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知識點」三十條關鍵信息繪製“三維人像”

三十條關鍵信息繪製“三維人像”

——淺析做好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基本功(上)

監察法頒佈實施,標誌著紀檢監察工作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依據黨章和憲法監察法,全面貫通、一體貫徹紀委監委兩項職責,關鍵在於提高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從政雜談》中論及識別人才的方法時指出:“《呂氏春秋·論人》中把知人之法概括為‘八觀六驗’。‘八觀’中有‘聽其言而觀其行’,這一點非常重要。”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對象是人,人的複雜性決定了工作的複雜性。強化精準思維,運用30條關鍵信息繪製“三維人像”,精準識別工作對象,是做好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一項基本功。

“三個維度三十條關鍵信息”的關係和作用

每個人均以不同的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立足社會並區別於他人。基本面即一個人的基本情況,好比房屋的門臉。一個人的檔案履歷基本涵蓋了這些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地、成長地、相貌、體格,學歷、閱歷、專屬身份信息10條關鍵信息。如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車牌號碼等都屬於專屬身份信息。這是最直觀、最容易掌握的一組信息。工作面即一個人的從業情況和個人素養等綜合概況,好比支撐房屋的大梁和立柱,是立足社會的重要依託。主要包括職業、專業、特長、業績,志向、擔當、境界,精神、人氣、規矩10條關鍵信息,與一個人社會附加值的高低密切相關。這組信息,有外露的、也有內隱的,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方法才能獲取。生活面即一個人的生活保障和層次,就像確保房屋屹立不倒的地基。主要包括健康、性格、習慣、愛好,婚姻、家庭、收入,信仰、修養、社交10條關鍵信息,直接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生活面的關鍵信息,猶如房屋深埋地下的根基難以一窺真容,卻對識人辨人非常重要。這一組信息最難掌握,是監督審查調查實踐中攻堅的重點。

概述之,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就是一個人的社會符號、社會價值、生活保障,三個維度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關聯緊密、不可分割,較為完整地記錄著一個人的人生軌跡。30條關鍵信息是三個維度的關鍵代碼,互聯互通、交織融合,互為因果、相互印證。如,基本面的學歷,關聯工作面的專業、生活面的收入;基本面的體格,關聯工作面的精神、生活面的健康,等等。單個而論,不同的人可能會有相似相近甚至相同的關鍵信息,但以三個維度為主軸、有機整合在一起,足以顯示每個人的與眾不同。這樣,全面、客觀、準確描述工作對象的“三維人像”,對於監督審查調查工作就有了實踐需求和現實意義。

三個維度中的30條關鍵信息,就像鋼筋、扣件等把整棟房屋鉚合而起一樣,完整地顯示了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少了任何一個層面、一條信息,“三維人像”即有殘缺,客觀性將大打折扣。比如,打聽一個陌生人時,通常都會提三個問題,“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人怎麼樣”。看似簡單,實則涵蓋了分別來自不同維度的姓名、職業、修養三條關鍵信息,也是簡明扼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的依據。姓名可以排他,確認是否聽說過或接觸過;職業描述,可以確認其工作性質、判斷其社會地位;修養的評價,直接反映了基本素質和道德水準。得到這三條信息,即可勾勒出一個人的基本輪廓。如果知其一或其二,而不知其三,就難以作出相對完整的判斷。

人的複雜性、多面性、神秘性,決定了識人辨人絕非易事。出於人性本能,有的人把自己裝在套子裡、包裹很嚴,有的人習慣戴面具、表裡不一,絕大多數人遇到危險時都會想辦法防備。同時,人又是感性與理性的綜合體,即便隱藏再深,在特定場合、特定情景,也會宣洩情緒、吐露心聲、顯現本性。紀檢監察干部需要儘可能淡化感性因素,抓住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三個維度以及每個維度的10條關鍵信息,通過細緻的觀察、詳實的瞭解、必要的驗證,憑藉縝密的思維,由點到面、由表及裡,繪製“三維人像”,破譯工作對象的“人生密碼”,為監督審查調查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繪製寫實的“三維人像”,需要注重提升思維和信息蒐集能力,對此,筆者將在《注重提升思維和信息蒐集能力——淺析做好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基本功(下)》進行詳細論述。

有效整合信息,精準繪製“三維人像”

