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建行雲南省分行:精準用力助推雲南精準脫貧

建行雲南省分行:精準用力助推雲南精準脫貧

建行扶貧工作組深入文山掛鉤扶貧點雙龍營鎮戈寒村。

雲南省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扶貧攻堅主戰場,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任務艱鉅。截至2017年底,全省還有331.9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7.5%,深度貧困縣27個。

到2020年,雲南省如期脫貧任務十分艱鉅。為助力雲南省打贏、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建行雲南省分行發揮金融業務優勢,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幫扶與幫困並舉,聚焦特色產業金融扶持、定點幫扶出成效和創新幫扶有進展,力求精準用力,實現精準脫貧。

融入區域實際,產業扶持精準有力

農曆四月初三,在雲南省最大的甘蔗產地——臨滄市耿馬縣,連片的甘蔗已進入2017至2018年榨季的尾期,較以往這一季的甘蔗平均單產都有所提高,開榨時間延長了15天。

在耿馬當地,蔗糖生產被稱為“甜蜜事業”,當地的佤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甜蜜事業”給了當地如期脫貧摘帽充足的底氣和信心。

耿馬南華糖業公司總經理羅志堅表示,近幾年蔗糖產業市場波動較大,生產過程中的週期性困難時有發生,建設銀行第一時間給予了企業“輸血”式的扶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及時給蔗農兌付了甘蔗款項,對於整個甘蔗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2017年,建行耿馬支行針對耿馬當地最大的支柱產業蔗糖種植業,以耿馬、華僑兩個糖業公司為龍頭,進行了精準貸款扶貧項目申報,當年共投放甘蔗收購信貸資金2.91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131戶8034人,當年實現脫貧646戶2386人,促進281512畝甘蔗種植面積增產增收。向耿馬廣大蔗農提供“惠福龍卡”進行蔗款結算,目前累計“惠福龍卡”髮卡11687張,單這一項給蔗農的優惠減免就達20萬元以上。

在耿馬涉農企業走訪中獲悉,當地企業融資發展還有很多需求,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涉及千家萬戶,涉農資金結算兌付,離不開金融支持;蔗糖生產技術改造升級也需要金融的持續支持。

李堅是耿馬鎮菜籽地村大路腳村民小組的佤族村民,憑藉一股踏實肯幹和勤勞致富的幹勁,除了自家地裡種甘蔗外,還向其他村民租地種甘蔗。

在李堅家裡,他還拿出一張建行卡,說現在用上銀行卡確實方便了很多,以前甘蔗款都是直接領現金,保管和存取都麻煩,現在直接到卡上,便捷安全不說,還可以在手機上就查詢到賬或者辦小額貸款。

為方便蔗區群眾就近辦理金融業務,建行耿馬支行在有條件的大自然村布放了“裕農通”設備11臺,新增離行式自助銀行三個,布放存取款一體機5臺,簽約“龍商戶”246戶,普惠金融發展模式得到有力推廣。

甘蔗產業的金融扶持,是建行雲南省分行產業精準幫扶的一個縮影。據悉,近年來,建行雲南省分行提出業務發展重點要與區域資源稟賦相匹配,依託“小微快貸”等產品解決小微企業“短、小、頻、急、散”融資需求,契合雲煙、雲茶、雲藥、雲花、雲遊“五雲”特色優勢,用“圈鏈群”模式支持貧困地區“五雲”產業發展。

雲南省88個貧困縣(區)中,建行雲南省分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234.2億元,佔全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的27.8%。另外,建行雲南省分行還加大對縣域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水利等重點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多種形式累計提供資金31億元,積極改善農村貧困群眾居住條件。

堅持一戶一策,定點幫扶精準滴灌

“建行又為村民幹了一件實事!”說這句話的是昭通鹽津縣落雁鄉落雁村黨總支書記李興禹。在落雁村,“狀元米”種植佔了農戶們1/3以上的收入。由於交通閉塞,往年秋收時村民只能用三輪車或坐村裡的小巴把米運到附近的普洱鎮和灘頭鄉去賣。建行雲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在深入當地農戶家中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組織分行駐村幹部深入村民小組,挨家挨戶以高於市場15%的價格向農戶收購了1600多公斤大米,並動員行內員工積極購買。

截至2017年底,雲南省深度貧困村3539個,其中建行雲南省分行共掛聯駐村扶貧點106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3326戶,貧困人口11291人。

