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間失格》這種書,到底是人性扭曲的引導還是個性的弘揚,你覺得可以讀嗎?

娛樂八卦一條街


說實話,《人間失格》我沒看過,但我能猜測到你為何有此一問,無非是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或者作品整體比較陰暗壓抑,主角也並不真善美。

來看看看過的人是怎麼評價此書的。

它當然是可讀的的書,而且它既不是要引導人性走向扭曲,也不是弘揚個性。我覺得愛看書的人都應該清楚,並不是書中人所做的事就是作者所提倡的,書中人的觀點也未必是作者覺得正確的。

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對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的描寫、對世間陰暗的描寫,寫出來不是為了宣揚,不是要告訴讀者這樣是對的,而是要讓讀者看到人性有這樣的一面,是一種尖銳的揭露,是一種剖析。

能夠給讀者觸動,能夠讓人有所思考和反省,那麼它就有價值。

另外,看問題描述,你好像還有在問不適合孩子看的作品應該接受還是禁止?

其實,不適合孩子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但是,不適合孩子不代表它是壞的、不好的,不適合孩子不代表它不適合成人。

要是一切不適合孩子的東西都被禁止,那麼,成年人們在思想上也就只會是一個大齡兒童了。很多東西,只是孩子還沒到能看或者能看懂的年齡,只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與接受範圍。

孩子的純真應該保護,他們只需要知道世上有黑暗,而眼中只需看到光明,但成人是需要知道清楚地去認識黑暗的。

我覺得在這種問題上,分級是比較好的做法。而在沒有分級制度的情況下,就應該是家長和老師進行合理的監督和引導。


阿無推文掃文札記


這個問題很好,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裡受到極度的壓抑,多次感到呼吸困難。裡面的世界,不僅是簡單的黑暗,完全就是十八層地獄,每一個字,都鮮血淋漓,讓人看的內心受到魔鬼的誘惑壓迫。

我讀了幾章,就歇了,實在是不敢繼續讀下去,那個人的思想,一步步侵入,讓我看世界的眼睛,都蒙上一層灰布,彷彿一切都是書裡的黯淡無光,這個世界不值得愛,活著是罪過,應當早早結束生命,才是最好的救贖。

其實這本書不建議十八歲以下的人讀,越是人生閱歷豐富的,來讀這本書越是好一些,受到的影響也弱一些,最適合的讀者是自我思想獨立的人。而我只能幾頁幾頁,分無數個時間段,斷斷續續的讀完這本書。



禾九青


我看完了人間失格,讀書沒多少,感覺可能也不是很深刻吧,見諒。

都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其中“我”真正自殺的選擇只有一次,還沒有成功,之後便走向徹徹底底不能翻身的墮落,但“我”說如果那時候比目魚不是那樣說的“我”一定會選擇好好讀書,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止出在“我”天生的懦弱抑鬱,更出在旁人的影響下。或許是當時時代的原因吧,這我也不是很清楚。

全文都深刻體現了“我”渴望被殺死的意圖,但文章內很清楚的說盡管“我”十分希望被人所殺死,但“我”依然衷心希望每個人獲得幸福(大致意思就是這個吧)

其中很深刻感受到了“我”的抑鬱,是天生的,儘管如此,他還是對人抱以善良祝他人幸福的態度。

結尾“我”只說,讓一切隨風。

感覺很是悲哀,卻讓我從中讀出了一些想好好活著,振奮精神的意味。

一位天生抑鬱症患者,他都沒有去主動選擇死亡,我為什麼不可以更努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容易讓我與這本書聯想到,松子一生都非常非常有希望,努力的活著,她也同樣只有一次是主動選擇死亡,也沒有成功。

想來十分相似呢。

生而為人,不許抱歉。

但還是不要讓小孩子去接受這類比較負能量的書bia_(:ᗤ」ㄥ)_


此夜非白


我反而覺得在網絡時代,這本書獲得了它本不該有的地位,而且未成年最好不要去看。

不得否認,《人間失格》是一部很難得的優秀作品,它同作者的經歷融合,最後走向了終點,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很多人熟知,這是一個人內心的獨白,是一個人無法挽回的懺悔。

