施,降幅還不是那麼大。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的毀滅性打擊是今年5月2日起,美國取消了對這8個經濟體的豁免措施。

美國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的主要殺傷力不在於美國對伊朗的直接制裁,即一級制裁,而是在於二級制裁——誰違反美國的禁令進口伊朗的石油,誰就遭致美國的嚴厲制裁。有幾個國家為了力挺伊朗,公開違反美國的禁令,進口伊朗的石油,導致本國被美國製裁,極大地損害自己的利益呢?

對於每個國家來講,石油是不可或缺的大宗商品,但早已經是買方市場了,賣方為王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在美國的禁令的威脅下不能再進口伊朗的石油,完全可以向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沙特、伊拉克、阿曼、尼日利亞、安哥拉、美國等等的產油大國多進口石油,並不會危害國家的能源安全。

實際上,伊朗石油出口的不少客戶在被迫終止合作後,把進口石油的合同交了美國——美國不僅是石油出口大國,更是在與俄羅斯、沙特爭奪全球石油出口第一大國的位子。向美國進口石油、天然氣,多少能緩和與美國的關係,少受一些損失,這也是伊朗的許多石油出口客戶變成美國石油出口客戶的原因,並且不是個別國家的選擇,而是不少國家的選擇。

最近一兩個月,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還有多少?因為伊朗已經不再像歐佩克報告出口數據,以及經常關閉油輪的定位系統,難以追蹤伊朗油輪的去向,很難有精確的數據,但是許多行業機構與分析人士的更重評估數據比較一致,說明比較接近事實,即伊朗當前的石油出口量大約為每天10萬-20萬桶之間,跟2018年5月的每天280萬桶相比,出口量減少的幅度有多大令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另外,伊朗方面有兩個例子也是當前石油出口量的佐證。8月25日,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在法國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馬克龍總統會晤後,伊朗開出了伊朗總統魯哈尼與特朗普見面,談判的條件:美歐允許伊朗每天出口石油70萬桶(這個出口量正好能夠維持伊朗最低限度的財政支出),現金付款,並逐步提高到每天出口150萬桶石油,以及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不可談判。

中新網8月12日報道,伊朗計劃與預算組織負責人諾巴赫特在伊朗下一個財政年度預算結構會議上表示,由於遭美國製裁,伊朗失去了大部分的預算收入,必須改革國家的預算結構,在2020財年(2020年3月20日-2021年3月19日)的財政預算收入必須徹底消除對石油的直接依賴。

美國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的計劃,比美國人自己設想的更成功,比伊朗人預計的局面更糟糕。當今世界依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時代。


飛狼


石油禁運無效,美國製裁失敗。特朗普政府對伊朗進行制裁已經快一年時間了,從政治、軍事以及經濟各個領域向伊朗施加壓力。不過將近一年過去了,伊朗還是曾經的那個伊朗,美國的制裁貌似也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美國與伊朗針鋒相對的局面很可能會一直存在下去,但兩個國家間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則是微乎其微的。就美國來說,除了軍事打擊伊朗之外,美國政府已經動用了其他任何向伊朗極限施壓的手段,奈何伊朗還是活了下來,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可以說,現階段美國人手中的籌碼和可以付諸實施的對伊朗的政策制裁手段已經很少了。

制裁伊朗的關鍵在於制裁伊朗的石油,所以特朗普從去年五月份撕毀核問題協定之後就嚷嚷著要對伊朗石油進行制裁。先是要求與伊朗存在石油貿易的國家必須在當年十一月初中斷貿易關係,可能美國人還以為自己是絕對的老大,才敢說出這樣的話。沒想到十一月份時僅僅只有少數國家按照美國的意思做了,有可能是為了給自己個臺階下,美國又將時間推到2019年年初,也就是說其他國家最晚要在這個時間點中斷與伊朗石油貿易,否則將會召致美國同等制裁。結果呢?現在人家伊朗的石油還是繼續在出口,只是量稍微減少了一些罷了,其他沒有任何影響。

說實話,美國政府的威懾恐嚇只能嚇到一般國家,那些大國強國是根本就不理睬美國的。比如說俄羅斯,俄羅斯就不可能懼怕美國,人家與伊朗早前就已經簽訂了500億美金的石油合同。並且兩國的交易方式還是“以物易物”,一方面可以讓俄羅斯以廉價方式得到伊朗石油,另一方面還達到了去美元化的效果。遠在歐洲的英國、德國以及法國等國家雖說在美國政府要求下沒有繼續採購石油,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些歐洲國家與伊朗關係甚好頗密。據說這幾個國家為了規避美元的影響,特地做出來了一個區別於美元的支付系統。特朗普知道這些恐怕要傻眼了,這北約親兄弟竟然要和自己對著幹。

除了俄羅斯之外,幾乎不懼怕美國人用經濟來制裁的可能就是印度和東方大國了。印度手中有大把大把的鈔票,美國人想得到這些就不能給印度難看。況且制裁伊朗本就是特朗普演出的一場戲,又何必當真呢?東方大國就更不用說了,倘若美國敢動經濟制裁心思恐怕自己也要承擔“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前段時間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進行正式制裁以來,網上流傳出一張伊朗人騎著摩托車運送石油到邊境的照片。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全是身穿紗巾薄衣的伊朗人騎車摩托車,兩邊各掛一個用來運送石油的罐子。通過這些,我們不難看出伊朗人的恆心毅力與頑強,美國是無法打倒的。

