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午餐肉是怎麼做出來的?

___呂曉龍-


老薩談舌尖上的抗戰--拯救了二戰的美國午餐肉

薩沙平時整天瞎忙,很少去逛超市。今天帶著小朋友去超市購物,無意中發現有梅林午餐肉罐頭賣。當時很激動,買了一罐回去。記得老薩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或者有遠客來家裡的時候,才會放上一盤梅林午餐肉,絕對是珍惜的食物了。那時候覺得午餐肉非常好吃,恨不得天天都吃一罐。但這次買的梅林午餐肉,卻讓薩沙極為失望。味道和小時候差不多,吃起來已經根本談不上美味了,而類似於廉價的火腿腸,吃不出肉味。廢話少說,來談談二戰時期的午餐肉,以及同中國抗戰的關係。

新概念食品午餐肉

午餐肉到底是什麼?是一種罐裝壓縮肉糜。所謂肉糜,就是被打碎的肉,混合澱粉、食鹽、香辛料、亞硝酸鈉和少量的水。

午餐肉罐頭和傳統的豬肉火腿罐頭,是有很大不同的。最直接不同就是,豬肉火腿罐頭是成塊的豬肉,添加的東西很少,吃上去基本還是豬肉的味道。但午餐肉罐頭則是肉糜,肉只佔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澱粉,吃起來是澱粉的味道。

美國曆史上,壓根沒有午餐肉的概念。

美國人的飲食,以偏重肉類為主,強調肉類的純粹和新鮮。介紹美國飲食的書中寫道:美國飲食的特色是“粗狂實在”,食用新鮮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劑,調味劑,食 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不拖泥帶水,無論是烤、煎、炸都沒有很複雜的做工,也不講究細火慢燉,沒有太多的花俏裝飾。只要放在盤子裡的食物都能吃下肚 裡,痛痛快快、實實在在地吃個飽。美國食物的主要結構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狀,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雞、魚,三是豬、羊、蝦,四是麵包、馬鈴薯、玉 米、蔬菜。

對於美國人來說,吃飯就是紮紮實實的吃點肉,其他都是搭配。一塊優質的豬扒牛扒羊扒魚排,比什麼都重要。19世紀最後10年,美國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對於一個勤懇的美國工人或者農夫來說,每天都吃一頓肉並不算什麼。美國人每週吃一塊優質的牛排,也不算是什麼奢侈了。

遺憾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到來,改變了一切。約四分之一的美國男性勞工失業,僅能依靠失業救濟金維持全家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不失業的家庭中,收入也銳減了百分之四十。

對於很多美國事業家庭來說,一塊麵包、一些廉價的蔬菜就是一頓美餐。而且這些麵包往往買的是隔天,而不是當天烤的新鮮麵包,這樣可以偏一些。當時美國時代週刊上寫到: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的小巷裡,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衝出來搶。人們還看到,有人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

平時的日子可以將就著過,但到了聖誕節、復活節、家庭成員的生日怎麼辦?美國的主婦們徹底犯了愁。原本這些節日都必須慶祝,吃一些新鮮的肉類。可是,現在連麵包都快要吃不上,哪裡有錢去買肉呢?

這種窘迫的悲劇,卻讓午餐肉脫穎而出。

地處美國明尼蘇達州奧斯汀市的荷美爾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LLC),創建於1891年。這家公司開始是專門經營豬肉銷售的食品企業,出售整豬、火腿和香腸製品。公司規模中等,並不算什麼一流企業。

在20世紀初期,荷美爾食品公司在同美國肉類巨頭的競爭中,逐步敗下陣來。公司的董事們反覆研究,認為幾大巨頭控制了美國傳統的豬肉市場,荷美爾食品公司難以爭取到大的市場份額,必須另外想辦法。

此時,正巧遇上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企業領袖精明的看到了商機,尤其是公司創始人的兒子傑伊·荷美爾。

傑伊·荷美爾認為,這種困境之下,傳統的豬肉銷售必然遭受極大打擊,卻是低端豬肉商品的好機會。

豬的各部位價格不同,對於美國人來說,豬肩膀肉用處不大,一般以低廉價格銷售。傑伊·荷美爾決定就用這種肉,製作成廉價的罐頭銷售。

傑伊·荷美爾認為,這種罐頭是大蕭條時期的救世主,一定會暢銷。誰知道,這種叫做荷美爾五香火腿的罐頭投放的第一年,在市場上遭遇慘敗。

改變一個國家的傳統飲食習慣是極為困難的,美國人根本不接受這種怪模怪樣的食物。

老薩扯幾句題外話。看過李安電影的人都知道一個菜:左公雞!李安好幾部電影裡面都有這個菜,似乎是中餐頂尖菜餚的代表。左公雞全名稱為左宗棠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左宗棠雞的發明人是彭長貴,是一個著名的湘菜大師。有意思的事,1973年,彭長貴前往美國發展,在紐約曼哈頓東44街開設彭園餐廳,依靠的主菜就是左公雞。這道菜在美國大受歡迎。一次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邀請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到彭園用餐,基辛格甚為喜愛,後來經常前往。每次基辛格赴彭園,維安人員都基於安全考量將整家餐廳包下,結果形同彭園的免費廣告。基辛格特別喜愛左宗棠雞這道菜,加上ABC電視臺報導此菜的特別節目,使此菜在美國聲名大噪,ABC並在隨後短短數天接到1500封來信索取食譜,各地中菜館紛紛推出,成為美國人認知中最著名的中國菜之一。

