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市公路局、市農發行: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

市公路局、市農發行: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

市公路局、市農發行: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

南雄市百順鎮東坑村是南雄市精準扶貧省定相對貧困村中最偏遠的一個小山村,由韶關市公路局和韶關市農發行對點幫扶。記者日前在採訪時瞭解到,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幫扶單位致力於農戶精準脫貧、村集體增收,持續推進扶貧產業項目,不斷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壯大農戶與集體經濟實力,探索出了一條“長遠發展和長效管理”的發展道路。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為貧困戶建房:安居才能樂業

入駐幫扶村以後,來自市公路局的東坑村第一書記陳宇君深入貧困戶家實地調研,對各戶貧困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11戶仍舊居住在危舊瓦房,急需重建或翻修加固。安居才能樂業!按照政策規定,拆除重建4戶每戶補助43500元,加固修繕7戶每戶補助23500元,駐村工作隊根據貧困戶意願,採取“政府補一點、農戶籌一點、單位幫一點”的方式協助貧困戶與施工隊、東坑村委簽好三方協議共同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地方政府計劃,東坑村2017年完成了4戶拆除重建和2戶修繕加固危房,剩餘5戶加固修繕工作,將於2018年8月份完成。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發展產業:增收才是硬道理

陳宇君在深入貧困戶家實地調研後瞭解到,絕大多數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致富的產業。為此,他們因地因人制定出東坑村精準扶貧三年總規劃和貧困戶三年總規劃,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策”實施精準幫扶。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以獎代補”政策範圍內為貧困戶量身打造致富路子,發展種養產業;而對於無勞動能力或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則想方設法幫助他們享受國家兜底政策,協助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貧困戶葉馬山,父親2015年因尿毒症去世,因長期治療欠下了一大筆醫療債,老母親已經80多歲,他本人又患有心臟疾病,前兩年還做了兩次心臟搭橋手術,唯一的兒子正在市裡一間職業中學讀書。因為治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早就變得家徒四壁。2016年,在工作隊的引導扶持下,葉馬山利用自家周邊的荒地,藉資近6萬元,租賃整合了二十幾畝土地種植皇帝柑,並將果園設圍,規模養殖肉雞、蛋雞300多隻,當年肉雞出欄收益4000多元。2017年,工作隊又根據“以獎代補”政策,給予葉馬山14000多元的獎勵資金,進一步增強了他種植皇帝柑的信心。目前,皇帝柑生長良好,今年就可以試掛果,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成效。

“造血式”扶貧才能久遠

東坑村耕地少、山林多,村民多少年來一直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駐村工作隊經過反覆調查研究,最後向市公路局和市農發行領導提出“利用本地豐富的水力資源修建發電站”的建議,得到了兩個單位領導贊同和支持。市公路局領導邀請有關水利、水電專家多次進入深山調研,經測算,東坑村扶貧電站集雨面積可達1.83平方公里,電站裝機容量為350千瓦,水頭落差240米,年平均發電可達80萬千瓦時,需投資350萬元左右。東坑村扶貧電站建成後,發電收入基本上能達到稅後35萬元左右,能為東坑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村集體可因此增收10萬元。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村集體發展壯大以後就必須讓群眾得到發展的紅利。經與鎮、村協商並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最後決定將提取扶貧電站收入的50%給貧困戶分紅;同時另一部分資金利用“以獎代補”政策,引導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脫貧,如種植皇帝柑、油茶以及養牛、養土豬、養鬍鬚雞等,按種養規模給予貧困戶適當的獎勵資金,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目前,東坑村貧困戶種植皇帝柑40多畝、油茶12畝、養牛存欄22頭、雞存欄300多隻,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邁得非常堅實。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作者:韶關日報記者 王建喜 通訊員 黃志鴻

市公路局、市农发行: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