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戰鬥機一旦被導彈鎖定能躲開的機率佔多少?

淚的弧光


這得分情況討論,根據被鎖定時戰鬥機所處的狀態、導彈的類型、攻擊發起方所使用的戰術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戰鬥機被導彈鎖定時處在導彈的動力飛行段,即不可逃逸區內,那麼這架戰鬥機飛行員已經可以跳傘逃生了,此時機動擺脫、施放誘餌基本上不起作用,參見沙特皇家空軍F-15SA戰鬥機被也門胡塞武裝擊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戰鬥機一旦被鎖定躲開的概率幾乎為0。

如果戰鬥機被導彈鎖定時,導彈處在慣性飛行段,即“強弩之末”,飛行員是可以通過機動來規避導彈的,此時導彈燃料已經耗盡,全憑慣性飛行,只要飛行員技術過硬,80%以上是可以躲開的。

2.從實戰戰果來看,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的命中率要比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高很多。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的實戰次數比較多,紅外製導導彈多用於近距格鬥,而且預警探測難度稍高於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而由於作戰距離近,被紅外製導空空空導彈鎖定後留給被鎖定戰機飛行員的反應時間非常短,只要格鬥彈本身不出問題,一般來說躲開的機率極低。另外,來襲空空導彈裝藥量也是決定戰鬥機能否成功躲開的重要因素,比如蘇-25、A-10這些皮比較厚的戰機,被肩扛式紅外彈鎖定並擊中,還是有一定機率逃脫的。

3.攻擊方所使用的戰術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被鎖定戰機的命運。典型戰例如2015年土耳其F-16戰鬥機埋伏俄羅斯空軍蘇-24殲擊轟炸機,前者在後者的必經航線上埋伏,使用中距彈進行攻擊,被鎖定的蘇-24處在AIM-120的動力飛行段內,根本沒法兒逃脫。再如我人民空軍擊落U-2的戰例,在其航線上進行連續攻擊,對方躲得了第一發難躲第二發,被擊落是大概率事件。


軍機圖


戰鬥機被鎖定還能不能躲開?

我記得有一期局座的節目中,講過這個問題。局座說:“現代空戰,發現即意味著擊落,紅外誘餌彈的作用越來越低,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只靠被動紅外末端制導的導彈時代了。”


有個飛行員說的:

如果導彈的性能≥飛機性能,鎖定後90%飛機是跑不了了的,剩下10%就是導彈突發故障、飛機突發神威,或則被擊傷後勉強飛回去了。

如果導彈的性能沒有飛機好,這就要飛行員有過硬的飛行技能和心裡素質,這樣才能擺脫,沒有的話就等著中彈吧!


然後我們在統計馬島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統計,導彈被鎖定後被擊落的概率是70%左右,飛機被命中飛行員存活的概率是80%,飛行員的彈射座椅保障還是很可靠的,只要飛機被命中後,沒有被秒,一般都能彈射逃生。最近的兩次俄羅斯的蘇25和以色列的F16飛行員都彈射逃生了,但是蘇25飛行員運氣不好,跳傘被包圍。

不過曾經有飛行員靠自己的本事躲過3枚導彈,這是非常牛的了!


都市農夫1號


戰鬥機被導彈鎖定後的逃生幾率還是很大的,這主要看誘導彈釋放的時機和飛行員的操作技巧,尤其是四代機普遍具備超機動能力,機載飛控系統也先進到令人髮指,F-35這種不安裝矢量發動機的戰機都能超機動飛行,通過大過載機動躲開導彈的攻擊是有可能的。

戰鬥機過載確實不能超過9G,而導彈的機動過載是無限大的!只要控制系統給力,導彈甚至可以用90度以內的角度轉彎,似乎聽起來被鎖定的戰機確實必死無疑。但是戰鬥機與導彈的纏鬥不是飛機之間的近距格鬥,單純比較過載機動能力毫無意義。戰鬥機只要在接到告警信號之後適當機動規避,就能有效避開對方機載雷達或者導彈上的主動雷達照射,再加上誘導彈的作用,導彈很容易丟失目標,幾次反覆之後導彈就再也沒有機會擊中目標了。

不可否認,當導彈配備主動搜索雷達之後,命中率卻是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這方面美國的AIM-120空空導彈是傑出的代表。但是AIM-120的17場實戰記錄中只取得10個戰果,包括6架米格-29以及米格-25和米格-23各一架,如果說被導彈鎖定後真的必死無疑,那麼另外7個目標是如何逃脫的呢?所以不應該簡單依靠載機動性的對比下結論。


利刃巨透社


棟哥只能說影視劇中,戰鬥機依靠高超技藝躲開導彈攻擊,純屬編劇的一廂情願。作為影視劇咱們還是應該理解的,畢竟主演需要度過危機才能過渡成為“英雄”。而現實中戰機成功躲避導彈攻擊的可能性低的可憐,為什麼呢?往下看!

