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九旬老翁蹊蹺頭痛 細心醫生內鏡除憂

大眾網威海6月4日訊 (通訊員 王倩 記者 程永生) 對於需要手術治療的高齡老人來說,麻醉、手術等都是一道道難關,而對於醫生來說,為高齡老人手術無論從技術、從術後監護等方面也都是個挑戰。近日,威海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團隊,在與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協作的基礎上,就成功為一位94歲高齡的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了手術。

這位老年男性患者來市中心醫院診療時,頭痛得非常厲害,已經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神經內科首診醫生在檢查中,通過查看磁共振片發現其鼻竇存在問題,懷疑這就是引發老人頭痛的原因。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老人被轉入了耳鼻咽喉科,隨著一項項檢查的完成,一個個診斷也被排除,老人的鼻中隔向患側偏曲導致內鏡檢查無法進行,這為診斷帶來了麻煩。在逐張審視影像片子的過程中,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於志良發現,老人CT影像上有一個層面呈點狀高密度鈣化影,正是這個蛛絲馬跡,有理由懷疑老人可能是真菌性鼻竇炎。

“真菌性鼻竇炎又稱黴菌性鼻竇炎,顧名思義就是鼻竇內部出現真菌感染,從而引發相應臨床表現的疾病。”於志良介紹,一般來說,鼻竇黏膜有自淨功能,真菌不易定植、發病,只有在機體抵禦侵襲能力下降時才可能發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術後、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抗腫瘤藥物或廣譜抗生素、放療及免疫缺陷病人。近年來,真菌性鼻竇炎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常規體檢時都有可能發現感染患者,這樣的情況可能與抗生素的不當使用、環境因素有關。

既要解決問題又要損傷小,這是對老人治療方案的原則。耳鼻咽喉科經過討論,最終決定為老人施行鼻內鏡微創手術。為了確保手術安全,手術前,醫生積極與麻醉科溝通,同時又根據老人有心率不齊、耐受狀況差的特點,邀請心血管科醫生為其進行了心臟調理使老人的狀況達到最佳狀態。思想工作也不容忽視,多次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並讓家屬進行手術利弊的權衡評估,患者及家屬對治療也是極其配合。由於老人鼻腔內比較窄,內窺鏡根本看不到鼻腔深部的情況,為了使手術達到預期的目標,共做了兩套手術方案,做了各種可能出現情況的預案計劃,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經過術前積極準備,手術按照計劃順利進行。於志良先是對影響手術進路的鼻中隔進行了矯正。手術進行中,鼻中隔矯正後發現了隱藏在深部鼻腔內的新生物,切除新生物馬上暴露出乾酪樣物,及時將標本送到病理科予以檢查。20分鐘後診斷確定老人患的是真菌性鼻竇炎,驗證了術前的預測。一個小時後,在麻醉醫生的嚴密監測下,老人術中各項指標非常穩定,手術圓滿完成。

據介紹,鼻內鏡微創術是針對鼻竇口的解剖異常所展開的微創手術,就是在鼻內鏡顯示系統的監視下,用一套特殊的手術器械從鼻孔深入鼻腔,進行手術操作。該術式有視野清楚,能徹底清除病變,手術創傷小(微創)、疼痛輕、手術精準和安全性高、術後恢復快、住院週期短及術後鼻功能保持正常的優點。

“手術非常成功,術後老人的頭痛症狀再也沒有出現。”於志良表示,對於一位94歲老人來說,無論是手術還是麻醉的風險性都非常大,然而能夠成功為其進行手術治療,正是在醫院多學科協作下,分別在術前、術中、術後把風險降低。醫患溝通與互信也是手術成功的前提,“其實我們對這麼大年齡的手術也是捏著一把汗,但是在疾病面前我們更相信醫生”,患者兒子在患者康復出院後興奮地說。此次手術成功完成,不僅展現了耳鼻咽喉科高超的診治水平,也是對醫院多學科協作高效性的一次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