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若英有哪些才華?

JesSE


一說到奶茶劉若英,她的歌唱成就應該是第一齣線的,其次她現在的這部《後來的我們》也是席捲票房,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其實奶茶作為一個演員也是值得有看頭的。

作為港片的自媒體,當然是要推進作為港片演員的劉若英,一共參演了四部港片(以製片公司的屬地為準),包括《新喋血雙雄》《生日快樂》《一個好爸爸》《連環局》,合作的導演包括霍耀良、馬楚成、張艾嘉、羅志良。

《新喋血雙雄》的導演是霍耀良,編劇有以警匪片著稱的袁錦麟,演員有吳奇隆、趙文瑄、劉若英和吳家麗。除了吳家麗,其他三位都不是正宗的港片演員,而是臺灣演員。

到了《生日快樂》,導演是馬楚成,故事來源自劉若英散文集《我想跟你走》內的一篇短篇故事《happy birthday》。《後來的我們》的故事也脫胎於劉若英的原創故事,名叫《過年,回家》。《生日快樂》和導演馬楚成另一部電影《星願》比較像,都是催淚感傷的愛情故事,而且都用了臺灣演員,男主角有任賢齊,女主角有劉若英,敘事節奏比較慢,不同於港片的明快。

尤其劉若英的哭戲,一邊說詞,一邊掉淚,實在打動人,和《天下無賊》中邊吃邊哭的戲份可以媲美,將一個女人的脆弱傷感完美演繹,當真是我見猶憐。

憑藉此片,劉若英獲得了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當年的對手有鞏俐、毛舜筠、李心潔、梁洛施,最後由鞏俐憑藉《滿城盡帶黃金甲》摘得桂冠。

第二年,劉若英再次獲得提名,影片是《連環局》。導演是羅志良,擅長懸疑片,最為經典的作品是張國榮主演的《槍王》和《異度空間》。此片又名《綁架》,是地道的港片節奏,沒有之前所說的那些溫吞,而且是一環套著一環,設置了不錯的反轉,算是全程無尿點。

2007、2008兩年,是劉若英作為港片演員的時期,還參演了一部張艾嘉的作品《一個好爸爸》,搭檔還是古天樂。不過此片中的劉若英不算出彩,本來角色就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家庭主婦,沒有太多發揮餘地,也沒有太多內心戲可以挖掘,反倒是從混混到當爸爸、從年少輕狂到老有所慮的古天樂的表演很驚豔,老牌演員苗可秀的母親角色也很亮眼,兩個人都獲得了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如今,純粹港味的作品已經鳳毛麟角了,不要說劉若英這樣的非香港演員需要各處演戲,就連原本的純港片演員們都開始脫離本土,北上淘金。有情懷的人難免一聲嘆息,感慨物是人非。


香港電影


劉若英,1970年出生於臺北,在她兩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了。自己由母親撫養,可是因為母親工作太忙。母親便把她交給一個遠親照顧。在遠親的那段時間,劉若英經常地被打罵。後來,奶奶知道了,便把劉若英接到自己家裡,自己親自撫養。

奶奶親自的照顧,讓劉若英不僅在心靈上得到了慰藉,而且奶奶還讓劉若英從小就接受教育。在她三歲的時候,劉若英開始學習鋼琴,而且在她求學的那段時間,一直堅持著學習音樂。後來,劉若英畢業後遠赴美國繼續深造。

深造回國之後,劉若英認識到了對自己一生有重要作用的人——陳昇。她成為了陳昇的助理,當時的助理還有金城武。兩個人雖然名字是助理,但其實兩個人什麼都幹,包括洗廁所。

後來,劉若英在當助理的這段時間,被導演陳國富看中,並且邀請她出演《我的美麗與哀愁》,在裡面她擔任女主角,這標誌著她正式的出道。

同年,她又拍攝了自己第一部電影《少女小漁》。正式因為這部作品讓她成名,並且獲得了第40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同時也入圍了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讓她簽約了經紀公司。同年,她憑藉著歌曲《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開始涉及音樂圈。

成名之後的劉若英可謂是拿獎無數。1998年憑藉著電影《徵婚啟事》第三十五屆金馬獎審團特別表揚大獎、第44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第一屆臺北國際電影節年度最佳演員,併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劉若英在演戲方面嶄露頭角,在唱歌方面也沒有落後。她憑藉著《很愛很愛你》在樂壇將自己的名號打出來。又憑藉著歌曲《後來》奠定了自己在樂壇的地位。

2011年,劉若英收穫了自己的愛情,2015年,兩口之家也變成了三口之家了。


小燕子說八卦


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宣佈定檔4月28號。這是一部關於青春的文藝電影,演員更是啟用青年演員演技、人氣並存的井柏然和周冬雨。定檔海報一經發布,可謂是引起無數網友熱議。

提到劉若英,有的人會說她是《粉紅女郎》裡的結婚狂,也有人說她是《天下無賊》裡最感人的角色,當然更多的人會提到《後來》這首歌。以至於當人們看到電影《後來的我們》後,不免產生聯想,難道這部影片是在講《後來》這首歌的事情嗎?

