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哪個壽命更長?

琴劍俠


那還用說,當然是機械硬盤的壽命更長,他們的存儲原理都不同。還有一點就是,固態硬盤在下一次存儲前要擦除上一次存儲的內容,這一擦除,就相當於硬盤的“磨損”。而機械硬盤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也怕壞道的出現。



對固態來說,當存入新的數據時候,SSD主控制器就會將數據寫入新的沒存入數據的空白空間上,而以前存儲的數據如果不要了要再次存儲就需要將他擦除,下一次才能夠存入數據,否則是存不進去的。而閃存的擦除次數是有限制的,大約10000-50000次左右,如果固態硬盤容量小,就更快的寫入讀出數據,硬盤磨損會更快,所以理論上固態內存越大,壽命越長。


而機械硬盤不一樣,他不需要擦除數據,只需要將0磁道記錄的“目錄”刪除即可,下次存儲時候,直接在原有的基礎上,覆蓋數據就行啦,因為在一個完全封閉的區域運行,所以幾乎不會有太大幹擾,而畢竟是通過機械運轉方式,用久了也會有機械疲勞,比如運行噪音,震動異常等現象出現,但是總歸來說,機械壽命要比固態長。

一般來說,固態的壽命約5-10年,而機械硬盤,如果不是認為損壞,幾乎可以陪伴一臺電腦一生!


TT百怪千奇


我的回答恐怕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在我這裡,要從大體上去估計,是固態硬盤用得更久。我接觸的第一個硬盤是邁拓的6g機械硬盤,還不錯,斷斷續續延用了四年左右,還沒壞,但是它只有6G,裝不了操作系統了。後來買過希捷的60G,日立的120G,質量都不好啊!希捷的剛滿1年就壞了,嗒嗒嗒的響,連數據都沒來得及備份。日立的用了兩年左右,提示某某己經出現損壞,要我備份數據,後來還用過一些機械硬盤,給我的印象都是這種東西很不結實。我在2013年買了第一個固態硬盤,是金士頓120G的,現在它在我的電腦中當從盤。2014年買了威剛120G固態硬盤,閒置中。2015年買了鎂光240G固態硬盤,現在正在使用中,裝了window10。我全在淘寶買的。你相信嗎?它們一個都沒壞。實踐告訴我,某些宣傳其實是誘導,那個很著名的,機械硬盤盤片更耐用真的居心不良,這是因為現實的說,機械硬盤有許多個部件,它最容易出事的部件跟盤片一點關係都沒有,一般都是盤片以外的部件更容易壞,但是,這也叫壽命到了啊!而固態硬盤結構簡單,它唯一會死掉的可能,就是壞人們愛提的擦寫次數,在我這裡,最先的那個金士頓,它已經用了六年了,它在狠狠的抽壞人們的耳光。


18177028401


我的筆記本原裝機械硬盤不到三年就掛了!5年前1200買了個256G固態硬盤一直用到現在。其間和媳婦吵架筆記本摔過4次,硬盤都摔出來了。插上照樣用
筆記本屏幕早摔爛了


-_-24145251


正常情況,機械的壽命長,但是,由於機械內部電子元件的關係,機械在工作時,不能晃動,也不能把機械拆開,這兩個可以要了機械的命,還有一點,人品問題,大約十年的前我幫一朋友安裝系統,電腦是新的,剛安裝完系統,就出現了大面積的壞道,只能立即去換機械硬盤


月海孤星


很高興能回答樓主這個問題,就從你本身要求而言,買個大容量的移動硬盤就可以,當然是選擇安裝機械硬盤的移動硬盤。平時時不時拿出來備份一下照片或者值得收藏的視頻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為什麼我不推薦你用帶固態硬盤來裝資料,不簡單是因為價格,更和他們本身的運行原理決定的,

首先,固態硬盤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盤,再白一點就是靠電子原件來組成的,而且本身固態硬盤是有壽命的,大概時間是在5年左右,最最主要的事,固態硬盤一燒或者摔壞,那就是全部資料都會丟失或者損壞,

其次機械硬盤,,主要由:盤片,磁頭,盤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機械硬盤中所有的盤片都裝在一個旋轉軸上,每張盤片之間是平行的,在每個盤片的存儲面上有一個磁頭,磁頭與盤片之間的距離比頭髮絲的直徑還小,所有的磁頭聯在一個磁頭控制器上,由磁頭控制器負責各個磁頭的運動。磁頭可沿盤片的半徑方向運動,加上盤片每分鐘幾千轉的高速旋轉,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盤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數據的讀寫操作。所以機械硬盤就算是著電壓燒也好,或者摔壞也好,它的再次被修復肯定是要優於固態硬盤。當然確實也是有的,比如說速度,同樣的固態硬盤,速度起碼是機械硬盤的3倍,所以就固態或者機械硬盤我個人認為機械會長久點,這也是集合他們本身特點來判斷的,建議你還是買一個大容量的移動硬盤,

價格也不貴4000G容量也是夠大了,具體也可以參照下某東,或者最好在實體店面買是最好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遵義雲凡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的哪個壽命會更長一些?

