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買了分紅險後,該如何要回本金?

BeYourGuy


那麼什麼是現金價值呢?通俗點講現金價值就是退保金,或者是解約退還金。但是,退保金不等於現金價值?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退保金除了包括現金價值,還包括生存總利益和分紅等。 只有長險才有現金價值,類似一年期的短期消費型保險沒有現金價值,也就是退保金為零。



現金價值=保費-保單管理費-業務員佣金-保障成本+剩餘保費的利息。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什麼退保時退保金那麼少的原因了吧?


舉個例子,小李30歲,在保險公司買了壽險35萬,重疾保險35萬,意外40萬,年交保費10065元,繳費年限30年。一年後,覺得保險的性價比低,要求退保,退了385元。




在上述的例子中:

1.保費是每年交給保險公司的錢:10065元。

2.現金價值是退保時退回來的錢:385元。


保險保


比定存收益要好的項目,一年5000交十年,十五年後返還本金加分紅?

是不是那種既能兼顧大病和生死保障,還能每年坐著拿分紅的那種?

是不是真的坐等保單分紅,穩賺不虧?

一分君給大傢俱體算算

先了解下,什麼是“分紅險”

分紅險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年會記年度結束以後,將上一個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

以下是熱銷的分紅險種:

保單分紅,實際上如何?

有一個數據想讓大家自己動下手指的,大家百度搜一搜“保險 騙人”,你會發現,“分紅險”成為此類事件的重災區。

另外,從保監會公佈的2014年消費者投訴情況來看,分紅險銷售中發生的銷售誤導佔比88.9%。

如果你有想過買分紅險,有初步瞭解過,不知你有沒有看到這一句?

另外,關於保單中紅利的不確定說明,保險公司會做一個分紅演示,保險人員一般通過分紅的利潤測算進行演示,告訴你未來的利潤可能會有多少。

但是呢,實際上這個分紅是和保險公司的盈餘有關的,保險公司賺多少,有多少可以分配,都是不確定的。

在低迷的投資環境下,指望通過分紅險來獲取超額理財收益,完全是不現實的,國內保險公司的投資自由度很低,低風險、低收益率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據大頭,風險回報率較高的權益類資產(股票、期貨等)規模很小,所以在實際分工的時候,甚至還有不分紅的情況!


分紅險值不值得買?

以下舉例某款分紅險產品,演算下退保的話,你會損失多少?

如果算到75歲,朋友交完了兩年的保費,現在退保,結果是:

現金價值+年金:

4378+3564.9=7942.9(元)

減去保費20000元

7942.9-20000=-12057.1(元)

2年一共2萬,買進去虧1萬2,不說還以為你買的是樂視網的股票呢。現在不退,過幾年再退?損失只會損失越來越大!

想退保,要趁早,越早損失越小

如果還沒有過10-15天不等的猶豫期,更要果斷退,猶豫期退保保費可以全數退回。

其次,繳費在三年以內,退保是最“划算”的。

最後,感情上接受不了退保虧損,還能怎麼辦?

還有一種選擇,叫做等額交清(保險公司會用寬限期開始前一天的現金價值扣除未交保費餘額作為一次性交清的淨保險費,重新計算保額)。

這個不用自己算,保險公司會有一張減額交清的表,上面明確列明瞭在繳費期停繳的話,剩餘的保額。

好處是,保障還在,只是保額減少,而且再也不用繳費了。不過減額交清後,分紅和年金也是沒有的,本來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

最後想說的是,分紅險,是個奢侈品,除非你是土豪要轉移財產或者是剁手到自己不會存錢的地步,否則,這種分紅險不適合。


整理不易,喜歡或者覺得有用的請點贊支持以一下,點擊右上角紅色關注。

保險套路多,想要獲取更多保險知識,抖音搜索關注:一分君。


一分保險


在保險還未規範之前,任何的銷售保險方式都是銷售誤導。

那麼既然你已經買了保險,要麼就選擇在猶豫期的時候退保,那個時候損失是最小的。但是聽你說的,已經拿到分紅了,而且你是在2012年左右買的,說明你已經交了6年的費用的,因此這個時候再退保的話是非常不划算的,對你的損失來說也是非常大的。

