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咸陽因山水俱陽而得名,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

咸陽

住建部

咸陽因山水俱陽而得名,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


一、城市概況

咸陽因山水俱陽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有著2300多年的建城史。它東鄰省會西安,西接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現轄1市、2區、10縣,總面積10196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8.66萬,中心城區人口91.5萬,位居陝西省第三位。咸陽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的都城所在地,也是周、漢、唐等十三個朝代的京畿重地,境內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32處,尤其是綿延百里的27座大型帝王陵寢,埋葬著28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帝王,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二、歷史沿革

周: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封其弟姬高於畢(即中華人民國和國建國後的咸陽原)。公元前350年(顯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陽,次年自櫟陽徙都咸陽。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定都咸陽。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

漢: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燬的咸陽,取名新城。漢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三國:三國時,咸陽的版圖分佈在扶風、馮翊、新平諸郡內。

西晉:咸陽境內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風郡及諸郡所轄數縣。

南北朝:先後有過靈武縣、石安縣、咸陽郡等建置。至北周末,境內有分屬三州轄下的咸陽、扶風、新平、雲陽、馮翊、平涼數郡的十餘個縣。

隋:隋初廢郡縣制,置州縣,後又改州為郡。至隋末,境內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涇陽、雲陽7縣,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縣,安定郡的鶉觚縣東北部。

唐:在關中設京畿道,改豳州為邠州,至唐末,境內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陽、三原、涇陽、醴泉、雲陽、興平、武功、好畤、奉天9縣,邠州及所轄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4縣。

五代:境內有京兆府的咸陽、興平、涇陽、好畤、醴泉、武功6縣,耀州的三原、雲陽2縣,乾州及所轄奉天縣,邠州及所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4縣。

宋:北宋在陝甘置永興軍路,置淳化縣,撤銷乾州,置醴州。北宋末,境內有京兆府的咸陽、興平、涇陽3縣,耀州的三原、雲陽2縣,邠州及所轄新平、宜祿、三水、淳化四縣,醴州及所轄奉天、武功、醴泉、永壽、好畤5縣。

金:內有京兆府的咸陽、興平、涇陽、雲陽4縣,耀州的三原縣,乾州及所轄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縣,邠州及所轄新平、淳化、永壽、宜祿、三水5縣。

元:在陝西置行中書省,境內有奉元路的咸陽、興平、涇陽3縣,耀州的三原縣,乾州及所轄醴泉、武功、永壽3縣,邠州及所轄新平、淳化2縣。

明: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將咸陽遷到渭水驛,即今市區明清城所在地,後置三水縣、長武縣。明末,境內有西安府的咸陽、興平、涇陽、三原、醴泉5縣,乾州及所轄武功、永壽2縣,邠州及所轄淳化、三水、長武3縣。

清:清代除將乾州、邠州改省直隸州外,仍延明舊制。

民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省以下的地方政區改為道、縣兩級,咸陽歸關中道管轄。1933年撤銷道制,只存省、縣兩級。1935年後陝西全省縣以上設10個行政督察區,境內置有第二、第七、第九、第十等4個督察區的轄地。同一時期,中共中央成立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在旬邑縣、淳化縣和銅川耀州區一帶設關中特區,1940年改為關中分區。1949年5月,中華蘇維埃西北辦事處設立咸陽分區,轄咸陽、長安、戶縣、周至、興平、武功6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5月咸陽分區更名為咸陽專區。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

三、名城文物

1994年1月咸陽市被認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秦都”“帝陵”“明清城”三大歷史文化要素是構成名城資源的主要內容。

1、秦咸陽城遺址

秦咸陽城遺址位於咸陽市區東北部,東到柏家嘴,西至任家嘴,南臨草灘農場,北達高幹渠,東西9.60公里、南北7.50公里,面積達72平方公里,共有秦宮殿建築遺址、作坊遺址以及其它遺蹟230多處。1988年秦咸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秦咸陽宮遺址保護被列為陝西省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

2、西漢帝陵遺址

西漢帝陵遺址位於咸陽市區北部,西起興平市,東到西安市高陵區,北接涇陽縣,南達渭河北岸,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13.5公里,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目前,除陽陵部分開發對外開放外,其餘均未開發。

3、明清城區

明清城區作為體現咸陽名城的有形文化遺產,西起樂育南路,南起渭陽東路,北到人民路,總面積1.27平方公里。

明清城區現有重要文物為:咸陽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凰臺、新興油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國寺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具一定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建築,也是咸陽歷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