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職場老員工不願意給新人太多幫助,是因為怕新人能力突出嗎?

愚樂娛吧


職場老員工不願意給新人太多幫助,不僅僅只是怕新人能力突出,更多的是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怕吃力不討好。

現在的年輕人,自我意識比較強烈,而且可能學歷比你高、能力比你強。

即便遇到一個好為人師的職場老員工,你樂意教,人家還不樂意學呢。

我曾經遇到一個盡心盡力培養我的領導,從待人接物、職場穿著、工作技巧等各方面指點我。 我曾經也提出過疑惑,為什麼對我要求那麼高?

當時負責一部分工作是的企業網站編輯這一塊,我來之前的新聞發佈都是三行句子再配隨意配幾張圖把事情交代清楚即可,也無非是領導視察、員工培訓、生日關懷之類的日常瑣事。然後我已經盡力做到圖文並茂,起碼每篇新聞字數達到八百字,照片清晰,固定排版。 然而我領導經常幫我審稿,換掉新聞稿老闆夫人不夠美麗的照片,有時也會挑挑排版的毛病。

我問領導是不是喜歡極簡風格,要不以後我還是按照三句話模式來寫新聞吧。

我領導說我現在做得肯定比以前好,只不過看我是可(好)塑(期)之(負)才(的),才希望我能有所提升。

我聽後很感動,然後辭職了。當然這是開玩笑,但是辭職,的確是因為覺得這種不斷挑刺、督促你成長的工作氛圍很壓抑,所以實習期沒過就先走了。



二是怕被人當槍使

職場老員工大多都是非常謹慎,有些時候他幫你本來只是個人情,一旦出了問題就等於是惹禍上身,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不願幫忙。

我曾經有個愣頭青同事,她尋求幫助,大家都逃之不及。無非就是一件小事導致聲名在外。

她負責填報的一個報表,自己看不懂邏輯關係,請教同事小A如何填報,然而第一次做難免出錯,結果她把責任全部推給小A,埋怨小A教給她錯誤的填報方式。可惜謠言不攻自破,負責彙總的人也悉心教她填報,可惜她悟性太差,來回改了幾次反倒自己先急了,埋怨人家怎麼不說清楚害她改來改去。

所以後來這個耿直的同事再請教什麼問題,不管態度有多誠懇,大家都能推則推,生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像這種兩三句話解釋得清楚的小事我們都如此謹慎,更別說那些單位不提倡也不禁止、打著擦邊球的問題,誰敢明目張膽的傳授經驗給別人啊。


三是無暇顧及他人工作任務

我也想早點做完工作下班回家,你都說了是職場新人,想必還未建立起什麼交情,我為什麼要幫你啊。

而且有的職場新人經常碰壁,是因為不會提問。按照樂意回答及有發現的程度,可以將提問分成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和優質提問。

《學會提問 實踐篇》的封面有一段醒目的紅字:“優質提問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改變自身人生軌跡,改善周圍人際關係,使他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你要是遇到棘手事情,請求幫助,直接跑去問職場老員工,說:別人不配合我工作,我該怎麼辦?

人怎麼答你: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我怎麼知道。

如果你從“輕鬆提問”入手,先促進關係,問:感覺你好厲害哦,領導交辦給你的任務總是高效完成,不知道你是怎麼跟人溝通的呢。

被問者相對會樂意回答自己成功的體驗和心得,你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再有針對性的提問。

不要直接拋給對方一個模糊的負面情緒化的問題,這樣你很容易被拒絕。

總之,如果職場老員工不願意提供幫助時,先考慮自己為人處世是否得體,然後勤加練習提問技巧,提升溝通能力,讓前輩們對你放下戒心,畢竟舉手之勞的話,何樂而不為呢。就當賣個人情給你,沒準日後還要麻煩你幫忙呢。


火宅賞月的貓


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全是。一般來說,職場老員工不願意給新人太多幫助,原因類型很多,比如——

第一,他不太喜歡你。一個人對你生成判斷,只需要短短一瞬間,謂之第一印象。如果老員工對你的第一印象很差,那麼他就會對你產生厭惡情緒,不需要任何理由,總之就是看你不順眼。在這種情況下,他不為難你就謝天謝地了,更別說幫助你。

第二,你對他不太尊重。還有一種可能,老員工對你的印象還不錯,說不上多喜歡,但至少不排斥,屬於正常的同事關係。可是由於你的話語或者行為,無意中對他造成了冒犯,他就會覺得你不尊重他,那麼他就不會給你好臉色,自然也不會幫你。作為新人,還是要謹言慎行為好,老話常說的“禍從口出”、“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等等,就是明證。

