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在螺旋槳戰鬥機時代的航母那麼容易製造?

風雲一點通


以前的航母很多都是由普通的輪船改裝來的,比如當時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國製造,由英國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在它上面起降的飛機成功的轟炸了德國的空軍基地,後來英國還把一艘客輪“卡吉士號”改裝成了航母“百眼巨人號”,所以以前製造航母要求不那麼高。



一些日本的航母也有許多改裝的,那時候航母也就是三四萬噸,在飛機上直接加長甲班和機庫就可以,就連二戰後四十多年後的英阿馬戰爭,也是英國軍方徵用的普通民用船,直接在奔赴戰場的途中用鋼板焊接,改裝成臨時航母打仗。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以前的螺旋槳飛機多數是木製的,重量比較輕,而且沒有那麼多電子儀器,發動機設備也完全不同,現在的噴氣式飛機各種儀器儀表,整體又是鋼鐵製造,一般的貨輪改裝成分航母承受不了這些重量。



現在的飛機是噴氣式飛機,飛機尾部會噴出高溫火焰,普通鋼板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專門的特種鋼,而這種鋼有許多國家根本製造不出來,現在製造航母要求是越來越精,而不在多,他需要承載更多更重的艦載機,這樣才有機會取得更大的勝利。


風雲一點通


艦載機要求相差十萬八千里,當然容易製造

螺旋槳時代的航母要求很低,輕型護航航母很多就是拿輪船抹平鋪上一層甲板就行了。比如美國海軍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就是拿自由輪鋪上木質飛行甲板,標準排水量6500噸,滿載排水量10200噸,艦載機28架。美國一年建造了50艘這種“貨船改的“護航航母,其中“阿德默勒爾蒂群島”號和“布干維爾”號都只用了76天就建造完成。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

這主要是螺旋槳時代航母艦載機要求太低了,螺旋槳時代艦載機,起飛重量普遍不超過4噸,只需~150公里的時速就可以起飛。著陸時失速速度低,入場速度最低可以控制在100公里內。所以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阻攔索用繩索掛沙袋就行了,只需鋪層平板就好了,對著風急速跑,甲板風就可以鼓到50公里以上作為飛機初始速度。
企業號“大E“準備全甲板一波流,甲板上密密麻麻放滿飛機,然後依次起飛,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

但是現在航母艦載機不一樣啊,起飛重量達到30多噸 ,起飛時速需要300公里以上。所以飛機要弄滑躍或彈射器,能製造大功率彈射器的全球也沒幾家。


二戰時的彈射器,早期是壓縮氣體,後面是用液壓彈射器,效率低,故障率高。所以基本上是戰列艦、巡洋艦以及一些護航商船用。

降落時更不需要說,需要阻攔索等阻攔設備,助降鏡等助降設備輔助。而且艦載機降落觸艦時,已經是相當於一個重20噸,時速300公里的玩意“砸”在甲板上,對甲板鋼要求都很高。
艦載機降落時劇烈摩擦產生的青煙


艦載機規格要求不一樣,對於航母要求也就提高太多了。實際上降低對艦載機要求,使用垂直/短距起降的方式,就有多國家可以建造,比如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都有設計建造。
出雲級航空驅逐艦排水量26000噸,已經比他二戰時蒼龍級、雲龍級主力艦隊航母都還大了。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機庫和登陸艦的車輛庫合在一起,可以根據需要在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切換。西班牙不僅自己建造,還以合作出口的方式,幫助土耳其和澳大利亞建造,這幾個國家二戰時可連航母都不會造啊。


五嶽掩赤城


航空母艦首先是一條船,它的用途是讓飛機能夠在大海上起飛,而首先要滿足飛機的起降條件,隨後航母的各種結構都是滿足這個基本條件以後,做出的各種改變。

在螺旋槳飛機時代,一艘航母的飛行甲板都是用木頭的,就是一層厚厚的木頭,這個是足夠用的了,當時使用的螺旋槳飛機,著艦速度小,衝擊力不大,所以這個時期的航母就是一條大船,上邊用木頭鋪一層厚木板,而且是直通甲板,不但是航母當時的陸基飛機也對於飛機場的要求不高,當時的飛機場就是找一塊平整一些的土地就行了,尤其是單發的飛機,蘇聯的飛機是跟著陸軍向前運動的,蘇聯人的野戰機場連鋼板都不鋪,就是平整的草地就行,美英空軍也差不多,不過蘇聯空軍對於機場跑道不鋪鋼板到了春季泥濘季節,由於機場被雨水泡壞,使空軍無法跟上地面部隊的進展,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作戰。