另外我通過我一個在太平上班的朋友拿到了你這個保險的合同條款,發現你這個保險屬於兩全保險,並不是單純的分紅險,保障期間是15年,也就是說到15年以後保險合同截止。你獲取的紅利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生存保險金,也就是說被保人在保險生效的時期內仍然生存,每年可以領取生存保險金,一共領取15年,領取紅利的方式是“基本保險金額×10%÷交費期限”,也就是說活得越久得到的保險金越少;第二種是滿期生存金,就是說當合同截止後,被保人仍熱生存,則會給取滿期生存保險金。因為你說你每年只交5000元,所以這個整體的保額肯定並不高,也就在10萬元左右吧。這樣算下來其實15年期間獲得的紅利還沒存銀行的多。

所以既然你已經交了6年的費用了,那就一直交下去,再交4年就行了,如果現在解約的話保險公司賠付的是現金價值,可以這麼說,你交了6年共交3萬塊錢,現金價值能賠1萬就算是蒼天有眼了。

另外你說你有沒有什麼方式拿回來本金或者利息,我個人的看法是:沒有。因為你要是走法律程序的話首先你要有證據,就是當時業務員推銷你買時候的錄音或者是視頻,這點你或許沒有;另外畢竟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了,當年賣你保險的人可能都不幹了,這個時候人都找不到又怎麼去走法律呢?

所以還是建議把剩下的4年交完吧,以後不要再上當了,畢竟吃一塹長一智。


最後重點提一點:兩全險本身就比較坑,因為一方面人活著要賠錢,人死了也要賠錢,這種什麼都保的代價就是要麼保費高,要麼保額低。而且這種理財性質的保險都是以利率為噱頭的,而且我們進入的都是一個利率誤區,比如說保險公司答應給你年利率6%,是你首交保費的6%,你首交保費是5000,那麼承諾每年給你的是300,另外記住,第二年你又交了5000,也就是說你一共交了10000了,但是給你的分紅還是300.第三年還是300。所以大家在購買分紅險或者是兩全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理財性質的保險建議家庭條件不好的不要買,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我們買保險保的就是健康,就是以免我們出現意外後付不起醫療費,所以不要輕易聽信保險公司說什麼利率超過銀行什麼的,這些都是宣傳的噱頭罷了。

如果真想買既保健康又想理財的產品怎麼辦?建議分開購買,比如可以購買一份健康險,再購買一份年金險或者養老險,這樣你得到的性價比才是最高的。

如果對這方面不瞭解的可以關注我,私聊我,我這裡會隨時為大家解答!


花淺漓


  沒有任何方法退回本金。如果退保,那麼只能退到現金價值部分資金。而具體的現金價值有多少取決於自身的保障部分資金支出,以及所交期限。

  人壽險的保險期限通常是幾十年,甚至是終身。如果中間終止合約不交保費,那麼便是投保人違約,而所能退的資金也僅是保費中計入現金價值部分的資金和現金價值部分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或分紅。

  因此,保險的流動性非常差,甚至比固定資產(房地產)還差,買保險時需要謹慎,不要簡單的將它理解成投資產品。同時,主要功能也不是產生收益,而是為投保人提供人身保障。

  我們在購買定期理財產品的時候,中途同樣不能退出。比如在支付寶裡購買的定期理財產品,期限沒到而需要用錢,同樣也只能轉移到向貸款機構貸款。而貸款利息肯定是要比定期理財產品高出一倍以上,那麼你能說我利息或收益不要了,你退我錢吧!

  顯然不能,契約精神還是需要遵守的,畢竟提供理財產品的機構已經把錢投出去了。保險也一樣,你已經得到了保障(買了多久就保了多久),已產生保障部分資金支出(比如相互寶的後付費,費用已經給了需要保障的人群,如何歸還你費用呢?),同時保險業務員已經計提了佣金,難道還能讓他吐出來嗎?

  也因此,退回本金(所交保費)是不可能的,而現金價值部分得看實際的險種,比如人生保障範圍越大保額越高附加險越多,那麼在人身保障這一塊支出越大,現金價值越小。

  而保險業務員的佣金也要看險種,有些險種提傭比例較高,有些險種提傭比例較低,但不管是什麼險種第一年提傭(多層提傭)最高,然後逐年遞減,現金價值部分資金計提也就逐年提升,直到達到平衡(保障部分支出固定,提傭比例固定)。

  即投保人所交保費主要分為三部分:保險業務員佣金(多層計提)、人身保障部分支出和計入現金價值部分資金。

  而分紅險是三大類型人壽理財保險中收益最不穩定的險種,不像連結險或者萬能險中的現金價值部分有穩定的增長(固定收益),而是要看保險公司具體的投資所得,有點類同於基金(只是其現金價值部分保本罷了)。具體的投資收益多則多,少則少,可以具體的去看保險合同中關於現金價值部分主要投向哪裡。

