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六朝圣地伊山寺

伊山,又名桓山,位于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北端。千年古寺伊山寺,寺以山名,山因寺幽,甚为和谐。

伊山寺属中国百座名寺之一,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该寺在宋代重加修缮,清光绪年间又再次扩建,规模宏伟,三进六横,僧侣多时达300人,供僧众煮粥豆用的锅叫“千人锅”,刻姓名的钟叫“万人钟”。寺前有一条依山而筑的小径,有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水,流入一口深潭,名叫“古潭”,跨潭而建造的一座石拱桥叫青龙桥。古潭潭岸长着7株大枫树,丰姿绰约,传说是天上七个仙女下到伊山寺观景,流连忘返,后来变成了七株枫树,古称“七姊妹”。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禹王殿

禹王殿位于岣嵝峰林场,相传始建于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尔后历代相继改建,或为祠,或为坛,或为庙,或为宫,或为殿,后改殿为祠至唐,从唐至宋称宫,南宋时改为禹坛,随后又改为殿,直至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兵部尚书彭玉麟重修改为庙。亦称禹庙、禹祠。殿内有高大肃穆的禹王塑像,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千百年来,香火不断,颂歌恒扬。禹王殿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尺,殿高3丈9尺5寸。据传这两个数字很有讲究,取禹王为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之立首,位居九五(指帝位)之尊,绩奠九州永垂千古之义。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培元寺

位于距樟木乡政府驻地3公里的培元村,村以寺得名。距107国道约40米,距衡阳市12公里,距岣嵝峰10公里,距南岳25公里。清同治《衡阳县志》记载:“培元寺在迎水铺,道光中建。县人陈氏子以居积致富,后乃舍资建寺,工费巨万。”据当地知情的群众介绍,该寺建于今107国道旁的一座山坳处,寺宇三面倚山,唯正面有不足50米宽的山口。山上翠竹从生,绿树成荫。寺庙呈梯级建筑,逐级向后抬高,整栋寺宇隐于山坳之中,蔚为壮观。培元寺与大西林、福城寺、牧云峰、国清寺、紫云峰,曾号称衡阳县六大从林。

&

东陵寺与西陵寺

东陵寺位于樟木乡西林村斗冲组,距107国道6公里,有乡道可通。

该寺建于明朝,设计大气,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规模甚大,曾有住僧60余人。为岣嵝四十八座茅庵之一,因其位居峋嵝峰东面的山脚下,故得名“东陵寺。”寺庙系砖木结构,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遭侵华日军烧毁,至今只留下气势壮观的寺门。据当地民众说,此寺初建时香火旺盛,清末和民国后香客渐少,新中国成立后更无人问津,僧人亦不知所往。今寺仅留断壁残垣。

东陵寺之西有西陵寺,相距不足1公里。西陵寺位于西林村杨家组,美丽蒸阳距107国道5公里,同样建于明朝,规模略小于东陵寺,其建筑设计计、结构与东陵寺基本相同。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三圣寺

三圣寺位于演陂镇车站村二组的下桥街,距原1814线仅50米。该寺分为三部分:寺院、寿王殿、戏青聖三台,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寺院始建年代无考,据大世不法说已有近千年历史。寿王殿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

年)。寺前柱子上雕有两条龙形图案,传说这两条龙每晚都要下河吃草。寿王殿供奉数尊佛像。戏台设计美观,大方精致,特别是在戏台天棚上设计有音斗。过去没有扩音设备,音斗起到扩音作用。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卫国寺

卫国寺位于演陂镇西岭村三组的西狗岭,毗邻原1814线,交通方便。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卫国寺在西狗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总督董公督兵过岭施资建设。崖有石洞,号曰狮口,石磴危网,多生木槿、麦冬及石姜诸药草。西有白象峰,峰出甘泉,是曰象鼻。南有木鱼峰,皆石岩也。东有西狗岭,岭临官道。”

卫国寺总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积1800平方米。当时寺内有圣帝老爷、观音娘娘和大小菩萨数十尊,有住僧99人,有香田、旱土1000担,供寺内耕种。现寺院已毁,其遗址清晰可辨。卫国寺第四代师泰公上六之墓保存完好,墓的四周为花色石头,左右为石头高峰,且立有字碑。

&

金华山庵

该庵坐落的金华山,又称小云山,宋代史载全国国5270座名山排列30洞天之一,乃衡邵名山。《湖南通志》载:“小云山在县(今衡阳市)九十里,山不甚高,能望远”。金华山东界库宗桥南,一直向西延伸,与井头镇的大云山衔接,整个山腰共有9个小峰,连绵起伏,乱石嵯峨,草木翳翠。明末山下住有刘近鲁,家有藏书60000余卷。因王夫之登小云山常到刘近鲁家借书,两人情投意合,并结成亲家(刘女为王夫之的儿子王敌之妻)。王夫之登小云山吟诗作文,其中一首七言诗为:“青天一镜倒晴空,战垒仙坛碧万丛。终遣屈平疑邃古,谁从阮籍笑英雄。大荒落月悬疏槛,五岑孤烟带远虹。独坐上方钟声里,消沉无泪酒羊公。”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金溪(鸡)庙