除了準確收集信息之外,還需要善於從不同角度去拼接組合、對比呼應、前後關聯,審慎加以研判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三個維度的30條關鍵信息,既有靜態的,如姓名、出生地、成長地,也有動態的,如職業、收入、習慣;既有顯性的,如相貌、體格、精神,也有隱性的,如志向、擔當、境界;既有八小時以內的,如業績、人氣、規矩,也有八小時以外的,如婚姻、家庭、社交。不同的信息組合在一起,呈現出的畫面是不同的。信息的動與靜、顯與隱、內與外都是相對的,其延伸解讀沒有窮盡。實踐中,進行信息組合、比對、分析,雖有一定規律可循,卻非一成不變的計算公式,在真實、客觀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角度、區分標準和組合習慣。

一是動靜結合畫輪廓。用相對固定的靜態信息鏈接動態信息,把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身份、分工、地位等情況鎖定,呈現出一個基本的輪廓,確定最基礎的社會定位和活動範圍。比如,把姓名、出生地、成長地、學歷等靜態信息,與職業、收入、習慣等動態信息組合在一起,該工作對象的社會地位、工作領域、文化層次、生活水平等基本狀況和範圍就會十分清晰,即使動態信息發生部分變化,也不會影響整體輪廓。據此,即可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進一步深入瞭解其內在和本質。

二是顯隱對比畫立面。三維立體圖像,除了主軸框架還有很多立面,“三維人像”立面同樣有很多種。對比顯性信息與隱性信息,不僅能夠克服單一信息的片面性,還可以客觀瞭解一個人在不同場合或情景下的表現情況,判斷是相符還是有出入。比如,掌握一個人的相貌、體格、精神等顯性信息後,與其健康、性格等隱性信息相比對,在性格外向還是偏於內向、身體健康還是患有疾病、精神飽滿還是狀態萎靡、性格使然還是後天所致等方面,均可得到較為客觀的結論。一個人愛好書法、字畫等藝術品,第一印象可能是有文化、有品位,但如果側面瞭解到私下經常倒賣字畫,就要對字畫的來源和出售收入的合理性提出必要質疑,同時也為其業餘生活畫個像、定個位,從而為監督審查調查工作提供有用的思路和切入點。

三是內外呼應畫本質。通過內、外信息呼應,得出客觀全面的結論,是對工作對象本質做出評判的重要方面。比如,到一家單位走訪,瞭解到主要領導幹部業績突出、人氣很高、非常守規矩,若在此時得出能力水平高、群眾基礎好、紀律意識強的結論為時尚早,還需要關注外部信息情況。如果到與其有業務往來的相關單位做一份問卷調查或進行一次隨機走訪,若情況基本相符,說明之前的結論是客觀的;情況差異較大甚至完全相反,就要想到是否在單位內部一手遮天、獨斷專行,存在普通幹部敢怒不敢言的情況。再如,一名幹部八小時內很自律內斂,但通過其他渠道瞭解到,其八小時之外經常參加服務管理對象組織的飯局聚會活動,這就體現了一個人的兩面性。在監督審查調查實踐中,不能被片面信息的假象所迷惑,需要特別注重理性思考,善於通過比較、印證還原事實真相。

四是前後關聯畫軌跡。人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過程,深受時代背景、社會氛圍、價值導向的影響。為工作對象畫像,需用動態眼光識人,不僅要畫全貌還要畫軌跡,一定程度上賦予“三維人像”可預見性。客觀公正地描繪一個人的發展軌跡,需要找準節點、把握原則、關聯比對並嚴格區分甄別。比如,受到十八大前政治生態的影響,一些幹部曾有過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組織上充分考慮行為情節,貫徹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黨的一貫方針,給予改過自新的政策空間。其間,有的人主動向組織承認錯誤,放下包袱、擔當作為,取得公認業績;有的卻心存僥倖、百般掩飾,用表面上的守規矩、講原則作為覆蓋斑斑劣跡的“保護色”、繼續違法亂紀的“障眼法”。再比如,有些同志一直以來兢兢業業、踏實肯幹,卻因經驗不足或工作失誤違了規犯了錯;而有些人一直投機取巧、欺世盜名,表面成績卻“花團錦簇”。如果不能前後關聯進行審慎比對,很容易落入“印象圈套”和“成績陷阱”,無法作出客觀公正評價。通過前後關聯,能夠準確畫出一個人的思想軌跡、品行軌跡等,在“拔爛樹”“治病樹”“扶歪樹”“護森林”上就有了更為清晰的選項。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30條信息就像30個源代碼,通過科學合理方式收集整理並分析研判,可以更好地瞭解工作對象、服務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紀檢監察干部應當落實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練就識人辨人“火眼金睛”,成為監督審查調查工作“行家裡手”。

(轉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郝權系 山西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