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普及心理科学与建设健康中国

普及心理科学与建设健康中国

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路径。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四化”进程,即经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数字化,亟需加强心理建设。我国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队伍、内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科普队伍要加强心理学职业工作者、科技传播者与科学研究者的梯度整合,科普方式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科普内容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和面向需求的精准匹配。未来我国心理科学普及工作应努力实现知识普及、理念提升与行为改善的心理健康素养建设“三部曲”,着力完成以心理服务为核心的科普模式转换。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是最好的普及,是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有力推动。

1 健康中国:心理健康工作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我国也进入了“新四化”进程,即经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数字化。“新四化”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带来重大而持续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国民健康问题当前所面临的是一个新旧疾病并存、多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国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收入差距较大、阶层分化明显的局面,这一局面已导致诸多心理与行为适应问题。

心理健康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心理健康不只是个体与公共健康问题,还涉及社会公民的个人权益和发展机遇问题,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必然建立在心理科学广泛普及的坚实基础之上。“知-信-行”理论模型是国内外健康教育领域通常遵循的工作原则,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健康信念、实践心理健康行为是扎实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三步曲。

普及心理科学与建设健康中国

2 心理健康普及推广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学校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形成规范、卫生系统精神心理工作逐步形成配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心理保障模式、学术团体和专业科普工作机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传播平台积极诉求心理知识以及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迅速等方面。

然而,心理科学普及中尚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具体体现在(1)科普工作主体以“科学家”为中心的传统模式;(2)科普工作组织以“自上而下”的任务为主。(3)科普工作视角受到疾病模式的局限。(4)心理科学普及仍然以单向知识传播为主。

3 当前心理科学普及工作的重点

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和发展需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提出了当前心理科学普及工作的指导要求,重点做好“三结合、三加强”:(1)做好心理科学研究和科普实践的结合,加强心理科普宣教产品的研发;(2)做好心理科普素材和传播技术的结合,加强心理科普资源库的建设;(3)做好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结合,加强心理科普专业队伍的建设。从科普内容、科普方式、科普队伍三个方面提升心理科学普及能力与成效,真正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3.1 科普队伍实现心理学职业工作者、科技传播者与科学研究者的梯度整合

当代科普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从科学家向公众的单向传播,更加强调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具体体现在:(1)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基础培训与教育;(2)首批 4 个全国心理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已获中国科协审批,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各学科首席传播专家的影响力及科普团队特色建设;(3)科普队伍是科技创新完整链条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3.2 科普方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

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有效促进了主题科普活动广泛而扎实地开展,推动了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未来心理科普方式要加强 5个方面工作:(1)建立一批优质的心理学科普公众讲座,以现场、视频、微课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开放;(2)加强对门户检索网站心理学领域的科学词条的编写、修订和补充,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快速高效传播;(3)加大体验式科普展项与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增强与各地科技展馆合作共建;(4)加强对心理学类图书科普资源的推荐和分类工作;(5)增强心理学类影视科普资源的创作和策划工作。

3.3 科普内容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和面向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转移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察国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科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心理学会根据中国科协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 —2015年)》中长期计划的工作指导思路,从2013 年起组织多方专家并征集各行业对心理学普及的需求,历时3 年编写完成《公众心理科普纲要》。为专业工作者在传播心理学的过程中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结合具体需要用来指导心理科学在各行业领域的普及工作。

4 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是最好的普及

健康不能停留在理念,更重要的是投入实践,同时体验的积淀会进一步提升理念。讲一万句话不如做一件实事,面向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贴心、贴身服务是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关键举措。

心理科学的普及过程正是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过程。这一方面需要心理专业工作者切实转化已有科学成果,真正尊重公众需求服务到位;另一方面也对心理科学研究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把具体问题的机制原理探索清楚,才能指导公众科学应对。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越广泛、越为公众所接收,心理科学普及就越有成效,心理科学研究发展的原动力就越强劲。

走出学术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应用是最好的心理学普及,必将有力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高文斌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委心理咨询服务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更多科技前沿请关注“中科院院刊”微信公众号:CASbullet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