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滸傳》裡的“打虎將”李忠真的打過老虎嗎?有何依據?

月影人文攝影


雖然水滸傳裡眾人的綽號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起的,不過也有一些是名不副實,徒有其表,李忠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原著中沒有描寫李忠有過打虎的經歷,整本書中和打虎有關係的只有四個人。

第一個人就是武松,武松是正兒八經的打死了老虎,而且稱得上是赤手空拳,和老虎是貼身肉搏,非常厲害。

武松就是因為景陽岡打死了老虎才開始聞名於世的,不過他卻沒有得一個和打老虎有關的綽號。

因為他剛開始成名,知道的人不多,離他近的人大都稱呼他為武二郎,離得遠的都稱他為打虎的英雄。

第二個就是李逵,李逵打虎是有武器的,拿了兩把刀,雖然說李逵殺虎的數量比武松多,但是李逵不是同時打死四隻老虎的。

他先殺了兩隻小老虎,小老虎沒有什麼威脅,然後是母老虎,母老虎在洞裡行動不利,被李逵一刀插進了肛門,然後摔死了,公老虎是被一刀割斷了氣管。

李逵殺的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因為他已經有了黑旋風這個綽號,所以打虎的綽號他也沒得。

最後和殺虎有關的就是解珍解寶這倆兄弟了,他們更是簡單,直接拿毒箭射死了老虎,而且還是兩個人合夥,他們也是已經有了綽號,所以也不曾得打虎的綽號。

至於李忠,書中沒有任何關於他打虎的描述,偏偏他得了這個打虎的綽號,那隻能是他自己自吹自擂的,自己給自己這麼一個看似威風的綽號了。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李忠是怎麼編的這個綽號。

李忠是水滸傳出場很早的一位梁山人物,在他前面出場的有王進,王進不算梁山人物,然後就是史進和少華山三位頭領,還有魯智深,他算第六個出場的。

他的出場並沒有什麼精彩之處,也沒過多介紹,不過是一個打把勢賣藝賣膏藥的,唯一的身份就是史進的開手師父。

那麼他的身份介紹肯定是從史進這裡流傳出去的,史進不過是一個半大小子,而且熱愛武藝,李忠又懂得一些拳腳功夫,所以他就先在史進這裡吹上了。

李忠的功夫如何其實書中也沒怎麼描述,但是看史進就知道了,肯定不咋滴,不然史進不會白白浪費那麼長時間,也沒練出什麼名堂。

闖江湖的肯定要有自己的綽號,但是李忠的綽號肯定不是從別人口中叫出來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對史進自我介紹的時候,自己給自己起的。

也不外乎就是自己行走江湖的時候,某天在山裡走著,忽然出現了一頭老虎,然後被自己好不容易打跑了,是的,是打跑了,不是打死了,打死的話漏洞太多,經不起查驗。

史進自然是相信的,畢竟是史進第一個師父,估計史進逢人就說自己有一個打跑了老虎的師父。

然後,打虎將這個綽號就伴隨著李忠開始在江湖上流傳起來了。


踏歌走馬


“打虎將”李忠真的打過老虎嗎?多半是沒有打過的。我講講我的理由。

李忠的性格遇不到老虎。在《水滸傳》中,遇到老虎的好漢友武松和李逵,我們看看他們二人是怎麼遇上老虎的。

武松在遇到老虎之前,有三次機會可以回頭,我們看他是怎麼表現的。第一次機會出現在酒館裡,當時武松喝完18碗酒,起身要走。店小二攔住他,跟他說山上有老虎,讓他在酒店裡歇一晚,等明天多聚些人一起走。武松是這麼回他的:

“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少也走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是有,我也不怕!”

酒家又勸,叫他看官司榜文。武松又說道:

“你鳥做聲!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嚇唬我。”

兩句話,說了兩個不“不怕”。

往前走了四五里路,看見一大樹,颳了樹皮,告訴來往客商有大蟲,結夥過岡。武松看了,又是一句“我怕什麼鳥!”。這是第二次回頭的機會。

第三次,武松在山神廟門口看見了陽穀縣的印信榜文。開始相信真有老虎。但是他怕人恥笑,又說:怕什麼鳥!直接往前走去,最終碰上老虎。

武松三次碰到有老虎的提醒,說得話都是不怕。唯大英雄能真本色!