第三,同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他怕你成長起來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必須要正視的是,同事跟家人、朋友、同學不一樣,同事既是你的搭檔,也是你的對手,因為同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你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會對老同事產生威脅,基於這樣的考慮,他不願幫你也算事出有因。

第四,你沒有他需要的東西做交換。如果你本身很弱小,一無是處,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資源回報老員工,那麼他也有可能不幫你。人都是有功利心的,雖然嘴上說著不求回報,但是內心深處多多少少還是希望得到一些回應的,哪怕只是口頭感謝。人們常說要心懷感恩之心,“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公司文化出了問題,團隊氛圍不對勁。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公司的整體企業文化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大家都不推崇相互幫助,那麼在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老員工,就會被整體氛圍嚴重影響,自然也就不願幫你這個新人了。

總之,別人不願幫你,原因還是挺多的,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指責對方,而是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是公司文化出了問題,趕緊閃人;如果是自己做得不好,馬上改正;如果是雙方三觀不合,不要強求。


陳向東


老員工不幫助新員工,大多數時候不是妒賢嫉能,而是怕得罪人,吃力不討好。

初中語文教材上有篇課文,叫做《扁鵲見蔡桓公》,大家應該有點印象:扁鵲見到蔡桓公,說蔡桓公有病。蔡桓公非常不高興,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別的毛病沒有,就是沒事兒喜歡給人家當老師,指手畫腳。後來蔡桓公病入膏肓,想要尋找扁鵲,而扁鵲早就逃跑了。最終蔡桓公病痛而死。

當蔡桓公病情比較輕微的時候,他自己感覺不到,所以聽見別人說他有病就不高興。而等到他病得深了,雖然有心求醫,但醫生已經治不了了。不但治不了,恐怕還要因為治病不利,落個殺頭的罪名。

新人在職場,會犯很多小錯誤,但除非那些錯誤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後果,否則新人自己是意識不到的。即使別人提醒了,他也往往會覺得別人小題大做多管閒事。而等到小事兒變成大事兒的時候,他想要求人幫忙,人家也已經愛莫能助了。

以前有個小朋友,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特別喜歡結交人脈,於是主動去參與各種酒局。可是他有點社交禮儀不懂,那就是面對職位或者輩分比較高的人,要主動讓自己的酒杯低一點。結果他每次都是高舉酒杯,人家輩分高的人去仰就他。後來有人提醒了,他覺得很不高興:“這些都是你們這些社會人士的陳詞濫調,其實人和人之間有必要那麼錙銖必較麼?”他說得對不對?肯定有一定道理,可是那些和他在一個酒局的人,會因為這番道理就覺得他的舉動沒什麼關係麼?

這個小朋友不高興歸不高興,但還是改了。就是面子上下不去,非要反駁幾句。這樣一來,誰要是提醒他犯了什麼錯,都要做好被他嗆聲的準備。職場上大家不過是同事,又不是爹媽。誰願意一邊看你的臉色一邊幫你?

也許有人會說,不會的,如果人家幫我,我一定虛心學習。

但是職場老人之所以是老人,就在於經驗豐富,很多東西從很細微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問題了。這個時候沒準兒新人的自我感覺還很良好,哪裡會把那些勸誡當回事。沒準兒還會覺得老人太墨守成規。尤其是今天,就業的人學歷越來越高,面對學歷和文化水平比他低的老人,那些話恐怕更是聽不進去。

作為職場老人,在單位上要處理工作事物,回家要面對老人伴侶和孩子,還要操心明天吃什麼後天什麼時候去走親戚串門子。多少憂心的事情都處理不過來,哪裡做得到一邊提點新人,一邊還要照顧新人的情緒和認知方式,用新人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吹上來的小動物


說句心裡話,這個忙不好幫啊,幫不好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農夫和蛇”的故事。我在這方面是吃過大虧的。

十年前,我在一個企業做顧問,分管辦公室、人事、行政和質量等部門。質量部有一個員工,跟我走的很近,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就來辦公室找我請教,我看他很好學,對他悉心指導,很多課件也都毫無保留地給了他。後來,我看他具備了一定的質量管理功底,就在老闆面前力薦他擔任了質量部長。沒想到,他羽翼豐滿以後,竟然聯合個別副總想把我排擠走。幸好老闆對我比較信任,他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私企環境不比國企,國企有傳幫帶的傳統,師傅教會了徒弟,那是師傅的榮光,師傅也沒什麼後顧之憂。而私企行嗎?私企就是赤裸裸的等價交換,老闆用優厚的待遇買的就是你獨一無二的能力!你的能力無可替代,那麼你就有這份價值。當你把徒弟教會了,老闆有了選擇性的時候,你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社會就是這麼殘酷,職場就是這麼無情!

