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安家》裡的買房情結你怎麼看?

會爆炸的可樂男孩


《安家》只看了部分片段,劇情不熟的情況下也不好多加評論。但我說說我自身的經歷,也是一個寫照吧。

目前,我在上海有三套公寓,一個商鋪(只我一個人的名字),南京一套住宅(我一人獨有),我和我媽共有一套住宅,我和我爸共有一套住宅,兩個商鋪,加起來物業9個,但是都是小物業,價值在150萬-300萬不等。

其中,南京的都是我父親負責投資的,上海是我推薦投資,我父親出資購買,我負責還部分貸款。

為什麼會買這麼多房訥?很多人說股票,餐飲也能投資,為什麼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呢?我父親投資的我不方便評價,我投資的可以說一說。

首先,我非常不適合投資金融,似乎是命裡犯衝,投什麼虧什麼,就連保本的理財也虧過一次[流淚]。

其次,2015年初股票大漲的時候,我有個同學母親是某大型保險公司總經理,告訴我說股市要割韭菜了,趕緊從股市出來、可買房(他家有個神奇的傳說就是:2014年初賣掉長寧區6套房,進入股市翻倍之後套出來,後又在中環以內全部買了物業,2015年下半年又翻倍了)。所以我也就聽了她的,讓我父親在2015年6月在股市套出100來萬,買了上海首個物業,然後年底就翻倍了。

第三,我的投資也是從我的性格出發,因為也是蠻剛的,看不得行業內的骯髒事,所以時不時的會有對工作的厭倦情緒。我買房也是想給自己一個保障罷了,當真的看不下去的時候,也不要委屈自己,該放手就放手。同時,這次疫情情況下也凸顯了自己有物業的作用,抗風險啊~

第四,關於租金問題,當然首要的還是為我的精神潔癖服務[捂臉]。其次是上海的租售比要划算很多,我上海的第三第四個物業就是南京市中心一套300多萬的房子賣掉,在上海換了一個小公寓外加一個小商鋪,其實價值差不多,但租金實則翻了一倍。

所以我建議每個人買房自住,還有投資,一定要看個人情況,找一個合適自己的方式和途徑。以上僅為個人情況,請各位一看了之。


黑格爾小姐


我買房的情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摳鼻]

結婚頭兩年看到同事買房結婚,心只是動了下,只是一瞬間。

後來有個大姐給介紹了個對象,說是在城裡有房子。大姐說,在城裡打工這麼多年,不找個有房的留下來,還回農村啊!要是現在這絕對是一大賣點[偷笑] 況且那個男孩還真的是對我挺上心的,第二天就帶我去超市買了100多塊錢的好吃的。

奈何沒兩天回老家,媽媽就說家裡有人給介紹對象,非要讓見。(當然不是我有多優秀了[害羞],只是到了那個年齡,身邊的人就都在給你張羅了。)

那兩年真的像走了桃花運一樣,幸虧我意志堅定,保持著只愛自己掙得錢的光榮品質,不為他人的物質引誘,不然以我當時的幾百塊的薪資,略微虛榮一點兒……我就早有房子了。

好了,咱們回到老家見面的話題,他是我們隔壁村的,與我在一個城市打工,看起來很穩,我們操著帶家鄉味的普通話聊老家,聊城裡,聊非典。後來 就是他了。

那個買了房子的有為青年,對不起,也許你那帶有他鄉味的普通話聽起來不夠親切吧!

事隔十幾年,想起來,還真的有那麼一點…

後來,結婚生子,在老家帶了三年孩子,看清了一些東西,農村女人在家裡的地位你懂的,要是沒出過山,也就認了。而我不認!自己帶著孩子出來和老公擠一間10平不到的小平房,把孩子送城中村的幼兒園,開始掙錢。公公對此嗤之以鼻,不讓婆婆幫帶孩子,老公說我應該守他爸媽盡孝,不應該出來給他添負擔,連小叔子都跟她媽說:媽,我取了媳婦讓她在家孝順你。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錯。

對不起!我要買房!要有自己的家,我不是誰的附屬。

於是,多年後我有了自己的小房子,我不是誰的誰的誰,不要任何人來回驅趕,不要任何人的道德綁架。

我還是那個我,保持著只愛自己掙得錢的光榮品質。花自己掙得錢,雖然不多。住自己努力得來的房子,雖然不大。

這就是我的買房情節,女人,必須要有自己的房子!