2017年,建行雲南省分行新一屆黨委明確提出以“‘大情懷’支持雲南扶貧工作”的要求,出臺省分行“十三五”金融扶貧工作規劃、2017年金融扶貧工作計劃和2017定點扶貧工作方案。省分行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帶頭多次深入掛聯扶貧點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為紮實推進定點幫扶,該行成立了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金融扶貧、支持保障3個工作團隊,認真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四級書記抓扶貧”責任制,以及“工作到村、扶貧到戶”扶貧工作機制。

在昭通市鹽津縣,建行雲南省分行創新支部幫扶形式,由省分行本部掛聯的429戶貧困戶,搭建省分行機關各支部與落雁村各黨支部結對共建機制。省分行機關24個黨支部幹部職工紛紛攀上遠山深處的窮親,每個攀上遠親的人手中都有一個表、一本賬,詳細記錄著這家結對戶的基本情況:為什麼窮、缺什麼、發展什麼以及增收創收情況等。然後對標、對賬、對人,“一戶一策”研究採取黑豬、烏骨雞養殖、花卉種植等產業扶持,學費補貼、新農合醫保補助等文化、保障扶貧,以及危房改造等幫扶措施,實行清單管理,明確整改時限,手把手幫助脫貧致富。

在“扶貧扶智”和“扶貧扶志”方面,建行雲南省分行堅持正向激勵,改進幫扶方式,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實行“按勞取酬、優先優酬”,把幫扶資金轉化為產業投入、勞動報酬、公益崗位補貼,堅決杜絕簡單給錢給物,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實行精準脫貧計劃,做實村級施工圖、鄉級路線圖、縣級項目庫,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發展、基本公共服務提升、政策落地見效上深度發力,精準到人、統籌到區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6年底的17652人減少到11291人,退出率達到36.03%。

在幫扶方式上,現場與非現場相結合,重點抓好“兩支隊伍”做好扶貧支持。一方面抽派領導和部門經理組成掛鉤工作隊,深入基層和群眾及時瞭解掌握情況,與掛聯幫扶戶共同研討脫貧方法和措施,累計派出駐村工作幹部156人;同時在縣支行層級設立125名泛資產專員,下沉基層研究縣域客戶金融需求,為群眾大力創造融資條件,制定項目推進方案和推進計劃,以點帶面推動縣域資產業務發展。

2017年,建行雲南省分行各級組織用於脫貧攻堅的資金共計711.8萬元,其中總行審批項目捐贈資金260萬元,用於昭通鹽津縣落雁村火石壩衛生所、大理南澗阿里六村防洪安全等23個項目建設,積極支持村容村貌改造、學校設施設備、村民生活設施改善。

推廣電商扶貧,線上線下精準連接

“建行善融商城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銷售渠道,特別是扶貧龍支付滿減活動給我們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幫助。”大理市肥泉農科公司給建行雲南省分行發來感謝信。

“八寶貢米”和“金玉良桔”分別產自雲南貧困縣文山州廣南縣和麗江市永勝縣,銷售收入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拓寬銷售渠道,通過擴大銷售額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建行雲南省分行積極幫助八寶貢米公司和大理市肥泉農科公司登上善融商務平臺。

短短二十幾天,“八寶貢米”和 “金玉良桔”兩家扶貧商戶就實現交易12650筆,交易金額達510萬元。

2016年3月,為提升金融精準扶貧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加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建設銀行專門制訂了《中國建設銀行“十三五”金融扶貧工作規劃》,明確以移動金融覆蓋、電商扶貧先行、信貸扶貧創新、普惠金融延伸等商業可持續模式推動精準扶貧。善融商務作為建設銀行重要的非金融服務平臺,因地制宜創新電商扶貧模式。

鑑於雲南省貧困地區廣大商戶特別是經營區域特色產品的商戶多是中小規模,硬件設施、資金、綜合服務水平有限,建行雲南省分行開通了商戶入駐特批綠色通道,確保貧困地區商戶優先特批。

目前,建行雲南省分行已實現省內36家貧困地區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善融商務,在善融商務開設銷售專區,為扶貧縣商戶拓展宣傳渠道,降低商戶宣傳成本,千方百計拓寬雲南貧困地區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和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渠道,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此外,該行還發揮實體網點優勢,將貧困地區優質特色產品引入網點,線上線下結合,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善融扶貧,藉助善融商務平臺推動滇貨出山。

2017年,建行雲南省分行累計開展“善融愛心優惠購”線上線下活動20餘場,實現善融商務線上扶貧交易額1200萬元,惠及近20個貧困縣和定點扶貧點,幫扶數百戶貧困戶增收。(薛丹、黃濤)

建行云南省分行:精准用力助推云南精准脱贫

農曆四月初三,在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滿載甘蔗的貨車等候在糖廠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