機械硬盤的理論壽命大概有3萬小時以上,一般硬盤一直開機工作例如網站服務器的硬盤3年就會壽終正寢,如果正常使用,6、7年應該沒有問題。一般是看讀寫的數據多少讀寫的次數越多,壽命越短

一般機械硬盤出現故障就表現為容易丟失系統文件運行文件容易出錯,硬盤扇區出現錯誤等等


由於固態硬盤閃存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所以說固態硬盤是有壽命限制的,固態硬盤內部閃存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閃存芯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

如果固態硬盤損壞,那麼可修復的概率是更低的

理論上是這
樣沒錯,但隨著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再來一個具體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態硬盤,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誇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麼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計算3000個P/E能用幾年,估算一下也有長達十多年的理論壽命

俠客挨踢數碼


如果像長時間保存的話,本人建議使用轉速慢的機械硬盤。

雖然5400r的機械硬盤轉速慢,但是穩定,所以很多筆記本喜歡用5400r的機械硬盤(本人表示很嫌棄)。(r表示轉)

然後本人科普一下固態硬盤的壽命。

固態硬盤的壽命主要以寫入次數為標準。

固態硬盤的顆粒在市面上主要有SLC,MLC,TLC。其中TLC是最差的顆粒,SLC是最好的顆粒。

寫入次數的大致標準

SLC約10萬次

MLC約3000---10000次

TLC約500次

然後壽命的計算方式大概就是固態硬盤的容量*對應固態硬盤顆粒的寫入次數。

比如一個256GB固態硬盤(MLC顆粒)的壽命大概是768000GB——2560000GB的寫入。

如果你的固態硬盤只是讀取數據,那就幾乎不會減少壽命。


二七doge


就長時間保存數據以及目前的SSD發展來看,還是應該優先選擇機械硬盤。但是還要根據個人實際使用情況考慮。

固態硬盤使用的是閃存芯片,現在的SSD技術發展限制的原因,機械硬盤速度雖然跟不上固態硬盤,但是因為物理介質的原因,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比閃存芯片(SLC\\MLC等)好得多。理論上來說,有質量保證的機械硬盤,使用5-10年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個人數據比較多,存儲在固態硬盤上,然而固態硬盤是以寫入容量計算壽命的,也就是說,固態硬盤中數據越多,讀寫操作次數就越多,使用壽命就會被縮減,小容量的固態壽命相對來說就會變得更短。機械硬盤是以上電小時數計算壽命的(上電時間不是連接電源的時間,而是轉子電機啟動的時間),讀寫操作幾乎不影響壽命。

從價格方面考慮,一塊240G/256G的固態硬盤都要近700元。一塊3TB的機械硬盤,卻不超過600元。只做數據存儲,機械硬盤也是首選。畢竟現在很多大企業從節省經濟角度來看,也願意花時間將數據備份到機械硬盤。

當然不是說固態硬盤不可以首選,如果不在花錢,至少1TB的品牌SSD(intel、西部數據等)還是可以入手的,畢竟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如果你又是屬於急躁型的,SSD就更適合你,畢竟在抗摔性好很多,抗摔性可是機械硬盤的硬傷。

最後,數據備份也可以考慮移動硬盤的。這個選擇因素很簡單。品牌,容量就夠了,其他的都差不多。

我是步入科技圈,作為數碼與科技的愛好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不妨點個讚唄。


步入科技圈


按照題主的意思,只是拿硬盤當備份盤用,希望能放久點,又忽略價格的問題,這樣的條件還,當然固態硬盤是不二之選啦。

首先,

你完全不用擔心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它真正的壽命會比機械硬盤更長。

可能你會說,SSD不是有一個有限的擦寫次數嗎?確實是有,但是,這中間是有技術的,訣竅在於SSD試圖平衡它在每個單元上的寫入方式,以防止個別單元先壞掉,這個叫平衡磨損算法,總之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大多數固態硬盤在擦寫次數耗盡之前能寫入數TB的數據。

如果你害怕轉移到固態硬盤,我很誠實地告訴你不要擔心,特別是題主這樣的,完全作為備份盤,幾十年用下來,擦寫次數估計就個位數。

其次,

機械硬盤之所以叫機械硬盤,因為它是有機械裝置的,如高速旋轉的磁盤,可移動的懸浮臂等,它怕什麼?對,它怕震動怕灰塵!長達幾十年的保存過程中,免不了要搬來搬去,拿來拿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可靠性是遠不如不怕震輕巧好收藏的SSD。

還有一條理由,那就是SSD快啊,你在備份過過程中,SSD帶給你的快感遠不是機械硬盤可比的。


超能網


兩種盤,各有優勢

機械硬盤

最大的優點就是數據的可恢復性

最大的缺點就是抗震能力不行,在強震時,如跌落,硬盤損壞,電腦卡死。若磁頭變形,後續損壞盤片,數據不可恢復。

當然速度慢也是個問題。

固態硬盤

最大的優點是讀寫速度快,

不存在抗震問題,即使跌落也不會當機,適合移動辦公。

最大的缺點

數據的不可恢復性,特別是硬盤的閃存顆粒損壞,基本上數據是沒有可能找回。

可不可以組合成混合盤使用?

當然是不行的。由於機械硬盤的特性以及操作系統的原因,單用固態硬盤和混合盤在比較上,單用固態硬盤速度上還是較滿意。

解決辦法?

可以用機械硬盤在家裡固定位置搭建私有云,備份數據。

由於固態硬盤的售價已經快達到五毛一GB,因此,民用市場上機械硬盤很快會失去市場,特別是中國SSD的發展。

今後機械硬盤多是企業級數據儲存中心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