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只要有誰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我連學區房買哪都想好了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在評論區裡“火”一把,給這把火留過言、添過柴的朋友,我攜我的虛榮心在此謝過。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我的買房故事,權當給我們的公號來點花絮——不是投資指南,不是炫耀五套,我既沒長投資的大腦也沒有五套。只是作為一個“有料”的購房者,夜深人靜的時候分享一段非虛構的買房故事。

2007年我從深圳回到長春,在很長時間裡被問及最多的就是“你為什麼要回來啊?”“深圳多好啊!”“你戶口在那早晚還得回去吧”……請注意,那波提問者的問題中尚且跟深圳的房價沒有一毛錢關係。

話說我在深圳工作的那五年,同事和朋友的年齡層基本在大學剛畢業、大學畢業兩三年的階段,除了已婚的同事和朋友,單身者極少有買房子的。當年深圳的房價六千到八千不等,更貴的肯定也有,我這個層面接觸不到而已。

也不是完全沒有動過買房的心,曾有一次跟好朋友想買在同一棟樓的公寓,嫁不出去一起養老。

至今我仍記得名字,地點在銀湖金碧路,樓盤叫銀暉名居——寫到這裡,我查了一下該樓盤二手房本週均價,53297元/平米。我倆當時看的時候,六千多一平,嗯。

定金四萬,交了。好朋友的姐姐陪我們又看一次的時候,指著我們這唯一一棟樓外的高壓電線杆子說,“你倆也不怕被輻射麼,萬一得白血病怎麼辦?”四萬定金,退了。

只要有誰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我連學區房買哪都想好了

你肯定想問我,後悔了嗎?

我說沒有,你信嗎?

從未得到過,談什麼失去呢。反倒是當年在深圳買了房子的朋友,隨著這些年房價的跌宕起伏,有人後悔買小了,有人後悔買少了,有人後悔賣早了。

始終覺得但凡人生之大事,除了生老病死,無非結婚、離婚、買房、生子。人和人講緣分,房子和人亦是。53297元/平米,對我來說如同聽到了前任的消息——你過得再好,跟我也沒什麼關係了。

說回長春。狗血的劇情剛剛開始。

2009年,作為家中長女,考慮把父母接到長春一起生活,我開始盤算自己的人生剛需:八九十平的兩室,離我熟悉的生活區域不遠,附近又有伊通河,要是將來我爸不能走了,我就推他到河邊散步。

那時候的我,對長春的區域不熟悉,不清楚五證都是啥,不知道萬科物業好,對二手房的意識停留在不記得哪個朋友給灌輸的,“你知道里面發生過啥?萬一死過人咋辦?”的魔咒裡。

全部的要求就是,1、新房,2、八九十平的兩居室,3、首付我出得起。除此之外,別無所求。

然後,我就順利地買下了現在的房子——交完錢的我根本不知道,這套房子將成為我的一塊心病——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與房子有關的操蛋的事情,都在我家這個小區裡來了一次集大成的綻放。

1、沒有證,什麼證都沒有。而今10年過去了依然沒有。連要有的跡象都沒有。

2、一房兩賣。我當初交錢買的那套跟另外一個幾年前交了錢的團購業主是同一套。開發商覺得之前賣給團購那批人的價格虧了,於是不認賬,又以商業的價格重新賣了一輪。團購的業主們經過多次集體維權,成功了。

3、調完樓層不退差價。團購業主的成功,意味著我得重新選房。我之前買的是十樓,被迫調換樓層只能選擇團購時沒賣出去的邊角餘料,一樓、頂樓、把山,價格自然要比十樓低,可是,開發商不給我退差價。差兩萬多塊錢。

怎麼辦?在長春這座城市裡,我舉頭望明月,低頭沒親戚,所有的嘴皮子功夫用盡了以後,坐在營銷總經理辦公室的沙發上,哭了。

那應該是我的前半生裡最值錢的一場哭,不是哭戲。兩萬多。

4、延期交房。2009年買的房子,裝修完住進去已經是2012年了。我又租房子等了三年,團購的業主們等了七年。我忙著裝修的時候,當婚房買的鄰居,正忙著給孩子辦入學。

5、隔音效果差。隔音效果差,其實就是房屋的質量不夠好,料兒薄。曾有一段時間我苦惱於樓上打掃衛生時挪動桌椅的聲音太大,吵架的聲音太大,終於硬著頭皮在微信裡與樓上鄰居溝通,得出的結論是她一冬天沒在這邊住,我聽到的聲音是樓上的樓上。她還順便跟我八卦了一下她聽到過的吵架內容……

6、銷售地上停車位。入住以後的事情了,不管國家有什麼規定,我們小區似乎不在管轄範圍。地上車位收費,賣不出去的上鎖。

如果說,買房是一場修行,重點看你買哪兒。經過這幾年的心理建設,我早就想開了:沒證就沒證吧,反正我也不會賣;把山也挺好,洗手間有個窗戶,防臭又省電;隔音差就差吧,有生活氣息;停車位收費就停小區外面唄,小區裡跟停車場似的反而容易剮蹭,哦不好意思忘了,我沒車。

說到車,當年跟我一起買房的同事前幾天跟我抱怨,VV你去過咱們小區地下停車場沒?絕對是早年香港警匪片的案發現場!

一想到當年她是買一贈一跟著我跳的坑,我趕緊安慰她:放心吧,真有人劫你也是衝錢去的。你老公還是長頭髮吧?那你更安全了。

去年,我又買了一套50平的公寓。如果說上一次買房的經歷相當於難產,這次就是下了個蛋。五證俱全,樓層上好,按時交房。神奇的是,這次又有一個朋友跟我買在同一個小區。

那天,我倆坐在沙上聊天。我提到了自己二十幾歲時的小公寓夢想,感嘆到夢想也是有保質期的,三十幾歲時實現了,難免感覺差了幾分意思。她說,怎麼會呢,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我說怎麼不會呢?二十歲的時候,如果有男生約我吃飯,我就以為是吃飯;約我去他家看碟,我就以為是看碟;他說太晚了,要不別回去了,我就以為是太晚了而已……

現在呢?她問。

現在,只要有誰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我連學區房買哪都想好了!

她一邊喊著“我也是我也是!”一邊笑倒在沙發上。所以你看,當年的買房事故回頭看時都成了買房故事,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只要有誰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我連學區房買哪都想好了


你在買房過程中

遇到過那些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