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1)

這是5月裡普通的一天,在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座普通的學校,同學們正在進行考試,四周的空氣很安靜,初夏的溫度很宜人。

突然,一聲槍響打破了校園裡的安寧。緊隨槍聲而至的,是學生們驚慌失措的尖叫,每個人的心,都懸了起來。

空氣凝固,並且彌散著血腥的味道。有人在輕聲啜泣,有人躲在課桌下面渾身顫抖,有人在驚叫,有人在奔跑。

面對死亡的威脅,無人不懷恐懼。但西曼老師在身中三槍的情況下,依然出手阻止了持槍的學生。這場校園槍擊案,造成一名學生一名教師身受重傷,無人死亡。同學們安全了,他們是幸運的。

這就是5月25日,發生在印第安納州諾貝斯維爾西中學的校園槍擊案,由於老師的英勇舉動,避免了更嚴重的傷亡情況,也避免了無數個完整的家庭支離破碎。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2)

但是,扎克·泰勒一家,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校園槍擊案,摧毀了15個幸福的家庭,而泰勒一家,很不幸地成為了受害者家庭,泰勒家大兒子安迪在槍擊案中不幸喪生,倖存的小兒子扎克則成了家裡“剩下來的孩子。”

家中所有的人都很悲傷,這一家人幾乎每天都以淚洗面。這場校園槍擊案,不僅讓一個完整的家庭從此殘缺,更使得這被悲傷籠罩的家庭,幾近分崩離析。美麗優雅的媽媽一反常態,渴望著用自己的方式對槍手一家進行報復,為此她和扎克的爸爸每天都為要不要復仇而吵得不可開交。而溫柔顧家的爸爸呢,在失去長子的同時,又牽扯出一段陳年戀情,他為了逃避痛苦,逃避妻子復仇的火焰,便選擇暫時離家出走。

昔日洋溢著歡歌笑語的家裡,如今充滿了硝煙,面對當前這種家庭氛圍,每一個人都是很絕望的。扎克開始變得沉默,開始頻頻做噩夢,開始尿床,偶爾還會負面情緒大爆發,而在這之前,他總是很乖順的。面對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扎克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消除父母心中的痛苦和仇恨。或許,小孩子比成年人更懂得善良與寬恕的意義。而這個“剩下來的孩子”,才是這場災難中真正的天使。

這是美國女作家莉安依·納文,在其處女作《剩下來的孩子》中發生的故事。莉安依·納文通過六歲男孩扎克的視角,用充滿童真的語言,講述了災難降臨之後,原本幸福快樂的家庭所承受的痛苦,以及扎克對善良人性的召喚。

當災難降臨時,沒有誰能夠做到獨自堅強,在痛苦面前倔強地獨自支撐,終究會讓自己垮掉。

當災難降臨時,與其沉溺在各自的痛苦中不可自拔,不如挽起至親的雙手,相互擁抱,相互取暖,用彼此的體溫,支撐著至親,熬過人生中的寒冬。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3)

只是,泰勒一家最初錯誤地選擇了各自為戰。

當愛不能相互傳遞,愛便成為了親人之間的藩籬。

在噩耗傳來之後,沒有人願意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沒有人注意到六歲的扎克心理上出現的變化。

現實是冰冷的,而成年人的心,更是堅硬無比。扎克敏銳地感覺到,媽媽在進行報復活動的同時,也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在痛苦之中,而爸爸在面對舊日戀情,以及現實中的悲痛,選擇了徹底地逃避。

在這個家庭裡,人們明明是相互愛著的。可是,一旦人們內心的愛,被仇恨所矇蔽,便無法產生出溫暖人心的力量。

最終,扎克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療愈這個家庭。他給自己制定了任務,他期待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爸爸媽媽回到過去的樣子,讓媽媽忘掉仇恨,接納現實,讓爸爸不再逃避,再次承擔起對這個家庭的責任。

扎克想要的,是一個再次充滿愛的家庭,他希望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再次充滿寬容和溫情。

自從家中發生變故,失去哥哥之後,扎克就已經習慣躲藏在哥哥的衣櫃裡,對著哥哥的照片說著心裡話。這個衣櫃,是他安放身心的地方。但是,當他選擇勇敢地走出去時,他就知道,

如果一輩子都躲藏在這裡,那麼,這個家就真的不存在了。

封閉的心是無法接收到陽光的,只有敞開心門,才能把溫暖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裡。

六歲的孩子,終究比成年人更懂得這個道理。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4)

世人都說孩子的內心,最純真。而扎克的內心簡直就是一顆水晶。

在安迪沒有去世前,他作為天才兒童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以至於家人無人注意到扎克的一舉一動。在安迪被槍手擊中去世後,他在相當長的日子裡,依然影響著家中的氣氛,牽動著父母的情緒,而扎克還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就是這樣一個被人忽視的、剩下來的孩子,他首先選擇了原諒,原諒父母對他的忽視,原諒哥哥曾對他的欺負。只有一個願意原諒別人的人,才能傳遞出寬容的力量。

最終,扎克做到了。他讓媽媽放下了仇恨,幫助爸爸重新認識到肩頭的責任。

剩下來的孩子,本應該更需要被人關愛,但扎克選擇的卻是,放下對愛的索求,而主動去療愈別人。

步入2018年,美國大規模的槍擊案已經導致百餘人死亡。槍支的泛濫,青少年對暴力行為的追捧,都為整個社會埋下了危險的定時炸彈。下一場校園槍擊案到底何時發生,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一旦槍擊案再次發生,那麼必然會有無辜的民眾失去生命,必然會有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必然,還會有無數個“安迪”和“扎克”出現。

在《剩下來的孩子》這本書裡,作者莉安依·納文讓我們看到了扎克的自我成長以及重生,但是,其他那些遭受過創傷的剩下來的孩子們,究竟能否像扎克那樣,完成自我成長和自我重生呢?

但願寧靜的校園,再不被槍聲驚擾。願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不再遭遇痛苦與創傷。

《剩下來的孩子》: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