回到航母上,由於螺旋槳飛機重量輕,著艦的衝擊小,而且這時的飛機可以自己從航母上起飛用不著使用彈射器,這樣製造航母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現代噴氣式飛機的三大技術發明,斜角甲板,彈射器,輔助著艦系統都是戰後針對噴氣式飛機上艦做出來的技術發明,這些都是英國人的發明。

噴氣式飛機的著艦速度遠遠大於螺旋槳飛機,這種情況下噴氣機對於飛行甲板的衝擊要遠遠大於螺旋槳飛機,原來的木頭甲板就不能夠滿足噴氣飛機的要求了,而由於噴氣機的上艦,使得航母的製造難度遠遠超過原來的螺旋槳飛機,所以航母的製造國就剩下了幾個國家。
美國中途島航母,這艘航母是從原來的螺旋槳飛機改裝成能搭載噴氣飛機的航母,也是可以看出來原來的螺旋槳飛機航母和噴氣飛機航母有多大的區別。不過中途島屬於那種練手的產品,所以看起來比較磕磣。圖片來自網絡。


中途島方面的編隊。這艘航母參加了第一次海灣戰爭,艦上有一個EA-6的飛行員後來寫了本書叫轟炸巴格達,比較詳細的記述了美軍航母的運作程序,這個飛行員的外號叫做坦克。


紅色手電筒



1、那時候艦載機好多都是木質的呢!一架飛機和現在一輛小轎車差不多,排水量2萬噸的就是“重型航母”了!現在呢?最小的海鷂戰鬥機也重達十來噸。排水量2萬噸只能叫“輕型航母”甚至叫“制海艦”。

2、現代航母技術非常複雜,噴氣式戰鬥機降落速度最低也是每小時180千米,所以光所需光學助降設備就一大堆,甚至還要專門設計的斜角甲板配合;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活塞式發動機,航母就是簡簡單單的直通甲板,跟今天的兩棲攻擊艦一個模樣。



3、二戰時期航母自身設計簡單,美國100艘,其中僅有約20艘是專門建造的重型航母,其餘均為以商船改裝的“護航航空母艦”,而日本海軍整個戰爭期間所有軍事建造的航母不超過12艘,其中還有4艘是用戰列艦改裝而來,其餘也是商船直接改裝。但是現在別看不少國家能造排水量10萬噸的商船,但是,建造現代航母,依然只有4國!現在的航母和商船根本就是兩回事。

4、美國早在1910年就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日本更是再1894年就取得東亞地區霸權,並霸佔朝鮮、臺灣、澎湖作為殖民地,人家有雄厚的財力和技術力量。遠的不說,咱中國1949年建國的時候還在使用“洋釘、洋火”……連火柴、鐵釘都生產不了的國家,區區60年發展到今天建造航母,已經很偉大了。毋容置疑,螺旋槳戰鬥機航母從航程、載重量、艦載機數量都遠遠大於直升機航母,所以戰鬥力更強。


生活點點觀


畢竟那個時候的飛機很簡陋,他們並不需要太複雜的導航系統和飛行跑道,而且當時的雷達和電子設備也簡單,航母上的航空指揮設施也非常簡陋,都是無線電通信。





圖為簡單的護航航母。

再者,當時是航母發展的中間階段,也是航母戰術的大發展時期,在當時,航母這樣的裝備還是和戰列艦平級的武器,也剛剛成為主力艦,當時的很多航母還是用其他各類軍艦改建而來,有些用戰列艦巡洋艦改,比如日本赤城,有些是巡洋艦改的,比如普林斯頓。





圖為普林斯頓級航母,他是用巡洋艦改的。

另外,當時的航母也不需要彈射器,飛機是排隊起飛,也不需要光學助降系統,飛機也不能進行夜間做戰,自然不用夜間降落。當時的航母雖然簡陋,但是現代航母的幾個基本大件也已經有了,比如機庫,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等。 不過,只要有這些,這艘航母就能用了,甚至用運煤船和商船都能改造出航母來,比如護航航母。





二戰後期,航母的發展開始成熟起來,圖為埃塞克斯級航母。

說一千道一萬,當時航母簡單,飛機也簡單,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時的航母簡單,但是也依然凝結了當時的最高科技結晶,依然在各個戰場上發揮了主力艦的作用。