當然我是絕對不支持老嚴兒媳這樣的,又想霸佔公婆買的房子,又不想讓公婆來住。你自己掙來的你可以做主,不是你的你咋這麼氣勢。主要是那窩囊兒子,唉😔




我云云你樂樂


在任何時候乃至任何地點,中國人都對土地和房產有一種近乎於瘋狂的執念。而電視劇《安家》中這種情節也是十分普遍的,不管你是賣包子的小販,還是身家億萬的大老闆,不管你是土生土長的老上海,還是異鄉而來為夢想追逐的逐夢者,他們都想要一套房子,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他們認為可以稱之為“家”地地方。

賣包子的老嚴是中國大多數底層人民的代表。

老嚴是賣包子的,在上海打拼了一輩子,辛苦攢了三百多萬。恰巧也到了兒子結婚的時候,所以他全款買了一套一居室,用作兒子結婚用。

買房子的時候老嚴二話沒說,直接全款買下了。這個時候的老嚴雖然只是一個小包子鋪老闆,而且年已六旬,但卻是如此的意氣風發。他這個時候的笑容,也是這一生當中數得著的燦爛時刻。

老嚴是千千萬萬這個老百姓的代表,更是一些沒有知識、沒有學歷、沒有技能的人去往異鄉打拼的代表。當年帶著老婆來到上海灘,租下一個小鋪面,一個包子一個包子的包出來、賣出去,一點一滴的攢下了三百來萬。看到老嚴,你就會想起那無數的來上海打拼的人。

但無疑老嚴是幸運的,不管如何,他攢下了一套房子。不僅解決了兒子的問題,也讓老嚴了卻心中願望。

身家億萬的飼料大王,小時候不經意的一瞥,讓今已年邁的他對那一棟房子扔念念不忘。

林茂根小時候就來過上海,但是,那時候的他過得是悲慘生活。受盡了白眼,受盡了欺辱。但是,那次擠上公交後的不經意的一瞥,讓那高高的山牆,紅色的圍牆,黑鐵的大門,圓圓的屋頂徹底留在了幼小的林茂根心中。

如今的林茂根已經年過花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中的執念越來越深,那絲願望也越來越迫切。他想找到那棟房子,或者和那相似的房子,他想住進去,了卻這來自童年的願望。

林茂根這一類人,也是很多中國人的代表。小時候沒有條件,但卻一直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等他長大後,一直在尋找他心中的那套房子。

土生土長的朱閃閃是上海人,但是別說房子了,她連房間也沒有,甚至連床對她來說都是奢望。

朱閃閃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是上海人也不都是有錢人,也有很多窮人。而朱閃閃從小住在弄堂裡,全家人擠在一個小屋子了,而朱閃閃的臥室就是一個壁櫥。可以說朱閃閃是個標準的窮人。 朱閃閃有個夢想,那就是嫁給一個上海戶口的可以買得起房子的人。這個夢想可以說簡單而又艱難,同時這個夢想也是朱閃閃想逃離小時候生活的體現。

生在大城市,但是生活的卻不甚如意,他們一直想逃離自己當前的生活。而一套房子則可以滿足他們的任何幻想,也可以在物質上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

這就是中國人,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是在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但我們往往會認為一套屬於自己的安家之所就能解決我們約到的難題,從精神到物質都能解決。

魚化龍和婁山關是異鄉而來的追夢者,他們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上海是魔都,這個地方充斥著全世界各地聞名而來的逐夢者,而魚化龍和婁山關就是其中的兩個。他倆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在幻想中,甚至還因這套房子距離市區太遠,自己的電動車沒法上高速而苦惱。

異鄉而來的逐夢者,日思夜想的都是徹底的融入這個城市,而融入這個城市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買房子,在這裡安家。由此可見,房子對逐夢者的重要性。

當看到魚化龍和婁山關討論自己以後要在上海郊區買房子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心酸。他倆就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寫照,大學畢業來到魔都,拼盡全力仍未求得一磚半瓦遮身之地。努力過後,或許等等待我們的仍是無力地回到家鄉。

小結

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他們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置辦房產。歷朝歷代三教九流莫不是如此,古代數不清的貪官被抓後可以查出良田萬頃,房屋千間。賣包子的老嚴、飼料大王林茂根、社會底層朱閃閃、外來者魚化龍和婁山關也都是如此,並且都在為此而努力!