還有一點,教你是情分,不教是本分!任何一個人並沒有責任和義務來教你。每個有經驗的老師傅,他們的工作經驗都是一點點自己悟出來的。所以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不要總是指望別人來教,遇到問題,當你沒有問百度之前,不要輕易去問別人!做一個有心人,你才能更快地成長!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不願意幫助新人?不存在的,那裡的人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裡面,哈哈哈。

言歸正傳,其他人我不知道,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歡幫助新人,當然這裡指的是真正的幫助,不過有些情況下我確實不喜歡幫助新人:

1. 幫助他打雜:“老哥,你幫我把這份文件打印一下,我一會開會要用”。用你大爺,這種忙我百分之百不會幫的,雖然我不是那種喜歡靠輩分壓人的那種老闆凳,但是我同樣不會幫助新人跑腿,難道讓我偷電動車養你嗎

2. 安排工作給我做:“老哥,這個工作你幫我做一下,我太忙了”。你忙不忙關我毛事,有不明白的來問我,直接給我安排工作?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工作了。

3. 邀功請賞型:“老哥,這個問題怎麼搞啊?我一點都不會啊”“哦,這裡這麼搞,那裡這樣搞。”手把手指導完之後“老闆,這個文案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昨天加班到半夜弄出來的,您看這個文案滿意嗎”。我靠,基本上我都幫你弄完了,成果出來了連帶說我一句幫忙的話都沒有麼?

4. 狐假虎威型:“老劉,老闆說讓你把什麼什麼事弄了交給我,趕快弄啊,要不然老闆那你不好交差。”我弄你妹啊,你是老闆秘書還是老闆是你乾爹啊,一個新人剛來別的沒學會先學會搞這些名堂,您那,還是歇著吧您。

5. 八卦嘴賤型:“聽說咱們辦公室的那誰誰昨天有跟誰誰誰怎麼地怎麼地。”遇到這種人我就是禮貌性的打打哈哈,但是內心很討厭,一般也不太願意幫忙。

其他的還有很多,我覺得作為職場新人,應該踏踏實實的提高業務水平,始終保持謙虛積極的態度,平時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不吃虧。同時呢,也要區分辦公室的生態,哪些人是真心幫你的,哪些人是在遛你的,不要搞錯了。

說句題外話,現在職場有個現象,越年輕的新人越獨立,越不像我們剛參加工作那會。甚至現在年輕人的管理已經成為一個話題,但是不管怎樣,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新哥說個球


你好!我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老員工不願意給新人太多幫助在職場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原因大致如下:

企業管理制度的日益規範加劇職場競爭

隨車中國企業管理的日益規範化,現在的職場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比較明顯的一點是,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規範,末位淘汰、差異化薪酬等制度的執行都加劇了職場的競爭。不僅是對新人,老員工之間也是你防著我我防著你,生怕一個不留神自己被淘汰了。

部門負責人沒有將配置新人的背景和目的清晰地傳達至老員工,導致猜疑

當面對新人時,特別是新增人員時,本來是1個人乾的活,現在派了1個新人和自己幹,正常人的反映都是“領導是不是對我的工作不滿意,派個人來頂替我,我才不教他呢,只要他不會,我就能繼續幹下去”。問題出在哪?出在部門負責人沒有將增加人員的真實背景和目的清晰地傳達給老員工,導致老員工胡亂猜疑,適得其反。

新員工在精力、活力上具備優勢,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防備意識強

新員工一般在精力和活力上較老員工具備優勢,不怕加班、不怕吃苦,上手之後一般都能很快地作出一定業績,對老員工構成一定的競爭壓力,老員工甚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此會有較強的戒備心。

當老員工不願意帶新人時,要謙虛、耐心,增強自己主動學習的意識,主動幫老員工分擔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慢慢取得信任!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自由的風