海事先鋒


螺旋槳飛機時代,也就是二戰前後,那時候的正規航母的建造難度還是很大的,容易建造的是商船郵輪改裝來的輕型航母。號稱二戰時期建造了100多艘航母的美國,只有20艘左右是專門建造的正規航母,其餘的都是其他船隻改造而成輕型(護航)航母。

相比起正兒八經的航母,輕母的建造確實顯得容易得多。只要把運輸船或者郵輪改造出個機庫,上面再鋪上一側飛行甲板,就這樣,一艘輕型航母就造好了。

(注:正規航母是日本的叫法,當時美國對航母的分類是:CV/艦隊航母,CVL/輕型艦隊航母,CVE/護航航母)

都叫航母,戰鬥力相差甚遠!

雖然都被冠以航母這個名字,但是輕型航母的戰鬥力可比正規航母要差的多了!

航速方面

當時正規航母的航速大都是30節以上,輕母的航速大都是十幾節到二十節出頭。較慢的航速使得輕型航母無法跟隨艦隊作戰,只能去執行運輸飛機或者物資,還有給商船護航這類烈度較低的任務。

(圖為企業號)

搭載方面

輕母是由商船之類的民用船隻改造而成的,體型通常都不大,正規航母的排水量通常都是3-4萬噸左右,而輕型航母的排水量只有幾千噸到1萬噸出頭,而且輕母由於是“半路出家”,艦體機庫和甲板的利用率都不如專門建造的航母。所以當時的正規航母可以搭載80+的艦載機,而輕母只能搭載20-40架的艦載機。艦載機作為航母最重要的武器,數量相差這麼大,這已經決定了輕母戰鬥力方面是完全沒法和正母比的。

(圖為獨立級輕母)

航母真的那麼好建造嗎?

不管是輕型航母還是正規航母,和先進精密、結構複雜現代航母相比,瞬間就顯得“廉價”起來。特別是那層木製的飛機甲板,怎麼看都和航母這種海上巨獸格格不入。二戰時期的航母總是給我們一種非常容易建造的感覺,事實真的如此嗎?

二戰時期能建造航母並投入實戰的國家只有美國、日本和英國,真的是一隻手都數的過來!連當時強大的蘇聯也沒有任何航母!此外,德國(1艘)、意大利(2艘)的航母在建造但都未能完工。也就是說那時候能建造並運用航母的國家也就3個:美國、日本、英國,其他國家別說正規航母了,就是一艘郵輪改造的護航航母也造不出來。

(圖為信濃號)

這樣,你還會說二戰時候的航母容易建造嗎?科技水平發展幾十年了,以現在的技術來建造一艘二戰航母確實不是難事,但是在當時,航母只有當時屈指可數的幾個“列強”才玩的動!

不只是過去,包括現在以及將來,航母這種武器永遠只有實力強大的大國才能建造,才有資格玩轉。時至今日,能建造航母的國家依舊是屈指可數,只有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意大利、印度(能建造準航母國家不計入),其中能完完全全從頭到尾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

有幸中國也加入“航母俱樂部”,而且還是處於第一梯隊!


鏟史官老李


二戰航母因為製造簡單呀!很多都直接從戰列艦或其他艦船改裝而來。

跟現代航母沒法比!


二戰航母雖說也不簡單,但是比起二戰戰列艦,那是容易多了!

戰列艦還有主炮,很貴的說!

航母就相對容易多了,沒有什麼重火力,只有甲板,還是木頭的!機庫也簡單沒什麼複雜要求,直通甲板。

飛機從一頭跑到另一頭就起飛了,也沒有預警機,直升機什麼的,說白了就是個海上飛機場。


知識就是力量啊


美國的F4u海盜戰鬥機在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裡面已經是相當重的了,但是海盜戰鬥機空重僅 為4175.3千克,

而現在最輕的陣風m艦載戰鬥機的空重為10.196噸,最大起飛重量為21.5噸。

這光從重量上看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這難度也不是一個級別的。

更何況螺旋槳戰鬥機的起飛速度以及最低時速也很低。這也就導致了螺旋槳戰鬥機對航母的要求很低,所以說各國才能直接在一些跑得比較快的商船上面鋪個飛行甲板,就讓他們去當航母。

並且也不用頭疼起飛飛不起來的問題,因為二戰之後的這些艦載機直接列隊起飛就得了,飛行員都不想用彈射器的。

而現在動輒二三十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兩三百節的最低飛行速度。(再低就砸地下的那種。)

再加上噴氣式發動機在低速階段的表現非常非常糟糕。以及為了追求更大的飛行速度,所以普遍採用了後掠翼設計。而後掠翼佈局適合高速飛行,但是在低速飛行的時候,表現依舊是非常的糟糕,這就導致了現代航母艦載機起飛只有三種選擇憑藉發動機推力再加一個滑躍甲板起來,

要麼彈射起飛,

要麼垂直起飛。

指望像二戰一樣列隊滑跑根本不可能,並且噴氣式發動機可這噴火的難不成打算來個烤全雞嗎?

