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領導和員工溝通次數越多越好嗎?

案例:

一個參與落地的管理者在聽完課之後開始對企業內部進行規範化管理,他規定每個部門經理每個月要與員工溝通的次數達到十次以上。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容易實現,實際上是否能達到效果呢?

首先,什麼是溝通?開會、口頭表揚、電話、發微信,甚至見面打個招呼算不算溝通?

領導和員工溝通次數越多越好嗎?

其次,怎麼統計溝通的次數?難道要派一個人監督部門經理,看他什麼時候與員工溝通嗎?還是部門經理每次與員工溝通的時候都要給領導打個電話彙報一下?

最後,溝通次數多就證明溝通的質量高嗎?如果越溝通矛盾越大,怎麼辦?

領導和員工溝通次數越多越好嗎?

案例分析:

在實際的管理中,一些管理者聽了一些課程之後,容易片面的理解講師所講的內容,斷章取義的拿著點滴方法或者理念去在管理當中執行,這種方式往往會本末倒置,起不到預期的結果。

例如上面這個案例,管理者希望所有的行為都可以量化,認為這樣能做到客觀,排除主觀性和隨意性。並通過數字可以比較出工作的優劣,拿結果說事當然更有說服力。

當然這種理解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的是:目的比方法更重要的。溝通的目的是什麼?無論是十次的溝通還是二十次的溝通,都是為了更好的瞭解下屬,找出下屬的當下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下屬更好的找到工作狀態,更好的完成結果,這才是幹部對下屬進行溝通的最終目的。

領導和員工溝通次數越多越好嗎?

所以,管理者要對下屬工作的過程進行把控,同時更要看過程之後的結果是什麼?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的達到目的?這才是核心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