位于衡阳县境北部的金溪镇,原为金溪庙镇。金溪庙有一个传说,说是很久以前,在金坑、金溪二水汇合处,有金鸡戏水,而后河内出金,于是人们在此立庙并取名“金鸡庙”。庙内对联曰:“仙鸡赐富最早,金溪流水更长。”当地人喜欢金鸡,但更盼望幸福如溪水代代相传,于是,便便将“金鸡庙”改为“金溪庙”。清同治《衡阳县志》载:“绞车岭水迤西八里,至龙兴桥合高境两小水,曲折东南流至金溪庙。而金溪水水濒,有鸡冠石,肖状为名,倒映川际,路绕其下,如蚁穿曲珠。”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界牌镇将军村邓家湾组、白石峰西麓,寺以“国土清平”之意而得名,后该寺所坐落的乡取谐音为“国庆乡”。据清志载:“国清寺以地名,刘刘宋时大禅师道场也,唐僧一行习定于此。陈光大时智者禅师复建精宿为中国清寺。”寺侧有小街,呈带状分布。寺前国清水,源出磊石洞,因其廼曲,又号三十六湾河。上游有座高桥,现为两冬电站坝址,侧旁有两冬寺遗址。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

铁盖寺

铁盖寺位于界牌镇界牌村新德组,临近公路旁,交通方便。该寺有200多年历史,原寺毁于“文化大革命”,菩萨、法器及设施均遭破坏。现寺宇重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寺内供奉四尊佛像,另设23尊罗汉。

&

福城寺旧址

福城寺位于三湖镇印塘村寺干组,距离渣江街道3.5公里,距三湖镇街3公里,有渣洪公路经过,能与三湖古峰的诸多景点连为一体。福城寺为衡阳县的六大丛林之一,福城寺的规模在整个衡阳市境内仅次于南岳大庙。该寺建于宋朝,坐北朝南,占地面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四进三横:第一进为山门,匾额为“福城禅林”;第二进为大雄殿,匾额为“也算一宗”;第三进为钟鼓楼,匾额为“无法天亮”;第四进为王族第一校,没有匾额。后院为杂房和池塘。大厅两侧挂匾,一为“禅云大老”,一为“不恂择名”。正厅的两侧设十殿,称为十殿阎王,十殿所挂匾是殿为“你也来了”;二殿为“见过明白”;三殿为“也有今日”;四殿为“谁瞒过我”;五殿为“芜过谁来”;六殿为“早知如此”

七殿为“悔过迟了”;八殿为“摸心自问”;九殿为“何苦乃尔”;十殿为“回头是岸”。正厅大边一侧设三进:一进是放生池;二进是节孝祠;三进是后院。寺内塑有二十四诸君、十八罗汉、四大金刚以及天坛地府、十宗严王的佛像。寺外四周是一条人工挖成的护院河。

&

普渡禅林

普渡禅林位于三湖镇龟石村上街组。

普渡禅林原为一简易的古老土地祠。民国38年涨大水,被水冲毁,随后当地人捐款于本组老街后背修一寺庙,取名为樟树庙。樟树庙面积约3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红卫兵砸烂。2000年初,当地民间发起捐款建庙活动,筹筹得建设资金20万元。选址本组的湖丫塘(即三湖镇卫生院后背),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同年3月动工,6月1日竣工。新建的寺庙系红砖混凝土结构,青瓦屋面,有大殿、正厅,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塑有佛像、罗汉菩萨。有住僧一人管理,现香火颇盛。2003年5月,该禅林由湖南省宗教事务局接管,现正在规划扩建。

&

大道庙

位于原潮江乡(现归集兵镇管辖)村伍家湾组,始建于明代,后几经修复。现今的大道庙是1994年建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相传是供拜董永的儿子大道老爷而建的。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是大道老爷的生日,当地人要举行三天庙会,以示庆祝。庙会与界牌的火灯节一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长安寺

长安寺地处长安乡祠兴村桥湾组,位于安隆山顶。

安隆山山上以松树为主,草木茂盛,郁郁郁葱葱。传说很久以前,山顶就有一 个简易的木搭庙宇,取名长安寺。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当地人进行改建,用石板搭砌成一个较为坚固的庙宇,约10平方米面积,青瓦屋面,寺内置有24尊佛像,同时于寺后建小戏台。1958年被毁。1996年重新修复,寺宇的建筑面积达60多平方米。2004年再次改建,不仅扩大了面积,而且全是红砖混凝土结构,寺内的设施一切恢复原样。解放后,烧香人不多,但每月的初一、十五特热闹,周边不少信徒都来此朝拜祈福。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摄影/爬上窗台的草、吉祥鸟

史上最全衡阳县寺庙,看这一篇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