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如何打造“動車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與管理

我們常常把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的課堂稱為“動車組課堂”。

問1: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並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才能激發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慾望和興趣,讓小組合作具備充足的動力?

高效課堂模式對小組學習的形式與方法做了明確的要求,上一期談到了如何分組,如何設置小組長。對於怎樣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需要補充的是,小組內和小組間要充滿競爭。組內對子之間既是競爭者,也是相互監督者,比如上課開小差的問題,就由對子來解決。為了鼓勵對子間的競爭,小組長有時候要採用一點“手段”,比如要求對子間“下戰書”挑戰。小組間的競爭就考驗教師的“課堂藝術”了。“評價是武器”,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敢於調動組與組之間的對抗、拉力、質疑,並做好“即時性評價”。在高效課堂上,老師其實只需要通過對“6”個組長的詢問來掌握“6”個同伴。這樣形成的兩個層面的“1:6”,謂之“高效學習方法”。當然,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習目標的分配分解也是通過“1:6”實現的。一個人是一根繩,多幾根繩才能織成網。小組學習就是幾根繩織網,單繩形不成網也不可能捕到魚。傳統課堂缺少的就是“利用”學生,當然也缺乏對學生差異的尊重。須知,差生手裡可能沒有強繩,但或許他們有織網的梭子。與其每個人都必須飽受學習之苦,不如大家綁在一起共同分擔任務。這樣既減少了學習分量,又降低了心理強度,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新課改合作學習的意義。在競爭的基礎上,建立組內獎勵機制和組間獎勵機制也很必要。對幫教效果明顯的個人和對子,小組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榮譽感。得到褒獎的學生往往更加努力,不會鬆懈;那些暫時沒有得到獎勵的學生就會積極調整自己,力爭取得成績,為小組爭光。

問2:在實施和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怎樣開展活動?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活動中又應怎樣開展學習活動?

在開展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做好學情調查並及時做好指導工作。學生分成小組交流後,老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聽一聽學生交流的內容,看看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足,把它記錄在課堂記錄活頁上,到小結課堂問題時指出來,讓學生去糾正不足。老師在做學情調查時,發現學生的亮點,也要記錄在課堂記錄活頁上,到以後上課時,讓學生繼續發揚。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老師要及時作好指導。教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把解題的思路給學生講明,讓學生按解題思路去尋找答案。如果在組內還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組長就要把這個問題展示在主展板上,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交流後解決掉。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先把導學案的問題進行交流。組長組織組員分成A、B兩個小組,讓每個組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討論出問題的最佳答案。交流的過程是學生思想發生碰撞的過程,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意見分歧時,應該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得出大家共同認可的答案。經過思想的碰撞,學生對問題就理解得更加透徹了。組長還應該關注組內的學困生,讓學習對子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問題,實現共同進步。教師在小組合作中還要承擔起課後反思的觀察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單獨談話等方式,反思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具體指導,促使每個小組甚至每個學生都進行反思,使之慢慢形成小組合作學習良性循環。

問3:怎樣對小組成員進行內部分工?課上教學流程怎麼分工?課下常規活動怎麼分工?

在高效課堂中,小組的建設是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而小組內的分工明細則是高效課堂有效實施的體現。在教學流程上,每小組設組長一人、副組長一人、學科組長每科一人。組長抓學習,副組長抓常規(紀律、衛生、安全、日常行為等),分工合作。各學科組長,具體負責本學科的各項學習工作(預習本、糾錯本的批改,收發導學案,指定本組展示代表、發言代表,收集問題向班級學科代表反映等),學科組長要能夠調動、激發小組每個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常規活動的管理,每小組必須配備常規專管人員。具體有:組內衛生、桌椅的擺放、黑板的擦洗、標語的完善、組內的紀律。課下常規活動建議給學生留白,讓他們有自由的空間,不能什麼事都按一定規矩做,那樣會使學生很累,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問4:在課堂上,教師應如何分配小組展示的內容?

在課堂上,先應該讓學生進行對學,通過對學,每個學生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困惑的習題進行對子討論,對學完後,再在小組內進行組學,把對學中不懂的在組學中討論,難點在組學時化解,掃清展示路上的一切障礙,然後將導學案上的習題逐題講解,這時老師才能分配任務。教師分配展示任務儘量採取小組自願的原則,哪個組喜歡講哪道題就去認領,他們自己選擇的題目,他們就會很自信。達到課堂中組組有事做,人人想展示的一種氛圍。這樣的課堂展示才是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為了避免學生只針對分配給自己的任務而研究、學習、準備的現象,教師大多數情況下應臨時、隨機地分配展示任務和內容,由組長根據本組的計劃安排到組員。組長將展示任務分配到某個同學,展示內容的分配要考慮難度,應該是不同基礎的同學展示適合他作法難度問題,特別是通過將一些簡單問題分配到後進學生進行展示的作法,可以增加他們展示的機會,增強學習的信心。我們的課堂不應為了展示而展示。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作充分預設,大部分任務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就能夠解決,而展示的內容必須是全班共性的問題,而且這些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狀態下,學生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餘下的少數代表性強的知識點或提高題可以留作展示,相應的展示題可分給以下小組:掌握得非常好,有獨特方法的小組;水平一般,能夠講清思路,通過展示能夠提高他們理解水平的小組;教師有意識要為之創造展示機會的小組。