彭長貴的餐館,也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湘菜餐館。有意思的事,在美國大獲成功以後,彭長貴曾回到湘菜的老家長沙開設彭園餐廳。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美國餐飲界首屈一指的彭園餐廳,並不被真正的湖南人接受。以這道左公雞為例,其實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將單純的辣變為甜酸辣。湖南人對此極不適應,認為這不是湘菜,彭園餐廳在長沙慘淡經營1年就很快倒閉。

道理就是這樣,美國人也一樣。

況且,當時荷美爾五香火腿罐頭價格雖便宜,因使用豬肉較多,罐頭比較貴,失業家庭仍然承受不起。加上罐頭沒有太多防腐措施,肉的顏色灰暗,看起來像腐爛的肉,讓人一看就毫無食慾,幾乎上不了餐桌。

最關鍵的是,自稱為荷美爾五香火腿,其實裡面壓根就沒有火腿。有些客戶當作火腿肉買回去,一吃發現根本沒有火腿的味道,下次就不會受騙了。

第一年市場的慘敗,迫使傑伊·荷美爾進行改變。

傑伊·荷美爾認為首要的就是降低成本。

豬肩膀肉雖便宜,製造罐頭也需要購買很多設備和工人投入,這樣一來,豬肉價格的優勢就被衝抵了。

考慮再三,顯然只有一個辦法解決。傑伊·荷美爾決定大量加入澱粉,豬肉僅僅佔其中一小部分,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罐頭成本。這樣一來,罐頭的熱量很高,價格卻為普通豬肉的三分之一,僅僅賣40美分。

至於保質期短,肉的顏色難看,只能用一個辦法解決,就是加入亞硝酸鹽。這可以大大增加保質期,還可以讓肉保持一種鮮肉的色澤。自然,亞硝酸鹽有毒,控制在微量即可保證大體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

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下面還要考慮改名字。本來就不是火腿,不能隨便謊稱就是火腿肉。公司向社會徵集方案,同時也是一種廣告宣傳。最終,還是一個小演員肯尼思·達格紐(荷美爾公司副總裁達格紐的哥哥)提出了一個好創意。

他提出用‘豬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縮寫SPAM作為新產品的商標,獲得了荷美爾公司100美元的獎勵。

這種罐頭也曾銷售到中國,主要是為西餐的材料。當時中國人吃西餐基本都是午餐,於是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午餐肉。重新包裝且廉價的午餐肉重新投入市場以後,逐步被美國人所接受。

到了1940年,百分之七十的美國家庭曾經吃過午餐肉。

這種肉最大特點就是便宜,遠遠低於鮮豬肉價格,還有豬肉的熱量。很多美國失業家庭,就買這種標明為豬肉,其實是一種肉糜的廉價罐頭回家。味道和真正的豬肉有差別,至少也是吃肉了。相比之前吃麵包和廉價蔬菜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享受了。

於是,午餐肉作為美國一種低檔次的肉類代替物,開始流行起來。美國中產階級社會和上流社會,也曾一度流行過午餐肉野餐,不過是偶爾嚐個新鮮。這種罐頭,基本還是在平民中流行。

午餐肉終究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商品!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好轉,午餐肉的銷售量會劇減,甚至會逐步淪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梅林午餐肉說是最正宗的,其實澱粉含量也非常高。老薩買的梅林午餐肉罐頭,打開可以看到基本就是肉糜!

午餐肉罐頭成為美軍主力食品

有意思的是,戰爭改變了一切。

1937年,美國陸軍認為全面的世界大戰很有可能在幾年內爆發,開始做軍事上的備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戰的首要部門就是軍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式,美國基本沒有準備。他們的主要武器不全,到了法國才開始補充,裝備了大量的法制武器,其中諸如紹沙輕機槍之類其爛無比。

好在美國國力驚人,他們後來者居上,為美國大兵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軍隊給養。在供應正常的時候,美國大兵每天除了肉類、麵粉和豆類之外,還有土豆、梅乾、煉乳、黃油、糖果和4支香菸。從1918年8月11日上午8:15的記錄可以看到一個有代表性的日補給申請:125萬個西紅柿罐頭、100萬磅糖、75萬個肉丁土豆罐頭、60萬個鹹牛肉罐頭和15萬磅幹豆。

