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改變已經發生。

2018年6月12日上午9時,特朗普沒有使出他那著名的“握手殺”,而是一邊握手一邊用左手拍著金正恩右肘,以示友好。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在反反覆覆的波折後,美國和朝鮮兩個敵對了70多年的老對手,終於跨過太平洋的鴻溝,在獅城新加坡實現了首次面對面會晤。

這歷史性的5小時親密接觸,不僅是兩國關係變化的開端,也將給地緣局勢帶來深遠變化。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金正恩對特朗普說,“許多人會認為這是一部科幻電影中的狂想”。

正如金正恩在會晤時所說:

“來到這裡不容易。歷史扯了我們的後腿,過去的偏見和做法也阻擋我們前進。但這些我們全都克服了,而我們今天來到了這裡。”

歷史性的時刻,簡單的一句話意味深長,透露出很多信息:

第一,來一趟不容易,過去的摩擦,都是歷史扯得後腿。

朝鮮至今進行了6次核試驗,其中4次都是在金正恩上臺之後。

越來越密集的核試驗,讓特朗普對朝鮮一再發出警告:不要威脅美國,否則將以“全世界從未見過的怒火”來回應。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最關鍵的原因是,兩國之間強烈的、根深蒂固的敵意。

自朝鮮戰爭結束以來,兩國只簽署了“停戰協議”,沒有簽署“和平協議”,所以從理論上講,半島的“戰爭”仍在繼續。

對美國來說,這種狀態恐怕談不上威脅——甚至反而可以以“朝鮮的威脅”為藉口,為其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尋找藉口。

而對朝鮮這樣的小國、弱國而言,這卻不啻為一致命威脅。這個只有12萬平方公里的國家,由於極度缺乏安全,只能用一層層核武的盔甲,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在這樣一種相互發出“致命威脅”的氛圍下,很難指望兩國領導人能夠坐到一塊。自1953年以來,美國先後對朝鮮實施了8輪制裁,一步步對朝鮮的對外貿易、金融、人員往來等方面加上“緊箍咒”。

核武器,則成為了美朝最核心的利益關切,也是多年來對抗和敵意的主要誘因。

第二,通過對話談判,就算曾經是“死敵”,也有望迎來和解。

今天,這兩個都喜歡“自由發揮”的國家領導人,給這場會見製造了一個最大的懸念。

下午在散完步後,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嘉佩樂酒店簽署了一份“歷史性”文件,但直到兩人相繼離開,全世界都不知道文件的內容……(O_o)??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BBC記者說,很遺憾,我們的鏡頭拉近也看不清上面寫的是什麼……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直到美朝聯合公報發佈,才揭曉答案,說了4個內容——

1、美國和朝鮮承諾,依照兩國人民對和平及繁榮的願望,建立新型美朝關係

2、美國和朝鮮將合作在朝鮮半島建立長久穩定的和平機制;

3、朝鮮重申了2018年4月27日簽署的板門店宣言,承諾努力實現朝鮮半島的完全無核化;

4、美國和朝鮮承諾,找回戰俘和失蹤人員遺體,包括立即遣返已確認身份的人員。

美朝關係是世界上最困難、最複雜的關係之一。

今天,兩國最高領導人能夠跨越太平洋坐在一起談判,說明當今世界分歧再大、仇恨再深的對手,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當然,現在說“解決問題”為時尚早,但走出這一步就可喜可賀!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它至少是一個良好開端。中國有句老話叫“欲速則不達”;英語中也有一句俗語叫“haste makes waste”(越是急急忙忙越是徒勞無功、空費時間)——兩者異曲同工。

對美朝轉圜以及半島無核化進程,我們都不宜急於求成。

一次會談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誰也不能保證,美朝不會因為其他事情出現新的矛盾,更不能保證無核化道路一帆風順。

但至少當美朝立場出現齟齬時,摒棄“一言不合就試爆核彈”的過去,“let’s have a talk”有望成為新常態。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用今天王毅外長的話說:“美朝兩國相互對立甚至敵對半個多世紀,今天,兩國的最高領導人能夠坐在一起,進行平等對話,這本身就具有重大和積極的意義,就是在創造新的歷史。”

沒有什麼問題是對話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再談一次。

第三,對話,讓所有人偉大,讓全人類安全。

對話“保佑”美利堅。特朗普在G7鬧得不可開交,成為眾矢之的,但當他站在聖淘沙聚光燈下,造福於世界,也會造福於美國,讓別人偉大,也會讓美國偉大。

對話“保護”朝鮮。光明星不管是衛星還是導彈,都換不來永久的和平。當金正恩走下舷梯帶著準備對話的微笑,朝鮮才掌握了最有力量的“武器”。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而半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路徑,一直是中國提出的主張。

中國是對的!

正是因為中國秉持著既反對半島“生戰生亂”,又堅決推動無核化進程這樣公平公正的立場,半島局勢才能夠幾經風雲波折一步步走到今天。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不僅僅在朝核與半島問題上,事實上幾乎在所有的國際議題中,中國都堅定地反對動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主張對話解決爭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論多麼複雜棘手的安全、經濟、宗教等問題,我們都需要按照這樣的思路和辦法,去克服重重困難,直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實現。

特金會: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嗎?

新加坡聖淘沙島,在馬來語裡有“寧靜”之意。曾經數千名被日軍懷疑為抗日分子的華人被機關槍打死,扔進海里。

願半島和平之花,能從這血海和仇恨中顫顫而生。

作者:王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