問5:在小組學習剛開始的階段,往往出現小組展示時每組每次都是相同的學生的問題,往往是那些善於表現的“優生”,應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怎樣來確定展示人才比較合理?

一節課中,個體展示是亮點,是高潮,是形成人格、自主自強、勇敢有為的重要途徑,每節課要設定重要篇幅,通過學生個體展示來促成學生性格的鑄就。具體可以體現為兩種方式,一種由學生自己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組內的展示人;一種是由老師在課堂上臨時指定展示人。前者,有利於體現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後者,有利於老師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來檢查各類學生的學習效果。總而言之,方法運用要靈活,不可教條。容易問題學習稍差的同學答,難度大的學優生回答;對於中等問題學習稍差的同學答對加高分,學優生答對加分少;也可由科代表根據題的難易程度抽號回答。為了避免課改初期學優生搶答,學差生不敢答的問題,可以在組內確定每人每天展示次數,同一個人多次展示時,少加分或不加分,其他人展示多加分,這樣就能有效規避每組每次都是相同學生展示的弊病。

問6:小組內一對一幫扶如何實現?

幫扶從廣義上來講,就包括優生對學困生的幫助、優生與優生間的互助及優生和優生間的相互激勵。要想實現學生間的幫扶和激勵,就必須在小組建設時充分考慮小組成員的編排。我們通常的做法是,若以8人一組的話,中間四人必然是優生,或者是,中間四人中兩位是優生而另兩位是次優生,而小組的兩端分別安排中等生或中下等生。這樣的編排方式非常有利於中間兩位優生或次優生間的互助,也有利於優生對兩邊成績較差學生的幫助,從而實現一對一的幫扶。不過,這種組合方式要求老師對學生要有深入的瞭解,尤其是一對一的同學,老師要考慮他們的性格是否相投,因為,只有性格相投的人之間,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和合作,同時,老師也要讓學生明白小組編排的意圖,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從心理上真正接受,否則,小組的建設將失去意義。小組的建設過程中,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就是小組成員不能固定,應該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小組進行適當調整。在結對子時要考慮以下幾點:第一,兩人之間是關係較好的同學關係,優生的水平足以幫助且樂意幫助後進生的。第二,後進生願意主動學習,不無故打擾優生。第三,要有對對子幫扶過程的監控,不同對子之間要有評價制度,定期對幫扶效果進行評價。課堂中的對子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同時,組內對子之間的評價還應有梯度性,比如優生之間的對子相對於後進生之間的對子來說他們的優勢更加突出,怎麼才能平衡他們之間的評價差異?怎樣才能既使優者更優又使落後者不失信心呢?分層評價是最好的途徑。在班級、小組內可設置“黃金搭檔”、“挑戰臺”等,利用這種手段進行激勵,使對子更加自信,更加快樂,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往,我們一味強調參與率,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甚至所有人都能上臺展示,殊不知,有些學生性格使然從心裡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對於這些學生,倒不如隨之,只要他在用心學習,不參與討論又如何,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問7:小組討論時,我總是發現有些小組成員並未討論,處於遊離狀態,而這種情況在展示中也不能顯示,往往被組內其他成員的優秀表現掩蓋了,這種情況怎麼辦?

未參加討論意味著他(她)不知怎麼去發表見解,不知如何去聽取他人建議,或是對學習極端不負責任。原因有二:一是沒有深入預習就沒有存疑,沒有新發現就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針對這種情況做法是:一是落實預習。措施有:自主預習、組長督查、存疑登記、釋疑有獎、設問創新、循序漸進;二是有針對性地做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教給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習的興趣。也有可能是因為問題的難度太大,當然還有可能是他不願意參與討論。這時,要提醒他們上課應該幹什麼並作好記錄,扣除一定的個人積分並督促改善。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達方式,當然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往,我們一味強調參與率,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甚至所有人都能上臺展示,殊不知,有些學生性格使然從心裡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對於這些學生,倒不如隨之,只要他在用心學習,不參與討論又如何?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問8:小組合作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提出中心問題後,學生沒有時間獨立思考,而匆忙進入小組討論,結果要麼盲目聽從別人意見,要麼不聞不問。對學習小組中出現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自己的意見,更無法聽取別人觀點中的有效成分,對自己不斷完善。這樣匆忙的合作非但不能解決有挑戰性的問題,反而無形中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機會,違背小組合作的初衷。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

