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通訊:嫁到北京 香港女生講述雙城異同受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嫁到北京 香港女生講述雙城異同受關注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2017年7月7日,施寶玲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香港女生在北京”,在第一篇文章中介紹自己:在香港長大,一路很拼,25歲時年薪超過百萬港幣,現居北京,經營一個溫暖的小家庭……

在她已發表的70餘篇文章中,多篇談論香港與內地對比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受到關注。近日,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館,施寶玲和中新社記者談起開設公眾號初衷時說,2017年換工作後,“有點無聊”,想到不少感悟可以抒發,便開始了“至少每週一篇”的閒暇寫作。

施寶玲說:“開始的時候,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到後來,她會觀察哪些文章反饋好,多寫點相關主題。如在題為《從香港女生的視角看北方男生》的文章中,施寶玲以親身經歷為視角,調侃北方男生“臉皮比較厚”“比較主動”,但“不夠浪漫、細膩”;《縣城過年小感》中寫到第一次去老公在山西的老家過年,與縣城親戚互動的實際體驗。還有關於“有孩子在北京更合適”“單身在香港更合適”“北京工作壓力要小一些”等生活主題的觀察。

常有不少網友在她的文章後留言“(兩地)各有各的好”“沒有比較就不知道自己很幸福”“香港的工作真的很鍛鍊人”……施寶玲都會認真閱讀,並回復以“微笑”“點贊”或是“笑哭”等可愛表情。

網友喜歡施寶玲樂觀的個性,或許和她一路“順風順水”的成長經歷有關:中考全校第一名,高中最後一年跳級、直接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環球商業學;畢業後,先後在麥肯錫公司、渣打集團、匯豐集團等知名企業工作。

如果不是2012年工作中遇到在北京生活的老公,施寶玲從未想過離開香港;認識未滿一年,她做出前往北京的決定。“當時沒有想太多,”她說,男友在北京,自己離開香港但不離開原來的行業,不過就是換座城市生活,一切應該不會太難。

2013年到北京後,施寶玲先進入一家國企。“開始的時候要適應環境,主要是調整一些觀念,男朋友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工作期間,她還在中國人民大學修讀法律專業在職碩士,希望多瞭解內地的法律、政策,也擴大朋友圈。

2014年,施寶玲與男友結婚,兩人的女兒在隔年出生。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施寶玲換了工作,希望減少出差多陪伴孩子,如今供職於一家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她放慢生活步調,個人狀態也不錯,“感覺北京就是我的家”。

生活中,施寶玲總能做到遊刃有餘,照顧好工作、家庭之餘,還熱心協助香港中文大學京津校友會的活動。今年2月,她還負責為“與段校長一起在京年夜飯”(段校長為2018年1月1日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段崇智)活動的各項籌備事務。

到今年7月,“香港女生在北京”公眾號運營將滿一年。最近,施寶玲的文章多數與女兒相關,探討是否應該為孩子買醫療保險、幼兒園需不需要開放監控錄像、買昂貴的嬰兒車有無必要等。

在最新一篇《你會給孩子辦生日趴嗎?》文中,施寶玲寫道:我希望孩子可以熱愛生活,享受美好的事情,在特殊的日子有所期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