起飛難度更高,最低飛行速度更低,等於如果連個滑躍甲板都沒的話,就徹底別指望起飛了。

等於航母需要更高的飛行速度,儘可能增大甲板風。縮短戰鬥機滑跑起飛的距離。

最大起飛重量更高,最低飛行速度較低,等雨降落的時候會有極大的衝擊力,一定需要航母加強結構強度,否則的話容易被直接砸穿。

所以別說貨船撲飛行甲板了,就算是二戰結束以後,英美兩國對其已有的艦隊航母進行改造,以適應噴氣時代,都得把航母甲板全部拆掉的。


嘯鷹評


主要就是因為螺旋槳戰機的起降要求更低,很多時候哪怕是基於其他艦船改造出來的“航母”都能實現最基本的起飛、降落以及維護工作等的需要,因此二戰期間才能出現大量航母,像美國就擁有高達155艘航母。

螺旋槳戰機的起降要求很低,往往需要較低的起飛速度以及跑道就能實現起飛,像當時常見的一萬噸級別的艦船,只要擁有平直的飛行甲板基本都能滿足起飛的需要。而如果是飛行技術夠好的老手甚至能夠在極短距離上起飛,比如杜立特航空隊就使用B25中型轟炸機在海軍的航母上完成了起飛工作,這就和飛行員的技術有不小的關係。

所以如此一來航母的建造難度很低,只需有必要的飛行甲板、升降機等即可作為航母,比如美國大量建造的獨立級航母,排水量只有1萬噸,卻能搭載高達40架左右的艦載機。像日本海軍二戰中最小的航母鳳翔號,噸位更是隻有7000多噸,因此航母對於一個具有像樣的造船業的工業國基本都不是問題。

可是現代戰機體積、噸位都大大提升,起飛速度也更高,還需要藉助彈射器等設備才能實現起飛,因此就需要很多先進技術才能解決。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掌握蒸汽彈射器技術,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用的也是美國技術,而像其他國家的航母基本都用的是滑躍起飛甲板設計,對艦載機的性能會有一定的限制。

當然,現在最先進的是電磁彈射技術,但是目前僅有中美兩國掌握。


前沿陣地


螺旋槳戰鬥機時代造航母並不簡單,在當時依然需要最頂尖的造船科技。四十年代之前世界上能造戰列艦的國家有美英法德意日蘇,有能力造航母的就只有美日英德了,德國的齊柏林伯爵號也沒有最終完成。英國總共也沒造出幾艘航母來,日本拼勁全力折騰,主要用戰列艦和商船改裝,也沒折騰出二十艘來,真正堪用的艦隊航母不到十艘。所以說起當時航母下餃子的盛況,主要就是美國航母。這主要還是歸功於當時美國超強的工業水平和造船能力。

第二個問題,搭載螺旋槳艦載機的航母能否打贏現代直升機航母,這個我認為應該是早期艦隊穩贏直升機航母。首先二戰中期以後的艦隊航母的主要設計目的之一就是制海,普遍搭載六十架以上的艦載機,其中戰鬥機,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均衡搭配,單艦可以發動三十架以上飛機的攻擊波,艦載機航速大於每小時三百公里,攻擊半徑大於三百海里,艦載機攜帶的重磅炸彈和航空魚雷對任何船隻都具有相當大的破壞力。而現代直升機航母的主要目的是反潛或支援兩棲登陸行動,搭載的直升機速度慢,飛行高度低,幾乎沒有任何空戰能力,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就可以輕鬆擊落現代反潛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直升機可以掛載輕型反艦導彈用於攻擊水面艦艇,但存在航程短,速度慢,射程威力有限的問題,難以對早期艦隊航母構成重大威脅。兩者之間戰鬥力的根本性差距,在現代直升機航母的偵查搜索能力遠遠強於只靠飛機目視偵查搜索的早期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