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六一兒童節快樂!

這兩天除了那個網遊戕害少年兒童的質問,中科院也出來插了一腳。

昨天微博上的中科院之聲發表了一篇“17位院士聯名呼籲無網遊日”的文章,本以為這又是一篇對遊戲牆倒眾人推的其中一例,但既然中科院的大佬們都出來帶說話,也確實是該學習學習領會一下精神。

誰知進去一看這個建議的第一條就是:

建立分級制度。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原來是友軍。

除此之外,這份聯名還提到了一些諸如實名制、互聯網廣告規範等一些老生常談的內容。其中還有一點也算說到點子上了,就是呼籲家長們:

“日常能放下手機,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陪伴。”

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也值得許多家長來用心反思。然而事實上,就如同“多少道文件也管不住網遊戕害少年”一樣,多少聲勸誡也動搖不了那些中國式家長的傲慢。

他們之中,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暴力流的,有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輔導班派的,還有每逢親戚串門拉出來“給你阿姨表演一段”的馬戲團式的,但唯獨沒有人願意去花心思去顧及孩子的想法。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傳統中國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各種“中國式”的家長言行。然而在這種中國式教育環境的背景下,將成為家長或者已成為家長的我們是否能不落窠臼,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正巧在今天這個應景的6月1日,Ssteam和Wegame平臺上架了一款名為《中國式家長》的遊戲測試版。

咱也當回中國式家長。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遊戲一開始,我們作為一個剛生出來的肉蛋(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能做的事情還是非常有限的,每天能做的事情也不過就是翻翻身拍拍手。

但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參與開發腦洞的環節,也就是選擇又帶有隨機性地增加這棵肉蛋的屬性,真正的起跑線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下面這個類似消消樂的環節就是開發腦洞,雖然界面像極了大夥都玩膩了的三消,但其實只是一個為了增強隨機性的屬性增加界面,越到後面消除的方式也會越豐富。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但這些靠緣分增加的數值至少都是正面的,成長中真正的麻煩還是那些隱藏在各個角落中的隨機事件。

比如,你隨時可能被奶奶買來的假奶粉毒害身體。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還有可能被爺爺拿的劣質傳家寶刷新智商的下限。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王羲之”

除了不可控的隨機因素,每天還可以選擇六項日程。雖然開始的時候就是學學走路和跑步,學說話也不過是發出噗噗的聲音: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但到後來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時間根本是不夠用的。

除了要學習文史理化挽救智商,還要會點特長用來參加選秀和投家長的喜好,更要空出時間來進行適當的放鬆,否則心理陰影面積就會迅速地增長。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然而到了這個階段人生真正的艱難才只是個開端,時不時來串門的親戚會向你的父母發起面子對決,話題無非是“你家的孩子我家的寶”,但如果之前不搞出點特長這個時候就會讓家長為難了。

好處是,贏得面子對決可以獲得父母的大量好感,還可能會拿到索取禮物的機會,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不過要是輸了面子對決的話…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雖然家長們在教育你的時候,一向都是比較心大的: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也由此可見,你的第一代,也就是遊戲的一週目時,生存環境非常惡劣。

父親是當老司機的隔壁老王,身邊的朋友還是激情澎湃的演講家老羅和視金錢如糞土的傑克馬,再加上第一次當父母的生疏,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天生就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面積。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除去這些被動的壓力,校園中也充滿了逃課、上網吧等諸多誘惑,但另一方面也會遇到那些有可能改變你人生走向的妹子,當然追到他們每一個都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一直長到18歲,參加高考,一週完整的遊戲流程就宣告結束了,因為通常來說在高考之後,家長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有限。

然而,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這並不是整個故事的終點,當這一代的孩子達成職業結局之後便會成為下一代的父親,上一代的職業、性格、配偶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基礎屬性。也許這個時候你就能發現,表面上一代人的成就可能是是很多代先輩頂著巨大的壓力而拼命創造出來的。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現在,我們在這種中國式家長的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已經都漸漸成家立業,大家對父母那一代的傲慢、專斷亦或是滑稽之處都有著許多的共鳴和體會,當然也能認識到年少時所不能理解的父母的良苦用心。

六一節當不了孩子但是可以試著當一回家長

現在你會怎樣回答呢

其實父母和孩子一樣,在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和感情用事,這並不是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只要願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平起平坐地去交流和分享,也許我們聽到下一代再提到“中國式家長”的時候,將不再是這樣一個充滿戲謔和無奈的態度。

但這一切的開端可能還得中科院院士呼籲的那樣,從“日常能放下手機,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陪伴”開始做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