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農村辦一個什麼廠好?

會飛的鳥526


這個問題我答最合適。因為我在農村就辦了個廠。

從國營企業下崗後,我們幾個下崗職工為了生計,就你拿五萬,我拿十萬的集資方式,共湊了60萬元,在農村辦了一個肉類罐頭加工廠。

至目前,企業佔地面積三十多畝,有職工近80人。產品有雞鴨副產品,燒雞,八珍鴨,牛肉,驢肉,兔肉,豬蹄,豬拱嘴,皮肉等二十餘種,產品行銷蘇魯豫皖四省二十多個城市,年產值800餘萬元。


回顧幾年的發展歷程,有辛酸,也有喜悅,有壓力,也有動力。現把辦廠的體會分享給悟空問答的朋友們,看能否對你們有些啟示。


一,辦廠前,認真仔細的考察了市場,決定了投資規模。

1,市場方面:人以食為天,肉類製品是人們最重要的營養價值高的食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注重健康營養食品,市場潛力大。

2,原料方面:沛縣是全省畜禽養殖大縣,特別是肉鴨養殖全國有名,原料資源豐富。

3,人脈經驗方面:我們是原國有食品公司員工,有食品界行業方面的人脈資源,對食品安全,衛生,加工技術,銷售有著十幾年的經驗,也就是這行屬於我們的老本行。

4,投資方面:不盲目仿照別人求寬求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包括市場、原料、資金、人員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廠房,滿足食品生產需要即可。在設備配置上,做到既滿足現時生產需要,又為以後擴大再生產預留空間,不浪費太多資金。


二,建廠中,做好工程用材料質量監督、施工質量監督,設備的選型和安裝。

在建廠中不管是大包還是自己找人施工,都有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工程用材料質量監督、施工質量監督。

在食品設備配置選型方面,慎重考慮設計人員的意見。如果生產線設備配置不合理,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企業將來的產量。

三、培養了忠誠於企業的員工隊伍,建立了崗位責任制。

有句話說的好: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寧用一隻狗,不用一隻狼。

招收當地的農民工,和農民搞好關係。在生產中,慢慢培養自己的高素質的、忠誠於企業的農民員工隊伍,不輕易外聘所謂的高技術人才,以免受制於人。

加工廠所有的工作崗位對人員技術要求較高只是相對而言的,其實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技術,農村人不怕累和苦,只要用心學都可以勝任的。還有,建立崗位責任制,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把好從原料到成品的每一個關口,食品安全重於山。


四,辦理環保,生產許可證。

企業不屠宰,都是從別單位冷庫進貨,因此,汙染較小,都是解凍,洗刷用水,稍微治理一下就可達標。

按照生產許可證的要求,人員該體檢的,設備該檢測的,原料該索證的等都辦好,即可通過審核。

五,加強產品銷售,擴大市場半經。

1,招收當地有文化的農民,上崗上對他們進行銷售技能的培訓。建立自己的銷售隊伍,制定銷售管理辦法和獎勵辦法,提高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2,剛開始時,我們直供超市,如蘇果,聯華,大潤發,易初蓮花等。

3,現在走超市與市場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尋找各地經銷商以代理,總經銷等方式聯合銷售。產品並在寧徐,瀘寧等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置了銷售專櫃。

4,利用線上線下,加物流的方式進行銷售。自己企業建立了網站,又加盟了淘寶網,融易購,阿里巴巴等網。


六,狠抓產品質量,擴大品牌的宣傳

實施精細化質量管理,夯實產品質量基礎。嚴格執行行業標準,追求產品的零缺陷,樹立"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戶"的市場意識,形成環環相扣的工序互檢程序,確保了產品的質量。

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企業產品和品牌。積極開展公益活動來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總之,不論在農村辦什麼廠,主要取決於產品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原料供應,適合不適合自己幹。其次看你是否會運營和管理。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正值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致力於在農村辦廠的朋友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完全可以大顯身手。只要幹一行愛一行,肯動腦,不怕苦,農村廠子會越辦越紅火。


新大風歌


這個問題我最有資質來回答,因為我就是農村人,曾經在家裡辦過廠。

當年,在我們村,我算得上是個響噹噹的窮光蛋,一家三口,連飯都吃不上,有時候連個十塊錢都拿不出來。


俗話說:窮則思變。一個人窮怕了就要想辦法掙錢。我家處在山區,具有大量的木材,因得不到加工而黴爛在山溝裡。當時我就想,要是能在家辦個小小的木材加工廠,這不是個賺錢的門路嗎?

