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3年市值縮水600億,王中軍王中磊質押九成股份套現,華誼兄弟為什麼不行了?

小冰冰0210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越來越有意思,先是扯出馮小剛,隨後又拉進來王中軍,小崔你要不是福爾摩斯探案我都不信。

本來娛樂圈相對封閉,看來經濟學在哪裡都很有用。先是蝴蝶效應,引發國稅局進駐范冰冰公司,估計大小都會查出來問題,隨後矛盾直指華誼兄弟收購馮小剛空殼公司,這個麻煩就大了,輕則損害中小股東利益、證監會處罰,重則涉嫌洗錢犯罪,就會有牢獄之災。

估計有些人擔心經不住公安辦案,提前準備後路,難怪小崔微博曝光不要讓某某跑路了。此時此刻王中軍幾乎全部質押股票確實詭異,股價下跌如此之多倒不是穩定股價還要質押套現,心裡沒鬼就無法讓人理解。

狗血事件到偷逃稅款遐想,再到犯罪洗錢遐想,直到資本套現,簡直就是驚天內幕,其實馮小剛導演不如把這個過程拍一個片子肯定比手機2要好看。

人在做,天在看,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有那麼難嗎?還是要牢記,資本運作要合法,收入分配要交稅,踏踏實實一輩子。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華誼兄弟欠星爺一個說法,就憑這一點,縮水恐怕是遲早的事。

華誼兄弟的手段。

西遊降魔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作為著名演員和導演,大家沒看之前是衝著星爺的名號去的,看完之後,同樣要給星爺一個大大的贊。本來想這樣的票房都是會簽約分成協議的。票房越高,分成比例也很高,這是階梯型的。


本來口頭上已經約定了,分成協議隨時可以簽訂。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隨著票房再次衝高,華誼選擇了利益,丟掉了信用。或許在利益面前,很難有人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吧,所以他們一拖再拖,直到協議沒簽字不生效。但票房事實又存在了,這樣星爺就白白少了8800萬,這對星爺來說或許也不是什麼,但是這是一個理,是應得的,卻被這樣的手段給玩了,星爺心理很是氣憤的。


後來星爺果斷選擇了華誼的對手,光線傳媒。並利用《美人魚》證明了自己的實力,30多億的票房,這可讓華誼徹底的眼紅了一把,可是醜事已經做出了,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認了。


所以從這樣的行為中,我們大概也能判斷出華誼的態度和作為了。總之不看好。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很高興,今天又看到崔永元的微博更新了,崔永元很好,網友們也表示終於安心了。



看來崔永元那一抽屜合同還是很有料的。

華誼兄弟6月6日發佈了公告宣佈持股人王中軍、王中磊的股份質押情況。截至公告發布之日,王中軍質押股份550879999股,佔公司總股本19.86%,作為第一大股東、公司法人,王中軍目前手上的股份僅剩2.21%。弟弟王中磊則質押了股份142799999股,佔總股本5.15%,目前手裡僅剩股份1.04%!

有網友戲稱這是新版的奔跑吧,兄弟!

還有網友稱這是賈躍亭的節奏。

雖然兄弟二人後來發公告稱不是拋售股份套現,只是以股權質押來籌集資金。但這事情發生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真有點“黃泥巴掉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的意味了。(至於到底是黃泥巴還是屎,估計當事人最清楚)

我還是相信那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要不理虧,解不解釋無所謂,要是真理虧,解不解釋也改變不了結局。

說實話,我開始越來越相信崔永元是在“報私仇”了,畢竟他這個唯一醒著的人最看不慣虛假醜惡的東西。不管怎麼說,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崔永元!


夜雨如書


華誼兄弟,真的是挺可惜的。


在2015年6月A股最亢奮的時候,華誼兄弟股價最高達到了64.45元,當時總股本是13.88億股,算下來總市值894億元。所以當時華誼兄弟甚至喊出了千億市值的總目標,但如今呢?其總市值不到200億元(190億元),縮水其實接近700億元。



華誼兄弟是中國發展最早,也最具號召力的影視公司,黃金時期,華誼兄弟旗下有300位藝人,黃曉明、周迅、鄧超、范冰冰、王寶強、陳思誠、林心如等等。那個時候,不是華誼兄弟搶明星,而是明星們搶著去華誼,因為那是一棵大樹。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明星們的個人作用被成倍放大,各種媒體賬號可以讓明星更為直接地與粉絲建立聯繫,這導致明星對於經紀公司的依賴程度下降。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明星紛紛離開華誼兄弟,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下面是一份網友整理的華誼兄弟流失的明星名單:



沒了明星,自然影響力就大打折扣。我們可以看到,華誼兄弟的票房收入一直增長乏力。早在2015年,後起之秀光線傳媒就以55.76億元的總票房,超過老大哥華誼(43億元);到了2016年,兩者差距繼續拉大,當年光線傳媒總票房64.2億元,而華誼兄弟的總票房只有一半,即31億元。



雖然票房不行,但華誼兄弟還是很會炒股票的。比如它投資的掌趣科技,成本1.49億元,最終通過賣掉股份套現約25億元;其投資的銀漢科技,成本6.72億元,賣掉一半股權就拿到6.47億元,算是收回了成本,剩下一半股權就是淨賺了,那也是好幾億。


但是這種靠投資的模式,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要賺錢必須要靠主業。但票房不行,導致外界對華誼兄弟的信心越來越不足,所以才有華誼兄弟股價超長時間的連續下跌。


華誼跌得如此之慘,被坑的不止散戶,還有阿里、平安、騰訊這樣的巨頭。這3家公司差不多認購了35億元的華誼兄弟股票。當時認購價為24.83元/股。由於有3年的限售期,這3大巨頭目前的股票還沒解禁(今年8月才能賣掉)。按照最新股價計算,這三大巨頭的虧損比例已經高達40%以上,虧損金額14.7億元。


但和股民慘重的虧損相比,王中軍和王中磊,仍然按照他們的節奏在生活。尤其是王中軍,忙著搞收藏呢:他以3.7億人民幣的價格拍得梵高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以1.8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畢加索作品《盤髮髻女子坐像》,還有以2.07億元競得曾鞏《局事帖》。


錢是王中軍的,當然你可以隨便花,但你把搞收藏的心思,多用在公司身上,對股民更負責,不是更應當的事情嗎?


同時,按理說,股東將股票質押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股民這麼敏感?那是因為,大家被賈躍亭給嚇怕了!所以,王家兄弟,是該去好好安慰股民受傷的心了。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6月26日、27日兩天,華誼股價接連下跌,盤中一度下跌逾8%,僅26日單日就跌去了10億元。截至發稿,目前,華誼股價已經低至4.97元,總市值跌破139億元。

這一輪大幅下跌,源自6月25日晚間的一條消息:影片《八佰》終於正式宣佈,經片方與各方協商,《八佰》取消原定於7月5日公映安排,暫別暑期檔,新檔期擇日公佈。

《八佰》是今年華誼最重要的一部電影。早先在6月中旬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八佰》計劃作為開幕式影片放映,看過成片的人們普遍認為它具有暑期檔賣座大片的氣質,“第一次看完成片,我在放映廳哭了挺久才離開”,一位提前觀看過影片的人士這樣說道,不少平臺預估它的票房體量在20-30億元之間。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對《八佰》的預期更是溢於言表,“非常值得期待,是一個里程碑式作品,可以與《集結號》媲美”。

在華誼與王忠軍對《八佰》期待背後,是華誼每況愈下的經營狀況。據財報,2018年華誼全年鉅虧11億元,2019年Q1實現營收5.92億元,直接虧損為9392.8萬元。王忠軍說,他必須不斷籌款,才能保證公司的股權結構不發生變化。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不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相信,中國影視傳媒業在調整之後,會迎來春天的……

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股權質押套現只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管等想要套現但又不想減持的一種把股票質押給金融機構,進行短期融資借貸的行為罷了,和華誼兄弟行不行沒有必然的關係,就算是企業高速發展中,企業主和高管們也會動手進行股權質押變現的,回收資金用作其他投資或週轉。

不過就華誼兄弟的發展而言,的確,作為國內最早上市融資的影視製作傳媒企業之一,卻因為發展戰略的問題錯過了成為國內影視製作絕對霸主的機遇,雖然就營業收入的規模而言,華誼兄弟依然是國內絕對的影視龍頭,但光線傳媒等競爭者更正在上演加速追趕,蠶食瓜分影視市場。

在這些年國內電影、影視劇業務高速膨脹的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華誼兄弟淨利潤增速卻走向平庸,2015年同比增長8.86%,2016年更同比下降17.21%,2017年恢復同比增長但也只有2.49%的增速,而反觀光線傳媒2015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2.09%、2016年增長84.27%、2017年增長10.02%。就市值而言,華誼兄弟已經從2015年6月巔峰的800多億元到如今不足200億元,比光線傳媒還少100億元。