再看看李逵碰到老虎的情況。《水滸傳》四十二回,李逵下山接母親。下得樑上,到了沂水縣地界。朱富和朱貴兄弟招待了他。臨行前,朱貴叮囑他;

"小路走,多大蟲,又有乘勢多奪包裹的剪徑賊人。”

作者短短一筆,帶出了下文的李鬼和老虎。

李逵是這樣回答的:“我去怕甚鳥”。李逵不像武松那樣,有比較複雜的心裡活動。他除了膽大之外,還有莽撞在裡面。

看看李忠。他一路風餐露宿,靠著賣藝為生。這樣的江湖生涯,使他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魯智深第一次在大街上碰到他,他正在賣藝。魯智深看他是史進的開手師父,於是請他喝酒,他是這樣說的:

“等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

江湖賣藝,掙錢不易啊,所以就算是好朋友清喝酒,也要先討了打賞的錢。

等到自助金翠蓮時,魯達問他借錢。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銀子來。魯達當即扔了回去,說了句:

“你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聽了這話,李忠有沒有心裡不爽,慚愧?施耐庵沒有說。估計沒有,反而會慶幸銀子又回來了。

李忠是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的人。他孤身一人,天涯飄零,習慣了小心謹慎。若是有人提醒他前面有大蟲,他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他會怕。所謂“打虎將”的名號,大概是為了行走江湖壯壯威風的噱頭罷了。


金十七


  • 山寨水泊梁山,在一百單八將中,僅有四個人真正和虎有關係,即景陽岡上打虎英雄武二郎,沂嶺殺掉大小四隻虎的黑旋風李逵,登州山上用藥箭射殺老虎的解珍、解寶兄弟倆。此四人當中,毫無疑問,武松是最能稱“打虎將”的,李逵、解氏兄弟,或多或少也和“打虎將”搭得上邊,李忠事實上連虎毛都沒碰過。

  • 書中說李忠“頭尖骨臉似蛇形”,一付容貌嚇人的模樣;此人出身市井,底層小老百姓,以耍槍棒賣膏藥作為謀生手段,天天摸爬打滾,確實不容易,受到魯達打死鄭屠牽連,為保命還丟了職業,在桃花山落草為寇,幹起了打家劫舍的無本生意。

  • 李忠曾是教史進的開手師傅,但此人本身武藝不精,沒教授什麼本領給史進,從他身上學到的只是些花拳繡腿,史進日後能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全仰仗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師傅的點撥,僅六個月時間的苦練,史進就擁有了一流的功夫。

  • 自上梁山泊以後,作為地煞星中的地僻星,李忠在英雄榜上排第八十七條好漢,職務為步軍將校,居於一十七員中第八位置,僅從排行榜上來判斷,李忠的武藝確實不咋地。打虎將,是李忠的綽號,聽起來似乎很牛叉,但這個綽號,只是一個恭維之詞,實際上閱畢水滸全傳,書中並沒有李忠打虎的任何情節。

  • 有了打虎將這個綽號,好比時下提前註冊了一個商標似的,當真正的打虎英雄,打虎將武松光芒四射登場時,卻沒法使用這個綽號(商標)了,總不至於叫“第二打虎將”吧。武松,因此只能使用行者這個綽號,真正的打虎英雄,卻不能使用“打虎將”這個綽號,反倒讓功夫稀鬆平常從沒打過虎的李忠,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頭銜,這讓武松情何以堪。

  • 且說李忠自引了三百小嘍囉下山策應,呼延灼聞知,急領兵馬攔路列陣,來與李忠相持。李忠與呼延灼交戰,如何敵得過呼延灼,鬥了十合之上,撥開軍器便走,呼延灼見他本事低微,就縱馬趕上山來,幸虧小霸王周通正在半山裡看見,便飛下鵝卵石來,呼延灼慌忙回馬下山。

  • 這是書中唯一有記載的李忠與他人交戰,鬥了十合之上的描述;梁山泊好漢,都是名聲在外,其實也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李忠空有打虎將的綽號,有桃花山大當家的頭銜,但在梁山泊只混了個步軍將校,武功低微使然。

咖喱豬排飯


《水滸傳》中,打虎將李忠的存在感也不強,只是他“打虎將”這個綽號聽起來著實唬人。其實李忠的本領也不差,他好歹在呼延灼手下走了十幾個回合,但要真說他能打死老虎,儘管他體格健壯,我覺得也不太可信。那麼他這個“打虎將”的名號怎麼來的呢?



其實李忠的“打虎將”綽號有兩個由來。

一、來自先祖。

如果追溯祖先的話,李忠其實是飛將軍李廣的旁系後代。李廣可是有名的將軍,據傳他的箭法非常厲害,曾經射殺過老虎。所以李廣得了個射虎將軍的美名。

李忠作為李廣的後代,雖然在神勇方面比不上先祖,但為了充門面,便將射虎改成了打虎,這樣不僅聽起來威猛,而且還能唬人。

因為他是走江湖賣膏藥的,弄一些普通獸骨冒充虎骨賣,有這個“打虎將”名號在外,生意好做!