這一想法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可是沒有錢買設備,她就跑回孃家借了點錢,這樣,我的小廠終於辦起來了。

這一年,我確實賺了點錢,不僅還了岳父的錢,而且家裡還置辦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村裡人見我由一個窮光蛋走上了致富路,也紛紛辦起了小型木材加工廠,一時間搞得沸沸揚揚,非常熱鬧……

現在,我們村由過去的貧困村逐漸走上了富裕,村裡不僅通了水泥路,許多村民都建起了小洋房。

要在農村建廠,首先你必須觀察你們那裡有什麼資源,如你們那裡出產竹子,你就辦個竹器加工廠;樹木多就辦木材加工廠,而木屑又可以製成環保炭,這樣你就不會出現資源匱乏的現象,而且資源成本又不高,這樣,你的贏利空間就會相對增大。



其實在農村,只要你能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深加工,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財源,真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鄉村怡農


在農村辦一個快遞收發點。

前段時間回到老家建房子在家住了一個月,以前習慣喜歡在網上買東西所以在家也幾就一樣,不管吃穿玩的都喜歡在網上買,到時後來才知道在老家網購的東西不管配送的,最多給送到鎮上,到家裡離鎮上還很多,家裡又冷,每次去鎮上都要騎個摩托車騎半個小時頂著寒風到鎮上,自從那次後就很少網購了,能在村裡超市買的儘量在超市買。

所以我認為如果在村裡辦個快遞配送店給周圍附近幾個村裡的快遞直接配送到家,這樣應該不錯,據我瞭解現在中國農村很多快遞都不回到村子裡,最多快遞配送到縣裡或者鎮裡。




厭小言


我現在工作的鄉鎮,在全縣地域面積排第4名,人口有2萬8仟多人,距離縣城大概是50公里。平時據瞭解我鎮主要的更多的還是製衣廠。

我所在的鄉鎮在改革開放以來,主要還是前往廣東方向務工。當年在廣州東莞虎門海珠海貝等製衣廠集中地,也是有大批我們鄉親務工身影。近年來,由於廣東省產業結構升級,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搬遷到江西、湖南等地。我縣工業園也有相當一批廣東回遷的工廠。
(縣城的製衣廠)

而在我鎮的農村開辦的製衣廠,大部分是承接工業園大廠的二手活(相當於二級廠),我觀察農村的製衣廠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較小,農村的製衣廠規模較少,一般很少超過有50臺平車,80%以上是使用二手的普通平車。現在一般新的普通平車大概一千一兩百塊一臺,電腦的三千多四千塊一臺,還有一些裁床裁刀整燙設備那些5000塊就夠了。同比在農村如果有自己房子,廠房費用也可以省下來。投資少,也是有利於新入手的人控制風險。
(家庭式工廠)


2、用工靈活,由於我鎮早期較多人到外面的製衣廠務過工,技術方面不是問題。平時農村裡的人如果可以兼顧家裡的事情招工不是問題。假如要趕工,把七大姑八大姨喊過來平車都不夠做。

3、還有政府補助,2017年度如果工廠裡,招收10名精準扶貧戶,務工半年以上。縣勞動局還會補助4、5萬元,工廠的電費也會有補貼。

綜上所述,如果你有一定的人脈和技術,在農村裡開個製衣廠,還是很有錢途。



基層財政工作人員甲


在農村辦一個什麼樣的廠好?先必須得想清楚農村最需要什麼,現在農村幹什麼的最多?當然是建新房的最多,既然建新房的多,用的沙和磚就很多,那麼辦一個沙場和一個磚廠最合適不過。