華誼兄弟的“不行”這一幕的出現,也並非一朝一夕的,首先和華誼兄弟近年來的“不務正業”,妄圖多元化發展有關,包括搞起對外股權投資、發展遊戲、網絡售票、眾籌、實景娛樂等,當然這些投資談不上全失敗,但卻分散了華誼兄弟壯大影視傳媒主業的投資和精力。

此外,華誼兄弟近年來解約的明星越來越多,包括范冰冰、趙麗穎、王寶強、黃曉明等。近年來具備號召力的影視明星獨立創業,成立自己的影視傳媒製作公司也越來越多,這也讓本身最大看點是群星匯聚的華誼兄弟逐漸失去一些市場的號召力,不過這一幕的出現也和華誼兄弟當初未能管理聚攏好這些旗下的影視明星有關。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報道說,王中軍王中磊質押股票,幾乎是擁有的全部,我不認為是“華誼兄弟”不行了,而是一種策略。

眾所周知,華誼兄弟的大股東王中軍被崔永元、袁立硬懟,旗下演員、導演被揭底,華誼兄弟股票自然是引火燒身,利空襲來,股票下跌,這是股票的常識,當這種出其不意的利空因素消失或者淡化之後,說不定抄底還撈個肥的!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呢?我想:

1.崔永元的無意之舉,招來稅務部門的“特別關照”,對華誼兄弟股票形成重大利空,而且是餘波未了,大盤欲破3000點,趁著股票還在高位(相對)抵押,多套出一些真金白銀,在低位抄底買進,美其名曰為了廣大股民“增持”,名利雙收!

2.崔永元已把娛樂圈的蓋子掀起來一支角,估計後續還有許多不可預知(看客)他們卻心知肚明的一些事情,比如補交稅費,比如繳納罰款等等等,這些都是用錢處,預先準備,以免到時抓瞎。雖然他們的能量強大,但也架不住全面徹查,各個都不乾淨!

3.悲觀的預期。假如是這樣,就說明這類娛樂公司以前掩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霍爾果斯正在清查虛假註冊的空殼公司,而最多的就是娛樂公司,當然娛樂公司就首當其衝,後面是好是壞,他們心裡面沒底!

4.從娛樂界的陰陽合同看,華誼兄弟旗下有一大批明星藝人,固然有別人不可比擬的號召力,但這些人的吸金大法也會讓出資方(華誼兄弟)犯“心臟病”,導致利潤降低還得牙齒掉了往肚子裡吞,會不會為了季報好看、年報好看,搞虛假數字?經不起審查,

過不了關?

5.從袁立曝光的收藏品看,貓膩真實存在,王中軍是否也搞虛假收藏,目的是為了抬高融資額度,增加融資能力?現在出現了“假藏品”,他會不會心慌意亂,套現以備萬一(圖片來自網絡)

華誼兄弟到今天,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價值的自然迴歸,更是當初“眾星捧月”製造的泡沫破滅!


見腫消世界


奔跑吧,(華誼王氏)兄弟!

首先,套現的說法有些不準確,這一點華誼兄弟已經公開聲明。按照華誼兄弟的說法,此次質押股份是為了融資,用於項目投資或股權投資。【小哥哥】認為,既然股份是兩兄弟的,質押股份也無可厚非,原本娛樂業已高度資本化,華誼兄弟的做法無非也是一種資本操作。

另外,這也不能就斷定華誼兄弟就不行了,說不定在其他行業上賺了錢給華誼帶來轉機呢?但是,如果看華誼兄弟的市值,3年縮水600億,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華誼兄弟的實際境況,每況愈下可能比較貼切。

再加上,社會名人崔永元曝出一些娛樂公司“陰陽合同”的事,地方稅務部門迅速介入,一時間將娛樂公司推至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娛樂公司的股價也是應聲下跌,華誼兄弟也未能免災,且是重災區。

原本,普通老百姓對娛樂明星收入過高,娛樂公司躺著賺錢就心中不滿。

如果說華誼兄弟走下坡路的深層原因,【小哥哥】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影視劇產品。與西方尤其是美國一些娛樂公司相比,比如說華納兄弟(雖然只有一字之差),華誼兄弟的影視劇產品,仍存在很大差距,不管是製作水平、影視的影響力和票房等。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華納兄弟的歷史更加悠久,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之一,而華誼兄弟,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中國版的華納兄弟。

