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漢武帝劉徹開創了漢朝最強盛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漢武帝主動派兵出擊匈奴,雖然沒有完全消滅匈奴,但也把匈奴趕到苦寒的漠北之地,從此以後匈奴再也不敢有什麼大的作為,漢武帝終於洗刷了漢朝幾十年的恥辱。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漢武帝晚年疑心病加重,開始重用奸佞小人,最終導致巫蠱之禍,殺死官吏和平民數萬人,其中包括丞相公孫賀、諸邑公主、陽石公主、長平侯衛伉等皇親國戚,衛皇后和太子被逼自殺。漢武帝晚年最大的過錯莫過於此。

後來,漢武帝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做事也感覺力不從心,太子被自己逼迫致死,沒有了皇位繼承人,找誰來繼承大漢江山,成為了漢武帝此時的一塊心病。當漢武帝看到自己的兒子劉弗陵,覺得他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於是漢武帝決定,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劉弗陵,劉弗陵當時只有七歲,漢武帝覺得自己的時日也不多了,他擔心劉弗陵太小,不能總理朝政,又怕出現呂后亂政的現象,於是決定殺死自己的寵妃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到死都沒有明白漢武帝為什麼會殺她。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這本來是漢武帝無奈之舉,才在臨終前做出這樣一個殘忍的決定。沒想到五百後,竟然有一個王朝效仿漢武帝的這個決定,並把它作為一個國策,這個王朝就是北魏。

北魏的開國皇帝是拓跋珪,拓跋珪是鮮卑族人,公元前386年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政權,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效仿漢人的封建政治制度,學習漢人的治國方法,大力發展農業,採用與民生息的政策,奠定的北魏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的經濟力量。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拓跋珪所立的皇后,不是他的結髮妻子劉氏,而是後燕慕容寶的幼女,原因是劉氏沒有成功澆鑄成一個銅人,慕容氏卻很輕鬆地就完成了,這個是代國宮中祖上傳下來的老規矩,要想被立為皇后,就必須要親手澆鑄成一個銅人。

劉氏雖然沒有被立為皇后,但是他為拓跋珪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而這個兒子還是長子,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所以拓跋珪的這個兒子就叫拓跋嗣。拓跋珪擔心自己死後,拓跋嗣繼承皇位,劉氏就當了太后。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拓跋珪怕劉氏以後會把持朝政,對拓跋氏子孫不利,於是拓跋珪在上朝之後,宣佈的一條規定:魏宮裡立太子時,先要殺死太子的母親。並對群臣說:“這個不是我發明了,五百年前漢武帝就是這樣做的。”並且拓跋珪還把這項規定作為一項國策。

拓跋嗣因為自己的母親被殺,非常傷心,不想再見到自己的父親,於是離開的宮中,拓跋珪最後被他的另一個兒子拓跋紹所殺,應該也算是他的報應吧。

漢武帝臨終前一個殘忍決定,五百年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王朝的國策

漢武帝和拓跋珪的這個方法,只能暫時解決的外戚專權的問題,並不能徹底根除,我覺得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比如:嚴格限制外戚掌權,並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不一定非要用那種殘忍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