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我們以為,歲月流轉八十多年,沒有什麼可以輕易讓他們老淚流淌;

我們以為,我們之所以會有劇烈的情緒波動,不過都是因為年少輕狂。

然而,當這些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老兵拿到我們2020年的新春掛曆時,那些顫抖的手,那些流淚的眼,那些歷經七八十年依舊化不開的思念……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所有我們的以為,都錯了。


後來我再沒見過那位護士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1939年從軍的粟翼航還記得1941年底那場與日寇的激戰,敵軍猛攻,隔河攻防,他的連長身負重傷,壯烈犧牲,一塊迫擊炮彈片也將他頭部擊傷,昏迷至當晚才被當地人救起,送到師部軍醫處救治。

“當時彈片嗚的一聲飛過來,把我的帽子削掉,頭皮掀開一大塊,當時就昏死過去。要不是師部醫院的那位護士盡心盡責地為我清洗傷口,輸血打針,我早就沒命了”,粟爺爺揭下帽子讓我們看到七十多年前留下的仍然清晰的傷痕。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去年一場大病後, 97歲的他精神和臉色大不如前,只有看到志願者帶去的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送的新年慰問及掛曆,老爺子的眸裡才又重放出光彩。翻看著掛曆上的一頁頁照片文字,粟翼航爺爺的目光最後定格在二月的那張戰地醫院的護士身上。慄爺爺還記得那位白衣天使爽朗純潔的笑容,那位護士是大城市來的學生,“她說我還沒得二十歲,還沒娶妻生子,不能破了相,每天很有耐心地幫我上藥包紮,才讓我恢復地特別快。”

粟翼航爺爺告訴志願者,抗戰時期,戰場上不僅有在前線戰鬥的士兵,還有各種後勤保障士兵,最主要,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護士了,她們穿梭在戰場上,隨時救治那些受傷的戰士們。

“後來我再沒見過那位護士……”


當年生死與共的學姐們在哪裡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羅華松還記得,1938年,一場“文夕大火”讓家業毀於一旦,1944年長沙淪陷,被日本兵蹂虐、投湘江自盡的馮家二姑,讓年僅14歲的他揹負著國仇家恨決定參軍。

看到今年掛曆上的女兵和女學生照片,羅華松想起了他的學姐們。那是在湖南宜章與汝城交界的長策鎮,他加入由一千多名愛國流亡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總隊裡有個女生中隊,為了保家衛國,近200名女學生與男生一樣學文化、接受軍事訓練。這群年輕的學生,為了同樣的信念,拼命地學習訓練,做好了隨時上陣殺敵的準備。

後來,羅華松被分到37軍擔任通訊員,再後來抗戰勝利了,學生教導總隊解散,羅華松也因此與大家逐漸失去了聯繫。翻看著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贈送的新年掛曆,90歲的抗戰老兵羅華松淚眼婆娑,聲音哽咽,溼了幾張紙巾。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少年們如今都已是白髮耄耋,羅華松老爺爺嘆道去年住了四次醫院,身體大不如前,真想有生之年能夠與當年關心愛護他、生死與共的學姐們再見上一面。


那個女兵的軍服可能是我們廠做的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話一點不假,1938年從軍的陳忠民老兵接過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贈送的2020新年掛曆,他的眼光就和我們不一樣。 幹過江南挺進縱隊,進過88軍,打過遊擊的陳忠民後來到了江西吉安被服廠做警衛。“真正在一線殺敵的女兵是很少的,女同志主要是做醫務和後勤。我年輕時候身體好,沒進過醫院,與日本鬼子拼刺刀,我的左小腿被刺傷,也只是衛生員消消毒、簡單包紮一下又上戰場。但後來我到吉安被服廠,那裡的女同志就多了。”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那時候被服廠為了支援前線經常沒日沒夜趕工,條件差、機器少,染布、裁剪、絞釦眼、釘釦子都是手工操作”,他告訴志願者,那時鬼子的裝備比我們好多了,不僅武器先進,服裝也好得多,中國士兵的軍服用的多半是土布,就這還是加班加點趕出來的。“你看封面上這個女兵穿的軍裝,紗支粗細不勻,織得稀,穿在身上鬆鬆垮垮,被刺一掛就是個大口子,我們廠裡當時也是用的這種土織機織的布。”

但就是這樣艱苦,我們還是打敗了日本鬼子……


一雙好鞋子是士兵的半條命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1937年參軍的謝禮謙老人聽說志願者要前來探望送新春掛曆,性急的他就坐不住了,顫顫巍巍地出了房門、下了電梯、穿過廣場,來到小區門口等著志願者一起上樓。

“行軍打仗,一雙好鞋子是士兵的半條命啊!”翻到掛曆3月的照片時爺爺突然說。那是一張婦女為前線官兵捐獻支前,桌上堆滿手工做的布鞋的照片,“你看這些布鞋針腳密、納得緊,多結實啊!每天行軍、出操特別費鞋,我們大多數時候只能自己打草鞋。最好是夾些布條的耐穿,也有用橡膠輪胎切成鞋底穿繩子做的,當時要有一雙這麼好的布鞋都會捨不得穿。”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看到掛曆五月的照片,他很興奮地說:“這張照片是當時童子軍的打扮啊。你看,上身穿制服,下面穿西裝短褲,著長襪,穿皮鞋,系領巾。我14歲時也加入過童子軍,也是這個打扮,還有一頂布帽子。童子軍在抗戰時期很活躍,最著名的是泅渡蘇州河到四行倉庫給謝晉元團長帶領的八百壯士送去國旗的楊惠敏,那時‘中國不會亡’的雄壯歌聲響遍全國。我就是在楊惠敏的感召下報名參軍的。”


這是我們為抗戰老兵制作掛曆的第九年。

每到年底,熬更守夜地從數萬張抗戰時期的照片中挑選適合主題的素材製作掛曆,說實話是一件吃力卻未必能討好的事。

有多少次我們想出一千種理由放棄,可每當這個時候,想到還有好多老兵一到年底便心心念念地等著我們的新年禮物,便又湧出地一千零一種理由將我們不由分說地推到故紙堆前。

對於我們的老兵爺爺奶奶們來說,這也許就是我們拿得出手的最好的新年禮物了。

每當他們在掛曆前駐足凝望,每當他們粗糙甚至變形的手輕輕撫過掛曆上的一張張照片,每當我們的掛曆勾起他們刻骨銘心的青春過往,我總會覺得,為定製掛曆熬的每一個不眠的夜,吃的那些和他們抗戰時比起來微不足道的小苦頭,都是值得的。

是的,都值得,不管再來幾遍,也心甘情願!

都說掛曆沒人看,但這份掛曆卻讓他們淚眼潸然

微信掃描二維碼,向更多的抗戰老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