二、李忠還真的打過虎,不過打的是叫“虎”的人,不是真老虎。

李忠是濠州定遠人氏,自小便沒了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以打柴為生。他閒暇的時候喜歡練習拳腳槍棒,日久天長,也練得一身好功夫。

有一天,李忠去集市賣柴,被一群地痞流氓收保護費,李忠憤而打了他們,隨後引出了他們的老大張虎。

一番爭鬥後,李忠打死了張虎,並且自報家門:定遠打虎將李忠!沒想到這張虎的舅父是濠州太守,李忠只好帶著父親亡命天涯,為了餬口,做起了江湖賣藝的勾當。



濠州太守見殺人兇手逃跑,也只能張榜懸賞這位“打虎將”。就這樣,李忠隨口胡謅的綽號“打虎將”就在江湖上傳開了。

綜上所述,這就是李忠的“打虎將”這個綽號的由來。因為李忠其實沒有打死過老虎,所以他這個綽號就是顯示自己的一種身份,雖然名不符實,但聽起來更加響亮,給人一種氣勢威猛的感覺,實際就是唬人而已。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有句話叫“拉大旗,作虎皮”,指的是一種用一些看上去,聽上去高大上的東西包裝自己,去矇騙人的手段。

李忠這個“打虎將”的稱號的作用與此類似。

首先必須承認,李忠是有點兒真功夫的,不然的話,他也不可能作得了桃花山的老大。原來桃花山的大當家是小霸王周通,李忠是把他打服以後才取而代之的。

李忠還在王進之前調教過史進,如果他沒有一點兒真功夫,很快就會露出馬腳,因為剛開始史進請了七,八位師父學武功的,是有些見識的。李忠如果不學無術,根本混不下去。

但是,李忠的武功很菜,他的水平大概和柴進莊上的洪教頭差不多,就是被林沖一棒放翻的那位。

林沖和王進同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可以看作武功大致相當。

王進剛到史家莊的時候,也曾和被李忠調教過的史進較量過,史進也是被一棒放倒。據此可以推斷,作為曾經調教過他的師父李忠的武功也就大致如此。如果能繼續教史進功夫,能在史家莊混吃混喝,李忠何苦去過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去流落江湖呢!

那麼,像洪教頭和李忠的水平能打死老虎嗎?

顯然是不能的。

那本事低微的李忠為何還這麼高調的把自己稱作“打虎將”呢?

因為這和他的職業有關。

李忠剛出場時,是在做什麼呢?

兩個挽了胳膊,出得茶坊來,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見一簇眾人圍住白地上。史進道:“兄長,我們看一看。”分開人眾看時,中間裡一個人,仗著十來條杆棒,地上攤著十數個膏藥,一盤子盛著,插把紙標兒在上面,卻原來是江湖上使槍棒賣藥的。史進看了,卻認的他,原來是教史進開手的師父,叫做打虎將李忠。

可以看出,李忠是一個打把式賣藥的,他在賣藥,他的經濟來源就是賣藥所得。

那麼,他會賣什麼藥呢?

肯定不是湯藥,那就是膏藥了。

傳統膏藥中,什麼最高端呢?

毫無疑問,是麝香虎骨膏。

顧名思義,麝香和虎骨是製作這種膏藥的原材料。

麝香是指鹿科動物中,麝的雄獸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虎骨則是指老虎的骨頭了。不難看出,這兩種東西都很稀缺而且難得。相對而言,得到老虎骨頭的風險更大,因為搞不好就會被老虎吃掉的。

李忠要想生存,就必須賣更多的膏藥。而想使自己的產品有競爭力,暢銷。那就需要證明自己的膏藥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樣,就必須說自己有打老虎的本領,而最簡單直接的宣傳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綽號叫做“打虎將”。不論有沒有人相信,他都要這麼叫。

這就像現在“江南皮革廠倒閉了”那句經典的廣告詞起到的效果一樣 。


這樣看來,李忠把自己稱作“打虎將”其實也是情非得已,哀民生之多艱啊!活著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田獲三狐


李忠稱自己為打虎將,其實這個也只是一種稱號而已,也只是它用來混跡江湖的一種手段罷了。

李忠的這個外號也確實是名不副實的,因為李忠也確實是沒有打死過老虎。他的武力值還有他的智謀也不算太高。這個打虎將也只是他的一種身份罷了,就是為了使自己的名聲更加響亮。