沙廠,在農村的沙場有兩種,一種是在河裡撈的沙經過篩子篩,分出沙和細沙就可以出售了,這個是比較簡單的沙廠,粗沙大概在,80塊錢一方,細沙大概在120塊錢一方。現在農村隨隨便便建一棟房子也得兩三百方沙石料。

磚廠,建房子必須得用磚,比如在我們當地轉就分三種,大磚,小磚,紅磚,大磚在2.9一塊,小磚大概在1.8一塊,紅磚大概在1.2一塊。這三種磚是分不同的情況用的,有錢的當然用紅磚,人少一點的就用大磚或者小磚。在農村隨便建一棟房子買磚至少得花五六萬甚至十幾萬。所以在農村能開一個專場,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開沙廠和磚廠手續比較麻煩,沙廠和磚廠可以開在一起,有人建房你可以一起供給他,建房者也比較方便,你也多掙錢。玻璃沙廠和磚廠同時開,做得比較好的話,一年賺個幾十百把萬,也不是什麼難事。








百峰巍巍


【在農村辦一個什麼廠好?】

在農村能辦的廠特別,你的先看你家鄉有什麼優勢,比如你家鄉有一個泉眼,水特別好,遠近聞名,那就辦個水廠,或者酒廠。比如你家鄉盛產水果,可以辦個果脯廠。你家鄉,水稻種植面積大,你可以辦個米廠。紅薯多就辦個,粉條廠。等等

但是辦廠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最好是在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弄。我們村有個人在網上看見弄手套廠賺錢,他投了一臺設備,加工出來的手套在網上賣,可是他生產出來的手套在網上賣利潤只有0.25元一雙,一天就加班能生產兩百雙左右,賣完才50元錢,他在淘寶上一天只能出100左右,幹了兩個月,就沒幹了,家裡剩了一堆料個手套。



我二伯為人比較實在,他發現以前種小麥的都改成種油菜了,他就在自己家安裝了一臺榨油機(他家就在大路邊)弄了個菜籽油加工廠,主要是收菜籽,來料加工,機子空下來時加工一點,批發零售,為人實在別人都相信他,很多縣城的人都來他這裡買油,一年雖然忙碌,但是可以淨賺十幾萬,在農村是相當不錯了。


羌城表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在農村辦廠,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優勢條件來,因地制宜。你不可能辦一個電子廠在農村,也不可能建一個網絡公司在農村吧!我說的一些項目都是投資規模不大,適合在農村的,在農村有優勢的。現在國家對於農村創業的優惠政策還是很多的,但是現在環保這一關很多都過不了,這個是必須要考慮進去的,不像以前了。我說的也都是和環保不衝突的。現在國家扶持也很多就看自己能不能拿到了。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現在也在農村養殖種植,都是小規模養殖,也不算什麼廠子。但是對於農村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在農村辦廠需要的投資也不小,而且在農村辦廠一定要選擇自己當地有優勢的項目,比如原材料便宜的,山裡的野菜加工廠。下面都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臘肉廠,每個地方的臘肉製作方法都不一樣,比如我們這邊的臘肉是用柴火燻的。現在雖然說燻臘肉吃多了對人體有害,但是吃的人不會減少,因為臘肉的美味是無法拒絕的。前年我們這裡辦了一個臘肉廠,投資幾百萬,所以幹這個還是需要很多的資金的。而且不管辦什麼廠子之前銷路一定要找好。不然加工出來往哪裡送呢?