除了這些戰地補給以外,士兵隨身攜帶一份應急口糧,包括:1磅罐頭肉、1磅麵包幹、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約1公斤重量。

只是,這些都是補給線穩定的情況下,而戰時很難保證這點。在很多時候,士兵們只能吃著五花八門的拼湊軍用食品。戰爭剛剛爆發時,由於沒有準備,美國陸軍緊急將生產於50年前南北戰爭前生產的醃肉幹,送到前線。

美國水兵們對這種醃肉痛恨無比,認為他們是比德國鬼子更可怕的敵人。這種肉,在今天就是標準的殭屍肉。由於保存時間太長,醃肉堅硬無比,吃之前要用刀用力切成一片片,靠牙齒是不行的。

美國水兵們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居然將醃肉幹雕刻成軍艦狀,打磨光滑,然後塗上油漆,掛在艙內的樑上。這種藝術品讓美國海軍高層哭笑不得,也被媒體強烈抨擊。

同一個坑,不能連續跌倒兩次。

美國軍需部認為,要保證士兵的正常熱量消耗,每天應該在午餐和晚餐都吃肉類食物。

不過,戰場能否搞到鮮肉是沒把握的,必須大力發展肉罐頭作為軍糧。

當時美國軍需部繼續要一種廉價的罐頭肉類,來裝備美軍部隊。

這種肉類第一需要有很高的熱量,可以彌補士兵每天大量的身體消耗;

第二,必須要廉價,以便大量購買;

第三,就是需要一定的保質期,最少需要存在三年作用,還要易於攜帶。

以上都是軍用品的基本要求;放在最後一位的是,這種罐頭吃起來至少不會讓人作嘔。

對於這四點要求,最符合的顯然不是美國現在流行的牛肉罐頭,豬肉火腿罐頭,羊肉罐頭,鴨肉罐頭,甚至火雞肉罐頭。

相比這些價格較高的罐頭,午餐肉罐頭要便宜的太多。

美國軍需部毫不猶豫的將午餐肉選中,作為美軍主力制式罐頭。買一罐牛肉罐頭的錢,可以買三四罐午餐肉罐頭,傻瓜也會選擇後者。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著名的K級口糧等戰時口糧中有午餐肉罐頭,但絕大部分午餐肉罐頭是作為非緊急時候的補給,也就是B級口糧,而不是戰鬥補給的。

美國的軍糧主要是B級,C級,K級和D級口糧。D級口糧是巧克力,C級K級口糧都是以罐頭為主,是前線作戰時候士兵們自己攜帶的口糧,是所謂應急口糧。兄弟連中,101空降師的E連空降諾曼底時,每個人攜帶3天份量的K級口糧。

這種都是冷食,可以直接冷著吃。自然,也可以給罐頭加溫食用。

一般非戰鬥期間,部隊不會吃這些口糧,而會集體供應熱餐,也就是B級口糧。B級口糧一般是美軍野戰廚房,用鮮肉或者半成品罐頭肉製作,然後送到部隊裡。

美軍作戰的歐洲,北非等地,不是因為戰爭破壞,就是本來就很貧窮,搞到新鮮的肉類是很困難的。況且,美軍在歐洲的數量巨大,僅僅諾曼底登陸的美軍就超過百萬,靠法國荷蘭的小鎮供應也是不現實的。

即便能夠買到,鮮肉難以長時間保存,必須立即食用,這樣就極大的增加了後勤部門的壓力。

於是,鮮肉自然讓位給午餐肉罐頭。幾乎所有的熱餐裡面,都有這種午餐肉罐頭。

在戰爭期間最高峰,荷美爾食品公司每週向軍方交付1500萬罐午餐肉。生產量巨大,公司24小時輪班,人休息機器不休息。而一牆之隔的屠宰場也一樣忙碌,每天都要宰殺2萬頭肉豬,同時還需要向其他屠宰場購買大量豬肉。

在戰爭期間,午餐肉罐頭髮揮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熱量很高,完全可以滿足士兵戰時熱量消耗。

每罐斯帕姆午餐肉重12盎司(340克),含42克蛋白質、12克碳水化合物和80克脂肪,能提供1020大卡熱量,每日所需三分之一攝入量的鹽。

眾所周知,士兵在非戰時每天消耗熱量不過2000大卡,即便戰時,也不過消耗4000大卡。

換句話說,中午和晚上兩個午餐肉罐頭,就可以完全補充非戰時的熱量消耗。自然,普通美軍士兵不可能一天支吃兩個罐頭,還有大量的餅乾,麥片,葡萄乾,水果糖,果醬,可可飲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