李忠本人,如果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其實應該是飛將軍李廣的一個旁系後代。李廣這個人在漢朝是十分有名的。可以說使一生功勞無數。而且世代承襲爵位,世代報效國家。

飛將軍李廣曾經射殺過老虎,於是有代就給了李廣一個射虎將軍的美名。這個李忠作為李廣的後代,在武力值上自然是遠遠比不上李廣的,於是就將射虎將軍改成了打虎將。的確。這樣能夠使得自己在江湖上的名號更大。

當然,雖然是李忠這個人的武力值,還有智謀都不高。但他也不是毫無建樹。李忠這個人也是有著一些很難得的一些品質的。世人都認為李忠這個人是吝嗇的,但都沒有站到李忠的角度去想問題。

李忠的職業就是低下的賣膏藥,就算能夠養活自己也是比較困難的,更何況再去幫助他人。但是當金氏父女需要幫助的時候,李忠能夠掏出身上的全部錢財,這樣看他也是實在難得。所以他雖然沒有給他們多少錢,但是他是給了自己的所有的錢

從這個方面來講的話,李忠這個人還是一個仗義之人,也是擔當得起打虎將的名聲。


嗨遊記旅行


《水滸傳》裡並沒有李忠打虎的情節,有打虎事蹟的只有武松和李逵,李忠“打虎將”諢名的由來更多的只是號稱可以打虎,那麼李忠的實力真的能打過老虎嗎?

我們先分析一下李忠的武力值,李忠的武力值雖然不高,但是也是一直被人低估了的,李忠並非渣渣,因為他能對陣五虎將10幾個回合而全身而退。李忠的武功武力值應當是在當時比較常見練武之人水平。比如,李忠是九紋龍史進的開手師父,但是史進後來又找了七、八師父傳授武功。按照常理這七、八個人的武功應當都高於李忠,沒人找師父越找越差的,所以當時李忠的功夫也是屬於一抓一大把的水平。還有一次,李忠和周通下山打劫,李忠與其中一人動手,竟然不分勝負,還是周通率領眾嘍囉一擁而上,殺人劫貨。但是每個人都忽略了,李忠雖然一般但是全面,馬上馬下都能打能戰。

為什麼說李忠的水平被低估了呢?因為李忠的馬上功夫上了沙場還是能夠對抗呼延灼10餘個回合的,但就是這10餘個回合導致了人們認為他簡直是不堪一擊。然而,這些綠林好漢整體水平都不高,因此相對來說,李忠是被低估了,因為綠林出身的馬上戰呼延灼有幾個能全身而退的?整部書中,來自綠林的高手本來就聊聊無幾,而且綠林手段也是低檔次的代名詞,呼延灼誇獎楊志和魯智深就說了不是綠林手段。因此不能說李忠的武功過低,而是綠林手段就這水平。這樣說吧,在整體上他的武功很低,因為將門之後都太能打,但是就其出身來說,他的武功在他們這群體中絕對的是一箇中上水平。比如扈三娘面對呼延灼也僅僅是支撐10個回合,和李忠是不相上下的水平的。有人說過扈三娘武功低嗎?

雖然李忠的武力並沒有特別低,但是我覺得李忠是打不了老虎的,畢竟書中馬下第一人的武松打虎也只是藉著酒勁勉強全身而退,李忠的實力比起武松來還是不在一個段位,所以“打虎將”的稱號也只是他行走江湖用來唬人的。


費曼世界觀


李忠並沒有打過老虎

整部水滸傳中,殺死過老虎的,只有四人而已,即武松,李逵,還有解珍解寶,赤手空拳者唯武松。李逵殺虎一窩最多,但卻憑武器砍死。解珍解寶殺虎,其實只是間接憑窩弓,守株待兔而已。