房子對很多人來說,不僅僅是容身之所這麼簡單,房子還是“家”這個港灣的具體體現。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當大家有了房子,可以遮風擋雨之後,他們的心靈會得到莫大的滿足。

同時,房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心靈的寄託,是夢想的終點。


阿飛看電視


380萬全款買房,房產證上到底要不要加兒媳名字?《安家》熱播引觀眾深思

近日孫儷新劇《安家》終於開播了,為了更貼閤中國的國情,劇名也從《賣房子的人》更改為《安家》。

對於中國人而言,買一套房子,安一個家,始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在什麼時候,圍繞房子的話題永遠都不會缺少關注。自《安家》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高升,雖然大眾褒貶不一,但是劇中已播出的幾個買房故事確實體現出了中國人買房的一些現實。

這不,剛一播出“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就衝上了熱搜,閱讀4.3億,討論5.6萬!

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

劇中,老嚴夫婦靠著賣包子謀生,打拼多年決定給兒子在上海買一套房子。在房似錦的介紹下,最終看中了博士夫婦家320萬的一居室,並且決定全款買下。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常態,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就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時候,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老嚴的兒子突然提出說,要加上未過門媳婦兒的名字。頓時,現場的氣氛一度凝固了。

老嚴夫婦很明顯是不願意的,畢竟以320萬全款購買這套房子,可以說是花掉了二老畢生的積蓄。如今,要加上兒媳婦的名字,是誰都保不準有個什麼情況,到時候可就難了。

然而,接下來兒媳婦的兩句話讓老嚴夫婦無言以對:“你們覺得我和軍軍不能白頭偕老嗎?”“那您還是擔心我們以後不會孝敬您二老了?”

這還不算完,兒媳婦還拿出來“殺手鐧”——說自己已經懷孕!“懷孕”的消息一出,老嚴夫婦是完全沒有了抵抗力,於是同意了在全款買的房產證上加兒媳婦的名字。

我們不得不說,這個小劇情真的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很現實了。

在現實中,關於買房加名字這件事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管是認為應該加名,還是拒絕加名的,無非都是擔心自己成為最終的受害一方。(當然了,一開始就心術不正的,我們就不在此表述了……)

加了名,這房子也不一定屬於你

事實上,在現行婚姻法裡面,關於這個部分有了最新解釋:加了名字,這個房子也不一定屬於你的。

一方父母出資,並且房產證是父母名字。如果真走到了離婚這一步,毫無疑問房子跟另一方沒半毛錢關係。

一方父母出資,房產證是子女的名字。此房產視為對子女的贈與,不管是在婚前還是婚後,此房產都是一方的財產,無法分割。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嚴老夫婦起早貪黑在上海賣包子,終於攢夠錢為兒子買套房,在簽約時竟被提出房產證上加兒媳名字而始終落不下筆。

在大部分情況下,房產證上不加名意味著你無法擁有房產權,離婚後也無法獲得房產分割。不過有人因對方還貸而不想加名,在《安家》裡徐姑姑建議嚴老夫婦貸款買房時,身後的兒媳婦立刻變臉,就是因為按揭購房後就得夫妻兩人共同還款。

除此以外,現實中還有其他不願在房產證上加對方名的情況,例如根據現在不同房產的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第一套房擁有較高的優惠政策,還款利率較低,如果夫妻兩個人的名字都寫在房產證上,雙方再次購買房子時利率將變得更高。


會會大話電影


  • 但是呢結合個人的情況買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也是關鍵!土豪富豪的安家可能就不僅僅是買個普通商品房那麼簡單,他們可能更向往別墅,有自己的私人花園,私人游泳池,大的陽光房等等,更有鍾情於老洋房的!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房一個家更是心中的一個情結!
  • 對我普通人的我們來說,買一個普通的商品房就夠了,當然各種各樣的因素要考慮,想自己的工作單位近一點,離老家近一點,學區好一點,地段好一點!環境好一點,哈哈,最終當然還取決於自己口袋裡的錢
  • 不管房子買在哪裡,有了房子就有了一個家,不用像租房者一樣擔心那一天突然就被房東趕出門,比如今年新冠病毒爆發,武漢封城很多人流落街頭飢寒交迫無家可歸,那時他們想的是要是自己有一個家該有多好!!
  • 作為中國傳統,安家這種情結一直都有,直到現在很多女方都要等買完房子有了安身的地方再和男方結婚,不管平方大小,全是有了自己的落腳地了,以後有條件了,可以再置換更好的!

