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冠肺炎後,我們是否該考慮分餐制了呢,你有何看法?

劉百萬123


重提分餐,無非是減少用餐過程中有害物質的交互傳染~在餐桌上用公筷公勺,而且人人都用它不就解決了~


華爾康傢俱


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吧。

2017年我剛畢業去到廣州,當時入職的一家公司有次大老闆請客吃飯,都上了公筷、公勺,大家吃飯取菜也都用公筷。

這件事給我感觸挺深的,之前我一直呆在江西,從來不知道有這些規矩。

後來回老家聚餐發現大家不但不用公筷,還鄙視用的人,覺得做作,深感觀念的落後。

以下見大,公筷公勺尚不能普及,更別提分餐了。

西方國家推行的就是分餐制,我國民眾要普及還要很長時間。

但是我個人還是很贊成的,因為分餐可以減少交叉感染,特別對於一些傳播力強的疾病來說。



飛行的向日葵


二十年前的事了。

當時去一個多年未見的下海朋友公司吃飯。一張大桌,七八個員工,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碗,碟,筷,裝菜的盤邊放了幾個夾,專供夾菜用。那扭勁,一坐下就備感難受。那是我至今,唯一一次這樣吃飯。主人是某校高材生,接觸的人,都是不一般,同學群更是不得了,上千萬的身價都不算事,他(她)們外表體面,說話文明,做事也特膽大,都是群,按他(她)們當時的話叫:犯法的事不做,犯利的事,都可以考慮。所以膽子特大,不過也真是利害,出過很大的事,也擺平了。在我看來,他(她)們就是一群垃圾,當然,他(她)們看我可能還不如垃圾。後來漸行漸遠,他(她)們混的都很好,圍著關係,建立財富,之後,我甚至沒有再念想起他(她)們。

到是今日,偶遇這樣的話題,讓人猛然回首。

衛生的內容,應當以個人為主。飲食屬傳統文化範疇,兩者不相干。古人有訓,吃不語,夾菜更是面前事,不可亂翻。舉手投足,懷揣熱心,暗藏家風,日後行事,自當光明磊落。

在中國,分餐制,不合適!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也是!



婁200736793


我們春節去成都,初二疫情嚴重被迫結束行程,回家自我隔離14天,從第一頓飯開始我就開始給家人分餐了,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出門在外接觸的人有沒有感染病毒的。在樂山市的高鐵站親眼看到一家四口被帶走,真的很恐懼。目前全家已經分餐40多天了,打算買些分餐的餐具,將分餐進行到底。也提倡全民分餐,防止傳染病傳播。


娜姐4580


分餐制這個模式其實從很早之前就開始進行,但是由於地方的特性,導致這種模式一直無法操作,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咱們先說說新冠肺炎的傳染方式,它是通過空氣,體液進行傳播,大家就餐的時候基本都在密閉的環境下,所以是否改為分餐制沒有多大的效果

2. 國家特色,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餐飲大國,而且最有名的就是酒桌文化,商務合作、溝通洽談、朋友聚會等等都是通過酒桌,大家一直吃飯喝酒,這樣會認為感情連接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改為分餐制,首先,自身心裡就不是很能接受

3. 餐具,既然選擇了分餐制所有餐品都需要配備一個公筷或者公勺,但是這種情況下,大家在正常吃飯時候會造成很多不便,假設某個人在吃飯過程中忘了使用公筷,用了自己筷子夾菜,那這種機制瞬間就消失

但是為什麼國外很流行的分餐制到了中國不行呢,也有幾點原因

1. 套餐,國外的一些餐品都會定製個人套餐,每份的菜品量比較小,這樣一個人也可以品嚐到很多菜品,但是中國呢,一端上來一大盤,一個人一個菜一碗米飯都未必吃的完

2. 專人分餐,外國的一些餐廳提供分餐服務,讓你方便就餐不用擔心餐具的問題,而中國呢,端上來服務人員就走開了

所以綜上所論,分餐制在中國流行起來還是不是很合適


五花肉SAS


分筷都難做到吧,更甭說分餐制啦😄

(順便分享幾幅畫作,謝謝')






藝往情生


新冠肺炎後,應該不會考慮到分餐制,尤其是一家人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

第一,在新冠肺炎期間,大部分的家庭都沒有考慮過分餐制。就算在菜盤上放幾個公筷,也不太容易實現,夾著夾著,就用自己的筷子夾菜了,尤其是家裡人多的時候。

第二,在新冠肺炎後,如果要在外面吃飯,除非吃快餐類的食物,餐廳一般是沒有分餐制這一說法,在外面吃飯,可以選擇用一次性筷子。

最後,我認為新冠肺炎後,分餐制在國內不會就行起來,跟親密的人一起吃飯,用一雙筷子都無所謂,跟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飯,用一次性筷子,跟不熟的人,不會一起吃飯。





桂圓柚呀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新冠肺炎之後,我們的確應該提倡一下分餐制了。

一、首先來說一下我們大中國的飲食文化

我們國家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我們的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適量的肉食。我們國家的“吃文化”比較悠久,很早我們就有“禮樂文化始於食”、“民以食為天”的觀念。考古工作者從殷墟出土的大量器皿,類似於今天的餐具,可以推想出那時人們進餐,是分餐制,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了很多個朝代。到了清代時期,異族入主中原,這些都標誌著飲食文化的發展,我們的分餐制被正式同化,一種延續至今的“合餐傳統”,便逐漸形成並流傳了下來。

二、分餐制與合餐制的優缺點

分餐就是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多少就要多少。我國大多采用合餐制,而西方發達國家多用分餐制,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人們也在不斷改良各自的生活方式。

合餐制,其優點就是節省餐具,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很多菜餚,現場氣氛熱烈,因而特別適合慶典場面,缺點就是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