第二野生果蔬加工廠,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出去打工了,田地都沒有人種了,山上的野生動植物也慢慢的多了。在農村辦一個野生果蔬加工廠還是有很多優勢條件的,原材料離得進,而且還很便宜。但是這個自己去採肯定不可行,可以收購,比如竹筍,蕨菜,魚腥草,刺嫩芽,刺梨等等。我想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有山貨,這個看你們當地的情況了。


第三小作坊。這個投資不大,當然想辦大廠子肯定也是可以的,比如釀酒坊,榨油坊,豆製品等等。這些以家庭為單位比較好。

第四木材竹子加工廠,如果當地的竹子比較多,可以辦一個竹製品加工廠,現在的竹製品在市場也很好賣,比如茶具,筷子,碗,凳子竹蓆額,竹床等等。如果當地沒有竹子,樹木比較多,可以辦一個木材廠,但是現在木材廠不好辦,很多國家不允許了。現在都是保護山林了,比較難了。



至於一些服裝廠,手套廠或者礦物等等什麼的,還有就是養殖種植這些,就不說了,看你應該是做大事的人,對於養殖種植不感興趣。這些項目都是根據我們當地農村來的,我們這邊是山區,那些都不適合。我說的這些廠子都是在山區比較好的。

我是農村人,歡迎大老闆在農村投資。


三農帝國


在農村辦一個什麼廠好?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在農村辦廠,首先要考慮不要給農村的環境帶來汙染,和給附件居民帶來噪音,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要結合本村的特產什麼,利用起來,然後帶動村民致富就是一個好的項目,也會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及村民們的大力支持。

二,我們老家主產竹子和竹筍,就可以開一個竹筷廠,村民們上山砍竹子也不愁沒有銷路,然而廠辦起來了也可以讓一部分村民到廠裡上班,既解決了用工問題,又給村民們一個就業的就會。

三,辦一個 竹筍加工廠,每年的春天的春筍,冬天的冬筍,清明前後的小竹筍,都是能帶給村民可觀收入的,所以,每到這幾個季節,在家的村民們都是拼命的挖,耽誤一天竹筍就長成竹筒了,那麼挖這麼多的竹筍就是一個銷路問題了。

四,竹筍挖回來想吃是吃不完的,留也留不住會壞,所以開一個竹筍加工廠,用真空包裝儲存起來第二次銷售,這樣廠能開起來,也解決竹筍的銷路,也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江西農村歐陽


農村的環境,不適合建立大型的工作,我認為認為還是開一些小門店比較有銷路。

1.農資肥料店

農村這個地理位置,主要是務農為主的產業,開一個小的農資肥料店是一個不錯的方向。既能獲得相對固定的銷量,且轉入門檻低,比較容易上手,是小投資的一個選擇。

2.雜貨店

雜貨店不需要技術的能力,通常店主善於交際、容易溝通,就已經具備了開店的能力。打通進貨渠道,找一個人流比較多的地方,雜貨店也能帶來一筆不小的收益。

3,熟食蔬菜店

跟雜貨店原理差不多,但是農村的環境,往往自己家都有種一些蔬菜,因此這個店可以供應一些熟食、肉類、其他土地上不能產出的東西,這樣銷路會更多一些。

4.快遞站點

網購日益發達,買東西也方便了很多。農村的環境,快遞通常不是那麼方便,在一個人口相對多的鎮子辦一個快遞站點,也能獲得一筆不錯的收入。

總結:在農村的小成本投資,首先是考慮周邊沒有的產業,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在自己能力之內,選擇比較有銷路的行業。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在農村辦什麼樣的工廠比較好?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理解。

如果說想在農村辦廠,要充分考慮村情村貌、盛產的農作物、及村子所處的地理位置等。

農村如果勞動力比較多,可以考慮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比如:製鞋廠、服裝廠等;如果村子靠山比較近,山上盛產水果等、可以考慮發展水果加工廠,比如:水果加工食品廠等;如果村內搞養殖的比較多,可以考慮發展食品加工廠,比如:鴨廠、雞加工廠等。

在農村想辦工廠是有很多優勢的,但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具體政策、土地、環保、資源優勢等,不能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使得工廠的效益比較好,發展的更加長遠。



筆者老家所在的村莊距離縣城比較近,我們村好多人都開辦了鞋廠、服裝廠等,因為我們這裡的勞動力比較充足,工資水平也不是很高,很多人都是利用村裡的剩餘勞動力,很多活婦女就可以幹,最近幾年村裡有不少人通過辦工廠而發了家。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農村問題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