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自學是解決學生問題的關鍵,很多時候甚至可以放棄交流和展示,充分放大學生的自學。自學不充分,交流或展示就沒有意義。留出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的重要性更甚於在小組內討論,可由於小組內幾個學生的理解水平、反應速度等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以至於提出中心問題後便出現了上述情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提出中心問題後開始在座位上獨立完成任務,首先完成任務的兩個同學到黑板上相應的區域討論相關問題,而未完成的同學繼續獨立完成相關任務,直至完成後再參與討論。這樣,小組內的所有同學都有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又能充分利用合作這一有效方法。

 問9:目前,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在一些地方、一些課堂被濫用,一些不適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問題,而盲目合作,使課堂出現了虛假的熱鬧,這樣的偽合作將是對學生的一種傷害。因此,什麼樣的問題適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解決?

基礎教育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適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之所以出現表面熱鬧而學習效率並未提高的現象,是由於沒能找到與學習任務相適應的合作形式,如:方法性的題目可以由學生互相探討完成;記憶性的內容可以比方法、速度、準確性;閱讀類知識可以互讀、互比、互學,而需要實踐的問題更可以在互幫互助中完成任務。不同的學習內容採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再加上有效的課堂評價機制,這樣的合作自然高效、有價值。當然,確實存在著極少部分不適合用小組合作方式解決的問題,如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學生已有的條件難以知曉而需教師告知的,如英語學科中的生單詞,史、地、生學科裡的一些需瞭解的新知識等。

問10:優差生在小組中地位懸殊。學優生知識面較寬,動手能力較強,具備一些合作交流的能力,成為小組中的骨幹,能充分張揚個性。學困生處於從屬地位或被忽略的地位,小組操作只能看輪不到做,小組彙報只能聽輪不到說。本來基礎薄弱,思維敏捷性靈活性欠缺,這樣無形中失去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違背教育公平發展的原則。致使這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較少。您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怎麼處理的?

對於學優生,通過一些選做題目來拓展提升他們的能力,這些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或者課堂中不處理,讓一些學優生課下交流、討論,或者尋求老師的指導加以解決。這樣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上保持更多的成就感和優越感。沒有任何一種課堂模式能夠解決教育或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我們的高效課堂也不例外。當然這並不會成為我們放棄追求教育公平的理由,學困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欠缺,對於這部分學生的要求本就不應與優生同樣高,學習任務亦應相對較少、較易。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在瞭解他們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準備好與之相適應的學習內容,亦即在同一課堂呈現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相對淺顯的基礎知識由學困生來操作、展示、彙報,如果經常為他們創造這樣發揮的機會,輔以教師長期不斷的鼓勵,定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的能力。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課堂上老師做好監控,老師必須想辦法覆蓋全班同學。

問11: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維持課堂紀律?

小組長不主管紀律,二是小組內四個人或六個人互相約束。如A管B,B管C等。以小組為單位,每週搬回選舉紀律最好的幾個小組加分獎勵等。

問12:如何對小組長進行培訓?

一是班主任的手把手幫帶。集中一次對他們培訓,如小組長的責任?職能?如何與老師溝通配合?如何協調同學關係?實行一天一彙報制(一天中他們小組發生了一些什麼特殊的事件,他是怎樣處理解決的或組內發生了棘手的事情,向老師尋求解決方法)二是藉助輿論和小組長論壇,每週對小組長進行打分評比,對前幾名進行班會表揚或藉助黑板報進行激勵表揚。每週班會時間召開小組長論壇,讓每位組長講述自己管理小組心得、成功或不足之處,也可同時進行互動。三是藉助家長,讓家長有意地傳授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問13:小組交流要注意什麼?

合作問題的交流要遵循1.2.4.8…N的原則。不是疑點重點的問題儘量不再全班進行展示。討論交流具有多種功能,交流可以分享自學階段的學習成果,並對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昇華,一般形式有小組內回顧,即同桌之間的兵教兵、一對一的幫扶檢查,你說我聽,你寫我看,互相檢測對錯,加深理解記憶等。還可以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組建互相溝通信息等。但要杜絕假問題,滿堂問,更要杜絕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的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班級討論的內容,應是根據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並能夠衍生出新的知識點的具有價值的題目,有選擇性針對性的組織學生交流,以期對所學內容進行提升和拔高。交流之初,發言人要規範的語言,如我們組要展示的內容是……,我們組認為……等。交流過程中,發言人不僅要給出答案,而且要說明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從該題中得出的一些規律,其他人要學會傾聽、注意做好筆記;學會質疑並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