以午餐肉罐頭為主的這種軍用口糧,一天的熱量高達4300大卡,什麼熱量消耗都可以補充。

這種不起眼的午餐肉罐頭,讓美國大兵沒有得營養不良,個個膘肥體壯。不過,午餐肉除了高熱量以外,並不含其他的東西,是一種垃圾食品。如果常年吃午餐肉,會導致人虛胖,維生素缺失,會得很多疾病。

讓美國軍方沒有想到是,美國大兵們對午餐肉罐頭卻仇恨到了極點。

大蕭條時代此時早已過去,美國經濟大體就完全恢復了。美國大兵來自於社會各階層,基本的飲食還是都挺不錯的。在這些小夥子看來,只有牛扒豬扒這些紮紮實實的肉,才算是肉。所謂的午餐肉罐頭,是大蕭條時期無可奈何的垃圾食品。現在經濟已經好轉,誰還吃這種玩意。

況且,這些小夥子們也是美國國內選拔出來的優秀青年。他們認為自己為國家賣命,至少有資格吃美國普通家庭的食物吧,怎麼用這種廉價垃圾食品來打發他們。

薩沙看過一個美國老兵的回憶錄,寫的頗有意思。

這個老兵回憶午餐肉罐頭,完全是魂不附體:歐洲很多小鎮都毀於戰火,居民不知道逃到哪裡去了,連麵包都買不到。無奈之下,我們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罐頭午餐肉。 連裡的伙伕,將午餐肉同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一起煮,最終就成為一種肉糊糊。不管配菜怎麼變,都沒有別的味道,就是午餐肉味。午餐肉這種東西,吃起來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一種肉醬麵粉味,難以下嚥。這種東西,如果平時野餐或者沒空做飯時候,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吃這種東西,正常人是絕對受不了的。以我們為例,後來只要聞到大鍋裡面午餐肉的味道,就食慾全無,幾乎要吐了。吃了1年多午餐肉,我的戰友們都有一種午餐肉恐懼症。以為我例子,退伍以後的40多年,我從來沒有吃過午餐肉。即便在超市中看到這種肉,立即轉頭就走,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美軍最著名的一個午餐肉的段子,是關於艾森豪威爾的:二戰結束後,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荷美爾公司的總裁。艾森豪威爾斟酌了一下,詭秘地笑著說:在二戰當中,我和其他幾百萬大兵一樣.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須坦白,我對它有過一些不厚道的評論——當時我真想槍斃了你們。現在想起來,你知道,無論如何,我得感謝你們的斯帕姆午餐肉。不過,作為前任總司令,我想你們唯一的罪過是-你們送來的太多了,似乎永遠都吃不完。

更有意思的是,不單單是美國人,中國的看法也差不多。

----------------------美國午餐肉罐頭品牌其實很多,但SPAM無疑是最擅長宣傳的,它的廣告眾多。

午餐肉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抗戰初期,國軍曾經採購過一小批美國午餐肉罐頭,並沒有裝備部隊,主要作為一種戰略儲備。國軍湖南老兵卿伯金曾經在淞滬會戰,用重機槍擊落了一架日軍飛機。他的師長非常高興,除了獎勵給他一筆錢以外,還給整個團發了一堆罐頭,其中就包括午餐肉罐頭,讓他們大吃了2到3天。

要知道,當時國軍每天就是幾兩米飯和蘿蔔白菜,能夠吃上肉就是很大的獎勵了。但這個班的戰士居然對午餐肉罐頭不太滿:這些罐頭都不怎麼好吃!

可見,這種午餐肉真的是不好吃。

國軍尚且如此,美國大兵就更別說了。他們一致認為,這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不知道用什麼東西造出來的代用肉,人造肉,下水肉。

美國大兵都說:這個午餐肉公司,肯定是美國陸軍某個將軍的親戚開的。

他們還說:這種肉是比德國人的子彈,流行的性病還要可怕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美國陸軍可不會管什麼好吃不好吃。戰爭的幾年內,美軍花費高達3.73億美元,採購了7億罐斯帕姆午餐肉。如果把吃光的午餐肉罐頭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

萬幸的是,荷美爾食品公司對於午餐肉生產控制極為嚴格。雖然是廉價的罐頭,利潤很低,質量卻毫不含糊。

就原料的選擇上,病豬、配種豬、老母豬、黃膘肉豬,一律不會使用。選擇豬肉上,嚴格選用豬肩膀肉,並不用價格更低廉的豬頸肉。為什麼呢?因為豬頸上有淋巴, 而淋巴上面很可能有病毒和細菌。這種肉如果長期吃,容易讓食用者得病!之後每個加工過程,都嚴守質量,所有的澱粉、水,研製時間,殺菌的溫度等等嚴格控制,毫不馬虎。

美軍午餐肉質量很好,無論在北非的沙漠還是在蘇聯的極地,這種肉都保存很好,不會變質。

美國大兵對於午餐肉極為厭惡,其他國家卻不是這樣。

午餐肉罐頭作為民主工兵廠的一部分,送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國、蘇聯,也包括中國。