草京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個人認為買房情節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接下來我說說我對《安家》裡的買房情節的看法:買房情節不僅僅是家庭觀念下的一個產物還是人們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更高追求,更是體現了房主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

第一,買房情節是我們家庭觀念下的一個必然產物。俗話說"先成家後立業",可見家對於我們人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然而房子是家庭的歸屬地,是心靈的寄託。在《安家》裡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嚴老夫婦用自己辛苦幾十年掙來的300多萬給自己的兒子買房子,就是想一家人有個自己的房子,有個家的歸屬和港灣。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以下嚴老夫婦的兒子兒媳是真的很不孝順,老人辛苦大半輩子攢下錢買了房到最後卻不讓老人住。

第二,買房情節是人們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更高追求。《安家》裡的博士夫婦他們本來已經有房了,為什麼要換呢?因為他們一家人蝸居在六十平米得小房子裡,男博士晚上要住在沙發上,女博士晚上要到廁所裡改論文,尤其是二胎馬上就要來臨,所以他們就想選擇學區房,離醫院近,比之前的更寬很大的房子,想讓一家人有一個更好和更寬鬆的生活環境。

第三,買房情節是房主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的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劇中嚴老夫婦為什麼決定買雙博士的房呢,因為他們覺得雙博士夫婦是知識分子,他們希望他們的孫子以後能像雙博士一樣愛讀書,有文化。多麼美好的期望啊!再看看雙博士夫婦最後買的房,雖然過道成了兩兒子的畫展廳,其中有一件小房隔在了過道之外,但這間房的閣樓有大窗戶,也能看到星空,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能有這麼一個地方,多麼的不易啊!

總之,從這些買房情節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嚴老夫婦還是雙博士夫婦都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和嚮往。房子承載著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當房子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時就買了。


渝飛影視


第一套房還是要趁早買的,很多事情拖著拖著就沒有了動力 同樣很多買房的想法不去儘早實現就會錯過時機。
買房拖到最後就是買不起 每個人有買房的想法時是買得起房子的 哪怕貸點款也是可以實現的


(安家)劇情裡朱閃閃有著壁櫥公主👸的稱號 說起來也蠻淒涼的 從小在壁櫥里長大 所以有著想要嫁個有錢人 想要住大房子的想法
買房還是要趁早 從業多年來遇到過很多人看房一看好幾年 眼看著房價漲上去 一開始有心理落差 最後是買不起 其中有些改善型置換人群 有一些更慘的經歷 本來賣掉自己房子是想著住的更舒適的 結果自己房子賣掉了 想要買的房子期望值太高 一拖再拖 最後房價漲到買不起 手裡有個一兩百萬確落得無處安身 從市區只能跑到郊區 想想都淒涼…
@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314a73f77e0457294bd2816e7b0c2eb\

上海商鋪寫字樓Jason


只要有錢了,就會給自己買套房。這一生要買一套房子。於是房價就一路飆升,很難跌下來。它已經進入了一個畸形發展時期。我們來分析下劇中大家為啥買房:

一、結婚需要

     要結婚就要有套房子,不然很難找到老婆。“成家立業”是中國的傳統思想,一時很難改變。年輕人結婚時都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自己喜歡的家。這是他們的夢想。歡樂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擔,困難有人分憂,出門在外,有人牽掛。

二.虛榮心

    像林茂根這樣有錢的主把房子作為富有的象徵。有了一套房的人,想換更大更好的舒適的房子。

三.炒房

就連我們男主徐姑姑也要假離婚買房,這樣為的也就是防止通貨膨脹,買房就是買安心。



新用戶視頻


《安家》裡最讓我感同身受的就是嚴叔兩口子!不正是像我們現在在外奮鬥的人嗎?年輕時候就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拼,每天起早貪黑,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勞累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就這樣幹著,省吃儉用,就想著什麼時候能攢夠錢在這個城市裡能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終於熬到孩子大了,自己老了,買房的錢也攢夠了!終於可以在這個城市裡安家了。高高興興買了房子!雖說是給兒子買的婚房,但老兩口心裡也是高興的!

奈何兒子不爭氣,找的兒媳婦也不是個人。老兩口辛辛苦苦買的房,高高興興準備進去住,卻已經鳩佔鵲巢!已經不屬於自己!看到這真的好心酸!人這一生太難了!尤其生活在底層的這些勞動人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能夠在奮鬥的城市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讓夜晚孤寂的靈魂有一個慰藉!




得似浮雲也自由


如果經濟實力允許,當然希望有個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哪怕它小一點,哪怕沒有男朋友,都希望有個自己的房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租的房子在好房主不租你也要捲鋪蓋走人,房租再便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家。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樣子的情結吧!現在人獨立哪怕沒有男朋友活的也可以很滋潤!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工作,再養一條可愛的狗狗。休息時和閨蜜逛逛街,溜溜狗,除了工作的事,私下聊聊養生 美妝 旅遊,即使去不了巴黎,看不了鐵塔,可我們可以去大理去麗江!也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要活成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