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在姑蘇古城東南部葑門內,有這樣一條不太起眼的小巷,在這裡既可以看見文化蔓延的脈絡,也可以感受文化潮流的格調,這裡每日都有稚氣未脫的學生經過,也有蘇州原住民尋常的生活

這就是吳衙場,一條別有情調的蘇州小巷。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和所有古城的巷弄一樣,吳衙場窄窄的,不到400米長,南與十全街僅僅隔著一條悠悠的小河,西邊和帶城橋下塘相連,從如今的蘇州十中、從前的織造署舊址可以一直穿過整條吳衙場,再往左一拐,便到了蘇州大學的南門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蘇州的路大多不會隨意取名的,都是有說法有來歷的,這吳衙場也是如此,得名於明朝一位官員,叫做吳之佳。

他是一位從蘇州走出去的進士,曾在中央做過官,在朝廷裡以敢說話出名,被後人譽為“吳中三諫”之一。吳之佳的官職不算大,刑科都給事中,名聲也不算大,但是他參與諫言的事件卻很大,就是萬曆年間轟動朝野的“一怒而斥諫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駭嘆”的事件。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都知道,萬曆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懶”的皇帝,他可以28年不上朝,不問政事。他的理念是,我把國家大事交給你們這些大臣去料理了,我只料理我後宮的事情,我不管你們怎麼管理國家大事,你們也不要來管我後宮裡的家事。這麼寬鬆的政策,照理說大臣們應該滿意了,可是大臣們卻不答應。什麼事讓他們這麼操心呢?當然就是立儲之事了

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有一次萬曆一時興起,“寵幸”了一位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照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但是萬曆卻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一則是因為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二則是因為萬曆最寵愛的鄭貴妃為他生了三皇子朱常洵,萬曆一心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這種廢長立幼、有違祖制的行為,遭到了多數大臣的反對。

帶頭諫言的是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可,萬曆一看他的奏摺就大怒,我都不上朝了,你們憑什麼還要管我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呢?於是貶官職、罰俸祿。

萬曆本想殺雞儆猴的,卻沒想到,一個直言的官員倒下去了,千萬個勇士站出來了,大學士、御史、戶兵刑工四科都給事中前仆後繼地上疏諫言,這其中就有吳之佳。萬曆被震怒了,廷杖的廷杖、貶官的貶官、除名的除名,受處罰的諫言官員多達十一人,讓人驚駭。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但是,最後的輸家,卻還是萬曆,貴為天子,卻敵不過大臣們的口水仗,還是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明光宗。

吳之佳也因為這次事件被革了職,他雖然只是個七品官員,卻正直剛毅,天子的顏面也敢駁,誰還說蘇州人性格里缺少剛烈、勇毅的一面呢?


蘇州的這條巷子曾住著一位敢和萬曆皇帝叫板的人


吳之佳的故居就在吳衙場37號,如今早已是七十二家房客,前院裡曬著被子,後院裡晾著鹹魚,東邊人家聽得見西邊夫妻吵架,西邊人家聞得到東邊好婆雞湯的濃香。

蘇州的巷子太多,故事也太多,每一條老街裡都散落著故居老宅,千百年裡,它們被道德文章薰陶,被名人氣質浸透了,所以,走在這樣的小巷裡,我們能在空氣中、土壤裡,聞得見世俗的煙火氣,更能感受到故人的精神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