英國人在戰時保守封鎖之苦,不要說肉類,即便雞蛋也變成了雞蛋粉,蔬菜成為每家花園裡種植的胡蘿蔔。堅硬的鱒魚乾,成為了英國人最常見肉類。著名的記者蕭乾二戰期間就在英國,他多年沒有吃肉。停戰以後,蕭乾奉命去美國採訪,剛剛入海關,第一件事就是和一群英國記者衝到餐館,點了磚頭一樣厚的豬扒,大吃一頓。連吃了幾周,這才逐步緩過勁來,不會見到肉就走不動路了。

在這種情況下,午餐肉罐頭成為英國家庭的美食。英國餐館大多關閉,只有少數高檔餐館工作,而他們供應的肉類,就是這種午餐肉罐頭。在上流社會的聚餐中, 每個參與的人一般都會帶一些食物交給女主人。如果客人能夠帶一罐午餐肉罐頭,女主人就會極為高興,這是最好的禮物了。

蘇聯人也極為歡迎午餐肉罐頭。蘇聯已經饑荒橫行,普通平民以土豆充飢勉強活命。在蘇軍中,每天的食物只是黑炭一樣的黑麵包,一些農村常見的圓白菜湯,最多還有一些魚乾。美國人提供給蘇聯肉類罐頭78萬2973噸之巨,佔蘇聯生產的肉罐頭總量的17%,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午餐肉罐頭。

蘇聯士兵對午餐肉罐頭極為喜愛,他們多將罐頭和各種蔬菜、佐料熬成糊狀,然後澆在黑麵包上直接吃下。午餐肉罐頭,大大提高了蘇軍士兵的體力,對蘇軍意義極大。在著名的電影《解放》中,一個蘇軍士兵甚至把午餐肉罐頭叫做第二戰場。

至於中國人,對罐頭並不喜歡。

雖沒肉吃,但中國人對於食物的新鮮看得很重。據統計,去年美國人均罐頭年消費在 90 公斤左右,西歐約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中國僅為 1 公斤。

抗戰中,美國曾經將一批午餐肉罐頭運到緬甸前線,提供給中國駐印軍。

駐印軍官兵對這種罐頭並不喜歡!之前他們吃的都是英國人提供的醃牛肉,豬肉香腸等等,都是紮紮實實的肉。他們吃的肉罐頭,也是英國的牛肉罐頭或者繳獲日本 人的牛肉罐頭!這兩種罐頭,前者很鹹,後者很甜,但也是貨真價實的純肉!美國的午餐肉罐頭,同這些牛肉罐頭比起來,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美軍也好,國軍也罷,都吃過不少午餐肉罐頭!

倒是1945年中印公路開通以後,一批午餐肉罐頭運到中國國內,交給國軍部隊,才有完全不同的評價。國內的國軍戰士基本一個月吃1到2次肉,這個肉不是大塊肉,而不過是肉絲或者肉末。主食一天只有1斤多米,副食就是白菜豆腐,根本不夠吃。根據美國軍官檢測,中國國內的士兵,基本百分之百嚴重營養不良。尤其抗戰後期,人人身體衰弱。在著名的常德會戰中,後來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曾經奉命連續急行軍,攻擊日寇。沒想到,急行軍期間生病掉隊甚至死亡的士兵,和作戰傷亡差不多。打仗的時候,國軍官兵體力不支,衝鋒都追不上日軍撤退,戰果不佳。為什麼?就是因為身體太差,長時間都有熱量的大虧欠,身體的脂肪基本都消耗光了,體質極差。

那麼,本來吃蘿蔔白菜和粗米飯的國軍士兵,現在居然能夠吃上午餐肉罐頭,自然是狂喜不已,高興的手舞足蹈。

在這些士兵眼中,這種午餐肉絕對是無上的美味。只是,由於運入的罐頭很少,能夠吃上午餐肉罐頭的,基本都是國軍的主力部隊,而且也是偶爾吃一頓而已。

午餐肉罐頭,也是中國抗戰的一個功臣吧!