為什麼老員工不願給信新員工幫助?是怕新員工能力突出嗎?以前的時候,都是師傅帶徒弟。師傅一般都很嚴厲,也都很繃,徒弟不伺候到位,你甭想學到真經。那時的學徒,給師傅沏茶倒水洗腳基本也正常,現在你試試。話說,師傅折磨徒弟,很大程度上也是磨鍊徒弟性情。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當祖宗伺候著,有好吃的,孩子先吃,有好穿的,孩子先穿。沒有收入呢,就用幾千元的手機。家裡恨不能賣血,他在外面詩和遠方。食堂不好吃,經常點外賣,經常喝酒聚餐過生日打遊戲。這樣的孩子,能有感恩的心❤嘛?前輩指點你,出於好心,說上三五句這邊煩了。我費力不討好,為什麼教你呀!現在的孩子,本科是毛毛雨,碩士,博士也滿大街呀,動不動出國留洋回來的,眼高於頂,還用人教嘛。有次遇到個問題,讓一轉業畢業的碩士看看,拿個意見。我聽了笑了,讓他找來倆老同事,意見和我一致。理論是有點,沒有實踐經驗是行不通的,問題他得意識到這一點啊。想學東西,身段得放低呀。《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誰願意教個大爺,姑奶奶呀。話說,有的人是不願意帶新人,本事教你了,我吃什麼呀。一招鮮,吃遍天嘛。還有一種情況,我倒是願意教啊,我不怕你學呀,你走到我這兒,我已經走遠了。你永遠追不上,就有這個自信。問題是你教就得嚴格要求吧,人家不願意呀!認為你苛求啊!哈哈



gbbh


題主這個問題非常深刻,這確實是現代職場不良文化的蔓延。害怕新人超越自己,這只是一種原因而已,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利益至上文化的負面影響。

目前的職場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職場了,以前大鍋飯,大家收入差不多,師帶徒文化很盛行。但是,現在職場博弈,都是刺刀見紅的,都與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任何干什麼事,首先要問自己:我有什麼好處?這個好處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這種利益文化,已經深入骨髓了。職場老人實心實意地教新人,老人有什麼好處?職場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人人都有自己的職責,我憑什麼拿出精力來帶新人。如果帶新人,沒有直接利益,誰會投入精力呢?

第二:減緩新人超越自己的速度。

當代職場,長江後浪推前浪,成為客觀規律。古云: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是古代的侷限性,比如一個鄉里,你帶會一個打鐵匠,他會搶你的飯碗。所以,古代帶徒弟,徒弟是有利益付出的。現在職場,為何要誠心實意地教會新人呢,這個新人又不能分工資給你一半。而且他成長的越快,對老員工威脅越大。所以,職場老人不願意帶新人。

第三:出力不討好,甚至養出白眼狼。

古代,師傅帶徒弟,就是帶一個伺候師傅的。二十年前,師傅帶徒弟,徒弟也是非常尊重師傅的。現在職場,都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那種師徒文化已經蕩然無存。就算你精心幫助徒弟,徒弟就會領情嗎?這一茬年輕人有自己的價值觀,甚至認為“你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呢。萬一交給新人的辦法,不管用或者條件發生變化,新人還會認為這是老人下的套呢。就算你帶新人帶的一帆風順,當職務晉升是,他照樣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你這不是養一隻白眼狼嗎?這種現象多起來,老員工都不會認真教新人了。

綜上,西方有一個經典管理哲學,就是部門管理者如果培養不出接班人,你就不能提拔上去。但是這個哲學管理思想在國內職場很難落地,因為缺乏這個職場文化和兌現機制。現在職場,人人也很浮躁,都忙著自己的利益,誰還有心思管別人的事呢。所以,應該從職場師徒文化開始重頭抓起,並建立師傅有利的長效機制,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職場火鍋


身在職場,單打獨鬥很難有所成就,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需要職場同事的幫助,那麼如何讓同事欣然幫助,這裡麵包含著太多的方法和技巧。

今天給大家分享三個方法,建立你在對方心目當中的,好感度,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幫的人,

獲得前輩,或者提高一等的同事的指導和幫助

第一, 建立你在對方心中的好感度

怎樣建立起你在對方心中的好感度?