分餐制的優點:

1、在於滿足家庭成員的不同口味,同樣的飯菜,老人,小孩喜歡吃軟爛清淡一些的,年輕人喜歡吃硬和辣一些的飯菜,比較容易控制。

2、每人一份的飯量,根據每個人所需來盛飯菜的多少,不容易剩飯菜。

3、分餐制更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大家庭人口多,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抵抗力相對較弱,所以一人一筷一碗一盤的分餐制,更有利於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

缺點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餚,吃飯氣氛不夠熱烈

三、提倡分餐制

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還處在緊張的局勢中。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手觸摸的物品被含病毒的飛沫汙染,病毒可能會經手進入口腔,鼻腔,眼睛的黏膜。宅在家的我們,對飲食方面的健康也要更加嚴格,除了合理的膳食葷素搭配以外,分餐飲食這個習慣,就從現在開始吧

綜上所述,分餐有利於衛生,可以減少消化道疾病的傳染幾率,為了你我和家人的健康,趕緊行動起來吧。方芳美食歡迎你的留言加關注,感謝支持


方芳美食


很高興能回答題主的問題!

新冠肺炎結束後,我們是否該考慮分餐制?我也來分析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是否實行分餐制應按場所來決定,不同的場所使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可以使用分餐制、有的可以使用公筷制。

以下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酒店、酒席用餐時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有講究菜餚的美感的傳統,特別注意菜餚的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在酒席上,每一道上桌的菜餚都是品行具備,它是無法分割分離的一道佳餚,難以實現分餐制。在酒席這種場所比較適合公筷制,能保證衛生的同時,又能保證菜餚的品行。

2、朋友、親戚聚餐時

聚餐的意義就在於大家聚在一起用餐,這種時候如果使用分餐制,各吃各的,失去了聚餐的意義,毫無聚餐的氛圍。這種聚餐的環境也是適合使用公筷制,這樣又衛生,又能體現出聚餐的氣氛。

3、食堂的工作餐

無論是在學校的食堂,還是在公司的食堂,都非常的適用分餐制,既衛生又環保。

4、家庭餐

在自己家裡一家人一起用餐,很難做到分餐制,像現在的生活節奏,大家白天都在上班,晚上回來自己做飯的時間少的可憐,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分餐,去清洗多餘的碗碟。在家裡比較適合提倡用公勺舀湯,這樣會乾淨衛生一些。

在疫情結束後,在外就餐最好能分餐就分餐,能公筷就公筷,提高全民飲食衛生意識。


醬醬食記


您好,很高興參與討論回答您這個問題,新冠肺炎後,我們是否該考慮分餐制了呢,你有何看法!

首先我們聊一聊分餐制合餐制的起源,相信大家都看過古裝劇,在許多場合大家都是一人一桌,分餐而食的。

大部分人認為分餐制乃是舶來品,是西方的用餐方式,其實我國早在周秦漢晉時代,就已實行過分餐制了。

在有著森嚴等級制度的西周,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在室內鋪席,人們進餐時習慣於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每個人的案前都擺放著屬於他自己的食物,跟現代的分餐制並無二致。

《儒林外史》中也有:主賓六人,每人一席,共是六席。

《史記·項羽本紀》對“鴻門宴”作了這樣的描寫,“項王、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可以看出這裡描述的依然是一種分餐制。

到了魏晉、隋唐、五代,這一時期中原文化深受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文化影響,社會風氣開始變得開放、兼容 ,社會動盪使得禮樂制度的約束漸緩,衣食住行各方面均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許多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在這個時候開始逐漸形成。

在飲食方面,就餐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原地區建築技術進步較大,木架結構和斗拱體系逐漸成熟,造成室內空間的拔高與擴展。高足傢俱的出現和傳播,改變了中國人長期以來席地而坐的習俗,人們從跽坐改為更輕鬆的懸足而坐,從而也直接影響了進食方式的變化。

唐中期,食材的多元化、烹飪樣式的多變極大地豐富了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樓、勾欄瓦舍等公共飲食空間的出現,促使飲食文化走向商業化,烹調技術的進化和用餐環境的提升,使得合餐製成為了用餐日常,一直延續至今。

那麼合餐制和分餐制究竟孰優孰劣呢?其實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先說“合餐制”,從經濟角度上講“合餐制”節省了普通家庭的部分開支(畢竟分餐的話需要很多盤子啊),更重要的一點是節省了飯店的成本,為什麼普遍來講西餐成本高,服務成本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同樣一頓飯,10個人吃,合餐制一兩個人負責上菜就行了,分餐制那工程量就大了,10道菜10個人吃,飯店要刷至少100個盤子;這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從感情方面講,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親密度的提升(形容古代軍人情誼有句話叫“一個鍋裡攪馬勺”);一輪明月,滿桌佳餚,一家老少圍桌而坐,舉箸共食,這是在中國常見的用餐形式,從日常三食到節慶喜宴,大多如此。

有時為了表示親近,大家還相互夾菜。最多為了盛湯方便,會放一個公用的湯勺。

但是合餐制的缺點也很致命,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且很難分清責任等。還會造成孩子挑食的問題。

再說分餐制,主要優點是衛生,不易傳播疾病,浪費飯菜者很容易被發現,利於節約;

缺點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餚,吃飯氣氛不夠熱烈等。

但是分餐制這個優點就加分很高了,現在什麼最重要,健康最重要,所以這也是越來越多人呼籲實行分餐制的根本原因。

那麼在這種孰優孰劣分辨不清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做呢,我覺得家庭裡我們可以從專筷專用,專碗專用開始,用顏色區分個人,

公共場所,公筷的實行,勢在必行,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歡迎互相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