薩沙


自制午餐肉

作為發燒級澱粉愛好者,把各色麵點當成人間美味,而午餐肉這種澱粉與肉類結合的食物,是物資貧乏時代的神奇產物。我卻偏偏愛上這種混合著澱粉的肉香,朋友說好品質的午餐肉用油煎,竟可吃出鵝肝的口感。無意中在網上找到方子,於是興沖沖自己在家做,模仿出八九不離十的樣子,手工製作不如市售成品好看,不過味道還不賴。吃時用油煎,與煎蛋和方便麵搭配,即是一碗能量十足的港式家常早點餐蛋面。

用料

豬肉500克

澱粉60克

雞蛋1個

小蔥30克

姜20克

十三香2勺

花椒粉1/2勺

糖1勺

料酒1勺

生抽1勺

鹽適量

植物油適量

自制午餐肉的做法

  1. 豬肉洗淨切小塊,入料理機攪打成肉泥。小蔥、姜切細末,放入肉泥中。

  2. 肉泥中加入雞蛋清、十三香、花椒粉、糖、料酒、生抽、鹽攪拌均勻。

  3. 再加入澱粉攪拌均勻。

  4. 朝著一個方向快速多次攪打使肉泥上勁,中間可少量多次加少許清水。

  5. 保鮮盒內壁抹少許植物油,倒入肉泥壓實,表面用橡皮刮刀抹平。

  6. 蓋上保鮮膜,入蒸鍋隔水蒸20分鐘左右。

  7. 取出倒扣出午餐肉,晾涼切片即可。

小貼士

1.肉泥一定要壓緊實,否則蒸出來的午餐肉會起小蜂窩。

2.做好的午餐肉可用油煎至兩面焦黃,風味更佳。


更多美味食譜及優質食材請關注公眾號 “龍江好味道”


知米味


分享一款做法相當簡單的午餐肉製做方法。



1、準備排酸的後腿肉和五花肉1000克,後腿肉和五花肉各半,放水中清洗乾淨,再準備純淨水300克。把肉攪成餡。

2、在大超市買一包午餐肉調料包,用其150克,將肉餡和調料包放於盆中拌勻,分次加入水,順一個方向攪拌,打成很稠的餡料。

3、拿一不鏽鋼盤,刷一層油,將肉餡倒入盤中壓實,厚度大約5釐未,記住一定壓實,肉餡上再刷一層油,用專用保鮮膜包好,然後上鍋隔水蒸制,大火把氣上來後,中火蒸30分鐘既可。



是不是很簡單呢,需瞭解更多評論區留言。


小吃學院


娟子來為大家介紹這道自制的午餐肉,做法特簡單,喜歡快動起手來試試吧;

豬肉、蔥姜、鹽、白糖、花椒粉、胡椒粉、蠔油、澱粉

1;將豬肉攪成肉泥

2;蔥姜切末放進肉泥裡拌勻

3;加入鹽、白糖、花椒粉、胡椒粉和一大勺蠔油拌勻

4;將澱粉和少量水調成糊,分次倒進肉泥裡,倒一點用手抓勻再倒

5;倒完澱粉糊,反覆將肉泥抓勻至細膩潤滑

6;將肉泥裝進容器裡,用手壓實,表面抹平整

7;蓋上保鮮膜

8;放進蒸鍋裡,大火蒸40分鐘左右,蒸至熟透即可

9;做好的午餐肉直接切片吃,或者涼調、炒菜、做湯都可以

您覺得娟子做的如何?有什麼建議請留言?也可點擊關注傳媒娟子。


娟子美食記


最近莫名其妙又被炒火起來的《請回答1988》,裡面對正峰歐巴吃午餐肉的一幕印象深刻。香郁Q彈的肉,顫巍巍,美滋滋得讓人流口水...

「罐頭」作為一種很好用的密封器具,隔絕了食物和空氣的接觸後,能有效延長食物的保質期,這次講個牛肉罐頭,也就是午餐肉啦~

去皮去筋

首先切肉,要去掉筋頭巴腦。

經過切肉機切成小塊兒些的肉。

醃漬處理

加醃製所用的鹽等調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後盛放到別的容器中,在 5℃ 下醃漬上 48 小時,好充分入味,感覺自己在寫《舌尖上的中國》...