這句話讓很多未成年的學生印象深刻,這叫我非常驚訝,經常會在讀書群裡面看到未成年在看這本書,而且經常插上這麼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真害怕他們中的個別人把心智看扭曲。在讀書群裡,不知道這本書的人簡直是汗毛麟角,很多世界名著,反而卻不知道。有點網紅書的味道。

對於這類比較“喪”的文學體裁來說,它的確獨樹一幟,給人的觸動非常大,對於這本書,我閱讀它是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看,簡單的思考一下這個少年是如何長歪的。未成年人喜歡模仿和自我投射,這是我不建議未成年人看的原因,也希望書籍可以逐漸走向分級的路。

對於主人公人格崩潰最後發揚到極致,變成了生命的大崩潰我是這樣理解的:他有個官員父親,嚴厲而呆板,主人公性格獨樹一幟,喜歡看書,這讓他父親理解為他太“獨樹一幟”了,他的同輩人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家庭,他的父親就是一面旗幟,他要麼遵循自己的本性,要麼討好父親,他選擇了後者,最終養成了虛偽的習慣。

他人生中很多事件父親都有介入,我理解成這是他一生的陰影,他參加所謂“革命黨”也多少有點對抗這位高官父親的意味,一種潛意識的反抗。不過內心的陰影還是無法消除。

還有人理解他的變化是社會和自身造成的,我不完全同意。

《人間失格》可以讀,但是要做好準備,這本書很陰鬱,未必能給你帶來快樂,可能會帶來痛苦。成年人想看可以看,未成年建議長大了再看。


泊圖泊途


剛好最近看過《人間失格》,就來回答一下題主的疑慮。

《人間失格》是作家太宰治的心靈自傳,是他對於魔幻生活的反抗,可以說是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型小說,但是這種致鬱型小說,其實我是不建議你帶著孩子進行親子讀的。

小說的意義是帶你去看你沒看過的世界,瞭解你不瞭解的生活,思考你沒思考過的問題。

作為一個三觀還沒成型的人,《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哈利波特》等,都有助於形成好的人格,它們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勇敢、希望、堅強、友情和愛,這種才是適合引導孩子閱讀的小說。

而對於《人間失格》這種喪小說,作為一個成年人,展開對世界、生命的思考,去看它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會對你的心靈有一定的衝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小豆子的小小屋


生命的掙扎與沉淪,靈魂深處無助的絕唱。

人間失格,即是失去為人的資格。描寫主角從青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沉淪,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悲劇。本書主角本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為了迎合父親和周邊人而學會做一個逗笑別人的小丑,我想這就是人格開始喪失的開始。

人性扭曲的引導還是個性的弘揚

我們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害怕孤獨,害怕成為別人眼中的怪物,在意別人眼光的我們,慢慢的失去了自己,我們為別人活著,沒有快樂,我想經歷青春期的和對於迷茫未來沒有方向還有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少年很適合閱讀吧!每一個人都能在主角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我想!

我們是接受並且伴隨著孩子一起成長還是禁止的拒絕

有些東西你無法正確的去定義好與不好,只有合不合適,我想對於身處光明的孩子,也需要適當的感受黑暗。

感謝


閱讀的魔力


當然可以讀。你可以看不慣這類書。但是不可否認這類書這類人的存在。文學作品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 這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人的內心也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無奈。許多人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另一個自己。併為之感動


泰羅奧特曼


不建議性格本身就很軟弱的人看,我看完此書我只得出“墮落”二字的感受,不是不好的意思,只是內容確實很消極。


漫漫桃花源


很壓抑,看到一半放棄


炫炫炫炫炫白色


許多作品的理解,都要和時代背景相關聯,太宰治的時代,正處在整個日本社會的絕望期,而日本又有很強的自殺文化,同時期不少日本著名作家都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