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誰在破壞孩子專注力?

生活中,有這樣的一些孩子,總會給爸爸媽媽一些困擾:


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托腮幫,明明可以半個小時做完的作業,往往做上一兩個小時。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課堂上總喜歡做自己的事情,小動作不斷做。

如此:多數的孩子其實他們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而學習效果與效率卻是千差萬別。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造成的兩種結果。

如果,您的孩子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不要責備孩子,請先自我檢討,請您分析是不是孩子身邊的人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請我們先自查。

誰在破壞孩子專注力?

孩子在家時大人看電視、孩子看電視。

通過我們的潛能的盯卡環節,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專注的去看一樣東西的時候,眼睛才會準確的成像。很多孩子喜歡看電視是因為電視的畫面及色彩非常鮮豔,很受孩子歡迎。但是電視畫面跳躍性太強,一個像還沒有形成又跳到下一個,過渡的刺激會破壞孩子的錐狀細胞,會損害孩子的專注力。

3歲內孩子每看1小時電視,即使是益智類的,上一年級即6,7歲時注意力紊亂的概率增加10%;如果1天看3小時電視,這個概率會上升到30%。注意力是大腦執行功能的組成部分,對兒童未來的閱讀執行力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沒了,父母想讓孩子建立閱讀習慣會比同齡孩子難很多。

除此之外,孩子看電視,他接收信息的方式也被改變了。出生6個月後寶寶雙眼能對焦,會有視線的掃視。寶寶們通過眼睛的掃視實現信息的接受,從而促進大腦的成長。孩子們在看電視時不是採用這種模式,因為電視不能給視覺系統適當的刺激,孩子看電視時不僅瞳孔沒有放大,眼睛大部分時間一直盯著屏幕,沒有視線的移動,而視線移動是孩子閱讀學習活動的關鍵。所以,看電視影響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影響孩子的閱讀學習。

所以,老師都會建議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看電視。如果孩子非要看,那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一週不要超過2次。如果孩子經常看電視,那麼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有過多的玩具。

一次性給孩子太多玩具,看似是在愛孩子,實際上選擇太多,會讓孩子變成“三分鐘”熱度,每個玩具玩兩下就丟掉,不會深入去思考更多的玩法。過多的玩具會分散掉孩子的注意力,所以一次給孩子的玩具不能超過3個。

不分時間與情況的關心孩子。

孩子正在專心致志的玩耍,家長時不時湊過去問“喝點水吧”“累不累”“熱不熱”.....在孩子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時候打斷孩子,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家長要收起對孩子氾濫的關心,不要過多的去打擾孩子,給他一個安靜的獨處空間。

自作聰明的打斷孩子。

有些事情對於小孩子來說有難度,對於家長來講可是小菜一碟。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吭哧吭哧弄半天都完不成,就想著去幫孩子完成。結果呢,孩子什麼都沒學會,還在無形中被破壞了專注力。

在孩子玩耍或學習時,家長在旁邊安靜的陪伴即可,讓孩子自己摸索和思考。

誰在破壞孩子專注力?

根據專注力差是由於各腦區在傳遞信息時易發生斷路現象,採用靜動結合模式,用多種方法對幼兒手眼腦協調能力進行訓練,圍繞影響專注力的因素一一擊破,調整大腦的自控能力,達到做事、聽講、看物能專心專注的程度。

此外,孩子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失調嚴重影響幼兒的專注力,所以會通過大運動的形式刺激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協調發展。通過大運動的訓練提高前庭平衡、本體感、平衡感、自控能力等。例如雙手交替拍球、轉椅、趴地推球,球類,跑跳等。

專注力利用多種材料複合製成的教具,在孩子喜歡好奇感興趣的前提下進行操作,能使兒童快速進入到自控狀態,配合使用右腦的想象力,把大腦中處於遊離狀態的腦細胞激活,使兒童的視聽、視思的能力驟增。全面訓練“看得到、想得到、做得到”的專注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