第二,時代不同了,原先華誼兄弟旗下的一批明星已經單幹給自己打工了,這也讓華誼兄弟力不從心了;第三,後起之秀的挑戰,包括光線傳媒等公司,使得華誼兄弟的日子,遠不如之前好過了。

【小哥哥】曾行走美帝一線。親對回答滿意嗎?歡迎點贊和留言,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摩羯小哥愛新聞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思考和解讀是:


一,2013年風光的華誼兄弟。


在2013年,華誼兄弟的股票上漲幅度很大,上漲幅度最高是500%,也是當年的牛股代表。那時的華誼兄弟能夠大漲,原因是電影市場剛剛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電影行業的競爭不激烈,華誼兄弟在行業是第一名的公司,華誼兄弟的業績增長也很好,這些因素都是推動華誼兄弟成為2013年大牛股的主要原因。下面的圖片是2013年華誼兄弟的股票走勢:

二,2016年開始,華誼兄弟就開始不行了。


從2016年開始,華誼兄弟的股票走勢就越來越差,股價一直下跌。主要原因是華誼兄弟所處的電影行業,已經結束高速增長的階段,行業發展進入瓶頸期,華誼兄弟推出的電影票房不如預期,競爭對手也在趕超華誼兄弟,這些因素導致華誼兄弟的業績變差,出現大幅下滑。因此,華誼兄弟在最近幾年開始轉型,進入電影產業的其它業務方向,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所以華誼兄弟的大股東進行股權抵押獲得資金。


三,華誼兄弟與人生。


華誼兄弟,曾經輝煌過,現在卻進入低迷的時期,這個案例說明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周期,就如季節的變化,春夏秋冬。人生之中,我們要吸取華誼兄弟的發展變化,在輝煌期需要儲備現金和糧食,在低迷期才能順利度過,懂得把握節奏。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華誼兄弟的質押新聞今天刷屏了,由此也引起公眾的很多猜想,最普遍的觀點就是感覺華誼二兄弟要賣掉股票套現出逃,而之後華誼兄弟也行了闢謠。

其實很多網友都沒有搞清楚質押的概念,單純的以為質押就是套現,其實這種理解明顯是錯誤的。質押實際上也是抵押的一種,只不過抵押物為股權罷了。

質押,通俗一點講就是,我要投資項目,但我沒有足夠的錢兒來做,那麼只好去借錢搞融資,但是空口白牙人家也不信,這個時候就需要抵押你的東西了,有房子抵押房子,有地抵押地,反正就是抵上自己的身家,而華誼兄弟無非抵的是股票而已,這和賣掉是有本質區別的。

不過,從華誼如此高比例的質押情況來看,也是一種很不正常的行為,起碼反映了華誼兄弟的資金鍊是有問題的,而且華誼兄弟的資產也不單純就是華誼公司,還有其它很多項目,為什麼就單單質押了華誼幾乎的全部股權呢?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個人認為,如此高比例的質押,再聯想到最近的陰陽合同事件,不得不讓人懷疑華誼資產的健康性,雖然質押不是套現,但這無疑會把華誼的潛在風險轉嫁到了第三方商家,而王氏兄弟二人是否從第三方商家已經融到真金白銀了呢?如果是,那麼等於間接套現。

所以說,我感覺現在的所有風險都在質押的第三方商家身上,因為此次事件出來以後,華誼的股市行情肯定會一挫再挫,造成恐慌性拋售,那麼對於第三方來講,高比例的質押股票價值就會大幅縮水,燙手山芋拿在手上就是個火藥桶。

那麼,很多人會問,陰陽合同事件出來之後,為什麼還會有項目方支持華誼兄弟的質押行為呢?這個就要看質押的時間了,這個質押的時間並非在陰陽合同事件之後,而是早在3月31日就已經完成了質押,這個時間節點很關鍵,因為那個時候華誼還是安全的,所以質押的第三方是沒有任何顧慮的。

但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華誼的股票肯定會帶來巨大震動,不管吃瓜群眾理解的對還是錯,市場上的利空情緒已經大幅蔓延,等待華誼的可能還有更棘手的問題,而且極有可能引申更多的資產問題。

我們圍觀者就準備好小板凳,靜待上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