導彈馬赫數數倍於戰鬥機

射向戰鬥機的導彈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防空部隊的地對空導彈,另一種是敵機超視距發射的空對空導彈,一般前者的速度可達到4馬赫,後者的速度最大可達6馬赫。目前第四代戰機的速度最大可達2.5馬赫以內。



導彈一般雙發或三發

空對空導彈一般由敵機超視距發射,且為了確保成功擊落,一般為雙發;換成地面防空部隊的地對空導彈,最少為雙發,常規是三發,有些地空導彈甚至是四聯裝。你僥倖躲開第一發,那麼第二發呢?就算導彈自身故障,那麼第三發呢?



紅外製導精度高,抗干擾強隱蔽性好

現在的對空導彈一般採用紅外製導系統,相比其它知道系統,紅外製導除了具有制導精度高和抗干擾性強以外,若是到達可視範圍內隱蔽性也比較好。想要活命除非彈射,不然你連渣渣都不會勝下。



戰鬥機是一個主權國家保衛領空的主要武器,成為長空利劍。目前國際上戰鬥機已是第四代,我國作為領空大國,也正在高速的向巔峰進發,希望未來中國空軍能早日列裝像殲20一樣的先進戰機,從而更加高效有力的保家衛國。

棟哥遊新疆


軍事問題,星辰大海和大家一起來了解。


對於戰鬥機一旦被導彈鎖定能躲開的幾率佔多少?這個問題,也是大家最想了解的軍事問題。我下面詳細講解下;


我們知道戰鬥機是在空中作戰,當被對方發現時,可能就是用導彈去鎖定目標,然後就以導彈去擊毀戰鬥機,使其機毀人亡。對於戰鬥機被導彈擊中的機率佔多少?我總結下面三個方面:


首先,戰鬥機在空中作戰時,雙方都會有戰鬥機出動,有些是單方面戰鬥機。就拿雙方都出動戰鬥機來講,當兩機距離、相對方位、高度差及朝向。有無預警系統支援,也就是說有沒有人給飛行員提供戰場信息。導彈的速度以及機動能力;導彈引導頭的引導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飛機本身的飛行性能、雷達能力和隱形能力的確認。


其次,當兩機相對運動,由於相對速度比正常情況快得多,而導彈的引導能力和轉向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要被鎖定一方加速飛越了導彈的最近攻擊包線,輕鬆擺脫。當兩機相對,被鎖定方在超低空,較大幾率擺脫。當兩機尾追,這個就很難說清楚了.一方面要看飛機、導彈的性能,只要背咬住側後方,完全處於對方導彈攻擊包線之中,這個就很難擺脫.另一方面看兩機的速度和方位,只要被鎖定一方能及時逃離導彈的最大離軸角和導彈引導頭的最大偏離角,就算被鎖定了也必然擺脫.當然,飛行員的技術也相當關鍵。


最後,當兩機相對,雙方高度差影響很關鍵.基本上站得高是打得遠但卻是近視,站的低是能在很遠發現並鎖定,但是導彈爬升將消耗大量射程和動能,相比之下還是站得高的命中率高一點。就在兩機尾追,即便被鎖定,在遠距離上,甭管你什麼先進導彈,8,9成是打不中的。然後,我補充一下,隱身性能能延緩被發現的時間,增加擺脫鎖定的幾率,誠然對擺脫是有幫助的,但若論對導彈命中的影響力,只能排在末位了。

綜合上述我給大家分析的內容,不知道大家瞭解了嗎?

大家知道嗎?粉絲很重要!你們的支持很重要,將決定了星辰大海的生活質量!所以喜歡軍事問題的朋友拜託關注星辰大海一波!謝謝大家了!別忘了點贊、轉發哦。


星辰大海6502


戰鬥機被導彈鎖定,是指戰鬥機運動軌跡,紅外特徵等被敵方敵我識別系統識別,對方輸入相關的參數給導彈,導彈發射自動捕捉目標進行攻擊的行為。



現在的空空導彈的射程一般為80公里,可以實現超視距發射,如果被鎖定,戰鬥機是如何擺脫逃命呢?