顯然,幾人之中,武松的難度最高,名副其實,是真正的打虎者。

在《水滸傳》第八十二回中,有一詩讚,裡面寫滿了眾好漢名字的歸納總結,以及起名歸納。

一則是 以百獸鳥蟲為名,此類為最多的

如五龍夾日,是為入雲龍、混江龍、出林龍、九紋龍、獨角龍。另外也提到“眾虎離山”。

是為插翅虎、跳澗虎、錦毛虎,花項虎、青眼虎、笑面虎、矮腳虎、中箭虎,若病大蟲、母大蟲,亦隨班行禮。

二則以官職或社會職業,太保、軍師、郡馬、孔目、郎將、先鋒,園丁、醫算、匠作、船工等

三則自比古人名者,溫侯,霸王,仁貴,李廣,關索,尉遲。

四則如形容外貌,如赤發鬼,青面獸,摸著天,鬼臉兒。

五則是以本領武器為號的,譬如雙槍,大刀,雙鞭,金槍,神火,聖水等。——名號雖簡,所謂大道至簡,本領能力卻在所有類別裡最高。

那麼李忠屬於哪一類的呢?自然是形容他的體型,與打虎本無關係

《水滸傳》五十七回,李忠求救二龍山有明確提到。而他與搭檔小霸王周通一樣,本領並不高,毫無打虎之力。

原來李忠祖貫濠州定遠人氏,家中祖傳靠使槍棒為生,人見他身材壯健,因此呼他作“打虎將”。

《水滸中》中出場最早的英雄是史進。李忠雖然出場很早,在第三回中即便以史進的開業師傅出場,但在施耐庵筆下描寫的眾多英雄裡,並不是一怎麼受作者待見的好漢。

在最初與魯達相遇,便被魯提轄私以為很小氣一人。

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其後李忠與周通落草桃花山後,多次被說作者施耐庵借魯智深之口定義為吝嗇小氣一人。

住了幾日,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而在施耐庵的筆下的其他角色裡,無論如何作惡,但描述基本算大度慷慨,唯有他與周通同為此類小氣。

其實,李忠的打虎將與打虎根本無關,他的能力值並不高,只能與呼延灼走十回合。

這與施耐庵的書中的表述是一樣的。

打虎將李忠空佔起名,讓武松都只能換成別號了。正如文中張青拿起剪刀替武松剃度行者後的,詩曰:

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

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李忠出場在第三回,巧的是,也同他的徒弟史進一同被射死在死於倒數第三回(一百二十回本第118回)昱嶺關……

在我看來,打虎將李忠本就沒什麼報國志,也無打虎能,就是一個有點力氣的小市民,這才是一個水滸中真實人的存在。


流光手記


此打虎並非真打虎,但也不是說誇大地就取了這麼個綽號。其實,真正瞭解過古代中國傳統社會“走江湖”的俗世文化,就會明白“打虎”二字背後的涵義。這個“打虎將”的名號,要叫真正內行的江湖人聽了,不僅不威風,反而會有一點抬不起頭來。


很多人估計看過武俠劇上有擺擂臺的,大部分劇裡擂臺兩邊掛著對聯:

拳打南山猛虎

腳踢北海蛟龍

看似威風吧?其實這一對聯就是一通行套話,就是那種“走江湖打拳頭賣膏藥”的武藝人擺出來賺點噱頭的,目的也不是真的要擺擂,就是作為一種餘興節目,真正的目的還是賣點金瘡藥什麼的。而且現實中也不可能像劇中那樣擺那麼大一個擂臺,通常就是在平地畫個小圈,樹兩個長杆,就把對聯給掛起來了。所謂擺擂,無非是吸引過來圍觀的人上來過兩手,顯得自己手上有功夫,以此為噱頭多賣點膏藥,真正地方上的高手也不會把他們當回事,真當成他們是來這裡踢館子的。


而這“打虎”二字,其實指的就是這種“走江湖打拳頭賣膏藥“。就像虎骨酒,其實並不是真的泡虎骨的,大多數是牛骨等其他動物骨頭。

《水滸》中的李忠,其出場時的角色恰恰就是在街頭打拳腳賣膏藥的,而史進一介紹自己的師父“打虎將”李忠,魯達就只是說既然是史進的師父,那就一起來喝一杯。一點都沒有為“打虎將”之名所動,還直接就表示出我是因為史進才跟你一塊兒喝酒的。就是因為所謂“打虎將”一詞,不僅不是什麼響亮的名號,反而是有點天橋把式的意味在,在真正的江湖好漢面前,是落了下乘的。而李忠也確實在魯達面前表現得有些畏畏縮縮的。

要是懂得了這種俗世文化,就會明白李忠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個人性格問題,也和這“打虎將”身份有關。


回答完畢,

一點個人愚見,權作拋磚引玉~

歡迎關注“曲江家學”,共同學習、探討文化的傳承與修習之道。


曲江家學


據我推測,李忠根本沒打過虎,更不敢去打虎。“打虎將”李忠可能是他自己給自己編的稱號,用來唬人的。因為他本來是賣狗皮膏藥的,常拿豬狗骨頭冒充虎骨,並且自稱這骨頭就是自己打死老虎的骨頭,每到一個地方都這麼自稱,逐漸人們就知道傳來了。他真實需要這麼個“打虎將”的稱號。再來江湖上賣狗皮膏藥的人大都會遇到一些挑釁搗亂砸場的人,有這稱號,會大大降低遇到這些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