其實劉若英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名將之後、才女、歌手、演員等,如今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誕生,她身上又多出一個身份——導演。

據悉,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此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影片聚焦兩人的青春故事,探討關於親情、愛情等一系列接地氣的生活話題。在對劉若英的採訪中,她說道:這部電影將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奶茶”,看到情感爆發的力量。

劉若英是在1994年出演陳國富導演的《我的美麗與哀愁》而正式出道。就在同一年,大才女張艾嘉發現了劉若英,排除萬難,力邀還沒有知名度的劉若英出演愛情片《少女小漁》的女主角小漁。沒想到的是,劉若英的表演非常成功,一舉拿下第40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進而與張艾嘉簽約,正式成為其旗下藝人。

劉若英在電影上的起步非常成功,當時藝人最完美的發展路線就是兩棲發展或者全面發力。也就是說藝人最好的工作成就,應該涉及影視、音樂等多個領域。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藝人。

於是在1995年,劉若英以出道之初參演的兩部電影作品的名字為基礎,正式發佈首張個人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開始涉足音樂領域。1998年發行專輯《很愛很愛你》瞬間在歌壇打開知名度。《很愛很愛你》的傳唱度很高,歌詞朗朗上口,在當時非常成功。

而對於歌手劉若英來說,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首歌,並非《很愛很愛你》。劉若英曾坦言有一首歌,每次演唱都會流淚,像是在訴說自己的故事。這首歌就是《後來》。這首歌來自於日本組合Kiroro的《未來へ》,後來由施人誠重新填詞,由劉若英演唱中文版,並在歌曲和聲部分,邀請梁靜茹完成。一經推出,席捲整個華語樂壇。

做歌手獲得巨大成功的她,並沒有放棄演員這個職業。她早期曾出演過一部同性題材影片《美麗在歌唱》,這部影片將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盃送到了劉若英手中。1998年,在劉若英推出自己首張專輯《很愛很愛你》的同時,主演了愛情電影《徵婚啟事》。這部影片幫助她獲得了第35屆金馬獎審團特別表揚大獎、第44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以及首屆臺北國際電影節年度最佳演員。

劉若英涉及的題材,不僅僅限於愛情片。她還出演過一部至今都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怖影片《雙瞳》。這部影片被許多電影媒體評為華語電影驚悚影片Top 10之一。而這部驚悚片,更是讓劉若英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若果說劉若英是兩岸三地通吃的電影人,應該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她在2004年出演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影片結尾劉若英哭著吃烤鴨的畫面,不知感動了多少觀眾?真誠賣力的演出,也為她贏得了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香港第10屆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和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這部影片不只捧紅了劉若英,還讓李冰冰開啟了全新的事業版圖。王寶強、劉德華的角色也讓人印象深刻,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好的作品,總是能讓眾多演員集體爆發和閃光。

在音樂、電影上的巨大成就,並沒有抑制住劉若英的腳步。雖然內地觀眾對劉若英的電視劇銀幕形象,基本上都被《粉紅女郎》中的結婚狂方小萍定格。但其實早在1999年,劉若英就因出演電視劇《住在十字架裡的母親》大獲成功,讓她首次摘得視後——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粉紅女郎》中的結婚狂,成為許多人記憶裡的經典角色。之後,她又出演了內地電視劇《新結婚時代》,並獲得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不要以為電視、電影、音樂三個領域就可以定義劉若英!現實中的她,遠比我們的想象更讓人吃驚。在2003-2005年的這段時間裡,劉若英成為著名舞臺劇《半生緣》的女主角。而劉若英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身份便是作家,她至今已經出版過6本圖文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拜讀一下她的文學作品。內容簡單低調,樸實無華。每一本的主題不同,卻讓人看到了劉若英不同階段、有別於藝人的一面。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作者張嘉佳曾經這樣評價劉若英:我喜歡劉若英,不是她某一個階段,而是整場花開的過程。“整場花開的過程”這句評語,用在劉若英的藝術生涯,再貼切不過。她並沒有像其他巨星那樣被人捧上神壇,也沒有因漫天的緋聞為人病垢。這麼多年,人們談論關於她的一丁點兒八卦,無非就是她對恩師的暗生情愫。

青年時,她為愛痴狂。但終因為自身的修養和靈魂,讓她把炙熱的愛僅僅安放在道德線以內。如今人到中年,結婚生子,找到人生歸宿。寫書、做導演,記錄生活的感悟。這個階段的劉若英正是盛開階段,她曾這樣評價自己:唱過一些歌,有紅的、有不紅的。演過一些戲,有好的、有不好的。出過幾本書,都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字句,感覺做過很多事情,卻仍感覺不足夠感恩生命。

電影、電視、音樂在整個華人影視、音樂圈處處開花,均有結果。卻低調的說自己做的仍不夠,像這樣的才女,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欣賞和欣慰嗎?自古賦有才氣的女性,都會成為口口相傳的傳奇。作為觀眾的我們,應該慶幸華語電影世界,擁有劉若英這樣低調、自謙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