首先如果是相距75公里的距離的時候被鎖定,這個時候戰鬥機要做相應的機動規避動作,打開加力逃離導彈的最遠射程就可以了。如果是常規的距離,而且導彈完全可以追上來,那麼就要釋放紅外誘餌,同時還要進行電子干擾,欺騙導彈命中假目標。

當然了現在的導彈也有防誘騙功能,能區分戰鬥機發動機發出的熱量,還是紅外誘餌,最後才是進行大過載機動,就有可能使得雷達脫鎖。
總的來說,戰鬥機被鎖定的逃生機會,一半一半,最重要的是看飛行員的反應和應對措施。


雨後的心情l


無論是在科幻片,還是在軍事戰爭片中,都不免出現一些空戰的畫面。在這些空戰畫面中,時常會出現戰機被導彈鎖定,然後導彈發射,戰機被精準命中,接著像煙花一樣炸開。

這種畫面不免讓人形成一種固定思維,那就是戰鬥機一旦被導彈鎖定,就無法躲開。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就沒有成功躲開導彈的可能嗎?成功躲避攻擊的幾率有多大呢?

實際上,成功躲開的幾率是有的,但是不同類型的戰機,躲開的幾率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哪種類型戰機,躲開導彈的幾率都不高。在近代空戰史中,能躲開導彈的戰機少之又少。

之所以躲不開,是因為導彈的速度要比戰機的最高速度快。地對空導彈的速度大概在4馬赫左右,而戰機的速度普遍在2馬赫到3馬赫之間,世界上最快的戰機米格25也就3馬赫多一點。速度上的差距,使得留給戰機反應的時間非常短,何況發射的導彈還不止一枚呢。而空對空導彈就更快了,能達到6馬赫。

這就是為什麼戰機躲不過導彈的原因,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增加躲開的幾率。釋放干擾彈、機動迴避、電子吊倉干擾等等都是常用的手段,然而戰機躲避導彈的方法發展緩慢,追不上導彈更加精準制導、更加智能化的進化速度。這就導致這些本來就不多,而且效果一般般的躲避方式變得更加不奏效。如果你要問戰機被導彈鎖定後,成功躲開的幾率大不大,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真的不大。


利刃號


局座已經在很多期節目中說過了,”發現即意味著擊落!“ 為什麼各國對自家戰機被對方火控雷達照射這麼敏感,理性的說,火控雷達照射的下一個動作就是導彈發射,等待戰機的結果基本只能是被擊落命運,火控雷達照射就代表著戰爭的最後一步還沒有跨出去了,一旦跨出戰機躲開的幾率只有僅僅1%的概率存活!

空戰導彈自問世以來,對戰鬥機就一直處於彎道超車的階段。得益於體積小、重量小、更好的飛行性能,特別是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空戰導彈對戰機已經形成絕對的碾壓優勢,逼著世界各國將戰鬥機發展方向由機動性優先向隱身性有限轉變,就是為了達到”我能看見你,你卻看不見我“的效果,這也是四代隱身機開始大行其道,取代三代機的原因!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成就了空戰導彈的飛躍,如果20年前空戰導彈還只是朝著空中紅外最強目標飛去,一旦戰機的誘餌彈來個漫天煙花,導彈便會失去目標,能不能擊中就只有看天的意志了。然而發展到最近10年,這種老式的紅外定位就好比小孩的玩具一般,而戰鬥機在想通過誘餌彈來矇蔽導彈的視野已經不在可能!電子設備的飛速發展完善了空戰導彈的引導,紅外誘餌彈已經完全不是問題,如今的空戰導彈全部具備了凝視功能,通俗的說就是利用電視視覺的方式分辨出戰鬥機外形與誘餌彈的區別,讓飛機無處遁形,空戰導彈制導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在說說導彈的機動性,體積小、重量小,飛行適應性好的空戰導彈能夠輕鬆的做出40個G的機動,而戰鬥機受限於人類的承受極限,最大的設計只能承受9個G的極限荷載,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超視距空空導彈不可逃逸區域能輕易達到50公里以上,戰鬥機一旦進入這個區域將無處遁形,等待他的結果只能是99%的概率被擊落。因此誰能現發現對手,誰能優先開火成為未來建立空戰優勢的主動權!