  即分紅險的收益主要取決於投資標的,如果經濟向上,一般買分紅險較為合適,反而相反。

  還有的就是不能與將全部資金(所交的保費)拿去做定期理財進行對比,畢竟你得到了人身保障產生了保障支出,前面十多年現金價值部分不多,肯定是要比定期理財差的。但是總體而言,持有保險產品到期相對於全部保費收益,一般是要大於全部保費做三年以下定期存款的(具體要看什麼險種)。


三人聚眾


買分紅險想要拿回本金,至少要到保險合同約定的15年,不然中途要回本金只能算退保,並且按照現金價值的計算方式要回保費。

一般現金價值的計算公式是投保人已經繳納的保費-保險公司的管理費用在本保單上的分攤金額-保險公司因為本保單向相關人員支付的佣金-保險公司已經承擔的本保單的純保費+剩餘保費生成的利息。

所以如果未到期退保是會損失一開始繳納的保費的。

連本金(總保費)都沒辦法完全退回,還只想要回本金和利息,其它收益不要了根本不可能。想要保住本金(保費),就必需要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的到期時間了。

所以想完全要回本金必須交足保費並且等到15年以後。不然只能儘早退保減少損失了。


多多說錢


你買的這款分紅險是純理財型的嗎?

2013年前出的保險,法定評估利率只有2.5%,

那個時候,買什麼保險現在看起來都是坑!

並且,保險的預定利率短期來看總會比銀行長期的定存低!

這個教訓是90年底吸取的,

當時,銀行的年利息達到10%

保險公司給出的預定利率是8%

後來,銀行的利率下調了!年化利率一直下調,

現在1.75%的樣子!

但是,當時買了預定利率是8%的人,

就賺到了!

這筆錢,保險公司需要一直給付!

2000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

是國家給時間,讓保險公司消化虧損!


你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想要要回本金及利息,

除非你有證據證明銀行存摺嚴重銷售誤導行為!


否則,就查看一下預期分紅和現在市場上的預定收益率!

及時止損才是王道!


我家買了八年的平安萬能險,附加的重疾保障!

今年新買了重疾險,已經退保!

本金損失1.3萬!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安心家保


現在退保划算嗎


你這種情況,過了猶豫期,退保只賠現金價值,現在反悔是要虧的。

舉個例子:

被保人王先生,82年9月生;
2016年7月購買平安福,30萬壽險,28萬重疾,附加長期意外30萬,有被保險人保費豁免,保費9334.5元/年,已交2年,還需再交費28年。

那他現在退保划算嗎?我們來算算就知道了,王先生已交保費為9334.5*2=18669元,退保的話,返還的現金價值是2232元。


如果平安福不退保,還需交28年,總費用為9334.5*28=261366元。


但這樣計算並不合理。很簡單,因為28年後的9334.5元並不等於今天的9334.5元,就像以前冰棍2毛一根,現在2毛啥都買不到一樣。所以,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折現。(也就是看看同樣的錢在過去和現在值多少)


套用基本公式:M*(1+3.5%)^28=9334.5元,得出M=3562.55244元。也就是說,28年後保費9334.5元相當於現在的3563元。


算出後28年的現值為164913元。再加上保險公司退還的2232元,實際共節省保費167145元。


但,看退保是否划算,還需比較購買新保險需支付的錢。為方便對比,這裡大白假設王先生計劃投保“安邦長青樹(30萬重疾,30萬身故,保費8112元/年)+安意保(50萬意外,保費198元/年)”,共交費20年。同樣套用PV函數,得出的現值為118105元。

所以,如果退保換新產品,王先生可節約保費49040元。


當然,重疾險是否退保,並非簡單的“數字遊戲”,除年齡、健康狀況、保費、保障責任這些相對客觀的因素,心理因素,比如品牌、口碑如何也不容忽視,有時甚至能起決定作用。


退了不划算,怎麼減少損失


一般大白還是建議不退的,大白這裡介紹幾個小技巧供大家參考可不交保費保單也有效。


1、減額交清

如果不想退保,又不想繼續交費的,可以考慮減額交清。

減額交清又稱“減保”,可簡單理解為把保單的現金價值當做一次交清的全部保費,然後相應減少保額,同時保單繼續有效。


舉個例子:小黑投保了一份保額20萬,交費10年的萬能險(保障責任為重疾),第5年由於失業無力續交保費,通過申請減額交清將所交保費分攤到10年中,就不必再交費,而保單繼續有效。即使患上保險責任內的疾病,保險公司同樣理賠。只是由於交費額減少,賠付金也相應減少。


