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番茄幼苗期感染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黃曉紅果果


首先立枯病是一種土傳土真菌性疾病,感染部位呈淺褐蛛絲狀。病菌的病絲或病核在土壤裡的病株殘體和其它有機物質上可以生活多年,苗床上帶有殘留菌會是幼苗受到危害,氣溫高於15度或低於21度就會發生該病,18度以後病變頻繁。氣候溫暖多溼,播種過密,澆水多,都會造成苗床悶溼,都不利於幼苗生長,而且容易發病。

番茄幼苗感染後症狀:一般白天呈凋萎狀,晚上恢復原狀,幾日後就會枯萎死亡現象。露出地面的幼莖呈暗黑色,逐漸變黑色,幼莖便開始慢慢變細直到幼苗折斷死亡為止。


防治方法:

(1)苗床應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多施用腐熟肥,播種均勻,不宜過密。

(2)採用無菌土壤作苗床,舊的苗床不能使用,即使用也要做好消毒工作,苗床消毒方法:每平方米使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者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70%五氯硝基苯粉劑比例混合6/8克;或用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靈6/8克,拌幹細土12.5千克左右拌勻製成藥土,播種之前撒1/3藥土作墊土使用,播種後繼續撒上一層土作覆蓋土,可預防立枯病發生。

(3)種子處理及苗床管理:播種前用55度溫水浸種,或用藥劑處理後,催芽播種,控制苗床溫度、溼度、以及水量,注意通風透氣、防止幼苗凍害,發現病苗立即清除,病苗處理方式:燒燬或者深埋都可以。

4藥物防治:發病初期,石灰粉1千克,草木灰10千克,拌勻撒施,或者噴灑銅合劑(碳酸氫銨與硫酸銅以11:2比例磨成粉狀混合均勻密封一天,每千克混合粉末加400千克水使用),或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一次,連續使用2次。



東東在農村


隨著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番茄本身有適應性廣、栽培容易等特點,使番茄在我國被廣泛種植。早期番茄多在露地栽培,供給的季節傾向夏秋季節,而在大棚技術的應用下,實現了冬春季節也能種植番茄,使得番茄實現了全年供應,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饃饃”。

番茄在栽培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多的病蟲害,有的是真菌性病害,有的是細菌性病害,有的是病毒性病害,當然也少不了蟲害的困擾。在眾多的病蟲害中,有一個就是“番茄立枯病”,接下來就通過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並提出防治方法。

一、番茄立枯病(幼苗期)的發病症狀

番茄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它不僅能夠出現在幼苗期,也會出現在定植後的大苗上。在侵染過程中以菌絲體為傳播“主力”,藉助水、農具等形式進行傳播,如果田間有帶菌的堆肥,也會成為傳播的途徑。

發病的幼苗,原來帶有綠色的莖基部,逐漸向褐色轉變,隨著病害的嚴重,受害部位開始有溢縮現象,就好像一根根纖細的線。到後期,幼苗不能完成正常的養分、水分輸送,漸漸出現萎蔫,甚至枯萎,失去栽培價值。

二、番茄立枯病的發病原因

1、發病和田間的溫溼度有關

這是一種喜溫暖高溼性的病害,發病條件和流行因素,和適合的溫度、溼度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滿足病害萌發、傳播的環境,才會觸發該病害的出現。立枯病最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0℃~24℃,當溼度達到90%以上時,病害的傳播速度就會加快。溼度越低,病害發展慢,還有可能被抑制,溼度越高,病害就變得越“肆無忌憚”。

2、發病和土壤含菌量有關

不合理的連作、輪作,就會增加土壤的含菌量,同時土壤中的某種養分也會缺失,這就會增加立枯病發生的風 險。不管是育苗還是定植,在土壤方面要把關, 不能把本身就有病害的土壤,未經過殺菌消毒處理,就拿來使用。同時,對於栽培番茄的地塊,要選地下水位低,排水系統良好的,當然以疏鬆、排水性能好的更好,這樣該病害的發生就會少,反之病害就會加重、難防。

3、發病和植株抗病能力有關

立枯病的發生,和植株本身的抗病害能力有關。對於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發病較少、較輕,而抗病能力弱的品種,就很容易受到立枯病的影響。此外,在播種時要保證幼苗養分的供給,爭取培育出優質苗,幼苗長的好,自身對病害的抗性就會高。在育苗時,為了防止病害的交叉感染,要保持良好的間距,最好能用獨立的營養缽。

三、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並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可用溫湯浸泡法,也可用藥劑拌種法。在播種育苗時,要選擇用新土育苗,或者對育苗土先消毒後使用,加強對番茄苗期的管理,培育出高質量的健苗、壯苗。在定植前對幼苗進行挑選,剔除其中的弱苗、病苗、徒長苗、發育不良苗等。

2、在定植之前,要先對定植的土壤,做一番處理,將土壤中的病菌“扼 殺”在定植前。可以利用夏秋季節的高溫,利用天然的太陽能消毒,精細整地後將土壤蓋膜,讓溫度提升到60℃以上,悶上10~15天,可有效的消除土壤躲藏中的病菌。

3、加強田間的通風換氣,保持番茄生長環境的清爽,降低田間的溼度。降低溼度有三個基本方法:①、適時開棚通風。②、改大水澆灌為滴灌、膜下暗灌。③、合理安排間距、行距。

4、巧用化學防治:在病害的防治方法上,用藥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是止損的一個重要舉措。為了保證番茄的安全,在用藥時提倡微毒、無毒的藥劑,並堅持“現兌現用、現混現用”。

常用參考藥劑有:噁黴靈水劑、異菌脲可溼性粉劑、甲霜.福美雙粉劑、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等。用藥時,記得要做好防護措施。

綜上總結:番茄立枯病,不僅會發生在幼苗期,也會發生在定植後的大苗上,能使番茄萎蔫、乾枯,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在防治時,除了要及時用藥控制,還要通過對土壤消毒、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培育無病壯苗等,用多種舉措共同實施,才能更好的控制立枯病的發生,降低損失。


鄉村米粒


番茄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幾類病害,像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如未及時防治極易造成番茄苗大面積死亡,特別是番茄立枯病在剛出土的幼苗及大苗期都會出現,發病後,病苗莖基變褐,後病部縊縮變細,莖葉萎垂枯死,需在種植過程中及時防治處理,避免病害的發生及擴散。

防治方法:

1、番茄播種前,可用50度左右溫水浸泡種子20分左右,催芽播種。要控制苗期的灌水並分層上土,多通風透光,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性。

2、用酌量苯噻氰乳油浸泡種子5個小時後再播種,可驅避地下害蟲,防範病菌感染,提高番茄種子發芽率。

3、用穴盤和營養缽育苗,防止苗床高溫高溼,隔離病蟲,縮短緩苗時間,對苗床的管理一定要注意

4、種植番茄時,儘量選擇地勢較高的土地,並且上茬未種植過果菜的土地最好。

5、番茄地要及時除草,施肥用量要嚴格控制,必要時可增加磷肥及鉀肥的用量。如發現番茄立枯病的病苗要馬上清除,並及時噴施番茄立枯病專用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