因此四代戰機的4S性能中,最強調的便是戰機的隱身性,就是為了不被敵人所發現;而各國也盡力配置相控陣雷達以及研發L波段雷達,便是為了能更快的發現對方,F22與三代機的144:1的空戰結果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狼煙焚燎


先說結果結論戰鬥機一旦被鎖定能躲開的幾率是很高的。這就是為什麼各大國玩命地發展更先進飛機的原因。當今的導彈非常先進了,速度是飛機的兩倍了,還是智能的,加速度能達到60——70個G,而人能耐受8、9個G,極限15個G,這時人只剩半條命。所以不用懷疑導彈的機動性,飛機的機動性再好也玩不過導彈。那為什麼飛機被鎖定後還能逃生呢?這得從頭說,用導彈怎麼打飛機?一用探測雷達找到飛機,用火控雷達鎖定飛機,把飛機的方位角,高度,速度,輸入到導彈裡,讓它知道打誰。做完這些工作後點火發射導彈攻擊飛機。這是無線電磁波制導導彈工作過程。先進的飛機在這種攻擊下生存率很高,一,飛機上有預警,飛機被探測雷達發現就預警了,飛行員會把雷達位置,頻率輸入進反輻射導彈裡,做好一按發射準備,並調整飛機到有利位置,當飛機被火控雷達鎖定飛機會發出報警,這說一下,飛機被火控雷達鎖定、到發射導彈是有一段時間的,這段時間做的是:用火控雷達精確測量攻擊目標各種數據、並輸入到導彈裡後,才能點火發射導彈,這就給了攻擊目標逃跑的時間了。再說飛機被鎖定怎麼跑,一,離導彈發射點遠,開加力背離導彈方向跑,同時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敵人雷達。成功率相當高,此時被擊落可能性很小,因為雷達被擊毀了,來襲導彈就相當眼睛瞎了。還有很容易逃到敵人導彈射程之外。二,離敵人導彈發射點近,那就大角度機動,同時發射反輻射導彈,在敵人導彈沒有發射出來,就擺脫雷達鎖定,讓敵人的對空導彈發射不出來。如果敵人的導彈鎖定你併成功發射了,那就凶多吉少了。還有一種導彈是熱成像主動制導導彈,就是遠紅外線導彈。被它探測和鎖定,現有飛機沒有能力預警,被這種導彈鎖定不知道那就死定了,為什麼臺灣的飛行員不怕蘇27,害怕殲十C和殲十一的原因。在國產後兩種飛機上有用眼睛鎖定和發射紅外導彈的眼鏡裝置。但這種紅外導彈射程短,一般用不上。你還沒有接近目標呢,就被發現了。沒有機會使用紅外導彈。這你就知道了,在敘利亞美國F22跟在蘇35後很長時間沒有被發現,俄羅斯就把沒有服役的蘇57調到戰場的原因吧。明白以上內容,你就明白了殲20為什麼犧牲隱身性,使用鴨式佈局,這種佈局,對仰視和俯視沒有隱身性。但殲20前視的隱身性是所有飛機中最好的。我們是本土作戰,主要針對敵機和敵人預警機的隱身。對地面不隱身,有利空地指揮,和飛機自身隱蔽,不用向地面發射信號告訴我在哪,你向地面發射信號,地面知道了,敵人也知道了。用高機動性打擊敵人和逃跑。


肛漏藥發明人王法清


有幾率,但是不大可以說很低,但是具體情況具體說。

如果是被近距離空空格鬥導彈,如是AIM-9X和霹靂-10這樣高機動性的紅外格鬥導彈,一旦被鎖定了,幾乎就是被擊落了,因為這是近程格鬥導彈鎖定的時候,已經距離很近了,而導彈的機動性極高,過載達幾十G,戰鬥機躲不過導彈的追蹤,而發動機的火焰又是極為明顯的紅外發射源,根本躲不開。




還有就是被中程空空主動雷達制導,如AIM-120D,SD-10等先進導彈鎖定的話,如果是在不可逃逸區的話,也是很難擺脫其追蹤,但是如果是在導彈的射程邊緣的話,戰機還是可以有很大的幾率擺脫。

如果是被防空導彈鎖定,同樣是逃逸的問題,但是如果發射的不是主動雷達制導的話,那麼如無線電制導,半主動雷達制導,就是說還需要載機或地面引導,那麼被鎖定的戰機可以依靠電子干擾來使導彈失去目標。



也就是說,一旦被導彈的引導頭鎖定,戰機就很難逃脫,只能在引導頭鎖定前做干擾和逃脫動作。當然,如果是導彈與飛機之間代差夠大的話,飛機還是可以逃脫,例如當時米格-25那樣,直接開加推力3倍超音速,導彈都追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