需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產品都可以減額交清,但若保險公司願意接受,則可提交申請。減額交清也並非完美無缺,比如主險申請減額交清,附加險可能也隨之終止。記得問清楚。


2、巧用自動墊交、保單中止與復效

只是因為資金一時週轉不開,不妨考慮通過自動墊交、保單中止與復效等方式解決保費問題。

首先,一些長期型壽險是設計有自動墊交保險費功能的,前提是保單現金價值大於應繳納的當期保費和利息,且投保人事先又約定過,保險公司就會自動墊交應繳的續期保費,讓保單繼續有效。但自動墊交要算利息的啊,相當於你向保險公司貸款交納保費了。

其次,投保人也可利用保單中的“60天寬限交費期”推遲繳納續期保費,期間保單不會受影響,保障責任繼續存在。也就是出險了,保險公司也賠。

若60天內還是沒錢交費,投保人還可利用兩年的“寬限期”,讓保單處於失效狀態(中間出險不能理賠的,只退還保單現金價值),等到有錢了再申請恢復保單,保單效力不變。但如果超過兩年了,還不辦理復效,保單就永久失效了。


3、降低需求,減保或轉換保單

自動墊交、保單中止與復效,說到底都是“拖字訣”,將繳費時間後延,比較被動。比較主動的,是申請“減保”或“轉換保單”,從而降低交費負擔。

所謂“減保”,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減少保障時間,比如原先保30年,現在縮短到20年;二是降低保額,像萬能險,可以自己定保額,還可隨時改,比如30萬降到10萬。這都可以少交費,但保障責任還在。

如果你不想繼續交高保費,但又不希望降低保障力度,那該怎麼辦?可考慮通過“保單轉換”功能調整保險計劃,也就是將以前購買的比較昂貴的儲蓄型保險,轉換為同一家公司的消費型保險。


舉個例子:小黑買了一份交費20年的萬能險,但對收益不太滿意,也不差錢,決定將保障做到最大,投資降到最低。因為萬能險是按賬戶價值和保額中的較大者賠付,只要能維持萬能賬戶一直有錢,保單就有效。

相比退保再投保,“保單轉換”的優勢在於,保險公司無權要求可保證明,不能進行二次核保,也就是說,不能因健康原因拒保,而且必須按照保戶初次投保時的核保等級來進行費率計算。

不過,一般保單生效2年後才能開始轉換,且在原保單繳費期滿前2年開始不再享有此權益。也不是所有產品都有轉換功能。但不少終身型重疾有設計年金轉換功能,你可以每年領取一部分錢,這就相當於終身險提前退保或部分退保了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保險產品測評的知識,關注公眾號“大白讀保”,回覆關鍵字“電子書”,就能免費獲得一份價值29元的《家庭投保指南》,讓你在投保過程中,不再踩坑。

關注公眾號“大白讀保”,回覆“寶寶課程”,加大白助理Rose參與活動,即可領取《2019兒童保險:科學投保指引》音頻課程。


大白讀保


肯定是虧,我買了個十年的後來故意換業務員說99年終生險,十年以後錢貶值了不值錢了,還有很多業務員騙你說是買十年保險,實際上是終身險交99年



A成功之路A


我就很不理解,買了保險,不按合同約定,就像中途退保費!你在幹嘛來的?買保險的目的和初心是什麼?目的就是退保嗎?不清楚為啥要買,買了又後悔,不是自己的責任嗎?自己的責任,還想推脫,這樣好嗎?


涵松爭妍


首先,你這不是銷售誤導,分紅產品分紅是不確定的,可能當時分紅超過銀行定存,除非你們證明在購買的時候太平公司分紅低於銀行定存,要不就不存在誤導,其次保險公司的保單是合同約定的,如果你違約提前解約是要有損失的,只能退現金價值也沒不對,在此提醒一下,分紅理財保險產品購買最重要的是要看這家公司的經營如何,說白點這個公司不賺錢拿什麼給你分紅,不過有最低分紅保底,另外保險理財是長期的,看短期收益不推薦保險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