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是金繕修復?

老孫鑑寶


我在杭州曾經採訪過一對金繕手藝人。希望在此給到你一些有效的信息。


金繕是一種傳承古代的漆藝的修復技藝。用天然大漆和純金粉、箔等材料修復殘缺的器物,卻又坦然將修復部分展露在外。有人說,這樣的修復過程就彷彿生活一樣,坦誠面對生命中的不完美。



學習大漆是辛苦的,起初接觸漆藝時新手容易大漆過敏,腫癢難耐,這個時候學藝者還要一鼓作氣,等時間久了,漸漸會有抗體。而大漆有著天然的粘合性,且千年不腐。漆藝是學習金繕的起點,而金繕在應用中卻不為裝飾,只為修復而存在。它能將碎了的杯子、盤子還原,且符合器物本身的天然性。(因為瓷器等原本來自於泥土,用膠水會破壞它的天然性。)



但它在修復之外,還能創造出一種殘缺之美。並不是指修好了就可以。


雖然金繕源自中國,但卻聞名於日本,在溝通中,匠人告訴我們中國學習大漆的地方並不太多,而學習金繕的地方就更少了。因為太小眾,國內沒有很多相關資料來說這個,很大一部分內容需要從日本搬運,然後再摸索。


為了方便你更清晰地瞭解,我在此把金繕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步驟用圖片來展示:


第一步,補缺,打磨:

用天然大漆等材料調製漆灰,填補缺失部分,漆灰乾燥以後,對漆灰進行打磨,讓填補部分器物本身形態平順,一般補缺打磨需多遍,每遍蔭幹數星期;


第二步,上漆,打磨漆面:

給打磨好的區域上漆,讓填補部分質感更細膩;一般三遍以上,每遍蔭幹數日;


第三步,上金:

漆面打磨形平順,表面細膩之後,給漆面上金地漆,在漆將幹未乾之時,上純金粉,然後蔭幹數日;


第四步,罩金:

金完全乾燥後,清理表面,上罩金漆,然後蔭幹,金繕完成。


採訪的時候,匠人告訴我們,如今金繕很熱門,說起金繕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可最讓他難受的,是大多人對金繕好壞卻無法辨別。


所以有些人就把“殘缺當做美”,甚至在線條都不流暢的時候就在講美學、造型。他拿起工作室的一把小巧的紫砂壺說,就比如他們修復壺蓋,因為器型本身的限制,壺蓋上的線條就應該一筆成型,修得細一些。而如果下筆猶豫,繁複塗改則會變得很粗,破壞了整體的和諧。


看著簡單,但卻需要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刻苦專研。不是“照葫蘆畫瓢”,而是在技藝達標後,才能去談氣質、神韻和藝術性。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答案來源於東家匠人伴作的採訪過程。


東家APP


金繕與鋦瓷都是對破損器物的修復方法。金繕是保護性修復,對器物幾乎不做破壞性修復,主要是用大漆加糯米粉或中筋粉調成粘合膠進行粘合。而鋦瓷是在器物上打孔,再上鋦釘,主要是靠鋦釘的張力讓器物恢復原有的功能。




金繕使用的大漆需要在溫度25攝氏度,溼度在75的情況下,才能完全乾燥。

在修補殘缺器物時需要用瓦灰加大漆對殘缺的器物進行修補,然後再對修補的部位進行打磨修補,然後上黑推光漆,再對漆面進行打磨上漆。

最後上金地漆,等金地漆似幹非乾的狀態下,需要根據經驗把握上金的時機,對器物進行上金處理,上金後要把器物放回到蔭箱至少24小時待大漆完全乾燥。最後一道工序是上透明漆,對金粉進行加固。


金繕之豆伴匠


這種瓷器修復的技術來自於日本

我們古代修復瓷器用的是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句話就是源於鋦瓷工藝,就是把瓷器碎片打眼,然後用銅絲或者鐵絲像訂書針一樣扣起來。

金繕這個技術就複雜了,當然複雜是指的工序複雜,而不是工藝複雜

破碎的瓷器碎片先清洗邊緣,然後用大漆刷上,粘合起來然後在乾燥箱中陰乾,這個過程往往要幾十天,使用的大漆分好幾種,也要用糯米粉去調,粘好以後修補,打平,再上漆,這個過程反反覆覆很多次,每次都要完全陰乾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最後固定以後再上一次底漆,這個時候就可以上金粉或者金箔了,最後修飾下就成了。

所以呢,我覺得金繕屬於漆器工藝的衍生,當然這也是日本人學過去的,現在我們又學會來了。


鋦瓷是立等可取,是一門手藝,金繕是一門工藝,做的漂亮的真真可是賞心悅目的。


ChaC


說一點我個人的簡單認識,我覺得金繕就是用大漆工藝來修復瓷器的一種技術,可以算到瓷器修復,也可以算到大漆技藝裡。


髹xiu木


金繕修復需要四種漆:生漆、黑推光漆、金地漆、透明罩金漆.兩種粉:糯米粉、瓦粉.先把破碎的器物清洗乾淨第二步用鋼矬子(電磨也行)磨的情況比較少.磨掉澀的地方.金繕修復的基本原則,金繕修復和其他修復方法一樣,必須最大程度的保障器物的完整性.如果是破壞性的就算了.先調糯米粉,調好的東西叫麥漆,就用糯米粉加生漆調製,我的經驗是不要加水,這裡有個比例問題.如果要詳細的步驟可以專門的去拜師學藝修復古陶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