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最終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了了之。在臨近大選特朗普不願繼續施加軍事壓力情況下,美國人只有眼睜睜看著伊朗繼續在正常運行了。


科羅廖夫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目前依然在持續,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說過:“我知道它(石油禁運)對於伊朗經濟的傷害,但是我沒有辦法,我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他們願意談,我將很樂意回到談判桌。”從特朗普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出,目前美國政府還在等著伊朗在制裁壓力之下重新回到談判桌。
(伊朗外長扎裡夫和總統魯哈尼)


美國從今年5月份開始對伊朗石油實施了全面的禁運,所有國家都被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這樣的制裁措施無疑給伊朗石油出口造成了巨大打擊。目前伊朗石油不僅很難出口,而且伊朗的油輪也很難停靠國外港口,因為美國的衛星時刻都在盯著伊朗的每一艘油輪,沒有哪個國家想要因為伊朗而得罪美國。比如正在地中海遊蕩的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之前就曾在英國的直布羅陀被當地政府給扣押,現在雖然格蕾絲一號已經被釋放,但是由於沒有國家敢接收這艘油輪,這導致格蕾絲一號只能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徘徊。
(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


在美國全面的石油禁運措施之下,伊朗政府一方面在爭取出口更多的石油產品,美國的石油禁運讓伊朗石油出口減少了80%以上,但是伊朗的石油產品銷售卻接近每月5億美元,美國製裁對於伊朗石油產品的出口幾乎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伊朗出口的石油產品包括用於航運和發電的燃料油,用於居民日常生活的液化石油氣,不過僅僅依靠石油產品的出口顯然不可能抵消石油禁運對於伊朗經濟的傷害,所以伊朗一直也是在要求歐洲國家給予自己更大的幫助。

由於歐洲國家在伊核問題上跟美國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伊朗至今沒有完全退出伊核協議,它希望歐盟可以幫助自己抵抗美國的制裁。不過面對強硬的特朗普政府,歐洲國家也是相當無奈,如果它們幫助伊朗對抗美國,這無疑會破壞它們與美國的關係,但是如果它們嚴格遵守美國的制裁決議,那伊朗就可能會進一步退出伊核協議。9月3號伊朗總統魯哈尼對外宣佈稱伊朗將會採取第三階段措施進一步停止執行伊核協議的部分內容,這次終止履行伊核協議內容之後,伊朗的鈾濃縮丰度將可能會很快超過20%。


當然,完全退出伊核協議對於伊朗政府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伊朗政府也是出於無奈才這樣做,因為歐洲國家並沒有能夠給予伊朗必要的支持,而伊朗政府承受的經濟壓力卻是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政府也是試圖以進一步退出伊核協議來逼迫歐洲國家給自己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不過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是對外強調,伊朗終止履行伊核協議的行為是可逆的,只要伊朗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那伊朗就可以再次回到協議當中。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由於伊朗的石油很難找到買家,它的油輪也很難停靠其它國家的港口,目前伊朗政府因美國製裁而面臨的經濟壓力肯定是不小。美國政府還在等著伊朗主動妥協讓步並無條件回到談判桌,或許伊朗政府在不斷增大的壓力之下最終會選擇低下高傲的頭顱。


李姓先生


在美國製裁之下,目前對於伊朗的原油產量和出口量變化,市場分析數據顯示一直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一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伊朗的原油出口已經迫近零,但也有一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伊朗至少還有50萬桶/每日的出口量(此前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在250萬桶以上/日)。



客觀地說,市場目前對伊朗的原油出口數據持懷疑態度,因為此前有數據顯示伊朗原油出口可能已經跌至12萬桶/日。而許多貨物追蹤公司也表示,他們正通過相關監測數據分析後,希望儘可能提供出更可靠的數據顯示,只是考慮到伊朗原本還有一些未知的運輸渠道無法統計在內(伊朗總統魯哈尼就曾表示“我們還有60多個渠道可運輸,但美方並不知道”),鑑於其他未經監測的多重原油運輸方式,因此並不可能完全準確地提供可靠的出口數據。

事實上,我認為伊朗受美國製裁的影響之深,一定是非常嚴重的,但同時也有一些私下的秘密渠道也是正常的,且這種小規模的運輸方式充其量只能緩解一定的財政壓力,而不可能扭轉伊朗財政的惡化狀況。

另據Genscape的分析師進一步分析得出,目前伊朗原油產量仍可能達到390萬桶/每日,但由於大量出口受阻,更多的原油可能被伊朗儲存起來了,以便將來有機會時可以開啟。值得一提的是,據多名消息人士稱,中石化和中石油由於美國取消進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權,以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採取暫時停運的措施。



要知道,我國可是伊朗的原油出口最大客戶,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進口的伊朗原油達47.5萬桶/日,而4月份從伊朗進口原油突增至2400萬桶(約為80萬桶/日),達到201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在美國5月份取消豁免權後,兩家大型石油企業並未繼續訂購。

總之,不管是零還是下降至具體多少萬桶,都說明了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起到了實質性作用。但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考慮放寬對伊朗的制裁,據市場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解僱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的原因,就是其不同意特朗普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而放鬆對伊朗制裁。

隨著特朗普解僱對伊態度強硬的博爾頓之後,令市場猜測美國放寬對伊制裁的消息甚囂塵上,也令油價急跌。而市場分析認為這很可能會對伊朗的原油出口增加產生實質性影響。順便說一下,印度目前仍在從伊朗進口原油,且由印度國內的大型郵輪負責運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