蒸煮牛肉

把醃製好的肉在 110℃ 左右蒸煮個 2 小時,當然這時候的肉還沒熟透,但牛肉會滲出很多血水。

處理血水

工業上處理血水的方法也非常巧妙,直接傾斜器皿就能把血水倒掉,而肉還留在盤子裡。

來看處理到這一步的牛肉,顫巍巍的一塊塊已經讓人極有食慾了。

鬆散肉絲

用下圖的碎肉機把過濾了血水後的牛肉打散,查了半天也沒查到這個機器的工作原理是啥...總之出來的牛肉纖維就鬆散開了。

人工篩選

牛肉的纖維鬆散開後,工人還要再次檢查,並去掉筋頭巴腦和隔膜等。

機器檢查

再用 X 光檢查儀看有無混進雜物,這裡還有工人等著進行處理。

調和處理

在混合機中將牛肉纖維、牛肉餡兒、牛油和水都混合在一起,攪拌的同時還要進行加熱,來把肉打成鮮嫩多汁的樣子。下圖混合機的一次處理的份量能產出 2350 個罐頭。

灌裝環節

之後通過給料管把肉糜都裝進罐頭裡。

這個流水線用的罐頭特別有意思,為了能讓肉糜完全填充滿,罐頭是梯形的。如果用方形罐頭,填充時容易留下空隙,可能不利於保質。

重量檢測

接著罐頭通過重量檢測儀後,會用履帶將合格、偏輕、偏重的罐頭兵分三路,再有工人手動去多退少補,幾乎所有的食物產品都有這麼一個重量檢測分類的環節。

經過這個環節後,罐頭就要經過卷邊機進行「二重卷邊」密封了,罐身和罐蓋相互捲曲,再壓緊形成緊密重疊的卷邊,保證更好的密封性。

消毒環節

摞好整齊的罐頭們被送進消毒艙,加熱到 114℃ 持續上 70 分鐘。

然後放進水槽進行冷卻,再送進 35℃ 左右的房間靜置 2 周來保證風味。

聽聲檢測

最後用敲打聽聲的方法檢查是否漏氣,就可以出廠啦~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午餐肉並非都是牛肉,也有用雞肉和豬肉做的。我們打開來整整齊齊的一整塊,是因為用肉泥先裝滿再加熱,這樣煮熟的肉就會自然填滿整個罐頭,而我們在吃海底撈或麻辣燙時那種片狀的午餐肉,也都是切出來的。

我還找到了農廣天地加很多澱粉的午餐肉…覺得沒有日本科學技術的視頻報復社會,哈哈哈!


我是 Cast,學機械設計的好奇各種東西都咋做的?我來帶你看個究竟!

校對:江小喪、王叉叉

文中 Gif 截取自:日本 The Science Channel 頻道的 THE MAKING 視頻(306)《コンビーフの缶詰ができるまで》


Cast


午餐肉的誕生和戰爭有很大關係。1789年,美國成立了戰爭部,這是主管軍方財務和採購的部門。因為這個部門的性質,它的成員多是會計、審計、採購人員,對戰爭和士兵們在戰場的實際需要毫無瞭解,唯一的行為準則就是壓低成本。

加上二戰時戰爭部的首腦空缺(馬歇爾的主要工作是參謀,根本顧不上戰爭部),而採購任務又是空前之大(為一千兩百萬美國軍人提供所需的一切),在成本和供應量的雙重考量下,戰爭部選擇了大量採購午餐肉罐頭來為美國軍人們提供肉食。

1901年,芝加哥肉類加工商喬治·霍梅爾在明尼蘇達州奧斯丁市創辦了肉類食品廠,他的兒子在大蕭條時代接管了工廠,為了生產便宜的肉食來打開日益緊縮的市場,他發明了午餐肉。這是一種用豬肩肉(美國人不愛吃這個部位,他們更喜歡肋排,所以豬肩肉價格很低)、水、鹽、胡椒、糖、亞硝酸鈉製成的肉罐頭,價格非常之低。大量美國人在二戰戰場上吃到的,就是這種罐頭。

美國戰爭部採購了幾十億罐斯帕姆午餐肉,只花費了3.73億美元,折算下來,每罐斯帕姆採購價不會高於10美分(保守估計),這是採購史上的巨大勝利,但對士兵來說,這是場災難,因為這種用碎肉做的,吃不出肉類質感的奇怪食物,他們一連吃了好幾年。

士兵們給午餐肉起了各種奇怪的名字,“疑似肉”(Something Posing As Meat)、“畜生下水肉”(Spare Parts Animal Meat),以及“靈肉”(Mystery Meat)。還編歌謠來嘲諷它。但韓國、夏威夷人並不反感它,夏威夷至今還有午餐肉節,而韓國人撿美軍基地丟棄的午餐肉等物資發明的亂燉——部隊鍋,也成了很多韓國家庭餐桌上的美食。


鍛彰趣義


買點肉餡,調味後蒸熟,即成特好吃的午餐肉

【午餐肉】

材料:豬梅花肉300克,牛肉200克;糯米粉50克,水60克,雞蛋1個。

調味料:鹽6克,生抽30克,白糖10克,五香粉一點點,黑胡椒粉適量。

做法:豬肉牛肉都洗淨切小塊,蔥姜切末。

將切好的肉塊和蔥姜,都放入切菜器,蓋上蓋子,轉動著切碎。

然後將糯米粉、水放入碗中,再磕入一個雞蛋,拌勻成能流動的麵糊。

將麵糊倒入切碎的肉裡,再加入全部的調味料,繼續攪拌,切碎拌勻。

肉切的越碎越好,成細膩泥狀最好。

將肉泥裝入硅膠模具內,壓緊實,以防內部產生氣泡,表面抹平

上面蓋一層耐高溫的保鮮膜,放入蒸箱,125度,蒸30分鐘即可。

小貼士:

1.肉的選用可以根據喜好來,可以全豬肉,肥瘦皆有的最好,肥肉多點會更香更好吃。我用的是牛肉加豬梅花,也是肥瘦皆有的,這樣營養更豐富。

2.操作上,肉還是用破壁機打比較好,省力,或者直接買肉時讓店家給打成餡更省事。

3.我沒放澱粉,用的糯米粉,粘合度好口感也好。

4.蒸的時候上邊蓋一層保鮮膜,道理跟蒸蛋羹一樣,保持午餐肉的完整性和鎖水性。

5.用午餐肉片做漢堡的夾餡,可以放微波爐中加熱,也可以放鍋裡煎至兩面金黃,味道更贊。


虎媽尚菜


主料:三七分的豬肉500克(三分肥七分瘦這樣是最好吃的) 生粉30克 麵粉30克 清水200ml 雞蛋1個 生抽1勺子 鹽1小勺子 糖1勺子 小蔥1根 生薑2片 紅曲粉3克

午餐肉記得最清楚應該是小時候還是用鐵罐子裝的,那時候能吃上一塊午餐肉都高興的和過年一樣,那種美味真是太棒了,有一塊午餐肉飯都能多吃一些,當時的午餐肉也很安全,是真的有肉的,不像現在基本上全是澱粉做的,還全是添加劑,都不敢給自己的小孩吃,看到你的題目正好介紹一下一種方法,希望你的接受,喜歡的話請點點關注,點點贊,謝謝了

1. 把麵粉和生粉倒入碗裡,再打入一個雞蛋,攪拌到沒有顆粒狀就好了

2. 把準備好的豬肉碎(不願剁也可以買機器絞好的)全部倒入麵糊中,攪拌到全部混合到一起就可以

3. 把小蔥,生薑切成細末,如果不喜歡生薑味可以少放一些,全部攪拌均勻

4. 加入紅曲粉,生抽,鹽,糖

5.所有材料都放好了之後,我們要開始力氣活了,用筷子用力向一個方向攪動,要十分用力哦,還要保證所有的肉都被攪拌到才行,攪拌到感覺阻力越來越大了,感覺肉越來越有粘性了,肉上勁就差不多了

6. 最好是用模具來蒸,實在沒有用比較深的碗也行,不過用碗就要蒸好久了,可以蒸的,裡面刷一層油,把肉泥倒進去,壓平壓實就行

7. 放一個盤子防止水滴到肉泥上,大火燒開,蒸30分鐘就行了,這樣安全又好吃的午餐肉我們就製作完成了,可以放心的給小朋友們吃,自己做的多吃些都不擔心,以上就是我的答案了,謝謝您的閱讀,請給點點關注點點贊,謝謝了


廚房小蔡


後臀尖剁成肉泥。

午餐肉怎麼做

加入蔥姜碎,鹽,糖,白胡椒粉,黃酒,攪上勁。

午餐肉怎麼做

生粉加水稀釋。

午餐肉怎麼做

水澱粉放入肉餡中攪打上勁。

午餐肉怎麼做

把溼屜布鋪在案板上,把攪拌好的肉餡碼整齊放在屜布上。

午餐肉怎麼做

屜布把肉餡裹緊。

午餐肉怎麼做

放在蒸鍋中蒸15分鐘。

午餐肉怎麼做

蒸好後取出打開屜布把雞蛋液均勻的抹在肉餡上,在放到鍋裡蒸3分鐘,雞蛋液凝固了就可以了,取出後翻面,再均勻抹上雞蛋液,放入鍋內蒸3分鐘,取出後晾涼,切片食用。

午餐肉怎麼做

END

注意事項

肉餡最好是七分瘦三分肥,這樣做出來的午餐肉會比較香,

裹肉餡儘量裹緊點,這樣蒸出來才不會散,

往肉餡上刷蛋液時,我是刷一遍蓋上蓋2分鐘,開蓋又刷了兩次,這樣刷上的蛋液會比較厚。


健康那些事兒


既然邀請了就是猿糞,廢點腦子說說吧管他說的對不對了,安我的方子做出來就就好了😁包你味道一流!

各位看官有錢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點個關注!10年廚房老司機帶你玩轉美食!謝謝了!

豬肉糜500克(也可以換成牛肉)

蔥末適量


澱粉30克

麵粉30克

雞蛋1個

水60ml


胡椒粉2克

鹽6克

白糖10克

五香粉3克

料酒1大勺

生抽15ml

紅曲粉2克(沒有可不加)

香油適量

花生油適量

首先肉餡里加入蔥末、鹽、胡椒粉、五香粉、生抽、料酒、紅曲粉、香油、花生油、白糖攪拌均勻。然後將麵粉、澱粉、水、雞蛋混合拌勻,加入肉餡中。在把調好的餡放入抹油的容器中抹平!!抹平抹平了!!!重點說3次

然後把容器密封嚴,放到鍋上蒸40分鐘左右!取出隔夜晾涼然後😁開吃吧😊

記得關注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