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19世紀有機化學界的權威——凱庫勒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出生於德國,是近代化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他主要從事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的研究,並且第一次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理論。這一理論極大地促進了芳香族化學的發展和有機化學工業的進步。

1829年9月7日,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出生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市。凱庫勒在中學時代已充滿才華,能講流利的法語、拉丁語、意大利語和英語,而且還在達姆施塔特市設計了三幢房子,在建築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184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古森大學,學習建築學,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大師。但在吉森大學聽了李比希教授的化學課後,凱庫勒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轉變。課堂上,李比希教授那輕鬆幽默的語言、廣博的知識把凱庫勒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使他對化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此,凱庫勒就常去聽李比希的化學課,漸漸地他對化學研究著了魔。不久,凱庫勒就放棄了對建築學的學習,在經過一番波折之後,最終成功地跨進了李比希的化學實驗室,在1852年6月,古森大學的學術委員會授予凱庫勒化學博士學位,從此,他走上了研究化學的道路。

在研究初期,凱庫勒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了類型論,認為分子的性質主要由類型決定,並試圖建立一個有機物的整體類型學說。 1857~1858年,他提出了有機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為四價,並且可以互相結合形成碳鏈的思想,這為後來的現代結構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9世紀有機化學界的權威——凱庫勒

凱庫勒關於苯環結構的假說,為有機化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凱庫勒早年受到建築師的訓練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他善於運用模型的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與結構聯繫起來。在1864年的冬天,凱庫勒的科學靈感使他的化學研究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他記載道:“我坐下來寫教科書,但沒有進展,於是思想開小差了,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在夢中,原子在我眼前不斷地跳躍著,而較小的基團則退到了原子的後面,它們組成了各種形狀的大結構,有的長行分子緊密地靠近在一起的,像蛇一樣地扭動著。這時突然有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不斷地在我眼前旋轉,突然電光一閃,我醒了。之後我花了一夜的時間,作出了苯的環狀結構的假想。”

於是,凱庫勒首次滿意地寫出了苯的結構式,構建了苯的分子結構即單雙鍵互相交替,六邊形平面環狀。在1865年,凱庫勒成功地發表了《論芳香族化合物的結構》的論文,這是歷史上人們第一次提出關於苯的環狀結構的理論。

這一理論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芳香族化學的發展和有機化學工業的進步,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基礎理論研究對技術經濟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


苯環結構的誕生,是有機化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之後,網狀的、立體狀的理論不斷湧現。從此科學家們突破了原來的習慣定式,開始探索有機大分子和生命的奧秘。

1896年6月13日,凱庫勒在柏林因病逝世。

作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凱庫勒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公認,許多國家的科學院都選他為名譽院士。凱庫勒是19世紀以來有機化學界的真正權威,他的意見除了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之外,大多數的工業家們也對他十分的推崇。
19世紀有機化學界的權威——凱庫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