你得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請注意這裡的自己人,並不是職場的拉幫結派,

而是你的行為、興趣、思路等等都讓對方感到你是同類,

而你求助的這位高人,也有不同的特點

他可能是專業能力強,也可能是經驗豐富,

或者是人際關係的高手,想獲得他們的青睞和幫助,

你得流露出自己是同類的這些特質

要成為對方的自己人,

還可以針對他的興趣愛好做恰當的知識儲備,

在職場交往當中,他人對我們產生好感的一個重要基礎是——有話聊,清楚求助對象的興趣愛好之後,

多瞭解相關的知識類似電影啊,運動啊,音樂之類的

針對,他的興趣做一些準備還能提供一些新的有用信息,

雙方有可聊的話題,很容易建立起良好的談話氛圍,給對方留下不錯的影響,

要想成為自己人還有一點也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學會自嘲,恰

當地展現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缺點,人與人拉近關係的標誌之一就是可以互相露醜

所以您不妨謹慎地先弄個醜,學會暴露一點可愛的小缺點都是錦上添花的小技巧,

這個小缺點,最好是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外,

比如有些普通話你的發音不標準,涉及到相關字詞的時候不妨講一下自己這種方言的玩笑

再比如你因為膽子小,看完恐怖片之後的一些糗事,

這些都是你可以拿來分享的小缺點在職場上,日常的對話和交流當中,這些可以消除人際緊張感

第二, 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幫助的人

別人在你身上能夠看得到她的幫助是有效果的,你能大致給出相對明朗的前景和未來,

這樣,當你向她求助的時候被拒絕的幾率就比少

我們,自己要有底氣有實力,有起色,讓人願意幫。自己死水一潭,時間久了,就沒人願意搭理了,

另外,你日常的姿態也很重要,踏實工作,保持學習的心態恰當表達出自己的積極和上進給自己建立起謙虛務實和尊重的良好口碑

這樣,職位再高水平再高的人大多都會對你特別照顧。

只要時間和場合允許,他們會願意在你面前放下身價,分享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且這種學習和請教的姿態,還能消除其他同事對你的戒備心,

職場真正青睞的是高水平的姿態的人,哪怕同級之間,大家在一起交流和互動,也會更加的順暢,

假如你在職場求助卻遭到了拒絕。不是他人不願意付出不願意分享,而是他們有很多的擔心和想法,

比如你求助的狀態讓人不舒服,你看上去幫了也不會有多大起色,

再或者你一看就知道不會有感恩之心,誰都不太願意幫助白眼狼對不對投桃報李,

懂得感謝,是職場的為人處事準則之一,你求助完之後,藉助合適的機會,用語言,小禮物,或者其他形式。

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謝,會讓對方非常的受用,將來你在遇見困難,他也樂於伸出援助之手,

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站在你求助人的角度,誰會無緣無故付出時間和精力,

即便再不求報償的幫助,其實也只是回報的形式和途徑不同罷了,

職場能獲得貴人指點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

我得到了水平上的提升,幫助他人分擔了工作創造的業績,同時自己也收穫了成就感,

第三, 需求表達具體和明確,便於對方給出詳細的解答方法,

在尋求他人幫助的時候,你的需求要表達的非常清晰和明確

便於對方給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也就是說,你究竟想從他這兒學到什麼,

一定不要含糊其辭,只有你問到了點子上,問到了具體的細節,別人才能幫你。給出對你真正有意義的答案

在我們向別人求助的時候提出問題之前

我們一定要自己整理清楚比如,我的問題是什麼,我問的重點在哪裡,

明確的說出問題交代事情的核心細節才能夠讓對方迅速地看清楚問題的重點所在,

還有你究竟想從他們那裡獲得什麼。

這樣既節省了彼此的時間又得到了回覆,背景敘述的太多,對方很有可能極其不耐煩,

下一次恐怕只能避開你的求助和提問了好的

回顧一下我們今天的三個重點,

究竟怎樣求助,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

第一,建立你在對方心目當中的好感度,,

第二,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幫的人

第三,需求表達得非常明確和具體便於對方給出詳細的解決辦法,只有善於求助的人才能獲得對方的幫助,

大家有什麼想法和評論,歡迎在下方評論中寫出來


老高聊職場


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單純怕新人能力突出,這其中主要因素如下:

1.老員工之所以有價值,就在於工作經驗豐富,積累了很多資源,做這個工作得心應手,能很好的勝任工作,這就是老員工的價值。

2.老員工也是從職場一白一步步走來的,這其中一定付出了自己很多努力和大量的時間,才讓自己有了職場價值。

3.公司是一個不怎麼講情面的地方,大家彼此都是混飯吃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樣的事一點也不少見。這新員工又不是老員工的親戚,憑什麼要人家對你好?

4. 現在很多公司的老闆,就覺得老員工帶領新員工天經地義,讓老員工掏出自己的經驗和時間去教他們,但是額外的獎勵一定也沒有,你覺得老員工誰能心甘情願?誰能掏心掏肺?

最關鍵的是,經驗一旦教出去,困難的工作也沒有多少困難了。老員工心裡都很清楚。

另外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新人的態度。

有些新員工態度謙虛,好學,對老員工也比較尊重,人家願意教。

有些新員工則是覺得自己可能學歷高,也可能覺得自己年齡小,不懂事,眼裡沒活,一到工作的時候就推三阻四,好像別人就應該照顧他一樣,這樣的人脾氣再好的老員工也不願意教。

我是職場瑪格麗特,十多年的外企經歷專注個人成長和發展,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